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佛山老林 于 2025-8-10 15:38 编辑

红军在苟坝会议前的活动大致情形
1 月下旬至 2 月上旬,红军一渡赤水,向川南进军,试图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因敌军重兵封锁未果;
2 月中下旬,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取得娄山关战斗、遵义战役的胜利(歼敌 3000 余人,是长征以来最大胜仗),重占遵义;
3 月中旬,红军三渡赤水,再次向川南机动,佯装北渡长江,吸引国民党军主力西调;
3 月 10 日,红军抵达贵州遵义苟坝附近,此时中央就 “是否进攻打鼓新场” 产生激烈争议,成为苟坝会议的直接导火索。

苟坝会议的背景
军事分歧激化:1935 年 3 月 10 日,林、聂提出进攻打鼓新场的建议,多数中央领导(包括周伟人、朱总司令等)认为可行,毛坚决反对(理由是打鼓新场敌军兵力集中,且周边有援军,红军若攻坚会陷入重围),但会议仍通过了进攻计划。
指挥体制待完善:遵义会议虽确立了毛的领导地位,但军事指挥仍需进一步集中高效,面对复杂战局,需形成更稳定的核心指挥机制。

苟坝会议的内容
否决攻打打鼓新场计划:毛深夜说服周,次日会议重新讨论,最终放弃进攻打鼓新场,避免了红军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
成立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会议决定撤销此前的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团”,成立由毛、周、王稼祥组成的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成为党和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
苟坝会议开会时间是从 1935 年 3 月 10 日开始,至 12 日中午结束。
10 日,会议从早晨一直开到深夜,主要讨论是否攻打打鼓新场的问题。
11 日,继续开会讨论,决定取消攻打打鼓新场的计划。
12 日中午,召开zz局扩大会议,提议成立了****zz局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三人团。
主要与会者:
毛、周、朱、张、博、王。因会议核心议题是讨论林、聂提出的 “进攻打鼓新场” 建议,林(红一军团军团长)、聂(红一军团zz委员)也参与了会议讨论。

苟坝会议的意义
巩固了军事领导核心: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成立,标志着党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军事指挥体系,进一步巩固了毛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保障了战略机动成功:会议否决错误进攻计划,为红军随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奠定了关键基础,是长征中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的重要体现。
深化了遵义会议成果: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从组织上完善了党的军事领导体制,标志着党在军事上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进一步深化。

大龙井见证了红军,见证了苟坝会议,也见证了毛伟人的再次跃升。

井水清澈,冰凉。

再走走,感受一下。

很好玩,但没有直接切题的网红打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