古代东北首府辽阳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2025年的端午假期,请了一天假,来到 沈阳辽阳鞍山 旅游,在 辽阳 呆了半天。之前关内各省除了台湾我都去过,关外去过的很少,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我对 东北 很感兴趣,很想实地游览体验一番来增加认知。最后决定去 沈阳 、 辽阳 和 鞍山 。之所以来到 辽阳 并非是这里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了解 辽阳 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古代 东北 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了解 辽阳 有助于了解 东北 古代史和离这里 沈阳 近,方便到达的缘故。当时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看看 辽阳 汉魏壁画馆的壁画,不过来 辽阳 之后才知道壁画馆我去的时候正在维护暂停开放。

虽然今天 辽阳 的知名度和存在感都很低,但是这座城市有着辉煌的古代史。
辽阳 市,古称襄平、辽东城,地处 中国 东北 地区、 辽宁 中部, 辽阳 是 东北 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战国时期,为燕国辽东郡治所,秦沿燕制。汉初 辽阳 为辽东国首府,后仍将辽东郡治设于此。公孙氏时期,襄平为平州及辽东郡治。西晋初年,襄平再次成为辽东国首府,后改平州治。唐代 辽阳 为辽城州治所,一度成为 安东 都护府府治。辽、金时期,设 东京 辽阳 府。元代为 辽阳 行省驻地。明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 辽宁 全境。清初曾在 辽阳 建都,后设 辽阳 府 辽阳县 ,再改 辽阳县 为 辽阳 州。民国置 辽阳县 。

游记正文辽阳 是我本次 辽宁 之旅的第二站,5月31日早上我坐高铁从北方 沈阳 来到 辽阳 。火车到 辽阳 市的时候,这座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滞后。城市卫生也不够好,让我吃惊,不过我到 辽阳 主要目的是看这里的古代文物,所以不在意经济和城建。出站以后,把行李箱寄存在 辽阳 火车站旁的祥源宾馆。一件行李5元就能从早寄存到傍晚。我在 辽阳 逛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面积不大,消费物价很低。

辽阳白塔首先来到 辽阳白塔,白塔和现代重建的规模宏大的广佑寺和同样建于现代的圆通禅院同在白塔公园,离辽阳站很近。不过我到这处公园的唯一目的就是奔着白塔来的。


辽阳白塔,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站前街道白塔公园内。因塔檐间立壁和塔腰八面均涂有白垩,故称白塔。 关于这座塔创建年代的历史记载缺失,从建筑形制推测建于辽朝时期 。

过去辽阳民间传说塔是金世宗完颜雍所建,传说在金世宗完颜雍修塔时,他召集了天下能工巧匠,却苦于无法找到合适的修塔方法。某日,从白塔底座突然冒出一股白烟,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从塔基走出。工匠们认定此为仙人,纷纷拜倒求其指点。老者慢悠悠地表示自己并无高招,但他的出现已暗示了“屯土造塔法”的建塔之法。工匠们恍然大悟,依此法动工,最终建成了这座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的东北最高砖塔——辽阳白塔。这座塔不仅总高70.4米,位列全国六大高塔之一,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意义。《东北通史》则依据《金史·贞懿·皇后传》及辽阳出土的金代《英公禅师塔铭》推测,该塔可能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通慧圆明大师所建的葬身塔。不过随着考古挖掘发现和学者研究,这种说法近年已经被证明是讹传。

元皇庆二年(1313年),辽阳白塔重修。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辽阳白塔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佑寺被火焚,大部建筑烧毁,只有辽阳白塔留存。 1975年,辽宁省海城县地震,辽阳市区烈度为七度,体量高大的辽阳白塔经受住了考验。 1963、1972和1982年,文物部门对辽阳白塔基座曾进行3次维修。1990年,辽阳白塔维修中,在塔刹下发现明代永乐至万历年年间维修铜牌四块。
2002年,广佑寺重建。


辽阳白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垂幔式密檐舍利砖塔,由基座、塔身、塔檐、塔项四部分组成,高70.4米,塔檐逐层内收,檐角悬风铃,檐间置铜镜;塔顶仰莲承覆体,最后以刹杆装饰火焰、相轮、宝珠结束。从风格上看,辽阳白塔的建筑是辽代风格,筑塔的槽沟砖滴水的麦叶纹也是辽代特征。


辽阳白塔是汉民族与佛教文化融合的作品,整个建筑造型和局部雕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988年1月13日,辽阳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阳白塔



辽阳白塔基座是由台基和须弥座组成,台基为八角形石筑高土台,台基总高6.2米,外用石条镶边砌成八角形两层台基,土台坡面覆盖石板护坡,第一层台基为毛石墙面,无地墁;第二层台基为青条石墙,条石地墁,并有较大坡度。两层台基外面青砖雕有斗拱三铺作,俯仰莲瓣,伎乐人,栏板花纹,须弥束腰。台基上部有须弥座,高8.78米,下部为叠涩上收的砖壁。墙面收分较大,外面青砖雕有跑狮和小佛龛、束腰、再上为砖雕三铺作斗拱,再上有砖砌莲瓣两层。上部为两层很矮的束腰须弥座,总高1.52米。两层束腰之上是一道普板枋,上有斗拱承单檐,檐上有瓦垅,瓦有筒瓦当,板瓦当。
辽阳白塔初层塔身在塔座之上,高12.7米,仿木构建筑。立在两层大仰莲莲瓣上,平面八角,角部施圆柱,砖雕五铺作斗拱,承托檐部。每面的壁面中间砌出一道横格,分塔身为,上下两个框。白塔塔身的砖雕线刻生动流利、形象庄严肃穆。正南斗拱的拱眼壁,横排嵌着木制匾额四方,上面有“流”、“光”、“碧”、“汉”四个大字,为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补增。
辽阳白塔初层塔檐以木制方棱出檐、椽上斜铺瓦垄,挑檐前端皆有卷刹。角梁为木制,前端套兽亦为陶制。檐角下是瓦勾头,以大青砖作底瓦,上盖简瓦。檐角八角稍微外翘,飞橡远伸,每个塔檐转角椽下悬挂着铜铸合铁风铎,即风铃。
辽阳白塔塔檐十三层,高21.9米,由下向上逐层内收:第一层檐下有斗拱。与塔座斗拱相同,角檐的飞椽悬风铎,第一层檐下排列木檐橡,各橡悬风铎,上铺瓦垅。上部屋面做法同第一层檐。从第二层以上各檐均系以七层大青砖叠涩出檐,收度比北镇双塔稍大,每两层檐之间置立壁。第十三檐向上为塔顶,高3.62米。八面坡同由青灰筒瓦铺瓦,塔顶檐层起脊飞檐较高而突出,脊端筑有戗兽和套兽。为加固刹杆,由刹杆底部龙背交叉火焰环顶部与八角垂脊翘檐拉直八根铁链,链头处共嵌着八个鎏金宝瓶(俗称铜葫芦),由上下两个半圆扣合而成。
辽阳白塔塔顶坡至上刹尖为塔刹。塔刹由刹座、刹身、刹顶构成。刹座(也称小塔由基座和仰莲组成。铜镜下有西南刹门,上面为两层砖砌八角形青灰仰莲及砖砌覆钵(宝瓶),刹座总高6.44米,莲瓣和瓣与瓣间都有排水孔。刹身有圆光(火焰环、相轮、宝珠,串于方铁刹杆之上。方铁铁刹杆竖立在刹座之上,高9.24米,起避雷针作用,中穿铜质宝珠5个。

辽阳白塔

辽阳 白塔

地址: 辽宁 省 辽阳 市白塔区中华大街中华大街一段60号白塔公园内

开放:在白塔公园内,全年全天免费开放,游客参观白塔并不能攀登和入内参观

辽阳民俗博物馆(彭家公馆)从 辽阳白塔出来,打车到彭家公馆,这里也是辽阳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彭家公馆原为近代商人、银行家、张氏父子的理财专家,民国时期东三省官银号总办、东北边业银行总裁彭贤在辽阳的一处私宅。彭贤虽然不是辽阳人,但是出生大商人家庭,后期长期担任银行行长和东北的财政部长,管理东北金融,过去他在东北很多地方都建有私宅,这处彭家公馆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这里也是辽阳博物馆曾经的馆址,辽阳博物馆新馆就在这旁边。过去彭家公馆很大,涵盖了辽阳 博物馆和汉魏壁画馆的范围,现在只保留下一部分。过去宏大的规模和现存雕梁画栋的装饰也可以看出彭家当年财力十分雄厚。

彭家公馆

正门

彭家公馆

二门

彭家公馆

左边展柜里是民国时代的留声机。当时家里有留声机的非富即贵。


辽阳当地的特色
辽阳 作为 东北 最有历史的城市,当地人懂古代史的比 东北 其他地区的比例要高,当地人也相对低调内敛一些,说话和做事不像 东北 其他城市的一些人那么张扬轻狂。

辽宁 在 东北 三省中,文明发展较早,文化积淀较多, 辽宁 大部分地区的人相比 东北 北部地区 的人,性格要温和一些,考虑问题简单粗暴和动用武力解决矛盾要少一些。 辽宁 人的 东北 人性格并不突出,生活习惯的 东北 特征也因地理靠近关内而不十分 东北 化。性格不仅具有 东北 人的特点,还带有点华北地区的特点,很多 辽宁 人考虑问题要精细一些。相当一部分 辽宁 人性格并不很张扬和粗野。 黑龙jiang 人生气大多说打就打, 辽宁 人对付对手很多情况下会采用忽悠的方式。

辽阳 方言是 东北 官话, 东北 官话是 中国 内部差异最小的方言, 辽阳 当地的 东北 官话相比 吉林 黑龙江 一带的,带有更多和普通话不同的词汇和口音,当地人称苣荬菜味。声母r读作y,平翘舌音混淆, 东北 人说 辽阳 当地的 东北 话是 东北 官话中尾音最拐弯的一种。 辽阳 当地的国家级非遗有 东北 二人转和 辽宁 鼓乐,特产有香水梨干、塔糖、汤河鲜鱼、老世泰糕点、老杨头烧鸡、槐花香酒。

辽阳 历代名人最著名的有汉末辽东太守公孙度、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的大将李弼,后金清初大臣宁完我, 清康 熙治河名臣靳辅,康熙时期参加雅克萨之战的清军将领彭春,清代文学家书法家王尔烈。

辽阳 还是隋末唐初名人李密的祖籍,可能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地。

辽阳 当地的景点有 辽阳 白塔、 辽阳 博物馆、汉魏壁画馆、 东京 城遗址、 东京 陵、曹雪芹纪念馆、王尔烈纪念馆、祥水源、太子岛十里画廊、燕州城遗址、龙石景区、龙峰山、太子河九连洞。
辽阳 以国槐为市树,月季为市花。车牌代码是辽K,长途电话区号是0419。

辽阳 市,2024年gdp总量952.7亿元,是 辽宁 14个地市的第12位,2024年人均GDP62187元,是 辽宁 14个地市的第7位
辽阳简介
辽阳 市,古称襄平、辽东城,地处 中国 东北 地区、 辽宁 中部, 辽阳 是 东北 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战国时期,为燕国辽东郡治所,秦沿燕制。汉初 辽阳 为辽东国首府,后仍将辽东郡治设于此。公孙氏时期,襄平为平州及辽东郡治。西晋初年,襄平再次成为辽东国首府,后改平州治。唐代 辽阳 为辽城州治所,一度成为 安东 都护府府治。辽、金时期,设 东京 辽阳 府。元代为 辽阳 行省驻地。明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 辽宁 全境。清初曾在 辽阳 建都,后设 辽阳 府 辽阳县 ,再改 辽阳县 为 辽阳 州。民国置 辽阳县 。

辽阳历史
春秋时期以前,这里是 中国 先民(主要是东胡族)和殷商移民居住的地方,东胡族勇猛慓悍,善于骑射,他们经过漫长的原始氏族生活之后,进入奴隶社会。
夏商时代,今 辽阳 地区属营州地区,是为自然分区,不具有国家行政区意义。
周代 辽阳 属幽州。约前1043年,武王克商“释箕子之囚,去之 朝鲜 (一说在今 辽阳 地区),因以封之”。箕子“至则教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约前300年,燕派大将秦开奔袭东胡,使“东胡却千余里”,又进击箕氏 朝鲜 ,“取地二千里”,然后在辽河流域设置辽东郡,同时置襄平县,郡、县治地均在襄平城(今 辽阳 市老城区)。
前226年,秦王政为报燕太子丹派荆轲行刺之仇,举兵攻燕,秦军攻陷燕国都蓟(今 北京 市)“太子丹匿于衍水”(今太子河),燕国迁都襄平。燕王喜听从赵国代王嘉之计,杀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秦王以求罢兵,秦王不予理会,继续进兵辽东。前222年,秦国攻占襄平,燕国终于为秦所吞并。
前221年,全国分为36郡,辽东郡仍沿袭燕国郡制,郡府设在襄平县。
西汉沿袭秦制,辽东郡郡府仍设在襄平县,郡辖襄平、居就、 新昌 、无虑、望平、房、候城、辽队等18县。其中在今 辽阳 市境内的有襄平县、居就县(今 辽阳县 河栏镇亮甲山麓附近)、辽队县(今 辽阳县 小北河镇高坨子附近)。9年王莽篡汉,国号称新。仍设辽东郡,领18县,郡府设在襄平,并将襄平县改为昌平县。新朝亡,复名为襄平县。
东汉初期,仍置辽东郡,郡治襄平,领11个县,襄平为首县。西汉时期 辽阳 已是 中国 东北 方的边疆重镇,在商业、手工业、采矿业及文化艺术等方面,已经是辽东的中心城市。在东汉、曹魏墓葬中发现的车骑仪仗、宴饮、乐舞、杂技、仓禀、庖厨等壁画,说明当时襄平城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记载,此时襄平城的规模宏大,土筑 方城 ,四面有门,城内外居住人口达到3万余人,是辽东郡辖县中最大的县城,不仅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商品贸易、各种货物的集散地。

