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感悟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南
  越不过的从来不是山,是你数不清的执念;穿不过的从来不是雾,是你解不开的情结;不知道山到底有什么魅力?出门就想往山里跑。
  海子说:“天空是花朵的粉丝,那些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失的嘴唇。”我说:“我是大山的粉丝,那些有着神秘、极致风景的大山是我灵动的双眸;目之所及皆所爱,心之所向皆美好!”
  五月的喀拉峻“3D立体草原”,是大自然在伊犁河谷铺展的一幅动态画卷。

围观欣赏美景
  户外,你想出发吗?1最基本的体能要有,因为没有人替你走路,没有人替你背包;2背负系统要好,长线无轻重,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3防水保暖系统要有,猝不及防的风雨雪,一天四季,是常态;4睡眠保暖系统要好,只有休息好,才能走得更好;5户外,不是没苦找苦,找罪受的,要力所能及尽可量的对自己好一点儿,不要天天吃的凑乎,睡的凑乎,一生都在凑乎。6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一切突发可能的能力。7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而且有为之努力的决心,平时的未雨绸缪,只为出发的厚积薄发。

  你,准备好了吗?与“驴途”的约会。什么想了解的?告诉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户外,不是旅行,是一种另类的人生;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向更好自我的靠拢!


  户外,当你把脚踩进泥泞的山径,把帐篷扎在风雨欲来的垭口,把呼吸交给海拔五千米的稀薄空气时,你会发现,户外从来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场关于生存、选择与成长的镜像修行。

旅行可以精心规划,选最舒适的路线、最合宜的季节,但户外却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的风雪会不会来得猝不及防?

旅行的选择是“我想玩什么”,而户外的选择是“我能承担什么”。在岔路口,选平缓但漫长的路线,还是陡峭却快捷的陡坡?在坏天气里,选原地等待还是冒险前行?每一个户外选择都对应着人生的抉择——是求稳还是求快?是安于现状还是破釜沉舟?

旅行是走马观花的打卡,但户外是沉浸式的扎根。在徒步中磨破的脚掌、在高反时的头痛欲裂、在团队协作中放下的固执,都是成长的印记。让你在流汗、甚至流泪的过程中,把“道理”活成“体验”,把“认知”刻进“骨血”。

户外没有旅行的精致滤镜,它是粗糙的、残酷的,却也是最真实的。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你的怯懦与勇敢、自私与利他、狭隘与辽阔。你在户外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是在“游览风景”,而是在“雕刻人生”——它让你在与自然的碰撞中,重塑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认知,最终活成一个更清醒、更坚韧、更具生命力的自己。

二、从“关注自我”到“融入自然”:最初,总是把自己的疲惫、装备的不适无限的放大,总在计较环境的恶劣、路途的遥远,营地的条件差……但当随着心里的适应、节奏的调整,逐渐开始留意脚下石头的纹理、远处雪山的轮廓、湖泊冰面下的蓝绿色涟漪;从狼狈地只顾喘气,到能停下脚步,欣赏阳光在雪山上洒下的金边,内心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抱怨”,转变为与自然对话的“沉浸”,你会发现自然的壮美能抚平所有焦虑,山中的微风能吹散所有的不安,自己只是天地间渺小却又真实的存在,你来你不来,山都兀自矗立在那,历经岁月的更迭,岁月的沧桑!


三、从“依赖外界”到“相信自己”:起初,一旦出发,便依赖领队的指挥、同伴的帮助,遇到一点状况就慌了神,甚至心里崩溃,因为出发前从没有做过攻略,也不知道在哪里去了解学习线路的情况,所有的发生都是突发状况。但当你一次次出行、一次次成长,内心的底气在一次次“我行”“我可以”中建立。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强大,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的坎,在勇气与经验的加持下,都成了成长的阶梯。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感谢曾经那个懦弱的自己,没有懈怠,而是教会了自己成长!

四、从“追求征服”到“敬畏共存”:很多人开始户外是抱着“征服自然”的心态,觉得登顶一座山、走完一条线就是胜利。但在户外久了,会明白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自然面前不堪一击,会发现,学会放下更需要勇气;面对雪山,不再想“征服”,而是怀着敬畏之心去“共存”,就像一个驴友说的“不是我们征服了大山,是山包容了我们”,从傲慢的“征服”到谦卑的“共生”,让你在户外更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也更懂得尊重自己与自己和解。

  户外,是一场身心的蜕变之旅。第一次,高海拔重装,背着沉重且打的杂乱的背包,在积雪覆盖的贡嘎上日乌且垭口(4920m)前的山路上踉跄,被寒风、高反、疲惫打得措手不及,身体极度不适,举步维艰,在坚持与放弃中挣扎?最终,在队友的鼓励下,自我的安慰中,选择休息一天,安全前提下的继续再出发。那一刻,只想能继续坚持,体验一次高海拔的户外足矣,从不曾有再出发的奢望,不曾想自己有一天会站在雪山湖泊前,心里平静,眼神淡定、步伐从容的那一刻。

  每一步的成长,都是大自然馈赠最美的给予。

一、从“恐慌未知”到“接纳挑战”:曾经,面对复杂的地形、变幻的天气,内心满是对未知的恐慌。每一步都怕踩空,每一次天气变化都觉得是“灾难”,但随着一次次出发,开始明白,户外的风险与挑战本就是常态,学会接纳雪山的阴晴不定,路况的冗长复杂,把对未知的恐慌转化为对挑战的敬畏与接纳,学会用平静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正如林清玄所说:“大自然的一切,小如花草清风,大到山河大地,如果你认为是你的,它就是你的了。”


  诗人弥尔顿说:“心灵是自己的所在,能在地狱中造就天堂,也能在天堂中造就地狱。”真正定义我们人生的,从来不是那些未选择的如果,而是我们如何面对已然选择的一切,并为之而努力。

  出发,是向未知的奔赴;驻足,是与当下的相拥。不必执着于每次都要出发去远方,有时驻足观察林间的露珠、听风穿叶的声响,也是户外赠予的温柔。

  老师说:“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户外就是最好的道场;户外不是旅游,而是另一种人生。

(说明:所有图片均有本人拍摄)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