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甘黄河沿线自由行 更新至D7 - 江苏 - 8264户外手机版

  江苏
D1:仪征~南京西宁
交通方式:顺风车、火车
2019年10月,为了庆祝祖国母亲70岁生日,我和小伙伴一路向北沿京杭大运河骑行北京,历时12天,总行程超过1400公里,在骑行的过程当中感受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运河依然旺盛畅通的生命力。
如果不懂佛教,或对藏传佛教没有兴趣也没关系,可以看一看藏传寺庙恢弘雄伟的建筑,它们的魅力体现在金碧辉煌的经堂里,体现在色彩明亮的窗幔上,体现在悠扬起伏的诵经声里……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是拉卜楞寺的晒佛节,作为藏传佛教传统的重要节日,晒佛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信众。而我们此刻正端坐在殿前,高原的微风拂过脸颊,此刻,穿越时空的壁垒,感受那一刻的神圣和宁静。


我后来注意到山腰间那密密麻麻的小房子,肆意散落在山间,那是苦修者“暂时栖居肉体的家”吗?


昔日的时光与眼前的景象在脑海中交织重叠,大经堂门口凌乱的僧靴(僧人进入大经堂上课必须脱靴),不怒自威目不斜视的铁棒喇嘛、袅袅升起的桑烟、忽明忽暗的酥油灯光……时光将这些定格成永恒,成为对这座寺庙挥之不去的记忆。


如今拉卜楞寺的门票是35元(2018年门票30元,可提供免费讲解服务,性价比超高),但是跟2018年相比,同样的时间,游客却多了很多,那些清冷寂寞中却带着神圣与神秘气息的世界藏学府,在脑海中渐行渐远。

最近在重读戈尔斯坦所写的《西藏现代史(1913~1951)——喇嘛王国的覆灭》,刚刚又重温了西藏寺庙的组织框架,准确来说,藏传佛教寺院是由“札仓”组成的(“札仓”类似于高等学校名下的学院),“札仓”又是由数个“康村”组成的(康村也就是僧侣居住的住所或宿舍),康村一般以籍贯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和语言的同一性,有管理机构和有限的财源,“康村”下面可能还会有“米村”之类(也是僧侣的住所)。所以我们在拉卜楞寺四周所看到的大部分平房,就是“康村”。由于僧侣在寺院所处的等级不一样,收入也不一样,所以房子在外观上就表现出很明显的差异:有些高大气派装修精美;有些低矮狭促粗制滥造。


入住之后,先去附近饭馆吃饭,饭后回酒店休整,准备下午再去距酒店三公里之遥的拉卜楞寺(正午阳光过于耀眼)。刚刚到达酒店,就突然听到窗外噼里啪啦一阵乱响,再看看外面的天空,刚刚还是阳光灿烂,现在就已经变的阴云密布,再仔细一看,豆大的冰雹正劈头盖脸的从天空中砸下来。据说今年的8月24日,夏河也遭受过一次特大冰雹灾害,当时冰雹如石子般密集砸落,落地后迅速堆积,最厚处达10厘米,路面瞬间被冰层覆盖,夏河遭遇如此大的冰雹,十年难遇一次,而我们此番也算是领教了高原变化多端的天气,幸好15分钟后冰雹渐止,天空又恢复了平静。


原先脑海中所有关于拉卜楞寺的记忆与眼前的真实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低矮狭窄的售票处如今焕然一新为高大气派的游客中心,一时竟无处寻觅当年初见时的敬畏。


D7: 大河家镇~积石山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由于行程推进过快,昨日一念之起与刘哥商议临时增加夏河的行程,刘哥欣然应允,大河家镇虽然是个繁华的镇子(属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但是夏河县毕竟已经属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了,所以没有直达的班车(提供包车服务的私家车主也不愿意跑这一趟),所以我们决定先去积石山县,再到临夏找车前去夏河,路远,行则将至。

过程虽然听起来有点曲折辗转,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一帆风顺,可谓是一环扣一环(客运司机之间的信息沟通特别强大),还没等我们从第一辆车上下来,第二辆车就已经等候在路边了,如此反复,我们便在中午时分很顺利的到达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

路上看到的“中国拉卜楞,世界藏学府”几个大字,在苍翠绵延的群山之中,特别的耀眼。


我在2018年曾经有过一次夏河之行,不过当时是没有住在县城,直接去往拉卜楞寺了,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游记“探秘拉卜楞寺”。

【甘南川北自驾行】:探秘拉卜楞寺


下车之后,明显感觉到气温下降(夏河县城的海拔为2800米,比大河家镇的平均海拔整整高出了1000米,按照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度的算法,夏河要比大河家低6度,所以下车感觉到冷就不足为奇了。


入住诺布藏家大酒店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