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襄平人)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分辽东郡为辽东、中辽、辽西三郡,辽东郡领襄平、居就、安市等8县。228年公孙度之孙公孙渊执政后,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不久称藩于东吴孙权,第一想求得外援,第二万一曹魏容不下自己也有个退路。孙权年纪大了,喜欢被恭维,接受公孙渊称臣,赐予宝物让公孙渊使团带回,在233年派出使团到辽东联络。曹魏朝廷知道以后,大怒,发诏书责备公孙渊,公孙渊糊涂,害怕曹魏征讨,把东吴使节杀死,函首 洛阳 ,夺走东吴船队带来的物资,俘虏东吴将士1万多人。因此触怒孙权。

237年魏明帝曹睿不满公孙渊割据辽东的独立王国局面,派遣幽州牧毌丘俭率军到辽西,召名义上称臣的公孙渊入朝。公孙渊觉得毌丘俭很可能是奉命想在自己入朝路上杀死自己的,于是起兵造反,率军击败毌丘俭,因为胜利,自以为是起来,自称皇帝,国号燕,以襄平为都城。
238年,司马懿奉命率魏军讨公孙渊。当时今天的 辽中 台安 一带是大沼泽辽泽, 盘锦 以南的渤海湾也是一片沼泽和滩涂,难以通过,辽西走廊海岸线的平原大多还没成陆,当时征讨辽东的陆路要首先走辽西医巫闾山的山路到龙城,再绕行到今天 海城 西北 宽数十华里的辽隧地区才能渡过辽河,而辽隧地区夏秋雨季也洪水泛滥,难以架桥和渡河。这让攻打辽东的军队补给变得很艰难,突破辽河防线也没现在那么容易。司马懿出发之前,在 山东 半岛造了很多大海船,在胶 东海 岸和幽燕地区建立了储备军粮的仓库,保障后勤供应。司马懿率领4万曹魏精锐从 洛阳 北上,同时曹魏联络臣服曹魏的高句丽、乌桓、鲜卑慕容部出兵助战。司马懿预料到公孙渊不会弃襄平逃跑,让曹魏难以迅速消灭他,带来长期的麻烦。公孙渊想利用辽东夏季的洪水和冬季的严寒以及补给的困难,长期坚守,迫使魏国退兵。冬季是寒冷的 东北 猫冬的季节,司马懿知道此战必须尽可能迅速,率领军队顶风冒雪,冒着严寒,行军,得知公孙渊没有在狭窄的辽西山路上设防后,迅速通过,当年六月到达辽河西岸。公孙渊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在辽隧地区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想让魏军兵疲粮尽。司马懿不中圈套,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做出攻击敌人必救但防守薄弱的都城的样子,并调动敌军主力,利用己方严整的队伍在运动战中消灭敌军。司马懿整顿阵列前进,公孙渊军果然出来截击。司马懿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不攻其营,正是要等现 在的局面。”于是指挥魏军痛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魏军对襄平的包围还没建立好,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担心公孙渊逃跑,无法轻易消灭他,不允。为方便消灭对手,司马懿放弃出击和切断敌人补给,来稳住公孙渊坚守襄平。”此时当初在 山东 半岛准备的海船借着洪水从 山东 出发通过辽河,把军粮和后勤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襄平城下的曹魏军营。司马懿派出其他部队去攻击 朝鲜半岛 ,以防公孙渊远逃。
月余,雨停,水渐退去,司马懿立即围合包围圈,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博士马钧指挥制作了 霹雳 车和诸葛连弩,准备了大量的石头,魏军用投石车和弩弓直向城中发射。公孙渊又怕又急。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杨祚等投降。
魏军散布谶纬,燕国人心狂乱,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八月,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而缚。
司马懿斩杀使者,两次拒绝公孙渊投降。公孙渊坚守不下去,带着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杀死了公孙渊父子。公孙氏割据政权被消灭,辽东郡并入魏国版图。
入城后,司马懿为了打消曹睿对自己的猜疑,为表忠心,残忍的tu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shi体,筑造京观。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请求发给短袄,司马懿不给,表示“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送返回乡。收编辽东百姓四万多户,裹挟这些百姓内迁到中原。
此战中司马懿的指挥高超,堪称经典战例。但司马懿tu杀襄平百姓,又把辽东的汉族百姓大部分内迁中原。让战前辽东地区的汉族人口从30多万降到西晋时期的10万左右,让辽东的汉族人口为之一空,辽东空虚,葬送了汉族几百年开发辽东的成果,造成辽东经济文化的倒退,造成了之后的300多年里鲜卑慕容部和高句丽人趁虚而入占据辽东的不利局面。

魏在原公孙氏控制地区设平州(始治今 辽阳 东下平州,后移襄平城),辖辽东等5郡。在襄平设东夷校尉,以统管。辽东郡辖9县,襄平为首县。其后,平州合并于幽州。

274年,复置平州。(治所先移至 昌黎 、今 义县 ,后复移回襄平)。辖辽东、玄菟、 昌黎 3郡。辽东郡辖8县,襄平为首县。同时,又设护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兼护东夷校尉,管理自平州以北至 黑龙江 流域 东北 大陆及 朝鲜半岛 各民族,实为 东北 行政机构。227年封司马蕤为辽东王,辽东郡改为辽东国。六年后,国除,复为辽东郡。
319年鲜卑族慕容廆再建前燕,攻陷辽东郡,占据襄平,并把辽河以东地区划为辽东属国,治所在襄平。前燕时期,平州下辖辽东、辽西等10郡,辽东郡辖襄平、居就、安市等12县,州府、郡府均设在襄平县。333年,慕容廆死,子慕容皝嗣位,辽东国仍治襄平,辖襄平、居就等8县。380年,前秦灭前燕,辽东归前秦管辖,平州、辽东郡领县及治地均同前燕。384年,慕容皝子慕容垂起兵复国,是为后燕,平州、辽东郡领县及治所均同前秦。
东晋末, 中国 北方高句丽部族兴起。404年高句丽据有辽东之地,改襄平城为辽东城。襄平一名由燕国始称,至此废除。
435年,高句丽 长寿 王高琏派使臣进贡于北魏,北魏拜琏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公,高句丽王。492年,后魏以高句丽王高云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开国公。519年高,句丽王高云卒,以世子 高安 为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577年,封高句丽王 高阳 为辽东郡开国公,辽东王。在高句丽族占据辽东城时,城郭位置和规模与西汉时期相同。由前燕至南北朝末期近300年间,辽东地区先后由前燕、后魏、北周等王朝统治。这个时期,各族统治者在此割据,互有战争,致使秦汉以来发展起来的辽东经济,遭到破坏,襄平社会动荡,不再见昔日繁华景象。
隋朝时期,辽东地区仍沿用高句丽族的建制。隋王朝不容忍地方割据势力存在,曾三次出兵辽东,均遭失败。
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高句丽,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略目标是:灭亡高句丽,收复汉晋故土。唐太宗采取的战略是:水陆并进,步步为营,声东击西,攻占城市以占据领土。以幽州(今 北京 大兴 西南)、营州(今 辽宁 朝阳 )为陆军基地,以 莱州 (今 山东 烟台 掖县)为水军基地,同时诏令新罗、百济、奚、契丹等藩属国同时出击高句丽,战前唐朝在 山东 半岛造海船400艘以运输军粮。命房玄龄留守长安,总揽朝政。为了应付唐军,高句丽人在辽东构筑了三条防线,分别是:辽东长城防线、辽水防线、辽东城防线。唐太宗出动水陆军队10多万人,在实际攻打辽东时兵分4路。
当年农历四月李世勣率领1.4万唐北路军声南击北在今天的 新民 渡过辽河,突破辽东长城和辽水防线进至玄菟(今 沈阳 东),高句丽大惊,城皆闭门自守。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领兵进逼 新城 (今 抚顺 北),城中守军惊恐,不敢出战。李勣、李道宗会攻盖牟城(今 抚顺 ),克之,俘2万余人,获粮十余万石。高句丽人抽调辽东南线兵马支援之前兵力较少的北线,张俭率领2万南路军趁机突破辽东长城,从辽泽(当时辽泽是辽东和辽西之间的一片大沼泽,难以通行)南面渡过辽河,攻占建安城( 盖州 东北 )破高句丽兵,斩数千人。把高句丽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南北两线。
当年农历五月初,张亮等率舟师1万多人渡海袭占卑沙城(今 辽宁 大连 市 金州 区东大 黑山 ),俘8000口。随又分遣总管丘孝忠率领水师等指向鸭绿水(今鸭绿江)。在海岸和鸭绿江巡逻以切断 朝鲜半岛 对辽东高句丽军队的粮食后勤补给。
当高句丽国王渊盖苏文认为唐军的进攻方向在李世勣和张俭两路时,唐太宗率领6万唐中路军主力到达辽泽西面。农历五月三日,唐太宗命阎立德率领5000工程部队在辽泽上搭建长200里的行军桥。阎立德仅花2天时间就建好了桥梁。为了吸引高句丽军的注意力,在阎立德 造桥 的同时,唐太宗命李世勣李道宗率领1万步兵,4千骑兵,带着足够的军粮,严整队形,且战且退拖住 沈阳 一带的4万高丽军。五月五日,唐太宗亲自率领5000唐军精锐重骑兵作为中军先锋,一名骑兵带着三匹马率先渡过辽泽浮桥,一日行军70里突破辽河,向辽东城( 辽阳 )进军。辽东城内当时有4万高句丽兵,派出3万步骑兵来阻击李世民。李世民率领5000精锐重骑兵出其不意从侧面袭击高句丽军,大破3万高句丽军,高句丽军不知唐军有多少人,大败,逃回辽东城内。长孙无忌率领5.5万唐军大部队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渡过辽泽,和李世民汇合后到达辽东城下。李世勣李道宗率领的1.4万唐军,连续作战十分疲惫。李世勣想全军就地结硬寨固守。李道宗认为长期孤军奋战,或者万一军粮耗尽而援军未至,全军会很危险,提出全军严整队形,且战且退向唐太宗的主力靠拢,自己率领4000骑兵突袭4万高句丽军的建议,被李世勣采纳。李世勣率领1万步兵严整队形,保持防御阵型,且战且退,战斗激烈的时候李道宗率领4000骑兵从4万追击李世勣的高句丽军侧面发起突袭,第一次冲锋,唐军没能冲开高句丽军阵,损失了几百名骑兵,攻击失败了。这时高句丽军的士兵看到地面上唐军丢弃的布帛和粮食等物资,纷纷去抢,阵型乱了。李道宗率领3000多骑兵再次从侧面从高句丽军阵型的缺口冲击高句丽军,高句丽军大乱,李世勣随后也跟进进攻,打垮了4万高句丽军。与此同时,唐太宗命令长孙无忌率军合围辽东城,阎立德率领5000工程兵在长孙无忌派的部队保护下上山伐木,制造各种比高句丽先进的攻城器械,唐太宗自己亲自率领1万骑兵,连续作战,将辽东城外300里范围内高句丽的据点、要塞和援军扫荡一空。
农历五月十七日唐太宗、李世勣、长孙无忌汇合于辽东城下。7万多唐军合围辽东城。辽东城的城防十分坚固,高句丽守军闭门不出。李世民下令全军进攻辽东城,第一天李世民亲自参与背土运土,数万唐军士兵在重步兵和弓弩兵的掩护下填埋了辽东城的护城河。第二天和第三天,唐军用阎立德造好的500架投石车向辽东城城墙发射,吓得高句丽士兵不敢在城上行走。2万唐军组成的木材运输大队源源不断把木材从山上运到辽东城外,第四天,天上刮起南风,唐太宗命令将十几万斤木材运到辽东城南城墙下,点燃这些木柴。一时间大火熊熊燃烧,火光冲天,辽东城全城笼罩在烟雾之下,城内大乱。辽东城的城墙都是夯土的,很快南城墙被夯土烧坍塌了一小块,唐太宗命令100部投shi车集中火力,集中za向城墙出现坍塌的地方,把辽东城城墙za开一处2丈多宽(6米以上)的缺口。唐太宗命令1000重装士兵组成的敢死队攻占这个缺口,顶住敌人顽强的反扑,强行登上城墙,将唐军战旗插到辽东城墙上。数万唐军士兵此时一齐高喊杀敌。李世民自己亲自擂响战鼓,命令数万唐军对辽东城发动总攻,6万唐军一起冲杀入辽东城,攻占了城市。攻打辽东城一战,唐军一共杀死高句丽军精锐1万多人,俘虏军民4万多人。
唐太宗攻打辽东城时,2万人的唐军张俭部牵制住了南线安市城的3万高句丽军,唐太宗率军进攻 辽阳 灯塔 县境内的白岩城,乌骨城(今 凤城 东南)高句丽守将遣兵万余援白岩城,唐将契苾何力率劲骑800击之,带伤追击数十里,斩千余人。六月,李勣攻白岩城西南,太宗临其 西北 督战,为了加快进攻进度,李世民采取了非常规手段,他对将士们道:“如能攻下此城,城内男女、财物都赏赐给诸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唐军将士得到皇帝的承诺,那自然更是英勇无畏,拼命攻城。唐军投石车齐射城墙,让白岩城守军招架不住,士气低落,在进攻白岩城时,唐军巧妙地利用大风,1万多弓弩兵一起发射火箭,城楼瞬间成为熊熊烈焰。唐军趁势攻入城内,高句丽军队溃败,唐军攻占白岩城。
唐太宗李世民指挥唐军攻占辽东地区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身体力行亲自做表率的高尚品德。

