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广西---阳朔福利古埠头 - 广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广西

福利镇是当年徐霞客到阳朔考察的最远的一站,“福利”当时叫“伏荔村”,村前有一条“玲溪”(今崩沟)流水注入漓江,两岸生长着许多荔枝树,因而得名。直到民国15年(1926),当地人为求吉祥,取“福国利民”之意,加上“福利”与“伏荔”音谐,遂改作“福利”。徐霞客仅用“山开目旷,奇致愈出”八个字概括了福利景区的特点。

阳朔福利是漓江水运的码头,也是珠江水系的古埠头,古代没有公路、铁路,漓江是沟通长江和珠江的惟一通道,福利潭深水平是避风雨的泊船航港湾。长期作为上溯顺水的埠头,这里人烟日渐增多,由于阳朔一带地形复杂,历代受战乱破坏较少,许多广东湖南江西山东安徽福建人逃难避乱到阳朔,到阳朔福利的尤其多,现在福利镇几乎有一半人口是外来迁徙人口.

福利古埠头有三亭、三街、三宫、三寺、三石。

三亭:即大光亭、魁星楼、接龙桥亭。大光亭,始建于民国17年,系砖石结构二层楼亭;魁星楼高拱入门是河岸通老街的城门,至今古城仍保存完好,大石方砌,十分坚固,溪水穿镇由此洞流出而注入漓江,古埠头有城门、高墙、溪流。观景亭与这里的青山、流水、帆船、沙洲构成一幅动静结合、古今掺合的水墨画。

三宫:即天后宫、行宫、水源宫。天后宫,是漓江唯一的妈祖庙,也是福利镇的古迹,在镇南漓江畔,始建于清初康熙年间。这儿供奉着神像天后娘娘(沿海人叫妈祖,福利人叫婆婆)和颖考叔(东周列国大孝子,郑庄公封他为忠义神,福利人叫公公),让人们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商旅来福利经商,则保佑其兴旺发达。其他的的两宫已经不复存在了。

三寺:即青龙寺、白虎寺、崇佛寺。可见,这里信仰之多,文化之丰富,可是1000多年来大家安然无事,和睦相处。这也是一种文化融合的典范。

三街:即老街(古城门通往的那条街)、兴隆街、岭背街。老街大部分为本地人居住的街;兴隆街,大多为广东、福建、湖南外来商贾迁徙户住的一条街;岭背街为杂居人口居住,年代稍近些。

三石:即三姑石。三块约一、两吨重的巨石,蹲在码头上,不知是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来的,要说山上滚下来,三石完好无损,不见半点伤痕,要说是连着码头石一起,从海水岩溶演变而来,可它和码头岩层是分离的,并且颜色构造完全不一样。徐霞客到此赞叹不已,中外许多岩溶专家先后考察了这三块石头,皆高兴而来,怅然而归,三块石头的来历至今仍是一个神奇的谜。

由码头上岸,迎面为阳朔福利的一条老街,长百余米,也称画扇街,此地多有能工巧匠,擅长绘图、制扇。这里的画扇全是手工精制,材料皆为本地出产。扇骨用的是江边毛竹;扇面是土产绵纸,韧性很强,经年无损;画面亦是本地人所绘,色彩缤纷。画面内容以桂林山水、阳朔风光、花鸟草虫为主,也有历代诗人的阳朔咏叹诗或劝学上进箴言警句,并盖上“桂林山水”、“阳朔纪念”等篆印,使画扇集诗书画刻为一体,成为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工艺品。许多外地商客到这条街批发画扇销往全国各地。

一年前我也去了,由福利一路顺水而下的风景也很漂亮!~~午后码头上那些惬意地啃着青草时不时又滚水纳凉的牛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离平乐挺近的,什么时候去看一下.

很高兴让你看到了儿时的旧居和门前那口水井,并勾起你的一些难忘回忆.
福利古埠头是在08年的大洪水后破落的,现在依然可以看出08年前它曾经有过的繁荣和热闹.
看到了我小时候住的房子和门前那口水井,现在的福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水色,好怀念年幼时在古镇的日子,那时虽苦,却快乐着!上小学3年级时在河边的沙洲上第一次看到外国人扎营、第一次看到混账、第一次晚上去偷看外国美女洗澡、第一次看到比基尼,现在轮到自己被小孩们围观了!报应啊----------------
好地方,好风景!
哇!!!!!!!!!!!!!!!!!!!!!!!!!
顶!!!!!!!!!!!!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