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访古记1 大马士革,天堂之观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温馨提示 正文约30000字,图片共500幅


图文皆原创,侵权者必究


注:由于公众号单篇文章上限插图500张,故本文未能包含原计划中涉及的历史影像和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相关图片,文物图鉴将于后期择机发表。



叙利亚,一片拥有璀璨文明的土地,地处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集东西方的辉煌与智慧于一身。数千年来,亚述、罗马、阿拉伯、奥斯曼——一个个伟大的名字如星河流转,一个个灿烂文明于此碰撞交融,一个个强权帝国于此竞逐更迭,无数士兵、商人、传教士与探险家在此留下足迹,战争与和平的史诗交替书写着命运的篇章。正是这样壮阔而曲折的历史,塑造了叙利亚深厚却又破碎的社会底色。

▲叙利亚旧影(图源画册)

19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日渐倾颓,叙利亚再度陷入帝国霸权与地方势力交织的浪潮之中。无论是本土精英的统治,还是来自埃及的外部干预,都一次次将这片土地本就脆弱的平衡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的扶持下,一个独立的、立宪的阿拉伯叙利亚王国自奥斯曼的废墟中艰难诞生,可欧洲列强的阴影很快笼罩了它的曙光。伴随着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叙利亚才终于在二战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从一个地理概念凝聚成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一战中阵亡的飞行员墓地


然而独立并未带来安宁,叙利亚如今却成了战火与流离的代名词,社会、地理、政治与民族之间一道道深刻的裂痕最终导致这片支离破碎的土地始终无法形成统一的认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西方以反对独裁为名鼓动叙利亚发起内战,这片古土再次崩裂,沦为大国和地区势力的“代理战争”,而平民的性命却成了最廉价的注码,暴力和冲突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依然笼罩在每一个叙利亚人的天空。



叙利亚内战始于2011年“阿拉伯之春”浪潮的蔓延,人们原本只盼望一丝清风,却未料揭开了一个撕裂十年的深渊。叙利亚民众最初以和平方式抗议巴沙尔·阿萨德政府的统治,但遭到镇压后局势升级为武装冲突,反政府武装力量逐渐壮大。乱局迅速蔓延,国际势力以金钱与军火勾勒各自的利益边疆,政府军与反叛武装彼此绞杀,在外部力量的支持下阿萨德政权一度扭转颓势,然而长期的战争消耗、严厉的国际制裁导致叙利亚经济濒临崩溃,政府财政枯竭。而在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反复拉锯中,无数的文化遗产也随之灰飞烟灭,2015、2016年伊斯兰国两度占领帕尔米拉,炸毁巴尔夏明与贝尔神庙的行径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

▲帕尔米拉贝尔神庙

2024年底,局势发生戏剧性变化,反政府武装发动迅猛攻势,叙利亚政府军迅速溃败,阿勒颇、哈马、霍姆斯……一座座曾经誓死争夺的城池,在短短12天内接连易帜。2024年12月8日,大马士革陷落,阿萨德仓皇北去,留下满目疮痍。登上台前的朱拉尼面对的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度,其政权面临严峻挑战,仅实际控制大马士革周边及西北部,库尔德武装、部族势力、阿拉维派以及极端组织残余仍在偏远地区虎视眈眈,而外部的窥探与干涉仍在持续,以色列对苏韦达省觊觎已久,俄美等势力仍在叙利亚拥有利益和军事存在。硝烟或许暂歇,苦难却早已深植于大马士革的石缝、阿勒颇的残墙和一代人看不见光的童年里。战争可以画上句号,伤痕却要用更漫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弥补。

▲随处可见的叙利亚国旗涂鸦

▲2024年底推翻阿萨德政府时的涂鸦

在今天大马士革的东、南郊区分别有东古塔(East Ghouta)和雅尔矛克难民营(Yarmouk Camp)两处大规模的内战废墟,其中雅尔矛克难民营曾经是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巴勒斯坦难民营。1948年,当第一批在中东战争中失去家园的巴勒斯坦难民在大马士革南郊的荒地上搭建起临时帐篷时,没有人能预料到这片土地未来的命运,在联合国难民救助机构的支持下,难民营逐渐从简易帐篷发展为混凝土建筑林立的密集社区,甚至拥有活跃的知识分子和艺术氛围。



叙利亚内战爆发后,雅尔矛克因其位于连接大马士革市中心与反对派控制郊区的战略要地沦为各方势力争夺的战场。从2013年开始,叙利亚政府军对雅尔矛克实施了长达数月的严密封锁,导致内部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食物、药品和燃料极度短缺,居民面临饥饿和疾病威胁。2015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趁乱攻入并占领了雅尔矛克的大部分地区,叙利亚政府军及其盟友为夺回控制权,对雅尔矛克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和炮击,无差别的轰炸将学校、医院、民居化为齑粉,绝大多数居民被迫逃离,到2018年叙利亚政府宣布完全收复雅尔矛克时社区内只剩下几百人。

走入废墟,只见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屋顶上被炸开的巨大空洞和墙壁上密集的弹孔诉说着昔日的伤痛。战争从未如政治家所言那般完全精确的区分军事目标与平民生活,它只会将一切变为砖石瓦砾,用生离死别撕裂家庭,用炮火抹去记忆,用流亡改写命运。那些在国际新闻中一闪而过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被连根拔起的人生,是比炮弹裂痕更深重的心灵创伤,是人类共同记忆中永不愈合的伤口。

▲东古塔

▲东古塔

▲东古塔

▲东古塔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雅尔矛克难民营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