唐朝占领辽东城(今 辽阳 市老城区)后,以其城为辽州。次年罢,仍称辽东城。同年,唐军攻取白岩城(今燕州城),以其地改为岩州。668年,唐军攻陷 平壤 ,设 安东 都护府,管辖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676年 安东 都护府迁至辽东城。唐代对辽东控制有限, 安东 都护府无人口数记载。
公元10世纪,契丹族兴起,建国称辽。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占辽东城,置 辽阳 府。919年,耶律阿保机在襄平老城的基础上,修葺 辽阳 故城 ,改为 东平 郡,置防御使,并“铸铁凤以镇之”,因称铁 凤城 。921年,阿保机把从檀(今 北京 密云 县)、顺(今 北京 市 顺义区 )二州俘虏的百姓安置到 辽阳 和沈州。到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即帝即位,改 辽阳 府为 南京 ,作为辽代的陪都,迁东丹国首都于 辽阳 ,建东丹王宫(今 辽阳 市老城 东北 隅),徙耶律倍居之。926年,辽灭渤海,改其国为东丹国—东契丹之意,立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938年,改 南京 为 东京 ,置 辽阳 府。设 东京 道,统辖40州。其辖境西至 康平 县以西大凌河下游,东临滨海( 日本 海),东南至鸭绿江下游南岸,北至松、嫩合流起点, 东北 直达 黑龙江 下游。 东京 辽阳 府辖 辽阳 、仙乡、鹤野、析木、紫蒙、兴辽、肃慎、 归仁 、 顺化 等9县,《辽史 地理志》记载辽代 东京 道总人口40604户(可能记载有误,实际人口数字按照“编户数十万”的记载大概率大大超过。),其中 辽阳 府附郭县 辽阳县 总人口1500户。1029年,被迁徙至 辽阳 的渤海人,为反抗辽朝当局加税和虐待船工而起义。 东京 辽阳 府军事首领渤海人大延琳参加起义,取得领导地位并宣布独立,建立政权,定国号为兴辽,建元天庆。一年之后,起义失败。1116年,渤海人高 永昌 联合汉人在 东京 ( 辽阳 )起义,自称大渤海皇帝,改元隆基,数月后失败。
东丹国在 辽阳 首尾26年,这里是辽国五京之一,在契丹、汉族、渤海、女真、高句丽等族人民的辛勤开发下,辽海地区已成为“编户数十万,耕垦千里”的富庶农业区。辽代末,北方又一个少数民族——女真族兴起。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 会宁 府(今阿城县 白城 子)。
1116年金国消灭起义反辽的高 永昌 ,攻克 东京 辽阳 府(今 辽阳 市),仍因袭辽制,以 辽阳 为 东京 (亦称东都),作为陪都之一。以后改 东京 道 辽阳 府为 东京 路 辽阳 府,路、府均治 辽阳 老城。 东京 路下属 辽阳 府、婆娑府、澄州、沈州、 贵德 州、 盖州 、复州等2府5州。 辽阳 府辖4县1镇; 辽阳县 、鹤野县(今唐马寨镇附近)、 宜丰 县(今 弓长岭 区附近)、 石城县 (今 灯塔 县西大窑镇境内燕州城)、长宜镇。长宜镇隶属鹤野县。金代 辽阳 府城的规模与辽代同。《金史 地理志》记载金代 辽阳 府人口和《辽史 地理志》 东京 道人口完全相同,金 辽阳 府总人口40604户。1155年,金 世宗 完颜雍来到 东京 辽阳 府,出任留守官兼府尹,掌握军政大权。当时金朝皇帝完颜亮是篡位得到的皇位,完颜亮对内迁都金中都 北京 ,平毁金上京,变更官制,改革女真旧俗,完颜亮随意杀戮大臣,强占长得漂亮的高官贵族的妻女,又率军亲政南宋,让女真贵族和金朝高官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害,金朝不恤民力征伐南宋本身导致金国民不聊生,国内起义不断,完颜亮不得人心。完颜雍之前就在女真贵族中很有威望,完颜雍通过在 辽阳 为尼的生母渤海李氏的家族关系,联络李氏世家集团势力的代表李石,又联络与李氏家族有姻亲的张氏世家大族,以及 辽阳 地区的权官武将完颜独吉义、完颜福寿等人,拥兵自立。1161年,完颜雍在 东京 辽阳 府正式称帝,年号大定,成为金朝第五位皇帝。同年十二月进入 北京 ,登极贞元殿,取代海陵王(完颜亮)朝,夺得金朝中央政权。
1212年,辽朝宗室耶律留哥、耶律耶的在 隆安 (今 吉林 省 农安 县)、韩州( 吉林 省 梨树 县)一带起军叛乱,数月聚合十数万人。受到 蒙古 帝国的庇护,与金朝分庭抗礼。1215年,耶律留哥攻占了金 东京 (今 辽阳 ),不久众人劝留哥称帝,留哥拒绝。耶律留哥投靠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仍封他为辽王,耶律留哥的附庸政权史称 东辽 。 东辽 政权建都 辽阳 ,一直到1233年被 蒙古 取消。
1269年元朝将 辽阳 改为 东京 总管府,1287年,设 辽阳 等处行中书省。行省直辖7路1府,属州12个,属县10个,另有驿站120处。行省辖 辽阳 路,省、路治所均在 辽阳 市老城区。 辽阳 路领 辽阳县 、 盖州 、懿州。《元史 地理志》记载,1288年, 辽阳 路总人口3708户,33231人。1351年红巾军大起义爆发。1357年刘福通发动名义上都属于韩宋政权的红巾军北伐,希望推翻元朝。当年红巾军兵分三路北伐,其中红巾军中路北伐军从 山西 出发,经过内蒙转战辽东各地,攻陷 辽阳 ,杀死懿州总管吕震。但三路红巾军没有统一指挥,也就谈不上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攻入辽东进入高丽的红巾军孤军奋战,后勤无法保障。元朝联合高丽对北伐的三路红巾军各个击破,1361年红巾军北伐彻底失败。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伊始,便对辽东用兵。1370年元朝 辽阳 行省平章刘益投降明王朝,朱元璋下令设置辽东卫指挥司,任刘益为指挥同知。败走 辽阳 的元将洪保保不满,密谋刺死刘益,投奔元将纳哈出。同年明廷又建立辽东指挥使司,任马云、叶旺为定辽都卫指挥使,在老鸦山寨( 辽阳 东)击溃元将高家奴,先后占领 辽阳 、 沈阳 等地。1386年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治 辽阳 ,隶属于 山东 省,辽东都司辖有二十五卫二州。 辽阳 是明朝统治辽东地区的军事重镇,又是辽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 辽阳 中心设有六个卫一个州。明代在辽东废州县,立军卫制,修边墙,实行军垦,明代辽东地区城镇林立,农业发达,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明朝立国后,注意经营北方边防。在东起鸭绿 江西 抵嘉峪关长达万里的防御线上,设置了9个国防重镇, 辽阳 是其中之一的辽东镇。同时,还在 东北 各要塞修建了18座城池, 辽阳 城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据《辽东志》记载, 辽阳 城从洪武五年1372年至1383年,历时十余载,在旧城址的基础上,几经修筑和扩建而成为砖石结构,周长24里多的 方城 。当时 辽阳 6卫屯田5700多顷,对移民屯田实行10年后收租政策,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随之振兴。明代 辽阳 是明朝在 东北 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军事指挥中心。明代的 辽阳 城不仅是辽东都指挥使司和辽东镇总兵的驻地,也是自在州和 东宁 卫、定 辽中 、左、前、后5个卫所的驻地,明代李辅著的1565年成书的《全辽志》记载:
定 辽中 卫额户二千五百,口八千九百三十六,寄籍户四十四,口二百五十八,新发军户三十五,口七十。
定辽左卫额户二千五百九十,口八千一百一十五,寄籍户二百八十,口五百六,新发军户三十,口七十二。
定辽前卫额户二千四百五,口六千五十二,寄籍户五十八,口三百一十二,新发军户九,口一十九。
定辽后卫额户二千四百一,口八千一百一十三,寄籍户八十,口四百四十一,新发军户五十五,口一百二十。
东宁 卫额户三千四百九十四,口一万九千三百五十二,寄籍户五十七,口三百一十五,新发军户八十五,口一百七十。
辽阳 招集户六千六百四十,口二万二千二百六十一。
自在州额户三百三,口一千三百三,寄籍户一百七十八,口二百六十七。新发民户四十,口一百三十七
都司经历司寄籍户一百六十一,口七百二。
把上述数字合计,1565年明朝 辽阳 、 鞍山 市北部和 本溪 市范围内,官府登记户籍的总人口为21445户,77521人,明朝中后期户口统计不准确,估计当时这一区域内约有人口11-16万。明代辽东地区的军民人口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女真、 蒙古 和 朝鲜 等民族。
明代 辽阳 作为明朝在辽海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心驻扎有重兵,明朝经常用驻扎在辽东的军队和女真和 蒙古 作战。明朝万历年间,李成梁长期担任辽东镇总兵,指挥明军出塞对女真族和 蒙古 族东征西讨,削弱了 海西 女真和一部分建州女真的势力。努尔哈赤起兵之初李成梁为表示自己部下杀死努尔哈赤祖父、父亲的歉意,把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部众交还给努尔哈赤。当时努尔哈赤向李成梁行贿,多次到明朝入贡。努尔哈赤的发展壮大和李成梁的扶持和纵容关系很大。当时明朝和李成梁完全有实力和能力消灭弱小的努尔哈赤。有人认为当时李成梁有养寇自重,想把努尔哈赤的部落留给儿子名将李如松来处理的意思。作战获胜后喜欢冒进追击的李如松先于李成梁战死于和 蒙古 人的战争,使李家可能有的这种计划破产。
1616年努尔哈赤几乎统一了北方女真族各部落,建立后金政权。1619年后金在萨尔浒战役中大破明军,并消灭叶赫部。1619-1621年后金先后攻下 开原 、 铁岭 、 沈阳 等地。

