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攀登攻略+大雪山脉贡嘎山区冷门超靓拍摄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成都-吉祥 于 2017-11-25 10:04 编辑

一生那么短,

愿生活永远都是蓝天白云。

必竟每一个喜欢大山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先讲一下咱们这次整体的一个行程安排:

D1:成都-映秀-巴郎山-四姑娘山镇(行车约5小时)

D2:四姑娘山-海子沟-二峰大本营(全程16km,徒步约7小时)

D3:二峰大本营-冲顶-四姑娘山镇(全天30km,徒步约12小时)

D4:四姑娘山镇-塔公草原-新都桥(车程约6小时)

D5:新都桥-上木居-泉华滩-子梅垭口-上木居(车程约5小时)

D6:上木居-冷噶措-上木居(全天12km,徒步约4小时)

D7:上木居-子梅垭口-子梅村-巴旺海-草科乡(徒步约6.5小时)

D8:草科乡-石棉县-成都(行车约5小时)

中途行程有一些改动,但都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

接下来人物出场介绍,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

这是去年的4狼组:



今年的8人组(左一为领队小柯),

缺少姑娘,苦不堪言呐



排名不分先后。

川粤八狼之高人一等-志英哥:

想起邓小平同志的话,红军长征怎么坚持下来的,嗯,跟着走就好了。



川粤八狼之阿勇:

体能超好,新驻入的80后新鲜血液,

全马3小时完赛,但高海拔经验还略欠缺,加油。



川粤八狼之后备科级干部-罗大哥:

低调是奢华的炫耀,登顶2人组之一,扮猪吃老虎。



川粤八狼之总策划-佳哥:

大家都说我俩长的有点像,哈哈,你们说呢?



川粤八狼之慢牛-小军哥:

人生第二座雪山,第一座为哈巴雪山

登顶二人组另一位,耐力超好。



川粤八狼之时事评论员-菲哥:

时事评论员,包罗万象,给我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



川粤八狼之松哥:

性格超级好,颜值高,被七匹狼包围的古惑仔。



川粤八狼之团长:

装B假团长,背包里边的神物太多了,

我们强烈要求团长列一个装备清单,大家集体采购。



川西领队-小柯:

集颜值与才华于一身的领队,迷倒万千少女。



嗯,我也上个镜,自我介绍:吉祥,

万千少女给小柯,少妇给我好了。



此次行程分为两部份,从北向南,

从蜀山之后-四姑娘山南

进入到蜀山之王-贡嘎山。

Part 1:

先讲讲蜀山皇后,

咱们这次选择的是攀登四位姑娘其中的二姑娘。

四姑娘山,顾名思义,是由四座山峰组成的,

四姑娘大峰、二峰、三峰、幺妹峰

海拔依次为5025米、5276米、5355米、6250米,

和普通的认知相反,

四姑娘恰恰是大峰最矮,二峰次之,再是三峰,

最高的是幺妹峰。

四姑娘山在小金县和汶川县的交界处,

距离成都200多公里,

巴郎山隧道修通后,

最快三个多小时即可从成都到四姑娘山,交通便利。

四川人管心爱的女人或小女儿叫“幺妹儿”,

也许每个户外(登山)人都有一种幺妹情结,

当第一次听到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的名字时,

就很容易为她所吸引,

当第一眼看到她峻美的容颜时便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



不说幺妹峰,是因为幺妹太难了,需要单独去说。

自1981年日本登山队首登以来,

登顶者寥寥可数

(全世界仅21人登顶,国内12人登顶),

2004年,美国攀登者曾山和中国民间攀登者,

马一桦、康华、陈俊池、陈泽纲等人沿南壁转东南山脊登顶幺妹峰,

成为首批登顶幺妹的中国人。

此后周鹏和严冬冬,孙斌和李宗利,

柳志雄 (路人柳)与胡家平(坑子)「下撤时遇难」;

2016年,罗彪和古古成功登顶。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上旬,

两位民间登山者阿左、昊昕尝试攀登幺妹峰,

两人于11月10日中午12时左右成功登顶,

完成了今年的该峰首登。

这座海拔仅6250米的山峰,

有着类似艾格峰北壁的诱人外貌,

对攀登技术要求极高。



下图中的山拍摄于四姑娘山巴郎山一侧。

图中巨大岩壁山峰:

大雪塘(另一名称:苗基岭),海拔5353m。

号称:成都第一高峰,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最高峰。

不过有一种说法这并不是主峰,主峰在它的背后,

包括海拔高度,也重新测量更改过一次。

对比了一些资料,也不太确定,仅为个人推测和猜想。





都说人一生一定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以成都为中心,西跨横断山区,北跨邛崃山脉,

滇西北、青藏高原、大西北沙漠戈壁风光等等,

呈放射状辐射向整个西部地区。

我们跋山涉水,一路互相鼓励着前行,

户外从来都不是为了征服自然,

而是为了征服自己内心的软弱。

第一座雪山,为什么去四姑娘?

