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袋温标与实际温度对应关系探讨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序:自从朋友们艳慕我户外露营的体验,纷纷加入露营行列以来,我已经给9家人推荐了牧高笛帐篷天石睡袋了,因为我自己使用的是牧高笛帐篷和天石睡袋。十几次露营,30多个天石睡袋使用后,我询问了一下朋友们对睡袋温度的感觉,汇总后,粗略感觉天石睡袋的温标有虚标10度的问题,总结如下:

睡袋上有一个温标标识,注明了这种睡袋在多少温度范围内使用,睡觉会感觉舒适。

睡袋厂商为了好卖,睡袋的温标都会有少许浮夸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可接受的,因为:
1、西方人发明的睡袋,西方人比东方人抗冻,睡袋温标跟随西方人习惯,会与东方人的感受有很大差异;
2、睡袋厂商进行温标测试时,都会挑选身强体壮气息旺盛的健壮的户外爱好者(职业)或者户外高手(民间) 来进行测试,这样的人抗寒能力远超普通户外爱好者。

有了十几次露营经历,在从夏天到冬天的环境、各种温度下露营,有男有女有小孩,我总结合适的温标规律大约是睡袋温标+10,也就是真实的舒适温标是睡袋标称舒适温标加10后的数字,对应是:

睡袋温标-5度,对应真实环境5-10度;
睡袋温标0度,对应真实环境10-20度;
睡袋温标5度,对应真实环境15-25度;

对于大多数普通露营爱好者而言,只要买上述3种温标的睡袋就够用了。因为睡袋温标超过5度的,不需要买,>25度时,不需要睡袋,只需要带件衣服或者睡袋内胆,盖一下胸口防止着凉就可以了。睡袋温标低于-5度的,不需要买,因为可以用温标5度的妈咪型睡袋外面套上温标-5度的信封型睡袋,足够抵御真实环境0度到-10度的低温了,更何况还有保暖内衣、抓绒、毛衣毛裤,等等。 只有需要登雪山露营的人或者需要在高原雪地露营的人,或者北方冬天还出门露营的强驴,才需要购买温标低于-5度的睡袋。

这样,我觉得对于普通户外露营爱好者,只需要买2条睡袋:一条5度的妈咪型睡袋,加一条-5度的羽绒信封睡袋,就能应付绝大多数环境的需要了。

对于睡袋的形状,妈咪型打包后比较小,适合背包携带,保暖性也较好,但妈咪型睡袋空间小,束缚住身体,睡觉不是很舒服,尤其对于睡觉喜欢翻身的人而言很难受。信封式睡袋空间比较大,睡着比较宽松,但保暖性差一点,也重一点,大一点。

对于睡袋的材料,棉睡袋比较重,打包体积比较大,适合自驾露营;羽绒睡袋比较轻,打包后体积比较小,适合徒步背包露营。

睡袋表面材料最好有防溅水功能,因为露水很容易侵入帐篷,而羽绒睡袋一旦被打湿保温效果就好直线下降。

当然,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别忘了带上暖宝宝,或者烧热水放入水袋/水壶,然后放入睡袋当做热水袋来提高睡袋温度,都是户外人的经验了。

最后,实际温度体验和个人体质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冬天去山里露营,0度以下,我们新疆的朋友只是拿睡袋盖住胸口就酣然入睡,全然不觉得冷,什么温标之类的,对他都是浮云,哈哈。
一条5度的妈咪型睡袋,加一条-5度的羽绒信封睡袋
这俩正好应该反过来
本帖最后由 山火 于 2014-2-24 14:59 编辑

国内睡袋的温标看看就好,就像国内的冲锋衣的防水透气指数。
国外大牌的睡袋一般都经过En Test测试,有几个不同温标数值,意义很明确。

  • Upper Limit —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a standard man can sleep without excessive perspiration. It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hood and zippers open and with the arms outside of the bag.
  • Comfort —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a standard woman can expect to sleep comfortably in a relaxed position.
  • Lower Limit —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a standard man can sleep for eight hours in a curled position without waking.
  • Extreme —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t which a standard woman can remain for six hours without risk of death from hypothermia (though frostbite is still possible).

For the purpose of these measurements, a "standard man" is assumed to be 25 years old, with a height of 1.73 m and a weight of 73 kg; a "standard woman" is assumed to be 25 years old, with a height of 1.60 m and a weight of 60 kg.



对于一般的靠谱国外大厂来说,温标一般是用里面的Lower Limit这个设定的。

国内就不知道了

睡袋表面材料最好有防溅水功能,因为露水很容易侵入帐篷
三季帐内溅水是很普遍的事。可睡袋表面防水就透气性差,易内结露。所以还是做好帐篷内防溅水吧。

天朝虚标是正常的,反正我是准备直接弄个G700,其他的不管了,我不上雪山
  大家在吐槽睡袋温标的时候,其实应该先搞清楚厂商的这个温标是怎么标出来的?
  国际上,正规的品牌都会按照严格的睡袋温标检测标准去测试,然后得出温标。通常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EN13537睡袋温标检测方法。如果留意,会看到MHW、TNF甚至迪卡侬的睡袋资料上往往都会标注‘EN13537’的字样。而国内很多品牌根本没有做过正规的温标检测,自己臆想的温标写在上面,造成了楼主的误解。如有机会试一下有过EN13537检测的睡袋,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曾有检测部门的专业人士向我透露,国内曾经做过2000人以上的抽样抗寒测试,最终认定国人相比与欧美人而言抗寒能力会相对弱2.9摄氏度,不是10度,所以通常我建议国人选择的时候,是在正规检测出来的温标上+3至5度。
  

飞鹰看来是误会了,其实我并没有觉得国产睡袋虚标一下温标是什么大事,因为睡袋还是挺好用的。比起现在社会那些断子绝孙的地沟油、苏丹红、死猪肉、毒牛奶,当然,现在正闹得沸沸扬扬的雾霾而言,真不算什么,写这个帖子,是给很多希望买条便宜睡袋的人看看,让他们买睡袋时不要买错了,也许对他们会有一些帮助,仅此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我感觉天石睡袋虚标了,但还是推荐给了朋友们继续买,因为我用了好几年了,还是挺好用的。
南方的冬天,没有暖气,朋友们甚至在客厅里钻进睡袋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放条睡袋在办公室睡午觉,这也是不怎么去户外的人对使用户外装备的一点喜好吧,哈哈

    我并没有误会楼主,是楼主误会我的意思了。
    温标本身是一个检测标准,虽然在睡袋使用时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很大,但依然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横向对比的数据标准。但我看楼主对温标的吐槽,显然是对温标失去了信心。
    只是想说,你在使用非国际EN13537温标数据的睡袋,对它的温标不信任。但不要对正规的EN13537温标数据失去信心。我和测试团队试用过的EN13537测出来-5至-11.9度的睡袋(KAILAS的CAMPER-5棉睡袋),在四姑娘山大、二峰营地,多次测试0至-8左右的温标,有时遇雨、有时有大风,但舒适睡眠率9成以上。我认为EN13537以及国人与欧美人2.9度温标的差异大体上是准确的,希望你不要因为个别不正规的温标数据而影响你对EN13537的信心。

哈哈,信心来自实践,放心!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