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登山队历经三难成功进驻姜桑拉姆C1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P>&nbsp;</P>
<P>厦大登山队历经三难成功进驻第一号营地</P>
<P><BR>海峡导报讯(记者 柱子)应台海网网友要求,台海网昨天连线已抵达西藏姜桑拉姆雪山的厦大“辉永泰”登山队,据队长陈荣州介绍,登山队历经“三难”,成功抵达雪山大本营,并于昨天顺利进驻海拔5400米的第一号营地。</P>
<P>厦大登山队一行12人于7月28日从厦门出发,前往西藏攀登海拨6325米的姜桑拉姆雪山,这是他们第六次去西藏登雪山。前天,网友“海天堂构”在台海网民坊社区发贴询问厦大登山队近况如何,记者昨天下午拨通了厦大登山队队长陈荣州的电话,详细了解了登山队离开厦门后经历的“三难”。</P>
<P>&nbsp;</P>
<P>第一难:进藏火车在郑州时坏了</P>
<P>&nbsp;</P>
<P>据陈荣州介绍,以往登山队都是从厦门坐车到西安转到兰州再转车进拉萨,但今年为了更方便搭车,直接到广州坐直达拉萨的进藏火车。<BR>登山队于7月29日早上到达广州,中午1点换乘去拉萨的火车。不料,火车在经过郑州后,不知何缘故坏了,晚点了9个多小时运行。原预计是7月31日晚上9时能到达拉萨的,结果经过这一停车,到了8月1日早上6时才到拉萨。<BR>从厦门到广州,再从广州到拉萨,登山队整整熬了65个小时的火车,且都是硬座,晚上睡觉时不是躺在座位底下就是跑到车厢上下车门的空地上,且都是吃泡面和面包。</P>
<P>&nbsp;</P>
<P>第二难:遇到修路运物资的车走不了</P>
<P>&nbsp;</P>
<P>&nbsp;&nbsp; 到达拉萨后,登山队顺利办理了进山手续,并请了西藏登山学校的两名高山协作,采购了在雪山里吃喝拉撒的后期物资,于8月5日开向位于浪卡子县的姜桑拉姆雪山。<BR>按进山计划,登山队坐车走原中尼公路的南线,经浪卡子就可到达姜桑拉姆的大本营,但没想到这条路从去年修到现在,车子不让过,车上十几个人半个多月的后勤物资和登山的技术装备怎么办啊,只好蚂蚁搬家,到晚上9点的时候,登山队才到达了大本营。</P>
<P>&nbsp;</P>
<P>第三难:山体变化冰锥不够用了</P>
<P>&nbsp;8月6日7日两天,登山队全队进行休整,并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其中10名队员走过碎石城到达雪山冰川末端的换鞋处。<BR>8月8日,登山队全体队员开始训练冰雪技术,穿上冰爪在冰坡上走路、上升下降。全体队员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良好,没有人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只有些轻微的头痛现象。一切都很顺利。但“不幸”的事又发生了。<BR>8月9日,登山队8人组成的“加倍佶”组(即A组)队员陈荣州、杨兴昊、陈富强、高永辉、李鑫、包士雄、戴伟娟(女)和教练到达冰川末端时,发现今年姜桑拉姆的山体与去年相比,变化非常大,雪线上出现了非常多的裂缝,要全程修路才能通过。但登山队是按去年的山体情况准备技术装备,冰锥明显不够,如果没它,就无法修路,也就无法保证登山的安全。<BR>于是在勉强建好了第一号营地(简称C1)的情况下,“加倍佶”组队员下撤,赶了很久的夜路,直到晚上12点才回到大本营。<BR>8月10日,“加倍佶”组队员留在大本营休息,“凯威德”组队员(即B组)队员陈婷、张明明、马莹莹(女)、叶鹰英(女)、黄鸿辉和教练到达冰川末端,并在那边过夜。<BR>队长陈荣州只好打电话给在拉萨游玩的厦大登协会员许珊珊,让她从西藏登山学校借和买一些冰锥,在今天中午送到大本营。<BR>据陈荣州介绍,如果情况理想的话,登山队拿到冰锥后,“加倍佶”组队员就可以去进一步修建好C1,第二天修建海拔6050米的C2,采取全程修路的方式,直到顶峰。(厦大登山队供图)</P>
<P>&nbsp;</P>
<P><BR>&nbsp;</P>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