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祁门|储村桥太豪横,搬来二十个青石墩做栏杆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储村是祁门县安凌镇广联村的一个自然组,位于237国道旁,距离安凌镇约10公里。

这里原属石埭县八九都,为储氏聚居地。

1959年石埭县撤销,原石埭县赤岭、城安、雷湖三乡划归祁门县,现属祁门县安凌镇,这场历史变革已过半个世纪。


据光绪十二年(1886年)石埭碧潭诸村续修《河东储氏宗谱》记载:储氏始祖为唐代进士储光羲,其十五代孙修武县尹储祁斌徙居池州长林,之后子孙绵延,散居石埭多地成旺族,祁斌公被尊为石埭一世祖。

遗憾未能见到储村宗谱,可同为管溪一脉,储村储氏也应为祁斌公之后裔。


储村位于管溪河之东,进村须经一座石拱桥。

该桥名储村桥,建于2013年。

为单孔石拱桥,长度38米,宽不及5米,横跨管溪河之上,本为普通的乡村公路桥,与豪横一词丝毫不搭界。


特别之处在于桥上栏杆都是青石柱础搭成的,一排两排二十几个,屹立桥上气势不凡。

那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构件。

冬日阳光下,历尽沧桑的青石上,镌刻的图案熠熠生辉,栩栩如生。要知道在祁门好多村子,连一个这样雕工精细的柱础都拿不出来。


桥两头是大块雕花青石构件起始,接着等距离各摆放5个青石柱础,上面架设粗约一尺的青石柱、或圆或方或多边。

中间摆放3个方形青石柱础,上面架设的石柱亦为方形。

桥每边栏杆,都有13个柱础,整个桥上摆放的柱础达20个以上。

像是一场柱础的大聚会,一场柱础的豪华派对。

只是派对之后,这些柱础永久站在了储村桥头,风里雨里静静守候。


猜想当年修桥缺乏资金,桥面铺成却无钱再造栏杆。于是聪明的村民,想到一个省钱的法子,把村里老祠堂的柱础,还有散落的石头柱子,一齐搬到储村桥上。看似随意架设,却成为非常牢固的栏杆,为村里人出行,添加一道安全保障。


用这样的老石料建造桥栏杆,应该多花费不少精力的。当年的大师傅,可是村里富有经验的老工匠。这质量杠杠滴,不得不赞!


这稀奇古怪的石墩栏杆,在当时实属无奈之举,今日却成为一道极富特色的乡村景观。只是好多人还不知道这座桥,未能一睹其风采。


记得下回路过储村,停下车来桥上看一看,顺带去储村转一转。


储村曾是徽池古道上的老村子,往来商旅停歇打尖的重要驿站。


记得去看看!



远眺储村桥

管溪河自南而北流经储村

河东储村,河西广联村

管溪河不长

汇赤岭与大历山众溪流

是秋浦河上游重要支流之一

储村桥

自西而东  通向储村

围观欣赏美景
《河东储氏家谱》

祁斌公世系

池州石埭分祖

庄城共祖

谱上钤印“碧潭宗谱”四字

晒着红薯粉

民国《石埭县志》插图

储村在石埭八九都具体位置

就在今天流沙岭旁边

图中写作油山岭

《河东储氏家谱》

石埭一世祖:祁斌公

老屋已挂牌保护了

花窗

门牌

储村村后有古道通向东边谢家

以前全是石板路

储村是一重要驿站

徽池古道从大洪岭下来,经鸦坑、荷花街、芦荔桥、琅田街、流沙岭、东边谢家、储村、古楼墩……直到贵池(池州府)

储村村里

还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古道

村里老屋

细看,有灵芝有喜鹊

寓意吉祥、幸福、长寿

储村桥西望

是237国道、广联村

储村桥全景

方形柱础

雕刻瑞兽与寿字纹

雕刻葫芦与兽首等多种花纹

桥头东首石构件

同样精美

桥上标识牌

桥头西首石构件

青石柱础与石柱  连为一体

成为桥栏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