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llahari的风铃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初见Pullahari

"Pullahari" 这个词,在我此前的人生当中,闻所未闻。我不知道它在哪里,直到lama将Google地图关于Pullahari的详情页发给我,我才知道,这个名叫PullaharI的地方是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在尼泊尔的寺院(驻锡地)。

事情要从这里讲起。有一天lama突然问我,Pullahari 你去过吗?我说没有,这是哪里。不想主动查询,只想从lama这里得到答案。他很快就发来Google地图关于Pullahari的详情页,他说,你一定要去,这里风景很美,你一定会喜欢的!!

洒红节当天,走在街头先是被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轻轻地给脸上涂抹了颜料,接着就是各色颜料被涂在脸上。从来没有体验过颜料涂在脸上的感觉,也并不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只是单纯地沉浸在人们庆祝节日的欢乐气息中。

走着走着,很突然地,我就在街边停下来,叫了辆摩托车,告诉他目的地,是的,我要前往Pullahari。
通往寺院的山路
刚到寺院,或许是因为藏历新年放假的关系,没看到lama们,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簇簇绽放的鲜花。开心极了,脱下拖鞋,拎起它,飞快地下台阶,向花丛跑去。
“太美了吧!”我没法抑制自己对这些花儿的喜爱,自言自语道。从花丛移步到寺院的主殿,顺时针转绕一圈,发现大门紧闭,不免有些失望。

沿着原路返回,我走上台阶,来到PullaharI的办公室,想询问工作人员。话音刚落,从里屋走出来一位女士,她说,大殿关门是很正常的事情,大殿不需要总是开着门。又问了lama, 他说上面有佛塔,你可以去看看。

我想象中的佛塔,就是像西藏通常见到的那样,单独的一个塔在外面,供大家转绕。出了办公室往上走,我完全没看到佛塔,倒是被伸手就能够得到的风铃吸引住了。

之前在边倩寺,有一次在大殿门口站了会儿,上方的风铃随风起舞,奏响了一首美妙乐章。“真好听!”我仰起头看着风铃说道。现在看到了触手可及的风铃,我忍不住脱掉鞋,双脚踩在花盆边沿,伸着胳膊去够风铃。它的高度,刚好被我够到!
第3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佛殿门口的风铃
它清脆的声音响彻山谷,我忍不住又轻轻地摇晃着风铃,独自一人沉浸在这美妙的声响中。“咚咚咚...” 独处的快乐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窗户的声音打破,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一位lama, 将我身后大殿的窗帘拉开,敦促我快点下来。

我这才发现,原来身后大门紧锁的大殿里面是有人的。这个殿比较特殊,它的门口摆着各式各样的盆景和鲜花,连风铃都触手可及,唯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大殿一旁的窗户都拉着窗帘,里面长什么样,完全看不到。如果不是lama拉开窗帘,我完全不知道里面有人在。

他示意我绕一下,从另一侧进入。他打开门,让我进来。直到我整个人已经站在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的佛塔面前,我依然不知道我面前的佛塔是什么。

这时候,lama开口了,他说,你过来!我往前走一步,他拿起一端用细线缠绕着的金刚杵握在手上,说道,“线的另一端,连着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的心”。“心”这个单词刚落定,我的心再也绷不住了,眼泪一下子流出来。

lama说你脸上的颜料有点脏,尽管如此,他还是使用金刚杵念了很长的一段经文,给予我来自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身,语,意”的加持。在他念诵经文的整个过程中,我非常地难受,情绪很激动,但我竭尽全力地,把眼泪憋了回去,不让它落在金刚杵上,也没有让混杂颜料的眼泪弄脏地板。

等心打开,情绪还是没能平复下来,我哭着对lama说起两年前的故事。大概在两年前,我梦到过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梦中,我非常安静地站在上师身边,我的心很平静,他站在我身旁,也是如此。他的眼神中,透出温柔而有力量的光。后来又梦到过一次,醒来后很平静,也很欢喜。
第3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与16世法王噶玛巴在一起
总的来说,上师就像是一位久别重逢的故人。我们很熟悉,至少在梦里。

我努力控制着情绪,不希望眼泪继续流下来,弄脏木地板。毕竟lama已经说了,“你脸上的颜料很脏。”我后来明白了,他指的是尼泊尔洒红节并非佛教的传统节日,对于一个佛教徒而言,我无意当中参加了一个非佛教的节日庆典,对于这一点,他有些排斥。