1621年,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军进攻 辽阳 城,明辽东经略袁应泰之前主要是担任文官,不谙军事。他对来投降的士兵不分民族一律接纳,导致努尔哈赤派出的间谍混入明军对辽东各城的情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侦察,比较充分的掌握了辽 东明 军的情报。袁应泰为应付努尔哈赤攻打 辽阳 的严竣局势,收缩兵力,开河注壕,沿河列火器,誓保 辽阳 不失,想发挥明军善于防守和火器的长处。三月十九日,后金军兵 临城 下。明总兵李怀信、侯世禄等率兵出城迎战。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左右布阵,努尔哈赤自引军冲击明军,加之四旗军赶至夹击,致明军大败。次日,后金军乘胜掘城西闸以泄壕水,强行渡壕,大呼而进。八旗军的箭法十分精准,给明军很大杀伤,努尔哈赤每一次指挥士兵攻城,都让精锐重步兵打头阵带领其他步兵搭云梯攻城,弓箭手在重步兵后,每次步兵登城前,射击城墙上的明军掩护攻城。鏖战良久,明军多路兵败,退守孤城。袁应泰与巡按御史张铨划分城墙防区固守。廿一日,后金军猛烈攻城,明军列阵大战,又败。傍晚,城内大族及混入城中的谍工纵火,将小西门弹药库燃爆,大火延至城楼,明军的窝铺、草场全部化为灰烬,城中大乱,防守瓦解。薄暮,后金军从西门入。袁应泰见事不济,遂自杀身亡。张铨被俘不屈,不久亦死,后金攻占 辽阳 。努尔哈赤攻陷 辽阳 后。辽东地区大小70余城见势皆降后金。
当年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 抚顺 新宾 县永陵镇境内)迁都到 辽阳 ,在 辽阳 城东太子河东岸修建 新城 —— 东京 城。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 沈阳 。努尔哈赤迁都 沈阳 时,把 辽阳 城内绝大部分百姓迁移到 沈阳 城, 辽阳 古城为之一空。
清朝夺取全国政权后,因辽东系发祥重地,划归盛京管辖。经过清初多次调整,最后形成“以城为纲,而路及边门属之”的驻 防城 体制。奉天副统分辖兴京城, 辽阳 城、牛庄城、 开原 城、 铁岭 城、 抚顺 城等6个驻 防城 。1653年设 辽阳 府,辖 辽阳县 、 海城 县,管理汉人户籍 和田 赋。1657年,裁撤 辽阳 府,置 辽阳县 ,归属奉天府。1664年改县,设 辽阳 州隶奉天府管辖,州治在今 辽阳 市。1907年,清廷制作《东三省督抚办事要纲》设 辽阳 州,隶属奉天府管辖。
1904年 辽阳 曾经是日俄战争的战场,双方在 辽阳 发生 辽阳 会战。这次战役是类似一战类型的阵地攻防战,防守比进攻有利得多。日军企图靠隐藏主力动向,声东击西的偷袭突破俄军防线,多次被反制。俄军收缩阵地打防守反击,日俄双方互有胜负。最后日军开到俄军侧后方威胁俄军的退路,士气较日军低落的俄军北撤,日军占领 辽阳 。
1905年日俄战争后,沙俄将东清铁路支路( 长春 到 大连 )转让给 日本 ,次年“铁路用地”改为“南满铁路附属地”;将 辽阳 老城自护城河以西到火车站一带,强行划为商埠地。同年, 日本 在 辽阳 设立领事馆,经办 辽阳 、 辽中 、 台安 等县的领事事务。
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清帝退位,1912-1928年 辽阳 被张作霖建立的奉系控制。
1914年民国公布《各省所属道区域表》,奉天省设三道:辽沈道、东边道、洮昌道。 辽阳 州改为 辽阳县 ,属辽沈道管辖。 辽阳县 辖10区,一区(城内)、二区(大路 烟台 )、三区(沙浒)、四区(大 安平 )、五区(后麻屯)、六区(七岭子)、七区(刘二堡)、八区(大骆驼背)、九区(大沙岭)、十区(前 烟台 )。县境北至十里河与 沈阳 接壤; 东至 朝鲜 岭90里,与 本溪 接界;西至蒲河口80里与 辽中 接壤;南至生 铁岭 130里与 岫岩 接壤。
1928年底 东北 易帜,张学良宣布 东北 归降国min党。
1931年9月19日,日军武装侵占 辽阳 ,从此 辽阳 沦为 日本 zhi民地。1934年日伪当局改 东北 4省为10省, 辽阳县 隶属奉天省。1937年12月1日,将 辽阳县 城区与“满铁附属地”合并成立 辽阳 市。设市公署,护城河以西至站前一带的商埠地,划归市公署管辖。 辽阳 设5个区:瑞穗区、协和区、武圣区、 日照 区、太河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挺进 东北 ,进驻 辽阳 ,建立 辽阳 卫戍区司令部。同年12月8日, 辽宁 省第一号通令: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 辽阳 市(专署与 辽阳 市政府合署办公,不另设机关),辖 鞍山 市、 辽阳 市、 辽阳县 、 台安 县、 辽中 县、盘山县。1946年3月随着当时占据优势的国民党军开进 东北 , 辽阳 市机关和 东北 democracy联军从 辽阳 战略性撤退转移。1946年3月至1948年2月,国民党占据 辽阳 。1946年10月1日,裁 辽阳 市并入 辽阳县 ,治 辽阳 老城,隶属 辽宁 省。1947年城区设文圣镇、武圣镇。农村设10个区:大路 烟台 区,沙浒区、 安平 区、亮甲区、七岭子区、刘二堡区、唐马寨区、大沙岭区、峨嵋区、小 烟台 区。区镇下实行保甲制。
1948年2月6日, 中国 人民解放军解放 辽阳 ,歼灭国民党军11000多人。同年7月15日,国民党军再次进犯 辽阳 。 辽阳 市机关第二次从市区作战略性撤出。同年10月30日, 辽阳 市县全境解放。

辽阳简介
辽阳 市,古称襄平、辽东城,地处 中国 东北 地区、 辽宁 中部, 辽阳 是 东北 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战国时期,为燕国辽东郡治所,秦沿燕制。汉初 辽阳 为辽东国首府,后仍将辽东郡治设于此。公孙氏时期,襄平为平州及辽东郡治。西晋初年,襄平再次成为辽东国首府,后改平州治。唐代 辽阳 为辽城州治所,一度成为 安东 都护府府治。辽、金时期,设 东京 辽阳 府。元代为 辽阳 行省驻地。明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 辽宁 全境。清初曾在 辽阳 建都,后设 辽阳 府 辽阳县 ,再改 辽阳县 为 辽阳 州。民国置 辽阳县 。

辽阳历史
春秋时期以前,这里是 中国 先民(主要是东胡族)和殷商移民居住的地方,东胡族勇猛慓悍,善于骑射,他们经过漫长的原始氏族生活之后,进入奴隶社会。
夏商时代,今 辽阳 地区属营州地区,是为自然分区,不具有国家行政区意义。
周代 辽阳 属幽州。约前1043年,武王克商“释箕子之囚,去之 朝鲜 (一说在今 辽阳 地区),因以封之”。箕子“至则教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约前300年,燕派大将秦开奔袭东胡,使“东胡却千余里”,又进击箕氏 朝鲜 ,“取地二千里”,然后在辽河流域设置辽东郡,同时置襄平县,郡、县治地均在襄平城(今 辽阳 市老城区)。
前226年,秦王政为报燕太子丹派荆轲行刺之仇,举兵攻燕,秦军攻陷燕国都蓟(今 北京 市)“太子丹匿于衍水”(今太子河),燕国迁都襄平。燕王喜听从赵国代王嘉之计,杀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秦王以求罢兵,秦王不予理会,继续进兵辽东。前222年,秦国攻占襄平,燕国终于为秦所吞并。
前221年,全国分为36郡,辽东郡仍沿袭燕国郡制,郡府设在襄平县。
西汉沿袭秦制,辽东郡郡府仍设在襄平县,郡辖襄平、居就、 新昌 、无虑、望平、房、候城、辽队等18县。其中在今 辽阳 市境内的有襄平县、居就县(今 辽阳县 河栏镇亮甲山麓附近)、辽队县(今 辽阳县 小北河镇高坨子附近)。9年王莽篡汉,国号称新。仍设辽东郡,领18县,郡府设在襄平,并将襄平县改为昌平县。新朝亡,复名为襄平县。
东汉初期,仍置辽东郡,郡治襄平,领11个县,襄平为首县。西汉时期 辽阳 已是 中国 东北 方的边疆重镇,在商业、手工业、采矿业及文化艺术等方面,已经是辽东的中心城市。在东汉、曹魏墓葬中发现的车骑仪仗、宴饮、乐舞、杂技、仓禀、庖厨等壁画,说明当时襄平城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记载,此时襄平城的规模宏大,土筑 方城 ,四面有门,城内外居住人口达到3万余人,是辽东郡辖县中最大的县城,不仅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商品贸易、各种货物的集散地。

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襄平人)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分辽东郡为辽东、中辽、辽西三郡,辽东郡领襄平、居就、安市等8县。228年公孙度之孙公孙渊执政后,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不久称藩于东吴孙权,第一想求得外援,第二万一曹魏容不下自己也有个退路。孙权年纪大了,喜欢被恭维,接受公孙渊称臣,赐予宝物让公孙渊使团带回,在233年派出使团到辽东联络。曹魏朝廷知道以后,大怒,发诏书责备公孙渊,公孙渊糊涂,害怕曹魏征讨,把东吴使节杀死,函首 洛阳 ,夺走东吴船队带来的物资,俘虏东吴将士1万多人。因此触怒孙权。

237年魏明帝曹睿不满公孙渊割据辽东的独立王国局面,派遣幽州牧毌丘俭率军到辽西,召名义上称臣的公孙渊入朝。公孙渊觉得毌丘俭很可能是奉命想在自己入朝路上杀死自己的,于是起兵造反,率军击败毌丘俭,因为胜利,自以为是起来,自称皇帝,国号燕,以襄平为都城。
238年,司马懿奉命率魏军讨公孙渊。当时今天的 辽中 台安 一带是大沼泽辽泽, 盘锦 以南的渤海湾也是一片沼泽和滩涂,难以通过,辽西走廊海岸线的平原大多还没成陆,当时征讨辽东的陆路要首先走辽西医巫闾山的山路到龙城,再绕行到今天 海城 西北 宽数十华里的辽隧地区才能渡过辽河,而辽隧地区夏秋雨季也洪水泛滥,难以架桥和渡河。这让攻打辽东的军队补给变得很艰难,突破辽河防线也没现在那么容易。司马懿出发之前,在 山东 半岛造了很多大海船,在胶 东海 岸和幽燕地区建立了储备军粮的仓库,保障后勤供应。司马懿率领4万曹魏精锐从 洛阳 北上,同时曹魏联络臣服曹魏的高句丽、乌桓、鲜卑慕容部出兵助战。司马懿预料到公孙渊不会弃襄平逃跑,让曹魏难以迅速消灭他,带来长期的麻烦。公孙渊想利用辽东夏季的洪水和冬季的严寒以及补给的困难,长期坚守,迫使魏国退兵。冬季是寒冷的 东北 猫冬的季节,司马懿知道此战必须尽可能迅速,率领军队顶风冒雪,冒着严寒,行军,得知公孙渊没有在狭窄的辽西山路上设防后,迅速通过,当年六月到达辽河西岸。公孙渊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在辽隧地区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想让魏军兵疲粮尽。司马懿不中圈套,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做出攻击敌人必救但防守薄弱的都城的样子,并调动敌军主力,利用己方严整的队伍在运动战中消灭敌军。司马懿整顿阵列前进,公孙渊军果然出来截击。司马懿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不攻其营,正是要等现 在的局面。”于是指挥魏军痛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魏军对襄平的包围还没建立好,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担心公孙渊逃跑,无法轻易消灭他,不允。为方便消灭对手,司马懿放弃出击和切断敌人补给,来稳住公孙渊坚守襄平。”此时当初在 山东 半岛准备的海船借着洪水从 山东 出发通过辽河,把军粮和后勤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襄平城下的曹魏军营。司马懿派出其他部队去攻击 朝鲜半岛 ,以防公孙渊远逃。
月余,雨停,水渐退去,司马懿立即围合包围圈,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博士马钧指挥制作了 霹雳 车和诸葛连弩,准备了大量的石头,魏军用投石车和弩弓直向城中发射。公孙渊又怕又急。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杨祚等投降。
魏军散布谶纬,燕国人心狂乱,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八月,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而缚。
司马懿斩杀使者,两次拒绝公孙渊投降。公孙渊坚守不下去,带着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杀死了公孙渊父子。公孙氏割据政权被消灭,辽东郡并入魏国版图。
入城后,司马懿为了打消曹睿对自己的猜疑,为表忠心,残忍的tu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shi体,筑造京观。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请求发给短袄,司马懿不给,表示“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送返回乡。收编辽东百姓四万多户,裹挟这些百姓内迁到中原。
此战中司马懿的指挥高超,堪称经典战例。但司马懿tu杀襄平百姓,又把辽东的汉族百姓大部分内迁中原。让战前辽东地区的汉族人口从30多万降到西晋时期的10万左右,让辽东的汉族人口为之一空,辽东空虚,葬送了汉族几百年开发辽东的成果,造成辽东经济文化的倒退,造成了之后的300多年里鲜卑慕容部和高句丽人趁虚而入占据辽东的不利局面。

