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失误并没有带冰水,现在心里起了火!”领队愧疚的声音令我想起来我曾经在房山徒步42公里的马拉松五万步的经历,想起来冰菜的自来水瓶子。我立马拿出背包食品带里面冰水,虽然没有冰了但瓶子和水很凉,递过去。领队说半瓶就可以,其实这是我最后第二瓶的“战备物资”,基本上每次回家再放冰箱冻上下次带着,中间换一次水,循环用。我背包水还是比较充足,我丝毫没有犹豫就说拿走喝了。此刻我的水袋里还剩300毫升冰水和500毫升最后一瓶备用矿泉水,但理智告诉我必须省着喝。
蒸发的尿液与燃烧的尿道
生理的痛苦远超体能的消耗。下午14:50,我第一次感到尿意,但当我躲到岩石后解开腰带时,却只排出了极少量尿液,且伴有强烈的灼痛感。“这是脱水的典型症状。”我从书中学到的,“尿液浓缩导致尿道黏膜受损,再这样下去会引发急性肾衰竭。”
接下来的两小时,尽管尿意频繁,我却再也不敢排尿。身体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蒸汽机,每一滴水分都被转化成汗水蒸发在灼热的空气里。背包肩带勒出的红痕开始隐隐作痛,摩擦处火辣辣地疼。我开始想念早上那杯没喝完的冰红茶,想念冰箱里的冰镇西瓜,甚至想念办公室里永远26℃的空调——这些平日里唾手可得的舒适,此刻竟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下午17:00,当一抹鲜红的布条终于出现在前方的树干上时,队伍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是下三渡的路标!”部分队员的声音带着哭腔。与轨迹重新重合的那一刻,我颤抖着把冰水打开放在随身的瓶子,每次就一小口,润润喉就好。有人已经没有水喝了,只好忍着慢慢走,领队还在下山处发现了泉水喝了不少,最后还是不够喝。
5升水的残酷消耗
晚上整理装备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这场高温徒步的恐怖。早上精心准备的近5升水(包括1升冰水、600毫升冰红茶、550毫升茶水、600毫升矿泉水、330毫升冻冰自来水、1升白开水、500毫升水和500毫升备用矿泉水),在14.82公里的路程中消耗殆尽。最后那张复原的背包照片显示,各种水瓶横七竖八地躺在包里面,像一群经历过激战的士兵,是背水最多的一次。
最令人心悸的是尿量变化。从上午正常排尿到下午的灼痛尿少,再到傍晚的无尿状态,身体正在发出危险信号。“你的肾脏在自我保护。”我一路上反复提醒自己,“在极端脱水时,肾脏会减少尿量以维持血容量,但这是饮鸩止渴。”我开始后悔早上浪费的那些冰水,如果当时省着喝,此刻会不会轻松些?
第三章:紧急边缘的人性光辉
最后的水源与共同的坚持
下午17:40,当“下三渡”的红色布条再次出现时,看见了防火道,我们终于走出了迷途。此时队伍已拉成断断续续的分成几组,有些队员已经瘫坐在岩石上,嘴唇干裂得像久旱的土地。我摸出背包底部那瓶珍藏的500毫升备用矿泉水,这是我最后的“救命水”。
“大家分着喝吧。”我拧开瓶盖,将水倒进每个人递来的空瓶盖里。一圈下来,每个人只分到浅浅一盖。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湿润,却像一剂强心针注入队伍。“坚持住!景区路就在下面!”嘶哑的声音此刻显得格外有力。
领队提前到达倒在地上进行休息,我们继续前进发现是景区栈道,指示牌写着出口是反方向,后续的队员到了。大家都坐在地上不动了,看着发呆的队员,我觉得自己体力还有,虽然下山有抽筋现象,此刻已没有。我说我开对讲机去找景区出口,沿着景区路上开始上爬两分钟不到看见景区出口指示牌,赶紧呼叫。大家才再次提起精神,我说前面就看见三渡流水,这时都加快了前进的速度。
下山的路成了真正的酷刑。由于严重电解质失衡,我的小腿开始不受控制地抽搐。每走十米就要停下来揉捏肌肉,否则就会彻底抽筋。暮色四合时,远处景区的灯光像星星般闪烁,那是我们唯一的方向。18:50,当终于踏上铺设平整的景区步道时,我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滚烫的沥青路面竟让我感到一丝"温暖"的慰藉。
清凉谷的救赎与腿上的盐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