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hk2611 于 2025-7-2 15:50 编辑
故事又要回到一周多以前的六月中下旬。本来在我们去措勤、去拉琼拉垭口之前,路过打加错的时候就应该侦察路线。可是那天下雨,打加错周围的山峰全部被笼罩在雨雾中,什么都看不见,唯一可以猜测的就是下了一些雪在山上。又过了两天,攀登完日木杂雪山的次日,返程经过的时候才有机会亲眼查看线路。这个攀登路线还是非常明显的:从湖边沿着草坡和平缓的碎石坡一直爬升到约5700米(绿色箭头),然后爬一个陡一些的碎石坡到约6000米(红色箭头),最后沿着相对平缓的山脊之类的地形到山顶(黄色箭头)。黄色箭头部分的路线从地面不能直接全部看到,所以担心会不会有崎岖的山脊,不知道难度如何。并且当日下午勘察路线的时候发现6000米以上有一定的积雪,不知道会不会造成麻烦。

但是,来都来了,还是要去一试的。并且这一次就只有我一个人去爬了。当天到萨嘎县住下,我睡到凌晨3点半起来,4点过从萨嘎县城出发,开两个小时的夜路,在天亮前抵达了山下湖边的停车点。我一直担心晚上会不会有动物在公路上,不过事实是西藏生存环境恶劣,动物密度很低,大型动物出现在公路上可能性非常小。一路上只看到几只藏野驴在路边出没,其中一只出现在打加错湖畔。我对藏野驴精力如此充沛,白天晚上都不停活动表示敬佩,但是也怀疑是因为奇蹄目动物不会反刍,所以一天要吃20个小时的草,晚上也不得休息的缘故。
我在车里吃第二顿早餐,等到7点过日出天亮,才正式出发。
朝着山峰进发。
朝阳照在西岸的雪山上。
所谓草坡,其实也就稀稀拉拉长了一点点草。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常常出现驴粪蛋子,看来藏野驴在低一点的地方活动。高一点的地方动物粪便主要是大团的牛粪,那便是牦牛的领地。再高的地方就只有啮齿动物的豆豉状粪便了。
路线是沿着草坡爬到两山之间,然后向左沿陡坡爬上去。
不料草坡上面突然出现一头牦牛死死地盯着我。我只好从左边绕了一个大圈子,不接近这头牦牛。
这个时候已经过了一小时,走到稍高的位置回头看湖面变成蓝色了
。
大概用了两个小时,爬升了500米,来到了陡碎石坡的底部。

碎石坡的不同位置,有大小不同的石块。太小的石块不稳,踩上去会往下滑;太大的石块又需要攀爬,所以寻找合适的路径也挺麻烦。之前的路段可以说“有腿就行”,但是这个坡恐怕除了两条腿还需要至少一只手,以便有时扒拉一下石头。


越爬越高,看湖的角度就越来越大。因为光线和云层,湖面出现不同的颜色。

全程最困难的路段就是这个碎石坡,300米左右的爬升用了将近2个小时。到了陡坡的顶端就能看到后面的路段。原本担心的“山脊”其实相当宽。从山下看到 “山脊”上的崎岖岩石,其实只是突出的石堆,从旁边绕过就是,并不构成任何阻碍。
在“山脊”上可以看到打加错的全貌,包括之前看不到的北段。
这个地方海拔差不多6100米。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已经是生命禁区了。但是这个高度居然有积极活跃的苍蝇,你们可以猜我是怎么发现的。不管怎么样,苍蝇的存在说明在六千米以上,依然有可观的动物活动,可以产生粪便、**等苍蝇的食物。
现在最后一小段路清晰可见。前一天侦察的时候这部分基本上被雪覆盖,现在却几乎化了个精光。这段路也不陡,慢慢走上去就到了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