在四姑娘山的四座山峰中,

海拔5035米的大峰,

和5276米的二峰适合作为第一座雪山,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 风景震撼:全程可观赏长坪沟、海子沟和幺妹峰美景;

• 季节恰好:10-11月四姑娘山区天气稳定,是攀登的最好季节。

• 入门容易:难度低,离城市近,攀登时间短,向导资源丰富。

二峰山型俊俏,酷似珠峰

以其以其便利的交通条件,

完善的后勤保障,

相对容易的攀登难度,

优优优美的风光,

同样也是众多山友第一次登山首选山峰。

去年国庆节左右,映秀到耿达的新路修通,

包括巴郎山隧道的开通,

成都到四姑娘山缩短了大大的路程,

可以不再翻越巴郎山垭口,

冬季的时候安全隐患降低了很多

(冬季路面结冰非常严重),

同时也节约了很多时间。




四姑娘山镇是依山而建的一个非常小的乡镇,

只有一条主道。

以前被称为“日隆镇”,

2013年10月底更名为“四姑娘山镇”,

幅员面积不变,行政区域及管辖范围与更名前一致,

隶属关系仍归小金县管辖。



快到四姑娘山镇的时候,

路的左手边有观景台可以看四座山峰的全景,

以前的老观景台叫:猫鼻梁。

下图为现在新修的一个观景台,

视野更开阔,面积也更大,较为方便。




四姑娘山作为国内比较知名的“户外天堂”,

各项户外运动在这儿生根萌芽:越野跑攀冰,穿越,登山,滑翔伞等等。

镇上很多小型的超市,可以补给物资,

包括一些从头至脚的装备,都可以补给,

不过价格与质量就一般般了,性价比不是很高。

此次攀登的二姑娘山,从左数第三座山峰,

今年现在为止降雪较少,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

大、二、三3位姑娘积雪都非常少,

降低了一定程度的难度。

往年的这个季节可是早就银装素裹了。



修整一夜过后,往二峰大本营进发。

缓慢的开始爬坡了,

从海拔3200的四姑娘山镇到二峰大本营(4200m),

上升海拔接近1000米,今天也是一个小小的挑战。

距离16km左右,需时6-7小时。

前半段景色为高山灌木林,后半段为高山草甸。

这个时间秋色正好,沿途五彩斑斓,赏心悦目。





这是我们来时的公路:现在的国道G350。

(以前是303省道)



一路都是在山脊上边行走,视野开阔。




下图红旗的位置是一个保护站,

一般是作为午餐休息的地方。

有热水,泡面,热食提供。

从保护站开始,天气晴好的时候,

一路都可以看见这些山峰,

鹰鸽嘴峰海拔5180m,

比二峰稍低,难度系数比二峰稍高。




八角棚海子海拔4200左右,

是比较好的拍摄四姑娘山倒影的位置,

到达此海子,整条线路走下来

=半个日隆镇到二峰大本营+喇嘛庙到三峰大本营!

建议体弱多病者还是骑马上去。



很久以前就知道,

海子沟有个地方可以看四姑娘山倒影,

景区管理局入山登记处有幅大照片,

就是八角棚海子拍的四姑娘山倒影。

八角棚海子像是四姑娘深闺中的宝镜,

告诉世人这是四姑娘最美的一面,

完美、世界级的风景。



图片拍摄者:大伊,非著名人文地理摄影老法师,摄于2016年8月12号)


(图片拍摄者:大伊,非著名人文地理摄影老法师,摄于2016年8月12号)

保护站午餐过后有较长较陡的一段爬升,

各位应该分配一下体能。

午餐时也不要吃的太多,

不然可有的难受。



有没有点“喀呐斯”的感觉,真是一山有四季啊。




海子沟是四姑娘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子沟全长19.2千米,面积126.48平方千米,

锅庄坪开始到海子沟尾地势如一条巨龙,

故当地人又称为“龙抬头”。

海子沟是四姑娘山核心景区,深受徒步登山爱好者的喜爱,

其中四姑娘山大峰攀登、二峰攀登均会经过海子沟,

每年沟内都会举行盛大的朝山会,以祈风调雨顺。

沟内分布有花海子、浮海、蓝海

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

阳光照耀下,海子像宝石一样熠熠闪光,因此得名为海子沟。

(下图为花海子,花海子藏语叫西尔仓梅朵措。这里的海拔在3830米左右。早期为冰U谷,后受两侧支沟泥石流堆积形成现在的沼泽化湖泊。春季、夏季花开草茂时,如一盘翠玉撒落花草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五彩缤纷,流光溢彩。)