魏在原公孙氏控制地区设平州(始治今 辽阳 东下平州,后移襄平城),辖辽东等5郡。在襄平设东夷校尉,以统管。辽东郡辖9县,襄平为首县。其后,平州合并于幽州。

274年,复置平州。(治所先移至 昌黎 、今 义县 ,后复移回襄平)。辖辽东、玄菟、 昌黎 3郡。辽东郡辖8县,襄平为首县。同时,又设护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兼护东夷校尉,管理自平州以北至 黑龙江 流域 东北 大陆及 朝鲜半岛 各民族,实为 东北 行政机构。227年封司马蕤为辽东王,辽东郡改为辽东国。六年后,国除,复为辽东郡。
319年鲜卑族慕容廆再建前燕,攻陷辽东郡,占据襄平,并把辽河以东地区划为辽东属国,治所在襄平。前燕时期,平州下辖辽东、辽西等10郡,辽东郡辖襄平、居就、安市等12县,州府、郡府均设在襄平县。333年,慕容廆死,子慕容皝嗣位,辽东国仍治襄平,辖襄平、居就等8县。380年,前秦灭前燕,辽东归前秦管辖,平州、辽东郡领县及治地均同前燕。384年,慕容皝子慕容垂起兵复国,是为后燕,平州、辽东郡领县及治所均同前秦。
东晋末, 中国 北方高句丽部族兴起。404年高句丽据有辽东之地,改襄平城为辽东城。襄平一名由燕国始称,至此废除。
435年,高句丽 长寿 王高琏派使臣进贡于北魏,北魏拜琏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公,高句丽王。492年,后魏以高句丽王高云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开国公。519年高,句丽王高云卒,以世子 高安 为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577年,封高句丽王 高阳 为辽东郡开国公,辽东王。在高句丽族占据辽东城时,城郭位置和规模与西汉时期相同。由前燕至南北朝末期近300年间,辽东地区先后由前燕、后魏、北周等王朝统治。这个时期,各族统治者在此割据,互有战争,致使秦汉以来发展起来的辽东经济,遭到破坏,襄平社会动荡,不再见昔日繁华景象。
隋朝时期,辽东地区仍沿用高句丽族的建制。隋王朝不容忍地方割据势力存在,曾三次出兵辽东,均遭失败。
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高句丽,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略目标是:灭亡高句丽,收复汉晋故土。唐太宗采取的战略是:水陆并进,步步为营,声东击西,攻占城市以占据领土。以幽州(今 北京 大兴 西南)、营州(今 辽宁 朝阳 )为陆军基地,以 莱州 (今 山东 烟台 掖县)为水军基地,同时诏令新罗、百济、奚、契丹等藩属国同时出击高句丽,战前唐朝在 山东 半岛造海船400艘以运输军粮。命房玄龄留守长安,总揽朝政。为了应付唐军,高句丽人在辽东构筑了三条防线,分别是:辽东长城防线、辽水防线、辽东城防线。唐太宗出动水陆军队10多万人,在实际攻打辽东时兵分4路。
当年农历四月李世勣率领1.4万唐北路军声南击北在今天的 新民 渡过辽河,突破辽东长城和辽水防线进至玄菟(今 沈阳 东),高句丽大惊,城皆闭门自守。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领兵进逼 新城 (今 抚顺 北),城中守军惊恐,不敢出战。李勣、李道宗会攻盖牟城(今 抚顺 ),克之,俘2万余人,获粮十余万石。高句丽人抽调辽东南线兵马支援之前兵力较少的北线,张俭率领2万南路军趁机突破辽东长城,从辽泽(当时辽泽是辽东和辽西之间的一片大沼泽,难以通行)南面渡过辽河,攻占建安城( 盖州 东北 )破高句丽兵,斩数千人。把高句丽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南北两线。
当年农历五月初,张亮等率舟师1万多人渡海袭占卑沙城(今 辽宁 大连 市 金州 区东大 黑山 ),俘8000口。随又分遣总管丘孝忠率领水师等指向鸭绿水(今鸭绿江)。在海岸和鸭绿江巡逻以切断 朝鲜半岛 对辽东高句丽军队的粮食后勤补给。
当高句丽国王渊盖苏文认为唐军的进攻方向在李世勣和张俭两路时,唐太宗率领6万唐中路军主力到达辽泽西面。农历五月三日,唐太宗命阎立德率领5000工程部队在辽泽上搭建长200里的行军桥。阎立德仅花2天时间就建好了桥梁。为了吸引高句丽军的注意力,在阎立德 造桥 的同时,唐太宗命李世勣李道宗率领1万步兵,4千骑兵,带着足够的军粮,严整队形,且战且退拖住 沈阳 一带的4万高丽军。五月五日,唐太宗亲自率领5000唐军精锐重骑兵作为中军先锋,一名骑兵带着三匹马率先渡过辽泽浮桥,一日行军70里突破辽河,向辽东城( 辽阳 )进军。辽东城内当时有4万高句丽兵,派出3万步骑兵来阻击李世民。李世民率领5000精锐重骑兵出其不意从侧面袭击高句丽军,大破3万高句丽军,高句丽军不知唐军有多少人,大败,逃回辽东城内。长孙无忌率领5.5万唐军大部队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渡过辽泽,和李世民汇合后到达辽东城下。李世勣李道宗率领的1.4万唐军,连续作战十分疲惫。李世勣想全军就地结硬寨固守。李道宗认为长期孤军奋战,或者万一军粮耗尽而援军未至,全军会很危险,提出全军严整队形,且战且退向唐太宗的主力靠拢,自己率领4000骑兵突袭4万高句丽军的建议,被李世勣采纳。李世勣率领1万步兵严整队形,保持防御阵型,且战且退,战斗激烈的时候李道宗率领4000骑兵从4万追击李世勣的高句丽军侧面发起突袭,第一次冲锋,唐军没能冲开高句丽军阵,损失了几百名骑兵,攻击失败了。这时高句丽军的士兵看到地面上唐军丢弃的布帛和粮食等物资,纷纷去抢,阵型乱了。李道宗率领3000多骑兵再次从侧面从高句丽军阵型的缺口冲击高句丽军,高句丽军大乱,李世勣随后也跟进进攻,打垮了4万高句丽军。与此同时,唐太宗命令长孙无忌率军合围辽东城,阎立德率领5000工程兵在长孙无忌派的部队保护下上山伐木,制造各种比高句丽先进的攻城器械,唐太宗自己亲自率领1万骑兵,连续作战,将辽东城外300里范围内高句丽的据点、要塞和援军扫荡一空。
农历五月十七日唐太宗、李世勣、长孙无忌汇合于辽东城下。7万多唐军合围辽东城。辽东城的城防十分坚固,高句丽守军闭门不出。李世民下令全军进攻辽东城,第一天李世民亲自参与背土运土,数万唐军士兵在重步兵和弓弩兵的掩护下填埋了辽东城的护城河。第二天和第三天,唐军用阎立德造好的500架投石车向辽东城城墙发射,吓得高句丽士兵不敢在城上行走。2万唐军组成的木材运输大队源源不断把木材从山上运到辽东城外,第四天,天上刮起南风,唐太宗命令将十几万斤木材运到辽东城南城墙下,点燃这些木柴。一时间大火熊熊燃烧,火光冲天,辽东城全城笼罩在烟雾之下,城内大乱。辽东城的城墙都是夯土的,很快南城墙被夯土烧坍塌了一小块,唐太宗命令100部投shi车集中火力,集中za向城墙出现坍塌的地方,把辽东城城墙za开一处2丈多宽(6米以上)的缺口。唐太宗命令1000重装士兵组成的敢死队攻占这个缺口,顶住敌人顽强的反扑,强行登上城墙,将唐军战旗插到辽东城墙上。数万唐军士兵此时一齐高喊杀敌。李世民自己亲自擂响战鼓,命令数万唐军对辽东城发动总攻,6万唐军一起冲杀入辽东城,攻占了城市。攻打辽东城一战,唐军一共杀死高句丽军精锐1万多人,俘虏军民4万多人。
唐太宗攻打辽东城时,2万人的唐军张俭部牵制住了南线安市城的3万高句丽军,唐太宗率军进攻 辽阳 灯塔 县境内的白岩城,乌骨城(今 凤城 东南)高句丽守将遣兵万余援白岩城,唐将契苾何力率劲骑800击之,带伤追击数十里,斩千余人。六月,李勣攻白岩城西南,太宗临其 西北 督战,为了加快进攻进度,李世民采取了非常规手段,他对将士们道:“如能攻下此城,城内男女、财物都赏赐给诸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唐军将士得到皇帝的承诺,那自然更是英勇无畏,拼命攻城。唐军tou石车齐射城墙,让白岩城守军招架不住,士气低落,在进攻白岩城时,唐军巧妙地利用大风,1万多弓弩兵一起发射火箭,城楼瞬间成为熊熊烈焰。唐军趁势攻入城内,高句丽军队溃败,唐军攻占白岩城。
唐太宗李世民指挥唐军攻占辽东地区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身体力行亲自做表率的高尚品德。

唐朝占领辽东城(今 辽阳 市老城区)后,以其城为辽州。次年罢,仍称辽东城。同年,唐军攻取白岩城(今燕州城),以其地改为岩州。668年,唐军攻陷 平壤 ,设 安东 都护府,管辖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676年 安东 都护府迁至辽东城。唐代对辽东控制有限, 安东 都护府无人口数记载。
公元10世纪,契丹族兴起,建国称辽。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占辽东城,置 辽阳 府。919年,耶律阿保机在襄平老城的基础上,修葺 辽阳 故城 ,改为 东平 郡,置防御使,并“铸铁凤以镇之”,因称铁 凤城 。921年,阿保机把从檀(今 北京 密云 县)、顺(今 北京 市 顺义区 )二州俘虏的百姓安置到 辽阳 和沈州。到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即帝即位,改 辽阳 府为 南京 ,作为辽代的陪都,迁东丹国首都于 辽阳 ,建东丹王宫(今 辽阳 市老城 东北 隅),徙耶律倍居之。926年,辽灭渤海,改其国为东丹国—东契丹之意,立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938年,改 南京 为 东京 ,置 辽阳 府。设 东京 道,统辖40州。其辖境西至 康平 县以西大凌河下游,东临滨海( 日本 海),东南至鸭绿江下游南岸,北至松、嫩合流起点, 东北 直达 黑龙江 下游。 东京 辽阳 府辖 辽阳 、仙乡、鹤野、析木、紫蒙、兴辽、肃慎、 归仁 、 顺化 等9县,《辽史 地理志》记载辽代 东京 道总人口40604户(可能记载有误,实际人口数字按照“编户数十万”的记载大概率大大超过。),其中 辽阳 府附郭县 辽阳县 总人口1500户。1029年,被迁徙至 辽阳 的渤海人,为反抗辽朝当局加税和虐待船工而起义。 东京 辽阳 府军事首领渤海人大延琳参加起义,取得领导地位并宣布独立,建立政权,定国号为兴辽,建元天庆。一年之后,起义失败。1116年,渤海人高 永昌 联合汉人在 东京 ( 辽阳 )起义,自称大渤海皇帝,改元隆基,数月后失败。
东丹国在 辽阳 首尾26年,这里是辽国五京之一,在契丹、汉族、渤海、女真、高句丽等族人民的辛勤开发下,辽海地区已成为“编户数十万,耕垦千里”的富庶农业区。辽代末,北方又一个少数民族——女真族兴起。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 会宁 府(今阿城县 白城 子)。
1116年金国消灭起义反辽的高 永昌 ,攻克 东京 辽阳 府(今 辽阳 市),仍因袭辽制,以 辽阳 为 东京 (亦称东都),作为陪都之一。以后改 东京 道 辽阳 府为 东京 路 辽阳 府,路、府均治 辽阳 老城。 东京 路下属 辽阳 府、婆娑府、澄州、沈州、 贵德 州、 盖州 、复州等2府5州。 辽阳 府辖4县1镇; 辽阳县 、鹤野县(今唐马寨镇附近)、 宜丰 县(今 弓长岭 区附近)、 石城县 (今 灯塔 县西大窑镇境内燕州城)、长宜镇。长宜镇隶属鹤野县。金代 辽阳 府城的规模与辽代同。《金史 地理志》记载金代 辽阳 府人口和《辽史 地理志》 东京 道人口完全相同,金 辽阳 府总人口40604户。1155年,金 世宗 完颜雍来到 东京 辽阳 府,出任留守官兼府尹,掌握军政大权。当时金朝皇帝完颜亮是篡位得到的皇位,完颜亮对内迁都金中都 北京 ,平毁金上京,变更官制,改革女真旧俗,完颜亮随意杀戮大臣,强占长得漂亮的高官贵族的妻女,又率军亲政南宋,让女真贵族和金朝高官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害,金朝不恤民力征伐南宋本身导致金国民不聊生,国内起义不断,完颜亮不得人心。完颜雍之前就在女真贵族中很有威望,完颜雍通过在 辽阳 为尼的生母渤海李氏的家族关系,联络李氏世家集团势力的代表李石,又联络与李氏家族有姻亲的张氏世家大族,以及 辽阳 地区的权官武将完颜独吉义、完颜福寿等人,拥兵自立。1161年,完颜雍在 东京 辽阳 府正式称帝,年号大定,成为金朝第五位皇帝。同年十二月进入 北京 ,登极贞元殿,取代海陵王(完颜亮)朝,夺得金朝中央政权。
1212年,辽朝宗室耶律留哥、耶律耶的在 隆安 (今 吉林 省 农安 县)、韩州( 吉林 省 梨树 县)一带起军叛乱,数月聚合十数万人。受到 蒙古 帝国的庇护,与金朝分庭抗礼。1215年,耶律留哥攻占了金 东京 (今 辽阳 ),不久众人劝留哥称帝,留哥拒绝。耶律留哥投靠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仍封他为辽王,耶律留哥的附庸政权史称 东辽 。 东辽 政权建都 辽阳 ,一直到1233年被 蒙古 取消。
1269年元朝将 辽阳 改为 东京 总管府,1287年,设 辽阳 等处行中书省。行省直辖7路1府,属州12个,属县10个,另有驿站120处。行省辖 辽阳 路,省、路治所均在 辽阳 市老城区。 辽阳 路领 辽阳县 、 盖州 、懿州。《元史 地理志》记载,1288年, 辽阳 路总人口3708户,33231人。1351年红巾军大起义爆发。1357年刘福通发动名义上都属于韩宋政权的红巾军北伐,希望推翻元朝。当年红巾军兵分三路北伐,其中红巾军中路北伐军从 山西 出发,经过内蒙转战辽东各地,攻陷 辽阳 ,杀死懿州总管吕震。但三路红巾军没有统一指挥,也就谈不上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攻入辽东进入高丽的红巾军孤军奋战,后勤无法保障。元朝联合高丽对北伐的三路红巾军各个击破,1361年红巾军北伐彻底失败。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伊始,便对辽东用兵。1370年元朝 辽阳 行省平章刘益投降明王朝,朱元璋下令设置辽东卫指挥司,任刘益为指挥同知。败走 辽阳 的元将洪保保不满,密谋刺死刘益,投奔元将纳哈出。同年明廷又建立辽东指挥使司,任马云、叶旺为定辽都卫指挥使,在老鸦山寨( 辽阳 东)击溃元将高家奴,先后占领 辽阳 、 沈阳 等地。1386年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治 辽阳 ,隶属于 山东 省,辽东都司辖有二十五卫二州。 辽阳 是明朝统治辽东地区的军事重镇,又是辽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 辽阳 中心设有六个卫一个州。明代在辽东废州县,立军卫制,修边墙,实行军垦,明代辽东地区城镇林立,农业发达,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明朝立国后,注意经营北方边防。在东起鸭绿 江西 抵嘉峪关长达万里的防御线上,设置了9个国防重镇, 辽阳 是其中之一的辽东镇。同时,还在 东北 各要塞修建了18座城池, 辽阳 城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据《辽东志》记载, 辽阳 城从洪武五年1372年至1383年,历时十余载,在旧城址的基础上,几经修筑和扩建而成为砖石结构,周长24里多的 方城 。当时 辽阳 6卫屯田5700多顷,对移民屯田实行10年后收租政策,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随之振兴。明代 辽阳 是明朝在 东北 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军事指挥中心。明代的 辽阳 城不仅是辽东都指挥使司和辽东镇总兵的驻地,也是自在州和 东宁 卫、定 辽中 、左、前、后5个卫所的驻地,明代李辅著的1565年成书的《全辽志》记载:
定 辽中 卫额户二千五百,口八千九百三十六,寄籍户四十四,口二百五十八,新发军户三十五,口七十。
定辽左卫额户二千五百九十,口八千一百一十五,寄籍户二百八十,口五百六,新发军户三十,口七十二。
定辽前卫额户二千四百五,口六千五十二,寄籍户五十八,口三百一十二,新发军户九,口一十九。
定辽后卫额户二千四百一,口八千一百一十三,寄籍户八十,口四百四十一,新发军户五十五,口一百二十。
东宁 卫额户三千四百九十四,口一万九千三百五十二,寄籍户五十七,口三百一十五,新发军户八十五,口一百七十。
辽阳 招集户六千六百四十,口二万二千二百六十一。
自在州额户三百三,口一千三百三,寄籍户一百七十八,口二百六十七。新发民户四十,口一百三十七
都司经历司寄籍户一百六十一,口七百二。
把上述数字合计,1565年明朝 辽阳 、 鞍山 市北部和 本溪 市范围内,官府登记户籍的总人口为21445户,77521人,明朝中后期户口统计不准确,估计当时这一区域内约有人口11-16万。明代辽东地区的军民人口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女真、 蒙古 和 朝鲜 等民族。
明代 辽阳 作为明朝在辽海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心驻扎有重兵,明朝经常用驻扎在辽东的军队和女真和 蒙古 作战。明朝万历年间,李成梁长期担任辽东镇总兵,指挥明军出塞对女真族和 蒙古 族东征西讨,削弱了 海西 女真和一部分建州女真的势力。努尔哈赤起兵之初李成梁为表示自己部下杀死努尔哈赤祖父、父亲的歉意,把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部众交还给努尔哈赤。当时努尔哈赤向李成梁行贿,多次到明朝入贡。努尔哈赤的发展壮大和李成梁的扶持和纵容关系很大。当时明朝和李成梁完全有实力和能力消灭弱小的努尔哈赤。有人认为当时李成梁有养寇自重,想把努尔哈赤的部落留给儿子名将李如松来处理的意思。作战获胜后喜欢冒进追击的李如松先于李成梁战死于和 蒙古 人的战争,使李家可能有的这种计划破产。
1616年努尔哈赤几乎统一了北方女真族各部落,建立后金政权。1619年后金在萨尔浒战役中大破明军,并消灭叶赫部。1619-1621年后金先后攻下 开原 、 铁岭 、 沈阳 等地。

