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上戴云,夜闯大小险;山道留驴踪,双芹风景秀。有诗为证。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黄志锋 于 2012-1-22 18:56 编辑
活动贴发出去,虽只召集六个队员,人少,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刚好七个人,俗有“天山七侠”,今有戴云七剑。
戴云山,九派发源,迎客松抒臂延宾。戴云寺周围风光秀丽,明人把它的风光景物概括为:“ 戴云秋景”、“迎雪春潮”、“一柱撑空”、“七里盘谷”、“六朝真僧”、“石帽顶冠”、“风髻通玄”、“涧畔石英钟舟”、“天池洒雪”、“石壁悬松”、“云中石厂”、“天外线泉”、“山西三鼓”、“岩东石钟”等十六胜景。南宋理学家朱熹、明代大学士张瑞图曾登临戴云,都留下墨宝。
戴云山保护区内宗教寺庙、名人堂屋、古城寨和革命斗争遗址等旅游资源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建于南北朝的戴云寺,五代后唐的周香林寺以及苏十万抗元斗争遗址群、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活动遗址等,岱仙悬崖瀑布更是令人叹绝。还有以生态观光、农家田园为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正在起步。戴云山宗教文化丰富。如九仙山宗教文化资源的九仙山弥勒石像、永安岩、灵鹫岩古刹、戴冠观音石刻造像、戴云寺、石壶寺、龙湖寺等都是游览的好去处。
感谢--本文相片来自莆田阿凯,大刀两位摄影师提供,你们辛苦了。
本帖最后由 黄志锋 于 2011-11-2 21:00 编辑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
闽中屋脊”之称,是
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
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
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
德化县赤水
戴云村。
戴云寺在
德化县
赤水戴云村。史载,远在南北朝,就有僧到此开基建寺。唐时,
泉州开元寺僧袒膊(名知亮)仰慕钟灵毓秀的戴云山,常自言曰:“身在
紫云,显在戴云。”大中十二年(858年),他逝世后,徒弟将其遗体运往戴云山寺,塑像来祀,后其师慈感亦在此坐化。两位僧人同被崇奉为戴云寺的始祖。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
开平二年(908年),宋端拱二年(989年)僧怀整重建。今寺宇附近尚存有南来淳祜四年(1244年)建的石板桥,大殿正中有明
洪武二十年二月建的拜坛
立石,上下殿有清
康熙甲子(1684年)、乾隆
庚辰(1760年)、乾隆己丑(1769年)部分维修的记载碑石。殿宇系木构
歇山顶建筑,梁架结构简单。
2005年8月9日,戴云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戴云山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孕育有维管束植物145科393属580种。有些地方至今尚保存着成片的半原始森林,有鹅掌楸、黄檀、油杉、福建柏、
建宁椴、红豆树、
东方古柯等国家珍稀林木和樟、楠、栎、黄山松等福建乡土珍贵树种。另有山茶花、兰花、杜鹃、百合、卷丹、野牡丹等多种花卉。此外,还有石菇、石绥、瑞香、黄连、香薷、银耳、金线莲、银线莲和夜明砂等60多种中药材,以及茅膏菜、圆叶茅膏菜、
黄花狸藻、挖耳草等有趣的食虫植物。
旅游者在观光浏览的过程中,体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回归大自然愉悦心情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森林、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愫,还可挖掘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内涵。
戴云山一带有
戴云湍蛙、
小棘蛙、
戴云山羊等动物品种。
保护区内有珍稀濒危或特有植物物种共115种,其中
- 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水松、南方红豆杉、银杏3种。
- Ⅱ级国家保护植物17种。
- 福建省级保护植物27种。
- 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有云豹、黄腹角雉、蟒蛇3种;
- 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有白腹山雕、虎纹蛙、白鹇等36种。
戴云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明显,又具有北亚热带和南温带某些特征。夏季凉爽,冬季无严寒,潮湿多雨,雾日多,日照少,山地气候景观突出。本区气候年均温17.8℃,大于等于10℃年积温3200-5200℃。年降水量1603毫米,日照数195-240天,全年雾日达300天,相对湿度87%。素以云雪著称的戴云山,云海四时常有,随着气候冷暖变幻无常。
资料来自百度
本帖最后由 黄志锋 于 2011-11-2 18:50 编辑
戴云寺----今寺宇外观保存基本完整,规模宏敞,为目前德化保存最大的寺庙。寺内目前尚存有明代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书法家张瑞图题刻的“豪余精舍”残匾,部分残缺的木刻楹联 。
本文相片来自莆田阿凯,感谢。
本帖最后由 黄志锋 于 2011-11-2 18:53 编辑
冰阳同学,小美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本帖最后由 黄志锋 于 2011-11-4 00:22 编辑
大刀--UL装备控,体力超级--传说中的大刀,在期待着美味的出炉
本帖最后由 黄志锋 于 2011-11-4 00:43 编辑

铃木小王子--强驴,也是一个好向导,虚心的在问路,今年第3次上戴云,走不一样的路。
借问老翁径何在,遥指前方是明道。
本帖最后由 黄志锋 于 2011-11-4 00:02 编辑
本人真面目,呵呵 --龙旗飘飘秀古寺,欲与戴云试比高。
本帖最后由 黄志锋 于 2011-11-4 00:44 编辑

-------------------
古道长阶挥汗下,峰回路转识中尖;
戴云山上扬龙旗,穷目众山皆小山。
本帖最后由 黄志锋 于 2011-11-4 00:52 编辑
龙旗飘飘秀古寺,欲与戴云试比高。
借问老翁径何在,遥指前方是明道;
古道长阶挥汗下,峰回路转识中尖;
戴云山上扬龙旗,穷目众山皆小山。
闽之戴云险中险,闽之华山大小险;
竹径通幽溪水过,山脊线上留驴踪;
径陡山高尽悬崖,大险跃身重装踏;
小险摸黑借天胆,夜过龙脊心作寒,
七驴过后尽开颜,双芹腐败尽开怀。
本帖最后由 黄志锋 于 2011-11-2 19:24 编辑
一行七人在10点多达到戴云寺,稍作休息,埋锅造饭,小小FB一下,整理行头,马不停蹄,直奔七里洋,时间一个
小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