下图为大海子,大海子,藏语叫措乾。

这里海拔3800米左右,是四姑娘山景区最大的高山湖泊。

据科学考证,这个湖泊是第四纪冰川消退之后形成的。

来到这个地方,看见水草丰茂、青翠欲滴,

可以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湖中主要生活着高山裸鳞鱼,

是赤麻鸭、小白鹭等候鸟的迁徙地。

相传,措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

她与二姑娘同时爱上了一个英俊的赶马小伙子,

但这个赶马人早已经喜欢上了二姑娘,并和二姑娘订了亲。

措乾一气之下将自己的真情倒在了海子里,

变成了盈盈的一池清水,在这里静卧千年。

所以,大海子十分小气,千万别大声吼叫将她若怒,

否则,她将化作冰雹袭击你,让你无处藏身。

当地人在干旱的季节,常来这里求雨。




五颜六色,形容不出来的美丽。



大海子位置的山腰上可以远远的看见二峰。




远观二峰,积雪非常少,能看出山体非常陡峭。




下图为二峰大本营近景,现在功能比较齐全,

有厨房,有住宿的床铺,有厕所。

最左边单独的小房间是厕所,

中间的2间挨着的房子是去年新修的床铺。


大本营的星空,星空下的鹰嘴峰,

可惜天空较暗,拍出来效果一般。



本帖最后由 成都-吉祥 于 2017-11-22 18:39 编辑



大本营(海拔:4200米)——二峰登顶(海拔:5276米)——大本营——日隆镇(海拔:3200米)

从大本营出发登顶二峰,再下撤回日隆镇,

累计爬升876米,累计下降约2000米。

爬升路段比起大峰多出1-2小时的横切山路,

登顶耗时4-6小时。

冲顶这天,

凌晨二点半吃过早餐出发,

打着头灯,

一步一步往山顶迈进。

| 人生,就像登雪山。

有的人还在憧憬,有的人早已上路。

有的人,一年到头忙忙碌碌,

人生只征服过两座山,只有早高峰和晚高峰。

而对户外的我们来讲,

没有虚度光阴一说,

只有用生命去用力享受生活。



凌晨三点出发,

先在山谷中行进,然后来到绝望坡脚下。

绝望坡是碎石路段,是路线的难点所在。

绝望坡结束,来到一个小平台,可远望大峰。

下图为大峰,如果天气晴好,可以看见日照金山。


找了个避风的地方等待日出,

日出之前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取暖基本靠抖了。


从垭口向山顶进发,

这里有一个平台,可以稍作休息。

接着就是山脊行走,山脊路段狭窄,

两边是峭壁,不过也修有护栏辅助。

这个地方开始,不再使用登山杖,

穿戴上冰爪,借助护栏攀岩而上。

垭口-山顶,30-40分钟左右,

路况差,非常陡峭,安全一定不能大意。


二峰作为入门级的雪山,地形相对简单,

没有冰川,没有冰裂缝,

山脊暴露感强的路段也较短,

最后冲顶路段也设有护栏,

非常适合作为人生第一座5000米的雪山来当作跳板。


如果时间恰当,在二峰顶峰可以欣赏日出,

并眺望大峰、三峰和幺妹峰。

插播一个花絮:

2015年11月,

四姑娘山当地的两名向导泽郎伦布和勒吾,

开启了四姑娘三峰连登的征程。

11月9日凌晨3点37分,

泽郎伦布和勒吾从长坪沟喇嘛寺出发,

7点47分登顶三峰,10点40分登顶二峰,

下午13点18分登顶大峰,

下午15点17分返回长坪沟公路,

历时11小时39分,完成了大峰、二峰、三峰连登。

他们之所以这么快,除了当地人的体能好外,

还得益于他们上千次攀登对山峰的熟悉程度,

在攀登三峰和二峰之间,二峰和大峰之间,

他们都选择了非常规的横切路段。

这样登是线路最短的,也是最快的方式,

但是并不建议普通山友尝试,

因为这两段横切都属于技术路段,比较危险。


团队里边2人登顶,“一人登顶,全队光荣”!!!

山顶的空间非常狭窄,只能容纳10人左右,

在山顶逗留拍照的时候需注意安全。


风险提示

四姑娘山大峰和二峰适合作为人生的第一座雪山,

10-11月份天气稳定,正是攀登季节。

但这两座雪山海拔较高,

仍然存在高反、滑坠等风险,不可过分轻视。

高原反应——二峰的海拔在5000米以上,大本营也位于4200米,建议在攀登周期之外,增加1-2天用于适应海拔。

山脊行走——二峰山脊路段道路狭窄,暴露感较强,虽然修有护栏,但也要多加小心,防止滑坠。


阳光照射在雪面上,反射的紫外线很厉害,

防晒很重要,高倍数的防晒霜,

普通的墨镜,最好是雪镜,

在雪地四处折射的紫外线,

还是对眼睛带来不小的伤害。


每一座山峰都设有关门时间,

即便你计划的只是一次简单的登山,

也要尽可能的早些出发,

无论路途上有没有风险,

早出发能给自己留出更大的余地。

早起是为了在关门时间前完成登山,

安全下撤,

并且有充裕的时间来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登山起大早,

更容易规避天黑、雷暴、落石、

雪桥崩塌、雪崩、高海拔拥堵等各种风险。

早是一个相对概念,

需要结合前人经验和自身状况决定起床时间。

做到早起出发的前提是在入睡前充分准备。

说到底,早起登山最大的益处终究是安全。

(当然早起半夜出发冲顶,也有个好处是,看不清道路的陡峭程度,埋着头看脚下沿着路走,白天走的话可能很多人看见上山的路线就打退堂鼓了)


在二峰下撤回大本营的路上,

可以看见来时在巴郎山路上看见的

“成都第一高峰-大雪塘”。


川粤八狼,登顶不是目的,

重在过程,重在体验,挑战自己。


虽然此次二峰攀登只有2人登顶,

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下一个开始,

生命不止,攀登不息。

准备好了再出发,我们一直在路上。

不要在意一次失败,遗憾是另一种美!