他说,起初他以为我是一位参与了这次活动的尼泊尔当地人,对脸上涂满颜料想要进入佛殿的我充满疑惑。但不论如何,他全然允许和接纳我进入佛殿。对于这一点,我的内心深处无比感激。
围观欣赏美景

第3世蒋贡康楚仁波切,Pullahari 办公室


就像之前讲的那样,这次前往Pullahari 是毫无准备的。 中午走在路边,在这群全然沉浸在洒红节欢乐氛围的人们当中,我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走着走着,脑海当中很快浮现出一个念头,我要去Pullahari。仁波切的寺院到底在哪里,我不知道,唯一已知的信息,是Lama发给我的一张Google map里寺院详情页介绍的截图。


意料之外的行程,因毫无准备,亦毫无担忧,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多了份心安,放松和惬意。当我历经路途的颠簸,最终站在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全身舍利塔的面前时,就只是静静地站在它的面前,看着它,脑海中没有任何念头。回想起那时的经历,后知后觉,那一刻的无念,实则源于蒋贡康楚仁波切的加持与摄受。


第3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生于1813年。“蒋贡”意为“文殊怙主”。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利美运动”(无分别教派)的发起者,其著作《五宝藏》,是西藏文化遗产与重要法教之所依;第二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为第15世法王噶玛巴的儿子,他视15世法王为佛,依靠这样的虔敬心,现证大手印金刚持果位;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于1954年生于西藏拉萨,由16世法王噶玛巴认证。仁波切自幼跟随16世法王,承侍上师。仁波切是16世法王的心子,他对法王的恭敬与承侍,与上一世仁波切一样,充分诠释了什么叫“视师如佛”。他从法王那里领受了噶举派甚深的法教,并将其广为弘扬。在38岁那年,仁波切因车祸骤然圆寂。他的全身舍利在装藏完成后,建立了一座全身舍利塔,现存于仁波切的法座,尼泊尔的寺院Pullahari。


Lama看我不停地盯着舍利塔看,笑着说道,“你站在舍利塔前面,我给你拍张照。”参加洒红节活动满脸都是颜料的我,此刻出现在佛塔面前多少有些戏剧化。内心虽有些窘迫,但没有拒绝lama的要求,而是中规中矩地站在那里,让他拍了几张照片。他说自己英文讲得不好,但在带着我顺时针方向转绕佛塔的过程中,他对于四周陈列的历代祖师佛像,很努力地用英文一一介绍与解说,并向我解释仁波切为寺院起名Pullahari 的原因。


第3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的全身舍利塔


过了会儿,Lama说护法殿马上要开始修持玛哈嘎拉的仪轨,带着我先去清洗干净脸上的颜料,再前往护法殿观看玛哈嘎拉修法。在走出舍利塔前往护法殿的途中,天空中乌云密布,很快雨滴落下来,滴在脸上。抬头望向空中,那一瞬,仿佛空中汇聚了无数空行护法众,而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正和他们在一起,伫立虚空,望着我。


寺院上方的天空


时间从始至终都是幻象。以前,我总会执着于自己梦到了传承中的诸位上师大德,却从来没有梦到过蒋贡康楚仁波切。而在梦到他之后,像是在幻象中,了却了一次心愿。


第3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佛陀教示我们放下执着。这一回,当我出现在仁波切的全身舍利塔面前时,已经见到了他。而这次看似看不到他模样的“会面”,在虔敬心的作用下,在心流涌动的过程中,在泪流满面的那一瞬,跨越时空,变为现实。同样地,在阅读与学习他的教言时,我实际上正在他的面前聆听教法;想起他泪流满面的一刹那,我亦与他相见。


第3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与16世法王噶玛巴一起


蒋贡康楚仁波切在《遥呼上师祈请文》中写道,“至诚祈请尊贵上师宝,悲切呼求具恩之法主,自身不堪非尊无所依,师心我心合一无别祈加持”。上师与弟子虽在地域上有距离远近之分,但在我们以极大的虔敬心祈请加持的时候,我们的心便与他们的心在一起。


无论上师圆寂与否,他们的加持力都在。对于我来说,以一颗虔敬心和大恭敬心如理依止各位上师,并实践他们的教言,即为视师如佛,即为在忆念他们的同时,与他们同在。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