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坊奇遇 2 跟着大师学酿酒,劳动才能出成果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总第290文

巫宝走天涯 已发至246文

巫宝讲故事 已发至15文

巫宝在学习 已发至20文

巫宝和伙伴 09文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满目的苍凉将旷野包围

但有山,在远方连绵

山上生长着无边的荆棘还是无尽的繁花

我越过无数个夜晚和无数个季节

一遍又一遍,一山又一山,只为见到山上的月光

我席地而坐,对着星星高歌

无声处能否泛起回响,沉静中能否照见心境

我拨开堆砌的妄念,踏过虚无的迷茫

我带着挚诚且满腔激昂

待我站在山巅,星尘化为火焰,寸寸燃遍人间

我身是青山,便有天地

我心有方寸,即是桃源

看,我和世界!

———————————by Viki 2024





  楔  子   



不会作词的匠人不是好收藏家。

万万没想到,我会有这般际遇。

我本来好好逛着古镇,莫名其妙的我被抓壮丁拉去干活了!

好嘞,那我就做个酿酒学徒工吧。

巫宝和伙伴 08 | 酒坊奇遇 1 莫名其妙我怎么就被拉去干活了?






我的劳动过程







大哥姓王,大姐是他媳妇,这是个夫妻作坊。

我接过大姐给的铁铲,煞有介事的抡了伦胳膊,开工开工!

大哥跟我说着话,手上活没停,他在继续搬运粮食,那一池子,三千斤呢,他一个人要搬很久。

我和大姐两人则把地上一池沤好的粮食,尽量剁匀,撒上酒曲,再翻到另外一侧垒成堆。



这一垛子粮食重到令我崩溃,铲不动根本铲不动,一铲子下去就牢牢陷在湿润既糯又黏的粮食里,我连木头柄都转动不了。



王哥也不笑话我,他走过来教我怎么学会出力和省力,要顺着竹席边,一次别铲太多,若我端不起太重的份量,铲一半就可以了,要注意胳膊上不能一直用力,往粮食堆里插松再抬出来,要懂得卸力,不然会很快胳膊酸。



这些都是劳动经验总结,不比光动脑子的经验和知识少。



唉,真是缺乏劳动锻炼,没一会,我好累,站着歇歇,手指尖尖都在发抖。



大姐安慰我让我一会午饭多吃两碗。



没事,我可以坚持,人嘛,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咬咬牙,还是可以的,毛主席说胜利往往就在再坚持的那一下下。



我们三个人,干着两个工序的事,为酿造两池不同的酒做着准备。



大哥正在为今天要出产的酒液做着蒸馏提取的准备工作,我和大姐准备的是明天要酿的酒的原料。



发酵需要时间,刚好用24小时来完成。

他们就是如此一池又一池的酿造,循环往复,每年、每天,除了大年初一,从不停歇。


文|  小Viki

冰冰巫宝走天涯(ID:bbwbzty)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 按 二 维 码 即 可 关 注



为了向我解释原理,他找来比重计,用数据告诉我实证。



目前已经到了酒尾阶段,接近30度了。流出来的液体会起雪花,还会有挂壁现象,因为油脂被蒸馏出来更多。



这个时候的酒就不能要了,宁肯多丢一些酒,都不能把不好的酒段加进去影响口感。



借助打火机,如果酒液呈现淡淡的火焰,那就是已经降低到10℃以下了,需要把盖子敞开,进一步帮助排酸排酒。



同时,还要给蒸笼加一点火,否则酸度过高对后续的新糟发酵不利。



而且酒尾还可以作为酿醋的成分帮助口感回正。



我蹲在出酒口津津有味地看了好一会儿,扭头问王哥,这个出来的纯液可以直接喝吗?



王哥哈哈一笑,说:当然可以直接喝,每一段的口感都是不一样的呢,还可以把不同阶段不同度数的酒液混合起来。如果单独酒段喝不了纯的,也可以加蒸馏水稀释兑一下。



特别是前段和头段的酒液含酯量更高,会产出更多的芳香物质,口感很好。之所含酯量不同跟蒸煮沸点的不同有关,这两个阶段大概产出是70多度的酒液(酒头和酒中出来60多度)。



一般他会采用蒸馏水,桶装水,天然水来稀释,降低浓度到57度。当然,天然水较少被使用,因为不是所有的井水泉水都行,要看PH值,不能用碱性水。



总的来说头段最香,中间最纯,尾段则酸度大回味大。

酒不一定是度数越高越好,而是追求度数高的要柔和,度数低的要有口感。






未完待续



顺利出酒后,我手头的工作也完成了。



暂时没别的事需要我帮忙,我四下转悠开去。


我这一转悠,哟嚯,发现不少好东西哎!



这个龙头用乌木雕刻而成,安装在出酒口,图个吉利。

没几分钟,开始出酒了。



一股浓郁的白酒香气弥散开来。



我凑近闻了闻,浓度醇厚得让我有点“窒息”。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蒸馏酒有前段、头段,中段,后段、尾段,这五个阶段对应的酒精度和口感各不一样,以中段最好,头段其次,尾段最次。



以酿酒人的经验,王哥不需要借助工具仪器,光听出酒入缸的声音,就能判断出酒液的密度和度数,到了哪一个环节。



王哥说其实不难,因为油脂和水的比重不一样,可以通过下沉情况来判断,或者看燃烧的火苗。



从70℃到30℃,中间会发生很多变化的过程,我们闻到的酒香,都是酒酯这种芳香气味的挥发性化合物的作用。



酒的酯含量越高,也就是发酵越好的意思。

酒蒸汽顺着管道进入冷却装置冷凝成液,流出来就是原液白酒。



做好密封,架上蒸汽通道,点燃炉火,就开始蒸酒了。

在石头蒸笼的下方有个下沉缺口,是给蒸笼加热的添煤操作间。

这个仓库作坊,虽然小小的,但各个工序区都都具备,有锅炉区、液冷区、降温区、加水区等等等等。



它们全都是王哥自己设计和规划建设的。

抬蒸盖是个力气活,女生是指望不上了,正好有工人大叔来打酒,帮忙搭把手,把锅盖给盖上去。

这个锅盖是八十年代酒厂的物件,用起来有感情了,虽然已经破旧不堪 ,他们舍不得换,修修补补的还能用。

光盖上还不行,还得用工具上下夹紧,保证不透气,不浪费一点点酒蒸汽。

竹席挪开,下面是排液的槽子,刻有王哥亲自设计的作坊logo:老作坊。

我和大姐把粮食弄好,大哥那边的粮食也搬运完毕,正拿竹刀把顶层抚平。



把顶层刮平后,再用密封带铺好边缘。



这个密封袋是他自己做的,用防水布料缝个口袋,口袋里面塞满了酒糟。



我上去帮忙,一提————嚯,我可真是不自量力啊!



提不动根本提不动,想都不要想,太重了!里面塞满的是湿酒糟。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