时间终会告诉我们这次经历的意义。

不论是否登顶,

小伙伴们,你们永远都是最棒的!!!

一生那么短,

愿生活永远都是蓝天白云。


本帖最后由 成都-吉祥 于 2017-11-22 18:58 编辑

Part 2:

四姑娘山二峰的部份告一段落,

接下来启程前往蜀山之王-贡嘎山。

常听人这么说:

四川的第一高峰是海拔7556米的贡嘎雪山,

第二高峰是6250米的四姑娘山幺妹峰,

第三高峰是6204米的格聂峰……

其实这个说法是从山系的角度出发定义的。

贡嘎雪山是四川第一高峰,没错,

但是,这个说法是把贡嘎群峰当做一个整体了。

事实上,贡嘎群峰中有很多独立的山峰,

海拔高度超过了四姑娘山幺妹峰。

从严格意义上讲,在四川的高峰中,

四姑娘山幺妹峰的海拔高度排名在20位以后。

首先讲一个大消息:

2017年10月7日下午15时,

一支捷克登山队成功登顶贡嘎山7556米的主峰。

这是进入21世纪后,

继2002年法国Antoine和Laurent沿西坡西北脊传统线路登顶,

15年来再次成功登顶贡嘎山。



花钱可以上珠峰,但上不了贡嘎

一百多年来,

贡嘎山一直保持着登顶之难,

杀伤率之大的“恶名”。

在长期冰川作用下,

主峰发育为锥状大角峰,

周围绕以60°-70°的峭壁,

让人难以征服,又欲罢不能,

其登顶难度甚至远远大于珠峰。



人类首次登顶贡嘎山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1932年,美国人Terris Moore与Richard Burdsall

