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又见山可以直接看布达拉宫,夜景是非常好看的
希夏邦马
一场未尽的徒步与心头的遗憾
十月十二日,当次仁的越野车沿着219驶离希夏邦马峰的视野时,我回头望了一眼,车窗玻璃外那片雪白色的山域,像给这场未完成的徒步蒙了层遗憾的滤镜。出发前无数个夜晚在脑海里预演的画面——踩着晨光登上垭口、在海拔六千米处与雪山合影、听风声掠过冰川的回响,终究没能抵过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
从5200多米的营地下撤拔营时,我特意把冲锋衣的拉链拉到最顶端,拿出我刻有“默大叔之希夏邦马”字样的保温杯(那是我去年为了走希夏邦马特意定制的标记),顺着字迹,摸了又摸。这次的徒步一开始就不怎么顺利,没能跟上队友,又进不了轨迹。原本早想好我的登山后要发的朋友圈文案,配图就用雪山倒映在湖泊里的样子,文案里要写“终于站在了这里”的情景,最终都没出现……
曾记得出发前,我在地图上把这条线看了无数遍。朋友笑着说我像在规划一场“雪山朝圣”,我却认真地把每天的行程记在手机上,甚至提前查好了徒步期间的天气——预报说都是晴天,适合登山。打包时,我特意把最厚的羽绒服叠在背包最上层,想着等登上最高点,就穿上它和雪山合影,背景里要有蓝天,要有阳光,要有我期待了很久的“圆满”。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变故发生在第二天(十月十一日)。我清早睁开眼时,帐篷里外都结了冰,起来赶快洗漱完了搞好早饭,吃了就和煜哥一起去追赶队友。到了雪山垭口,只剩下一片茫茫的白。我和煜哥在这里反复的走了六七个小时,也没能切到轨迹上,也没能看到队友的脚印……看着远处被雪覆盖笼罩的山峰,看到即将下沉的太阳,抬头再望望前面不服气的煜哥,心里也是满满的不甘……但是,我知道,下撤是唯一的选择!考虑到安全问题,我只有大声的呼喊煜哥,要下撤了,不然,天一黑就很麻烦了。毕竟这位置有5500多了,而且坡度很陡,起码有五六十度,乱石丛生。下撤用了两个多小时,迂回的撤到5200多米的地方,本来我还想走到下面的山脚下去,但是煜哥不想走了,毕竟背了四十五六斤的包。就找了一块平点的位置,扎营了。夜深了,天空的星河非常美,只可惜我的手机拍不出来,也无心再拍了。虽是万般不甘,但也只能如此了。可能是太累了,我这一晚,睡的很好。下撤,不但是一种明智,也更是一种勇气(只有这样安慰自己,心里才好受些)……
第三天(十月十二日),收拾帐篷的时候,我动作很慢,像是在跟这片土地告别。把睡袋塞进背包时,不小心把杯子掉出来了,看着杯子上的这带着满满期待的文字,如今却显得有些刺眼。我和煜哥把打好包的米、粉和面条全都折开,留给了山上的小精灵们,希望在这寒冷的日子,它们也能饱餐一顿。我知道,这一次徒步是独一无二的——那天的风、那时的云、那一片雪,还有此刻因为遗憾而惆怅的心,都不会再有了……
车子越开越远,希夏邦马峰的轮廓渐渐变小,最后缩成了天边的一个小白点。这场被大雪中断的徒步,成为了我心里未圆的梦,也成了我人生中最不想成为遗憾的遗憾……
在我和煜哥下撤后,旭君接着下撤了,而后逍遥的纸鸢,秋天落叶也下撤了,因为越往前走,海拔就越高,雪就越大,难度就翻倍了。看着他们陷在雪里的照片,可以想象到那是有多难!中间好像在郭如措的时候,文哥又和他们走散了。然后就是"懒得和你说"一个人走完了北穿南的全程。文哥到最后也安全下山。这次的希夏邦马徒步,我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这场大雪……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溜走,而我却把自己停留在身体最佳的那个时刻,自以为的认为……还好,最终以大家都安全下山拉下帷幕。万幸!
“我问佛,人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即使给你再多幸福你也不会感觉快乐。”旭君对我说,她明年还要再来走一次,要把希夏邦马走完起。但是我知道,希夏邦马这条线,我这一辈子也可能不会再走了。正如佛所说,人生哪能没有遗憾?我拿出水杯,抚摸着那上面希夏邦马的字样,如今却像一道道遗憾的印记。或许有些路,注定要带着遗憾!但希夏邦马那皑皑白雪会记得,希夏邦马的那些小精灵们也会记得,曾经有一个人,带着满心期待向它走来,即使没能抵达终点,也把心意留在了这片银白色的山脊上……再见了,我的希夏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