1621年,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军进攻 辽阳 城,明辽东经略袁应泰之前主要是担任文官,不谙军事。他对来投降的士兵不分民族一律接纳,导致努尔哈赤派出的间谍混入明军对辽东各城的情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侦察,比较充分的掌握了辽 东明 军的情报。袁应泰为应付努尔哈赤攻打 辽阳 的严竣局势,收缩兵力,开河注壕,沿河列火器,誓保 辽阳 不失,想发挥明军善于防守和火器的长处。三月十九日,后金军兵 临城 下。明总兵李怀信、侯世禄等率兵出城迎战。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左右布阵,努尔哈赤自引军冲击明军,加之四旗军赶至夹击,致明军大败。次日,后金军乘胜掘城西闸以泄壕水,强行渡壕,大呼而进。八旗军的箭法十分精准,给明军很大杀伤,努尔哈赤每一次指挥士兵攻城,都让精锐重步兵打头阵带领其他步兵搭云梯攻城,弓箭手在重步兵后,每次步兵登城前,射击城墙上的明军掩护攻城。鏖战良久,明军多路兵败,退守孤城。袁应泰与巡按御史张铨划分城墙防区固守。廿一日,后金军猛烈攻城,明军列阵大战,又败。傍晚,城内大族及混入城中的谍工纵火,将小西门弹药库燃爆,大火延至城楼,明军的窝铺、草场全部化为灰烬,城中大乱,防守瓦解。薄暮,后金军从西门入。袁应泰见事不济,遂自杀身亡。张铨被俘不屈,不久亦死,后金攻占 辽阳 。努尔哈赤攻陷 辽阳 后。辽东地区大小70余城见势皆降后金。
当年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 抚顺 新宾 县永陵镇境内)迁都到 辽阳 ,在 辽阳 城东太子河东岸修建 新城 —— 东京 城。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 沈阳 。努尔哈赤迁都 沈阳 时,把 辽阳 城内绝大部分百姓迁移到 沈阳 城, 辽阳 古城为之一空。
清朝夺取全国政权后,因辽东系发祥重地,划归盛京管辖。经过清初多次调整,最后形成“以城为纲,而路及边门属之”的驻 防城 体制。奉天副统分辖兴京城, 辽阳 城、牛庄城、 开原 城、 铁岭 城、 抚顺 城等6个驻 防城 。1653年设 辽阳 府,辖 辽阳县 、 海城 县,管理汉人户籍 和田 赋。1657年,裁撤 辽阳 府,置 辽阳县 ,归属奉天府。1664年改县,设 辽阳 州隶奉天府管辖,州治在今 辽阳 市。1907年,清廷制作《东三省督抚办事要纲》设 辽阳 州,隶属奉天府管辖。
1904年 辽阳 曾经是日俄战争的战场,双方在 辽阳 发生 辽阳 会战。这次战役是类似一战类型的阵地攻防战,防守比进攻有利得多。日军企图靠隐藏主力动向,声东击西的偷袭突破俄军防线,多次被反制。俄军收缩阵地打防守反击,日俄双方互有胜负。最后日军开到俄军侧后方威胁俄军的退路,士气较日军低落的俄军北撤,日军占领 辽阳 。
1905年日俄战争后,沙俄将东清铁路支路( 长春 到 大连 )转让给 日本 ,次年“铁路用地”改为“南满铁路附属地”;将 辽阳 老城自护城河以西到火车站一带,强行划为商埠地。同年, 日本 在 辽阳 设立领事馆,经办 辽阳 、 辽中 、 台安 等县的领事事务。
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清帝退位,1912-1928年 辽阳 被张作霖建立的奉系控制。
1914年民国公布《各省所属道区域表》,奉天省设三道:辽沈道、东边道、洮昌道。 辽阳 州改为 辽阳县 ,属辽沈道管辖。 辽阳县 辖10区,一区(城内)、二区(大路 烟台 )、三区(沙浒)、四区(大 安平 )、五区(后麻屯)、六区(七岭子)、七区(刘二堡)、八区(大骆驼背)、九区(大沙岭)、十区(前 烟台 )。县境北至十里河与 沈阳 接壤; 东至 朝鲜 岭90里,与 本溪 接界;西至蒲河口80里与 辽中 接壤;南至生 铁岭 130里与 岫岩 接壤。
1928年底 东北 易帜,张学良宣布 东北 归降国min党。
1931年9月19日,日军武装侵占 辽阳 ,从此 辽阳 沦为 日本 zhi民地。1934年日伪当局改 东北 4省为10省, 辽阳县 隶属奉天省。1937年12月1日,将 辽阳县 城区与“满铁附属地”合并成立 辽阳 市。设市公署,护城河以西至站前一带的商埠地,划归市公署管辖。 辽阳 设5个区:瑞穗区、协和区、武圣区、 日照 区、太河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挺进 东北 ,进驻 辽阳 ,建立 辽阳 卫戍区司令部。同年12月8日, 辽宁 省第一号通令: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 辽阳 市(专署与 辽阳 市政府合署办公,不另设机关),辖 鞍山 市、 辽阳 市、 辽阳县 、 台安 县、 辽中 县、盘山县。1946年3月随着当时占据优势的国民党军开进 东北 , 辽阳 市机关和 东北 democracy联军从 辽阳 战略性撤退转移。1946年3月至1948年2月,国民党占据 辽阳 。1946年10月1日,裁 辽阳 市并入 辽阳县 ,治 辽阳 老城,隶属 辽宁 省。1947年城区设文圣镇、武圣镇。农村设10个区:大路 烟台 区,沙浒区、 安平 区、亮甲区、七岭子区、刘二堡区、唐马寨区、大沙岭区、峨嵋区、小 烟台 区。区镇下实行保甲制。
1948年2月6日, 中国 人民解放军解放 辽阳 ,歼灭国民党军11000多人。同年7月15日,国民党军再次进犯 辽阳 。 辽阳 市机关第二次从市区作战略性撤出。同年10月30日, 辽阳 市县全境解放。

感谢张经理的劳动
本帖最后由 就是爱玩安徽 于 2025-10-12 09:34 编辑

辽宁境内主要旅游资源

说明一点,下面提到的景点有一些也不怎么样,我不会专程去。

沈阳 : 沈阳 故宫、清福陵、清昭陵、张氏帅府、 辽宁 省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沈阳 天主教堂、棋盘山、怪坡

大连 :金石滩、棒棰岛、老虎滩海洋公园、 旅顺 口风景区、滨海路、星海广场、 中山 广场建筑群、圣亚海洋世界、傅家庄海滨浴场、燕窝岭、 日本 风情街、 俄罗斯 风情街、 长海 县海岛(广鹿岛、哈仙岛等)

辽阳 :白塔公园、广佑寺、 辽阳 博物馆(包含汉魏壁画馆)、 东京 陵、太子河湿地、祥水源

朝阳 :凤凰山、 朝阳 北塔、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大 黑山 、牛河梁遗址

铁岭 :象 牙山 、地下河龙宫、莲花湿地

阜新 :海棠山、千 佛山 、瑞应寺、 乌兰 木图景区

抚顺 :赫图阿拉城、清永陵、大伙房水库、 红河 谷、玉龙溪、雷锋纪念馆

本溪 : 本溪 水洞、关门山、 大石湖、老边沟、本溪 大峡谷、绿石谷、关山湖、五女山

营口 :山海广场、仙人岛、望儿山、 盖州 北海 、辽河老街、天沐温泉、赤山、月亮湖

盘锦 :红海滩、鼎翔生态旅游区

鞍山 : 千山 、汤岗子温泉、龙潭湾、鞍钢博物馆

丹东 :虎山明长城、鸭绿江断桥、凤凰山、蒲石河、大孤山海岛景区、抗美援朝纪念馆

锦州 :笔架山、 义县 奉国寺、 义县 万佛堂石窟、 北镇 双塔等 北镇 城内古迹、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岩寺、 锦州 古塔公园和广济寺、辽沈战役纪念馆

葫芦岛 : 兴城 古城、 东戴河 、 兴城 海滨

安徽境内主要旅游资源
合肥 : 三河 古镇、中庙姥山岛景区、紫微洞景区、三国遗址公园、长临河景区(长临河古镇、六家畈、红石咀公园、黑石咀、四顶山等)、半汤景区(温泉、老街、三瓜公社、郁金香高地)、滨湖湿地森林公园、 庐江 汤池景区(汤池镇境内的所有景点,如汤池温泉、三冲巢湖源、白马岭)、 安徽 省博物馆新馆、银 屏山 、包公镇(包公故里文化园、几座古祠堂等)、石塘镇景点(浮槎山和古几座祠堂)、黄麓镇景点(洪家疃等古村、 芦溪 湿地等)、烔炀镇景点(烔炀古镇、李克农故居等)、矾山镇景点(矾山老街、洪氏宗祠、姚氏围楼、古矾矿遗址等)、阳家墩景区( 黄山 寨等), 肥西 古圩堡(铭传乡,紫蓬镇,柿树岗乡境内圩堡为代表), 肥东 古祠堂,庐州古村落(环巢湖沿岸乡镇为代表), 肥西 刘铭传故居、刘园、撮镇景区、桥头集镇景区、丰乐镇景区、其次是看点不高但比较有名的天鹅湖、包公园、李鸿章故居、逍遥津、明珠广场,还有源泉徽文化博物馆、渡江战役纪念馆、 安徽 名人馆、 安徽 创新馆、还有 肥东 博物馆、巢湖博物馆,周瑜墓园、吴武壮公祠、丁汝昌纪念馆、 中国 稻米博物馆、冶父山、袁家山、岱鳌山、 庐江 白石山、虎洞景区等。 合肥 景点主要在远郊区和乡镇,四区五县范围内有普通公园等级以上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500多处(一座山和一个古镇、古村算一处),每个乡镇游景点少则2、3处。多则10多处, 比如 三河 古镇景区算一处景点,但内部的可以深入参观景点有十几处。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合肥 在网上的最全面攻略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合肥 在网上的最全面攻略

