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泊尔游后记(一)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大昭寺

八廓街永远熙熙攘攘

高原特色的厚而白的云 大昭寺前面步行街夜景

夜色里的布达拉宫,可惜正面的照花了

站在大昭寺二楼房顶看布达拉宫

俯拍大昭寺门前

一直想去西藏玩玩~

叫霞客,就要有他的精神和行动才行啊!去吧,把心中的梦变成真实的路!支持你!
我明天远门重装穿越,一会就出发了,今天不能上贴了。
布达拉宫门票不象网上传的那么唬人,要好几百,要排好久队,至少我没遇到。

       去布达拉宫先要去它的北门排队用身份证领准入券,几点排到券上就写几点到布宫,一张身份证对应一张门票。

领票的北门在布宫的右侧,看到三个白塔,在那二十米处。

       北门旁边有个酸奶坊,里面布置吸引游客,可吃酸奶、吃面条同时看桌椅墙等处游客的字和照片,颇具新鲜感,面条味道不错。

       建在山上的布达拉宫高117米,外看13层,实际9层,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站在哪个角度看,蓝天白云下的布宫都对得起人们心中对它的向往。 有时会成为游者的路标和心理安慰。

       布宫大门也就是正门的两侧,各有一座碑亭。分别是“御制平定西藏碑”和”御制十全记碑”。前者碑文是康熙皇帝的圣旨,雍正二年立(1724年)。记述清政府派兵入藏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的情况。后者碑文是乾隆皇帝于五十七年(1792年)亲自撰写的,记述他在位五十七年的十大武功(其中包括两次驱除入侵西藏的廓尔喀部)。

       第二天要按时到达布宫大门里面无字碑前方的内大门前买真正的门票。这个无字碑建于1693年红宫建成后,是布达拉宫落成纪念碑,建宫之难已无法用文字描述,令我心中恻然,可怜多少农奴血汗承载着贵族们的骄奢淫逸。

除了收票人员外,还有一名士兵负责入门的秩序和时间,态度严肃。

   到德阳厦广场之前,一直是缓坡上行。德阳厦门中间的楼梯是达赖用的,游人窄排而入。

宫内参观的人不少,时时有喇嘛管制拍照的人以及督促团队的离开,态度也是很生硬。想细致观看就应该一个人慢慢看,有问题向喇嘛请教也会得到比较满意的回答。不过,宫殿装饰布置和达赖们的塑像及灵塔倒还好辨认,主要是没有一点方向感,好象进入迷宫一样,我不知道走的什么路线,甚至不知道自己到了几层,只知道金顶没让上。

内部不允许照相,眼花缭乱中按指定线路从后门出来下山,觉得很不过瘾,就仿佛一顿大餐摆在面前,没有尝遍也没有细细品味。没办法,古建筑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从大处想,不过瘾也能接受。

在这提示要去尚未去的朋友,参观布宫应该比券上写的时间提早多些时间去。过正门安检到买布宫门票之间,还有些地方可以参观,比如布宫珍宝馆等。如果按点进入布宫后,就容易回不来了。

布宫后面的宗角禄康公园,据说是挖土建布宫留下的大坑基础上逐渐建成的。传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从墨竹工卡迎请八龙供奉于北潭水中,所以又称龙王潭公园。很美的休闲处。

手里有张地图,在大街小巷中漫不经心地逛,能不迷失方向,是我的乐趣。会有些可看可照的意外收获。比如雪林颇章,当时以为是个游览景点,里面看着不象古迹,有人不让照相,也不让参观,态度生硬让人不愉快。回来之后一查原来是班禅行宫,十一世班禅回拉萨就住在这里。

遇到的藏民都很善意,先向你微笑。问路都能得到朴实的回答。我买了当地的爆黄豆,边走边吃,也当补充体力。遇见小孩子给他,他很高兴地接受,家长也微笑面对,没有对陌生人冷漠警惕的样子。藏民大多能说能听普通话。听不懂时就会笑着回一句:听不懂。有一位藏族大妈,我给她一把豆子,她高兴地让我倒进她怀里,嘴里放一颗在那含着,还笑着张嘴让我看,我只看见一颗牙!

无字碑 布宫广场,白色建筑为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布宫墙体中这种褐色的象草样的东西叫白玛草。白玛草本身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柽柳的枝条,秋天晒干,剥去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等于是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赭红色的颜色,这就是白玛草墙。它不仅有着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由于白玛草的作用,可以把建筑物顶层的墙砌得薄一些,从而减轻墙体的分量,这对于高达13层的布达拉宫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白玛草制造的工序复杂,利用率又低,老百姓是绝对用不起的,所以,赭红色的白玛草墙成为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只有贵族家族或者是寺庙才能用它。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