黄山 :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徽商大宅院、 徽州 历史博物馆、 徽州 府衙、斗山街和打箍井街、渔梁坝、许国石坊强烈推荐)、齐云山、呈坎、 唐模 、许村、雄村、 祁门 牯牛降、 黟县 南屏、翡翠谷、阳产土楼、历溪、古城岩、 潜口 民宅、屯溪老街、花山谜窟、西溪南、 徽州 文化博物馆、 屏山 、关麓、卢村、 塔川 、昌溪、碧山、 黟县 打鼓岭、 休宁 三溪、 黄山 翡翠谷、 黄山 九龙瀑、赛金花归园( 黄山 是 安徽 优质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也是每个乡镇都有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
https://www.mafengwo.cn/i/3012788.html 这篇涵盖 徽州 和 黄山 大多数主要景点,包括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齐云山、牯牛降、各主要古村落等在内

https://www.mafengwo.cn/i/18596245.html 歙县 的最知名景点建议看这篇,还有更多 歙县 景区如阳产土楼鲍家庄等等可以关注我的其他 歙县 游记

亳州 :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华祖庵、北关街、曹氏家族墓
https://www.mafengwo.cn/i/23511991.html 亳州 景点见这篇

阜阳 :八里河、尤家花园、明 清苑 、管仲老街、颍州西湖、程文炳故居
https://www.mafengwo.cn/i/23509445.html 阜阳 景点见这篇

宿州 :皇藏峪,五柳景区

淮北 :临涣古镇、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淮北 汉画像石博物馆、 濉溪 老城石板街

蚌埠 :汤和墓、湖上升明月博览园、荆涂山(降低主要景区入选标准的市)

淮南 : 寿县 古城、 寿县 博物馆( 安徽 楚文化博物馆)、茅仙洞、八公山、焦岗湖、安丰塘、 寿县 正阳 关古镇
https://www.mafengwo.cn/i/21502813.html 淮南 最主要的景点 寿县 古城的游记见这里(还有其他 淮南 游记)

滁州 :琅琊山、 凤阳 明皇陵、韭仙洞、狼巷迷谷、明中都鼓楼、 凤阳 博物馆、 全椒 吴敬梓故居
https://www.mafengwo.cn/i/6765317.html 滁州 和 全椒 县景点
https://www.mafengwo.cn/i/12314182.html 凤阳 县景点

六安 :天堂寨、万佛湖、万 佛山 、皖西大裂谷、马鬃岭、大别山石窟、东石笋、燕子河大峡谷、毛坦厂古镇、 六安 市区的南北二塔和皋陶墓、李家圩地主庄园、霍山大峡谷、霍山文庙、铜锣寨、梅山水库、 舒城 晓天古镇,裕安区苏埠古镇)
https://www.mafengwo.cn/i/6724751.html 六安 5A景区之一的 舒城 县万佛湖的介绍

安庆 : 天柱 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三祖寺、迎江寺振风塔、世太史第、巨石山、 桐城 老街、孔城老街、 桐城 文庙、龙眠山、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石牌古镇、孔雀东南飞文化园、鹞落坪、大别山彩虹瀑布、司空山、妙道山、花亭湖、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小孤山、白崖寨
https://www.mafengwo.cn/i/17083693.html 安庆 城区景点
https://www.mafengwo.cn/i/17072668.html 天柱 山所在地 ,南宋以前 安庆 地区行政中心 潜山 的景点

芜湖 :方特欢乐世界、 芜湖 古城(很小,景点很少)、鸠兹古镇(完全 新建 )、 芜湖 天主教堂、 芜湖 海关大楼、西河古镇、丫山、马仁奇峰、 无为 泊山洞、 无为 开城古镇、 无为 黄雒古镇
https://www.mafengwo.cn/i/22991755.html 芜湖 景点见这篇

马鞍山 :采石矶、 当涂 两座古塔、李白墓、朱然墓、 和县 (陋室、镇淮楼、两座古塔、 和县 文庙)、 和县 霸王祠、香泉、鸡笼山、 含山 运漕古镇、凌家滩遗址、古昭关、褒禅山华阳洞
https://www.mafengwo.cn/i/9517877.html 马鞍山 市区、 当涂 县、 和县 景点

铜陵 : 枞阳 浮山、大通古镇、现代建的犁桥水镇、永泉小镇、天井湖

池州 :九华山景区、 石台 牯牛降、大王洞、杏花村、 蓬莱 仙洞、东流古镇、南溪古寨、严家古村

宣城 :敬亭山、广教寺双塔、 水东古镇、 绩溪 龙川 、上庄、太极湖村、鄣山大峡谷、孔灵浧坡庄园、紫园、 绩溪 三雕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 查济 村、黄田、章渡镇、桃花潭、江村、太极洞、 绩溪 仁里, 旌德 朱旺, 广德 响水滩瀑布、夏霖九天银瀑、 宁国 石门、 皖南 小川藏线
https://www.mafengwo.cn/i/7964595.html 绩溪 县最知名景点

辽宁历史上第一大城市的变迁
位于 辽宁 凌源 和 建平 两县交界处的距今5500-5000年前的牛河梁遗址,是 辽宁 至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市遗址。

战国时期,燕昭王派遣大将秦开击败东胡,将辽东地区纳入燕国版图。前284年,燕国修建了襄平城( 辽阳 城的前身),为辽东郡治所,前226-前222年燕王喜避秦军曾迁都襄平。 辽阳 从此发展为 辽宁 历史上第一个中心城市,秦汉时期,襄平( 辽阳 )为辽东郡治所,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前期,公孙度及其后代三代四人长期割据辽东经营襄平,在 辽宁 设立平州,以襄平为治所。当时襄平也是 东北 地区最大的城市。237年公孙渊自立为帝,建立燕政权,曹魏曹睿派司马懿在238年攻克襄平,消灭辽东公孙氏。魏军入城后,司马懿残酷地下令tu杀襄平城15岁以上全部男子7000多人,而后他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zhan首,sha死将军毕盛等2000多人。襄平因此衰落。不过曹魏后期和西晋时期依然以襄平为平州治所。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三个政权先后建都龙城( 朝阳 ),南北朝时期, 辽宁 大部分地区被高句丽占据,北齐营州刺史高保宁在577年北周消灭北齐后,抗周拒隋六年,直到583年隋文帝杨坚攻克营州。隋朝设立营州总管,唐朝设立营州上都督府管理辽西,唐太宗攻打高句丽夺回辽东后,在辽东城( 辽阳 )设立 安东 都护府。但是当时整个 辽宁 东部 安东 都护府的实际入户籍总人口只有营州的2倍多,唐玄宗时期平卢节度使管理 辽宁 大部分地区,平卢节度使设在营州 柳城 县( 朝阳 ),所以 朝阳 是东晋南北朝时期、隋朝直到盛唐 辽宁 地区最大的城市。

五代十国时期,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契丹国占领辽东,928年,辽国把 辽阳 设立为陪都,938年改为 东京 辽阳 府,1116年金兵攻占 辽阳 后,继续以 辽阳 为陪 都东 京。辽金时期的 辽阳 不仅为陪都,还是 东京 路和 辽阳 府的治所。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雍在此称帝。元朝灭金朝后,把 东北 地区划入 辽阳 行省管辖,以 辽阳 为 辽阳 省的省会。明朝又在 辽阳 城内设立管理辽东地区的辽东都司,以 辽阳 为九边重镇辽东镇总兵的驻地。1621-1625年努尔哈赤在攻克 辽阳 后,曾建都 辽阳 。所以辽金元明时代,从928年到1625年左右的时段内, 辽阳 应该是这个700左右的历史时期里 辽宁 的中心城市和当时 东北 最大的城市。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 沈阳 ,此后清朝长期以盛京 沈阳 为陪都和盛京将军治所,1907年清朝以 沈阳 为奉天省会和东三省总督办公地,张作霖、张学良和国民zhen府都以 沈阳 为维系 东北 的tong治的大本营。清代以后 沈阳 的城市规模在 东北 各处城市中最大,人口最多,清代以后 沈阳 是 辽宁 第一 大城 市。

1897-1945年沙俄和 日本 先后控制 大连 , 大连 的城市管理和现代化在某些方面领先 沈阳 ,改革开放后 大连 表现出超过 东北 其他各城市的经济活力。目前 大连 在经济、海上航运和气候方面超过 沈阳 。

东三省历史上第一大城市和行政中心
大多数 东北 人都十分瞧不起 合肥 ,都会说 合肥 过去不如 沈阳 、 辽阳 、 长春 、 吉林市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实际上除了东汉末年到曹魏中期的 辽阳 和337-352年后燕建都龙城时期的 朝阳 可能超过当时的 合肥 以外,清末以前和现在 东北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水 平和 旅游资源、特色超过 合肥 。 辽宁 的 辽阳 (古襄平、 东京 辽阳 府)、 朝阳 (晋代龙城、南北朝、隋、唐营州)、 新宾 永陵镇(赫图阿拉,仅是后金都城,不是中心城市)、 沈阳 、 大连 ,

吉林 历史上的zz经济文化第一 大城 集安 (晋代到唐代初年的高句丽国内城、丸都山城)、 敦化 (唐渤海国最早的都城旧国)、 和龙 (渤海 东京 显德府)、 珲春 (渤海国 东京 龙原府)、 农安 (辽金黄龙府,元开元路,曾为南北朝 扶余 国后期国都)、 四平 铁东区叶赫镇(叶赫古城明代 海西 女真叶赫部都城,分东西二城,是明代 吉林 最大古城) 吉林 (清朝民国 吉林 老省城,汉代 扶余 国前期都城,明 海西 女真乌拉部都城) 、 长春

黑龙江 历史上的zz经济文化第一 大城 的 宁安 (唐代和五代初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阿城(金上京 会宁 府,上京道治所,可能也是元水达达路)、 海林 (清初宁古塔,宁古塔将军驻地)、 黑河 瑷辉镇(瑷珲 新城 ,清朝早期 黑龙江 将军驻地)、 嫩江 (墨尔根城, 黑龙江 将军的第二个驻地)、 齐齐哈尔 (卜奎,清代和民国 黑龙江 老省会)、 哈尔滨 等都是如此。

黑龙江 地区的行政中心还有两座今天在国外。明代前期奴儿干都司治所奴儿干,靠近 俄罗斯 庙街( 尼古拉耶夫斯克 )附近的特林,靠近 黑龙江 口,在 黑龙江 南岸,亨滚河入 黑龙江 口对岸。1683-1684年是 黑龙江 将军治所的瑷珲旧城在 俄罗斯 海兰泡 (布拉戈维申斯克)附近的维笑勒伊村,在 黑龙江 北岸,精里奇江汇入 黑龙江 处。

吉林 和 黑龙江 早期历史记载太少,早期行政中心变迁的准确年代是无法得知的。而且 吉林 黑龙江 两省古代的名城规模都十分小,大部分发展水平完全不如中原内地普通的州府所在地。他们看到作者写的介绍 合肥 的游记都会呸呸呸,说完全没有吹牛的作者装B,然而从现实来说,他们瞧不起 合肥 的话其实是因为自大和智商低的原因。
合肥 精华景点全攻略见这两篇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江淮首郡,吴楚要冲 合肥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大湖名城 合肥

安徽历史上第一大城的变迁
安徽 的文明进程开始于皖 西北 ,在春秋晚期,随着州来国和蔡国先后在 寿县 定都, 淮南 市 寿县 开始在 安徽 各地中脱颖而出,地位重要起来。到了战国时代,寿春( 寿县 )不仅通过淮河联通淮河上下游,还向北通过淮河支流颖水和魏国开凿的鸿沟运河,连接济水和黄河,南面通过东淝河的水运,经过庐( 合肥 )中转通过长江支流南淝河、巢湖和裕溪河的前身濡须水沟通长江及其支流,发展为一个水运枢纽和重要商品集散地。楚国在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后寿春的城市人口达到了20万。寿春是当时除了 山东 以外的华东地区加上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汉代 寿县 仍然是全国十六个主要商业城市之一, 安徽 境内仅次于寿春的是作为江淮水运物 资中 转站的 合肥 。 合肥 因东淝河和南淝河两水在 合肥 同源且早期水路相连而得名。 合肥 也是《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的汉代16个商业都会之一。如果加上北方化但在秦岭以南的 南阳 ,汉代南方7个 大城 市是 成都 、宛( 南阳 )、 江陵 ( 荆州 )、寿春( 寿县 )、吴( 苏州 )、 合肥 、 番禺 ( 广州 )。汉代 安徽 境内仅次于寿春和 合肥 的重要城市还有舒( 庐江 柯坦城池村)、历阳( 和县 )、谯( 亳州 )、宛陵( 宣城 宣州区)等。 寿县 在春秋到唐代是 安徽 境内最大的城市,汉朝到唐代以前 安徽 仅次于 寿县 的第二 大城 市是汉代的 合肥 ,三国时期的 亳州 ,(两晋南北朝到隋时期不明),唐代的 宣城 。而晋代到唐代, 合肥 也一直是 安徽 境内的州治所之一。两晋南北朝到隋代, 安徽 长期为州郡治所的城市有 寿县 、 合肥 、 亳州 、 阜阳 、 宣城 、 潜山 。其中又以 寿县 、 合肥 、 宣城 三城为州郡治所时间最长。唐代的庐州在 安徽 排名第三位。

五代十国后期庐州( 合肥 )因杨吴的大力经营和很少受到战乱破坏超过这一时期受到严重战乱破坏的寿州( 寿县 )和宣州( 宣城 )发展 安徽 境内的第一 大城 ,宋代庐州的商税、酒税等税收居 安徽 第一位,城市人口和城墙内空间也居 安徽 各城第一位,1077年庐州城市商税超过5万贯居全国第11位。宋代庐州的经济指标也超过宋代 江宁 府( 南京 )。宋真宗时代 淮南 道设置了2名主管经济大权的转运使,其一就驻庐州办公到了北宋时期或南宋初年, 淮南 西路的治所也就是当时 安徽 境内唯一个一级行政区的治所从寿州迁到了庐州 合肥 , 合肥 作为 淮南 西路、庐州、 合肥 县三级行政区治所,取得了行政中心地位。 徽州 (治所 歙县 )的经济文化经过北宋时期的积累随着南宋定都 杭州 和很少受到战乱破坏而发展起来,在南宋时期的 安徽 ,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庐州,而手工业发展水平居 安徽 之首。原本是中古以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的 寿县 ,因南宋和金元的战争,更加严重是南宋以后淮河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在南宋以后,尤其是明清以后,成为 安徽 经济落后地区。在元明时期, 安徽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省级行政中心,元代的 开封 和 杭州 ,明代的 南京 是管辖 安徽 地区的行省省会。除了明初 凤阳 在 安徽 各城中人口最多以外,庐州 合肥 是 安徽 境内的第一 大城 , 安徽 长江岸边的皖江城市群除了 马鞍山 在南宋末年全部完成建城,而在明朝中后期成形。明朝中后期 安庆 、 芜湖 和五代时期最先发展为州府的 当涂 一起成为皖江地区的三个重要城市。

安庆 在1260年建城,同时取代了之前 潜山 的 安庆 地区行政中心地位,明代后期的 安庆 府人均进士已仅次与 徽州 ,1667年 安徽 建省,因这一政区全称由十三个府州从南向北的先后顺序排列,安、徽二字居首,且都带有安定,服从王朝治理(安代表安定和徽古意绳索)美好寓意,一说 安庆 和 徽州 地位重要(清代书籍还没有这种说法)因此清朝命名为 安徽 省。清朝初年,因 安徽 内部经济文化民俗差异巨大,明代以前, 淮北 、江淮和 江南 从未隶属同一一级行政区,自楚都寿春之后内部自古以来一直没有唯一的zz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安徽 省会定在哪里被朝廷长期争议, 安徽 省一级衙门在清初常驻 南京 办公。清代时的1760年,乾隆因 安庆 城控扼长江中下游,且城四周有群山和险关,选定 安庆 府 怀宁 县(元明清府县治所都在 安庆 城)为 安徽 省会, 安庆 成为 安徽 省会,成为 安徽 zz中心, 安庆 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居当时 安徽 前列,不过清代 安庆 的城墙内空间在省内排在庐州 合肥 、 寿县 之后,面积不及庐州城 合肥 一半,清代 安庆 城又没有清末以前的城市人口数字,加上嘉庆道光年间,屡有建议迁省会于庐州 合肥 的记载。清朝两次否决都是因为庐州城地处平原,四周无雄关天险可以依靠而反驳支持建省会于庐州的 安徽 官员士绅,当时 安徽 的第一 大城 是否是 安庆 是可疑的。 安庆 和 合肥 都有可能是清朝鸦片战争前乃至太平天国运动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 安庆 作为清代 安徽 省会先天存在不足,如其人均进士数清代少于 徽州 和和州,仅为 安徽 13府州第3位,清代 安庆 府附郭县 怀宁 县的进士人数和人均进士数均少于庐州府附郭县 合肥 。 安庆 人均赋税在清代 安徽 在 徽州 、太平、庐州、 宁国 、 凤阳 等府之后,仅为 安徽 13府州第6位。

清末1876年 芜湖 开埠,迅速发展成为近代 安徽 境内第一大工商业都市,工商业产值和城市人口是清末民国时期的 安徽 第一。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本来只是 凤阳 一个镇的 蚌埠 在 安徽 崛起,迅速发展为 安徽 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并且在日伪时期还做过 安徽 省会,1947年又成为 安徽 解放前唯一一个设市的城市。虽然因 安庆 是省会的原因,清末 安庆 的近代化在 安徽 开始得最早,甚至开创过一些 中国 近代化的第一,但因为缺乏经济驱动和清末zz腐败, 安庆 的近代化和 芜湖 相比速度缓慢,民国时期 安庆 城城市规模和工商业产值仅居 安徽 第三位,在抗战爆发前仅为 安徽 的行政中心和司法和文教中心。1938年因为日军进攻 安徽 , 安徽 省会临时迁往立煌( 金寨 ),1945年抗战胜利后, 安徽 省会正式迁到了 合肥 。 合肥 在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仅居 安徽 第4位,且城建在民国时期横向对比极为薄弱,城市规模仅为三、四线城市,城市人口仅为国内60多位,这也是汉代和隋朝以后合 肥城 市地位的最低点,但是如果以清朝中期的标准,清朝中期庐州 合肥 的城市规模和城建则属中等省会的等级。 合肥 在1950年代末成为 安徽 第一 大城 ,现在在 安徽 的优势相比其他 安徽 城市已经十分明显。

从历史长度和全部历史时期的总体历史地位和行政等级,古建筑和地下文物数,名人的数量和影响力、史料丰富程度、拥有独立地域文化区且是庐州文化区中心的角度, 合肥 在这些方面都大大超过 安庆 、 芜湖 和 蚌埠 。 徽州 黄山 在古建筑、传统手工艺、传世文物数、明清文书档案数、明清文化名人、地域文化发展水平上超过 合肥 ,但 徽州 地处 皖南 山区,且地理位置偏居 安徽 南端,人口又太少,虽然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优势,却并不适合建成 大城 市,也没有足够的承载大规模产业的土地空间,交通建设成本高。因此 合肥 作为省会是合理的。

说明一点, 安徽 省在绝大多数 中国 人眼里是极度缺乏认知和了解的,包括一部分 安徽 人在内的大部分 中国 人对 安徽 的认知都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的。因此表的内容虽然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和肤浅认知。很多网络公众号所说的 安徽 是错误的,但是很多人接受错误的知识。图表的内容也会得罪一些人。因此虽然符合史实但会让一些人不悦。( 比如 那些到 黄山 的游客很多甚至连 徽州 府治所在 歙县 而不是 黄山 市屯溪区都不知道。网上的一些写 合肥 的所谓公众号连庐州府、附郭县和古代城市规模的概念都不懂就说 合肥 是县城发展而来)

https://www.mafengwo.cn/i/12139794.html 这篇游记里有《 中国 历史地图册》里的历史地图和标注 安徽 一些城市古城区范围的的电子地图( 歙县 的边界不准确,因为西段城墙地面上没什么标志)、《二十四史》和《宋会要辑稿》、古代全国地理总志、其他一些史书中的历史数据。可以证明不被人知道的史实。

其中省会一栏未包括元以后的临时省会,如1364-1368年和1853-1861年的庐州 合肥 ,1949年的 安庆 、 芜湖 、屯溪( 黄山 )

表中没有写的曾经是历史上地级行政区治所的还有 凤台 县(北宋寿州)

明清 安徽 重要城市的城墙同一比例尺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南宋1169年定型的庐州府城,也就是合 肥城 ,是当时 安徽 第一 大城 。

2024年 合肥 GDP总量13507.7亿元,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135074元,均居 安徽 第一位。2024年 合肥 人均GDP是当年 中国 大陆省会首府的第9名。
围观欣赏美景
  参观完王尔烈纪念馆,打车到辽阳站,到来时寄存行李的祥源宾馆取出行李,当天下午16点多从辽阳站坐上高铁去本次旅行的第三站鞍山。

短短几个小时的停留,接触到的好几个辽阳人相当一部分都提到古代历史,介绍当地景点,这在东北人中十分少见。进一步说明辽阳这座东北最古老的城市曾经在历史上的辉煌地位和当地人的文化气质。这种文化气质构成当地文化底蕴的一部分,说明了辽阳在明代以前具有比沈阳更多的文化积淀和有待发掘的深层次文化底蕴。辽阳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看重,在合肥新市民中很少有,辽阳当地government对地方传统文化和旅游的重视程度明显比长期侧重经济,忽视挖掘地方特色和文旅发展的合肥高,值得合肥 学习。

王尔烈纪念馆

王尔烈(1727年-1801年),别名仲方,字君武,号瑶峰。清乾隆、嘉庆年间 辽宁省辽阳县贾家堡子风水沟村(今兰家乡风水沟村)人。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乾嘉时期的”关东才子”。《辽阳县志》称其“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

历史上王尔烈家族先后共出了30多名进士。王尔烈父亲王缙学识渊博,王尔烈幼年在其父熏陶下开始了启蒙教育。深受其父(王缙,深州学正)影响,自幼受严格家教,性行纯静,从小就喜爱读书和研习书法,读书勤奋。王家家风朴厚,家教严正,王缙虽常年不在家,但为其子积存下两室图书。所以王尔烈精深于文字,更酷好诗词。据史料记载,王缙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私交深厚,曹家藏历代典籍甚丰,也为王尔烈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之源。王尔烈幼年塾师崔璨,拔贡出身,学富五车,为王尔烈幼年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岁时,诗文、书法就已经蜚声遐迩了。26岁,参加了全州的童试,结果考中了拔贡生(秀才)。39岁,随同好友常纪到北京参加京师会试,未能及第。44岁,再攀蟾宫,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京师礼部主持的恩科会试,结果考中贡士。经过殿试,中二甲一名进士。清廷任命他为翰林院编修、侍读。(算得上大器晚成)

1773年,又委任他四库全书纂修官并三通馆纂修官,从事四库全书的纂修工作。过了二年,清廷又特任为京师会考同考官。

1777年,已是50岁的王尔烈邀约家乡诗友十余人重游千山,他在《游千山约》中写到“盘餐唯资果腹,何事珍馐”。出于这样朴实的基调,千山诗会特别成功,王尔烈不仅本人得到了“高山天作帝王州,长白尊居望莫由”的诗句,他还把诗友们的六十几首诗汇成一册《同游千山诗录》,后经著名学者金毓黻苦心搜集,得以传世。《瑶峰集》就是金先生专门为王尔烈所编,并被列入《辽海丛书》之中。
1781年,54岁时,又被派遣到陕西道监察御史,负责稽查满清王朝在该地的铸币情况,分理陕西的一些刑事案件等。
1789年,时年61岁,清廷考虑到他已经过了耳顺之年,遂调回京师,担任顺天府(今北京)丞。

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让位给十五皇子嘉亲王颙琰,委任王尔烈为内阁侍读学士,并恩赐他千叟宴,御赐诗、《集古三星图》、如意鸠枝等。王尔烈也因此被称为帝师。清嘉庆四年王尔烈72岁时,官至大理寺少卿,因到了耄耋之年,卸任回到辽东,在盛京掌教沈阳书院。74岁(嘉庆六年,1801年)病逝,葬于家乡辽阳县 风水沟村的南山山麓。

王尔烈纪念馆

王尔烈母亲过九十大寿时,同僚送的的寿屏,原件藏于 辽阳 博物馆平时不展示。

王尔烈家族收藏的两件寿屏不仅是精美的文物,其实也是清朝乾隆中后期官场腐败风气严重的反映。官员互相勾结,官官相护,行贿成风,借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疯狂敛财。官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官场礼节繁琐并占用大量干正事的时间,所以才会制作寿屏

王尔烈纪念馆

如果把王尔烈和曹雪芹的生前和死后的境遇对比

王尔烈生前知名,他的一生没有曹雪芹的大起大落,也算得上大器晚成,人生比较如意。没有留下来自己的著作,贡献什么有益的思想。

曹雪芹死后家喻户晓是因为创作了《红楼梦》,只要人类还在,这部书会永远流传,曹雪芹算是在立言上不朽了。


王尔烈纪念馆

地址: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武圣路206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09:00-16: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二-周日)不对外开放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


王尔烈纪念馆嘉庆帝师, 关东 才子王尔烈的纪念馆距离曹雪芹纪念馆不过200米,在同一条街的马路斜对面

王尔烈纪念馆

王尔烈纪念馆位于 辽宁 省 辽阳 市白塔区武圣路206号。它是清嘉庆皇帝赐建的府第。

这座翰林府第在建筑布局上,不同于封建时代那种对称封闭式官宦人家的公馆,府第并不大,东西两院,房屋20余间。西院为住宅,东院为书房、花园。门朝南开,门上有马石、影壁,一间小门楼,外挂“太史第”,内挂“传胪”两匾,蓝地金字,由大学士王杰题写。

门里第一趟5间前厅,房脊左右斜插“钢刹寿”,表示为官显赫。第二趟5间后堂,是祭拜祖宗之所,堂里收藏王尔烈画像和谱书,王尔烈七十和其母九十大寿两架寿屏,在夹壁墙里收藏,作为王氏世代传家之宝。两架寿屏,珍藏在 辽阳 博物馆。

王尔烈纪念馆

“传胪”匾,蓝地金字,原匾由清代大学士, 陕西 韩城 籍状元王杰题写。

王尔烈在科举殿试中考取进士的名次是第四,古代称为传胪。王尔烈也是 东北 历史上可考的科举成绩排名最高的人, 东北 古代人口稀少,文化落后。

不过要想在明清时期考取进士比现代考上清华北大概率还小,难度还大。中进士的都是学霸中的学霸

不同于影视剧的描述,乾隆执政后期朝堂上主要和和珅做斗争的大臣是王杰和朱圭,而非刘墉和纪晓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