受約瑟夫.洛克的“诱惑”来到这里,

并首登成功。

但在此之后,

试图登顶者前后相继,但真正成功的却不多。

据统计,本次捷克登山队登顶前,共有31人成功登顶,

却竟有24人在攀登中和登顶后遇难,

登山死亡率远远超过珠峰的14%和K2峰的30%,

仅次于梅里雪山。

从1981年至1994年间,共有四支日本登山队来挑战贡嘎山,

来了29名队员,却只有10个人走了出去,

其他19位登山者长眠在这座雪山。



贡嘎山是我国最东端的7000米级高山,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

高耸于对流层中的巨大山岭对气流的阻挡,

影响并改变了环流形势,

导致了贡嘎地区气象条件多变且恶劣。

尤其是东坡,

降水极其丰沛,而且常常云雾飘渺。

查阅历次山难,

几乎都是与恶劣天气有关的各种事故。



差点“成为”世界第一高峰

如果说攀登难度高过珠峰

是贡嘎山和珠峰的第一层联系,

那么当年险些取代珠峰成为世界第一高峰这个误会,

恐怕就是两者的又一重亲密联系了。

这个误会的产生就要从贡嘎山独特的地形讲起了。

7556米的海拔高度,

也许相对于青藏高原众多8000米级极高山而言算不了什么,

但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却独树一帜,

明显秀出群峰。

它与云南省第一高峰——

梅里雪山相比高出近800米,

比四川的第二高峰四姑娘山主峰高出1300米,

它周围有6000米级卫峰45座,

它比这些卫峰高出700-1200米左右。

在这里,地形的爬升不是像台阶一样逐级完成,

而是呈一条直线,直达顶点。

贡嘎山显得尤其高大,

还因为它是从海拔仅几百米的四川盆地边缘拔地而起,

而不是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面上,

它与四川盆地底部之间的高差达7000米。

在这里,山体骤然而立,

在极短的距离内扶摇之上几千米,

从盆地到雪山,从平原到高原,

甚至都不需要低山、中山、高山的转换过渡,

直接而迅速到达极高山。

也许正是受到这种视觉上的“欺骗“,

20世纪30年代身名显赫的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

一度认为贡嘎山取代珠峰成为世界第一高峰,

并兴奋地向全世界宣布他的“新发现”。

这虽然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但却为贡嘎山赢得了更多关注的目光。



生长的雪山,行走的雪山

贡嘎山是地球表面最为崎岖的地方,

从山脚下的大渡河河谷至贡嘎山主峰,

直线距离不足30公里,地形落差竟达到6500米以上。

可谓“邃岸天高,空谷幽深,

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

而实际上,在340万年前,

它们还几乎处于同一海拔高度,

那时候贡嘎山的海拔还不到2000米。

科学家研究表明,

贡嘎山不但往上生长,而且还在水平运动。

10万年以来主峰断块一直在沿康定-磨西断裂水平滑动,

滑动距离达2-3公里,

甚至超过其向上生长的速度近3倍。

可见,贡嘎山是名副其实的生长且行走的雪山。



借山看山,贡嘎最流行的观景方式

就这样,以贡嘎山为中心,寻找最佳观景平台,

一时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户外探险者乐之不疲的快事。



话题转回来,

从四姑娘山往新都桥出发,车程在6小时左右,

经过丹巴-八美-塔公草原,沿途都美不胜收。

离开四姑娘山20km,路上有一个达维会师桥,

架设在小金县达维老街

东侧300米处的河岸上的小木桥,

是一处著名的革命纪念地。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二师四团,

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夹金山

(红军伟大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

来到与达维古镇遥相对应的半山坡上,

与正执行任务的红四方军策应部队意外相逢。

6月14日,毛泽东带领党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进抵达维,

在达维桥头受到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所部的热烈欢迎。

当晚还举行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



1961年,该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县还在达维会师桥头上方修建一座纪念碑——

“红军长征一、四方面军达维红军会师纪念碑”。


下图为丹巴到八美的路途中:雅拉雪山北坡。

雅拉雪山的攀登难度较大,

在其北坡和东坡都有冰川的发育,

西坡则为笔直陡峭的沟壑型岩壁。

1999年8月,

来自日本的山岸和男探险队曾尝试攀登,

但没有成功,后来陆续有登山队尝试,皆未果。






八美到塔公草原,路上不同的角度远观雅拉雪山。

不同的位置,山形又不一样。



雅拉雪山(5820m)群峰地处一个海子小山系,

系大雪山脉在西北方向的一个分支,

整个山系中5000m以上独立山山峰约12座

(不完全统计)。

其中,雅拉雪山又名大炮山,

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

在藏区有着很高的宗教地位。



下图塔公草原上的:木雅金塔,又名木雅尊胜塔。

位于四川省康定县新都桥镇塔公乡境内,

是由宁玛派(红教)六大佛寺之一的

竹庆寺活佛多吉扎西活佛捐资于1997年建造的,

建造时共用了一百多公斤的黄金

(也有说是八十公斤黄金)。

据说寺庙开光时,天空出现五彩祥云,七色光环。

木雅金塔,是多吉扎西活佛

为纪念十世班禅大师于此灌顶布法而修建的佛塔。

金塔位于雅拉神山、夏古冬青山、

文殊山、观音山等八座神山所环绕的中心,

藏语称“古汝塘”,意为“莲师道场”。



雅拉雪山所在山系为南北走向的一个独立小山系。

除了雅拉雪山之外,

这一区域第二著名的山峰则是雅姆雪山,

雅姆雪山海拔5374m,位于雅拉雪山以南7公里处,

从塔公草原一眼望去

位于雅拉雪山右侧不远的一座雪山即是雅姆雪山。



塔公草原,木雅金塔的右手边,有一个小山坡,

当地人收费:10元/人。

如果天气晴好,可以进入里面爬上山坡拍照,

经幡、雪山、金塔,同框入镜,角度也比较好。



塔公草原前往新都桥,

道路旁有一条力邱河, 河里边漫山遍野的玛尼石,

石头上边都刻有经文,

塔公镇的塔公寺里面的喇嘛刻的,信仰的力量。

塔公寺:

塔公寺是甘孜州著名的萨迦派(花教)寺庙。

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是康巴地区藏民朝拜的一个重要圣地。

在甘孜州,

它与亚青寺、喇荣寺(色达佛学院)是著名的大寺庙。



新都桥和塔公草原分路的路口往新都桥镇方向,

可以看见雅拉雪山和贡嘎山,

但只是极个别地点能看见。

下图是10月中旬在新都桥的酒店楼顶所拍,

当时天空能见度不高,

肉眼看不见贡嘎山,

用相机试着拍了一下,

还不错,拍出贡嘎山来了。



新都桥有一个贡嘎山观景台,就在公路边上,

门票:10元/人,徒步上观景平台半小时左右。

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看见贡嘎山主峰,

可以等待日落日照金山。



天气不错,大家嗨起来了,哈哈。



光线慢慢打在雪山上边,

由金黄变成粉色,冰与火的交融。



这个角度看,山形非常漂亮,完美的金字塔形状。



今晚腐败了,在新都桥吃的耗牛肉火锅,

八狼战斗力超级强,

耗牛肉、羊杂,一“盆”一“盆”的加。

把四姑娘山消耗掉的脂肪又大补回来了。


本帖最后由 成都-吉祥 于 2017-11-23 15:10 编辑

今天的行程:新都桥-上木居-泉华滩-子梅垭口。

今天乘车进入贡嘎山腹地,近距离欣赏贡嘎神山。

需换乘当地面包车,贡嘎山现在在开发,

子梅垭口包括冷噶措都在修路,

当地的机耕路也在修整。

差不多1-2年内可以修好,信号基站也慢慢在建设,

以后沿途都有信号,哈哈,那感觉,简直不敢想。

进到上木居的路上远远可以看见贡嘎山。



哈哈,中场休息。

沿途修路,漫天飞尘,而且冬季气候干燥,雨水少。

这个季节的灰真是可怕。



泉华滩:

泉华滩位于贡嘎山西坡的康定市贡嘎山乡

(原六巴乡)玉龙西村,

海拔约4000米,属于高山河谷草甸地貌。

东南面是贡嘎山,

在泉华滩观看蜀山之王之称的贡嘎山是绝佳的位置。

泉华滩因一种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泉水

在地表产生化学沉淀而成,

长达900多米,宽100余米,依山而下形成8个泉华阶地。

每个阶地上有十几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五色彩池,

水深40-70厘米,

彩池里水草相依,石花点点,疑为瑶池降临人间。

天气晴好的时候,光线打在水面上,非常漂亮。



泉华滩:当地人收取门票,25元/人,

当地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

滩长约3000米,宽约200米,共有7个台阶,

上面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彩池。

里面的各类水生植物,畅游的羌活鱼(小鲵)等,

给这片古老的地质奇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在海拔4300米处,有一眼喷出1.5米高的温泉,

水温常年在30度左右,是玉龙泉华滩的主要水源。

很多自驾游和当地人直接开车进入,

包括游客徒步进入,

脚下踩的都是长年累月形成的钙化物质,

破坏非常大。

希望政府介入开发保护,

增加一些保护措施,向黄龙景区借鉴经验。



实际上,由于“高原整体抬升、

河流强烈下切、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黄龙已经很难形成新增钙化物质了。

这意味着钙化景观一旦破坏就无法修复。

但应该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

这种钙化反应的中断不会产生太大的威胁。




泉华滩越往上边的台阶,

就能看见贡嘎山的山尖横空出世。

2005年贡嘎山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评为“中国最美的名山”第二名,

是世界上值得观赏的极高山之一。

当时得奖的照片就是在泉华滩所拍。



野狼们合影。



俯看,远处的山脚下就是村庄。



这个位置所看和新都桥的山形又有所区别。





下午16点左右,出发前往子梅垭口等待日落。

子梅垭口:

海拔4568m,距贡嘎山主峰直线距离非常近,

是观赏“蜀山之王”贡嘎山主峰及贡嘎群峰的极佳点。

但是当我们翻越子梅垭口,转过一道山坳后,

对眼前所见还是震撼得浑身冒出了鸡皮疙瘩——

贡嘎雪山就像一座安静而威严的巨人,

贡嘎主峰周围连绵不绝的冰峰全部呈现在面前。

矗立在我们面前,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往子梅垭口左侧的山坡上边步行100米左右,

视野更好。

子梅垭口随时都是妖风阵阵,

风吹的人走一步都要倒退半步。

来到这个地方一定要全副武装,保暖工作做好。



子梅垭口看贡嘎山的角度要更偏向南方一些。

所以,在子梅垭口望去几乎是把贡嘎山的西北壁和西南壁一起看到。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西南山脊由于万年以来的冰川侵蚀而变得不太明显,已经紧紧地贴近了贡嘎山的壁面。




刚去时太阳被云层遮住,本以为无缘日照金山,

就那么一瞬间,突然光线穿越云层,

点亮连绵一片的冰山。

无比的雄伟壮观~~






今天的行程比较轻松,前往新贡嘎寺和冷噶措游览。

新贡嘎寺:

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

由第二世贡噶活佛玛舍登巴所倡建。

因当地古称康什扎,

所以该寺最初被称作康什扎寺(意为三界闻名寺)。

寺庙建筑在六巴乡(现改称贡嘎山乡)后面一座山的半山腰,

后经历代贡噶活佛扩建,现在寺庙占地约四亩多。

因为比老贡嘎寺晚建约一百多年,

所以人们都习惯称六巴乡康松扎寺为新贡嘎寺,

第二世以后的贡噶活佛大多驻锡在新贡嘎寺。

(现在的贡嘎第十世活佛,大部份时间居住在尼泊尔)





冷噶措:

在帮木吉德的后山上有两个海子,

当地藏民都称之为冷噶措,

个人觉得是拍摄贡嘎倒影的最佳位置,

因为从这个角度看,贡嘎最具蜀山之王的雄伟气势。

距离村庄较近的冷噶南措,海子虽小,

但角度适中,贡嘎山在正中,拍摄倒影很漂亮。

另一个冷噶北措虽然较大一些,但角度不是很理想。



从帮木吉德村庄开始徒步,

5-6公里的全程上坡路程,3小时左右。

亦可骑马或坐摩托车上去,200-300元往返。




海子有一小部分湖面结冰,拍摄倒影不是很好。

而且下午的时候开始起风,倒影只能看见一个轮廓。



贡嘎

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山峰名字

它代表了一个高度

这个高度

不是在山顶

而是在我们的心中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贡嘎山的“八线和四面”。

贡嘎山主峰是一座金子塔状的大角峰,

有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条山脊,

以及东、西南、西北、北四个壁面组成。

“八线”分别指的是-

它的东北山脊、东南山脊、

西北山脊和西南山脊,

以及海螺沟冰川、燕子沟冰川、

小贡巴冰川和大贡巴冰川。

“四面”指的是它的东壁、北壁、西北壁和西南壁。



贡嘎山地区是现代冰川较完整的地区。

区内有大型的冰川五条

(海螺沟冰川、燕子沟冰川、

磨子沟冰川、贡巴冰川、巴旺冰川),

其中的海螺沟冰川最低处海拔仅2850米,

其冰瀑布高1080米,宽1100米,

为中国已发现的最大冰瀑布。



下图贡嘎山前方的一座卫峰-那玛峰:

海拔5588米,是贡嘎卫峰之一,

被认为是贡嘎地区5500米以上山峰中最容易的一座。

为典型的初级技术型雪山,

山顶部分为一巨大的远古冰帽覆盖。

攀登难度不大,为冰川裂缝及冰雪坡攀登,

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可由冰舌末端大本营一天登顶。

山峰景色极佳,

可以清楚看见整个贡嘎西北山脊和主峰。

(攀登过程可以非常近距离的欣赏贡嘎山,另外一种别样的感觉)



上一张那玛峰攀登中的照片。


Ps:登顶下撤,面对着伫立在天地之间的贡嘎神山,人类显得格外渺小。
(图片来自:善友)


从高处看,其实冷噶措海子非常小,

冬季的时候湖面会结冰。



大家在这儿尽情的摆pose,等待日照金山。



嗯,终于等到一张我上镜的合照。



日照金山,天气不是太好,

云层较厚,只是最后透出一点点光线。

但已经非常满足了。





原计划是在冷噶措露营,

但大家决定连夜下撤到村庄入住。

点亮头灯,徒步1小时下山,乘车前往村庄入住。




本帖最后由 成都-吉祥 于 2017-11-23 17:03 编辑

今天的行程:上木居-贡嘎寺-巴旺海-草科。

上木居到子梅村车程1小时多点。

从海拔4550米的子梅垭口往下,

简陋的道路经过陡峭的42个回头弯,

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子梅村,

在此遗世而立。

分为上子梅村、中子梅村、下子梅村。

子梅村距离康定县城200余公里,

深嵌在贡嘎山西坡的山谷中,

只有10户60人,

却拥有近1000平方公里的雪山、森林、草甸和湖泊。

子梅垭口是子梅村和外界联系的必经之路,

也如一道巨大的屏障将村庄与世隔绝。



夏季的子梅村,随风飘扬的青稞,丰收的季节。



(Ps:拍摄者-人民群众大哥)


下图为从下往上,子梅垭口的盘山公路。



子梅村到贡嘎寺:

7公里的上坡路段,需时2-3小时。

运气超级好,在路上看见祥云,

神山一路保佑我们前行。



子梅村到贡嘎寺一路都是在原始森林里前行,

非常舒服,沿路都是上百年的古树。

树上边挂了非常多的像丝带一样的植被,

叫作松萝:

松萝,又名:女萝、松落、龙须草、金钱草、,

属地衣门,松萝科植物,

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成悬垂条丝状。

枝体基部直径约3mm,主枝粗3~4mm,

次生分枝整齐或不整齐多回二叉分枝,

枝圆柱形,少数末端稍扁平或棱角。

松萝有很强的抗菌和抗原虫的作用,

所以含的松萝酸之抗菌作用尤为突出,

有清肝,化痰,止血,解毒之用。



老贡嘎寺:

位于贡嘎山主峰足下,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

由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的亲传弟子扎白拔

(第一世贡噶活佛)所建,

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

为历代贡噶活佛之修行闭关圣地。

门票20元/人,门票用作建寺善款。


来一张上世纪20年代西方探险家拍摄的古贡嘎寺。



从下图中可以看见,

寺庙对面的山体上有非常多的经幡,

真是非常强大的信仰力量,

可以在那些地方挂满经幡,

借助风力来完成祈福。


从贡嘎寺遥望贡嘎山主峰

子梅村的村民信仰藏传佛教中的白教(噶举派),

而白教三大寺之一的贡嘎寺就在村内。

她坐落在如菩萨倒下的牛奶般的贡巴冰川旁,

正对着贡嘎山主峰,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现在寺里大部分的喇嘛们

都搬到了二十多公里外的新贡嘎寺,

老寺里只留下了两位喇嘛常驻。


老贡嘎寺

也是贡嘎由北向南的全线完美穿越路上必经之地。

需时3天,都是在无人区穿越,

除去夏季时节沿途有少数牧民和挖虫草的村民。



老贡嘎寺现在看守寺庙的僧人,不是喇嘛。


贡嘎寺。






团长功力够深厚,一个打十个。


哈哈,中间的是外国友人。

来自澳大利亚,50多岁,

漂洋过海,一路骑行,非常厉害。







下撤回子梅村的路上。


贡嘎山区的沙棘树真是奇葩了,

沙棘原本是低矮灌木,

但这儿的比其它地区高大很多

(比如四姑娘山地区),可以长到5-10米。

沙棘:

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

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

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

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

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

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

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


沙棘的根、茎、叶、花、果,

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

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

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

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

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

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这是藏民家打的狼,看来都快晒成标本了,

挂在这个地方都挂了好几年了。


说到这儿,想起去年一个事情。

我小侄女还不会说话,

小孩子据说能看见一些不干净的东西,

经常晚上半夜醒来看着黑暗的地方大哭。

我去年底买了一颗狼牙,

小侄女带上后,真就再也没有半夜大哭过。

厉害了我的狼,戾气重,压邪。



下图中为中子梅村,从此地坐车前往巴旺海。


子梅村到巴旺海11公里,全程碎石路。

可选择坐车,40分钟左右。

巴旺海:

之所以说巴旺海神秘,是因为它深藏在原始森林中,

发源于贡嘎主峰,四周雪山环绕,一般难见其真容。

现如今,这里也是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生态原始,

很多古树浸泡在河水、沼泽之中,姿态怪异,

四季色彩变换,神秘莫测,犹如置身侏罗纪时代。

传说这里是东巴神话《创世纪》的发祥地。


说它有故事,是因为它出身高贵。

它的源头从贡嘎南坡冰川上一路流下,

在海拔3120米左右的群山环抱中落户,

是康东地区海拔最低的海子,

并沿着田湾河一路奔腾,

归入大度河怀抱,所以它是背靠神山,面向大渡河。


说它有故事,因为这里是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

康定木兰、西康木兰、四川红杉、

水青树、连香树等的集中分布地,

也是国家保护的濒危动物牛羚、

马鹿等的重要栖息地。


(Ps:拍摄者-人民群众大哥)

说它有故事,是因为它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一个九龙的活佛,取道贡嘎寺朝拜贡嘎神山,

冥冥中看见一条白龙从贡嘎主峰飞驰而下,

沿着冰川前的河流向东南方飞去,

活佛跟随白龙飞去的方向走去,

来到群山环抱的巴旺海,

仿佛到了仙境一般,于是坐地修行,直到圆寂。



(Ps:拍摄者-人民群众大哥)

子梅村-贡嘎寺-巴旺海-界碑石(公路出口)

共徒步27km左右,用时7小时。

巴旺海-界碑石,7公里,路段较平缓。



下图为环贡嘎山越野跑比赛时所用路标

UTMB越野赛亚洲站落户贡嘎山后,

将在赛事配套、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区域

打造及延展方面做出规划。

而这项赛事落户贡嘎山,

将提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影响力与知名度,

对发展全域旅游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进入 UTMB积分赛的“门槛”非常高,

首先需要获得国际越野跑协会的资格认定,

随后UTMB才会受理接下来赛事加入积分系统的申请,

获审批后才能加入 UTMB授权赛事积分系统,

并授权使用 UTMB的LOGO 。)

该项比赛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复杂、

难度最大、风景最美的国际A级比赛之一,

赛事路线平均海拔达4200米,高差近2000米,

沿途雪山高耸、冰川壮阔、溪流湍急、林险幽深、

草甸如毯、湖泊如镜、地形地貌应有尽有,

自然景观如梦如幻。

参与百公里挑战赛的选手们

将会在贡嘎山区连续奔跑至少12小时,

比普通的马拉松比赛,

更加考验运动员的能力和耐力。


夜晚住在草科乡,腐败放松泡温泉。

草科乡:草科最负盛名的就是草科鸡和温泉,

温泉就像神来一笔,洗去一身的疲惫。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乘车经雅西高速返回成都。

雅西高速:

是连接雅安市和西昌市的高速公路,

全长240千米,

是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G5)

在四川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总投资约206亿元。

2007年动工,

2012年4月全线通车。

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国内乃至全世界,

自然环境最恶劣、工程难度最大、

科技含量最高的山区高速公路之一,

地势险峻被称作天梯高速、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行程很详细   楼主写的应该很辛苦吧

回到成都,必须得腐败,这是最后的收尾工作之一。

沿海口味清淡的人儿,推荐这个地方。

钦善斋:靠近武侯祠,以药膳为主,适合不能吃辣的,需提前预定。

嗯,再说就有广告的嫌疑了。


回到文明社会的感觉,

真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哈哈。

大家满血复活了。


饭后逛逛锦里,

虽然来过很多次,但每次感觉还是不一样。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

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

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

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

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去过贡嘎山太多太多次,每一次都是别样的,

贡嘎在云端展现了它无比雄伟的一面,

凝视着它在幻镜中伟岸的身影,

仿佛就是一场梦,而梦的主题是遇见天堂。

想避免用主观的言语来写一篇攻略或做出一个评价,

但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若不是贡嘎独特的美那么我的感动又来自何处?

贡嘎山并非藏传佛教的神山,

但在我心中,贡嘎就是一座神山:

它气势雄伟变化多端,云海,鲜花,

湖泊,星空,旗云,它美得让人炫目,

它眷顾爱山之人,它无愧中国第二名山的称号,

而这条线路也有资格成为中国最美的徒步线路之一。

此次贡嘎山观赏角度都是在贡嘎山的西侧,

西侧还有一些比较好的拍摄点。

比如:里索海子(另一名称:贡布措),

在上木居的方向,看见的山形和子梅垭口较像。

位于贡嘎山西南方向的增腾沟内,

只能乘坐四驱越野车或者摩托车到达,

路非常难走,弯很急而且到山顶一段几公里长都没法会车,

它是两个海子,一大一小,一上一下,

上面的大海子摄影角度更好一点。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子梅垭口下方一个小海子:河池布。

从子梅垭口也可以下去,但比较远,需要2个小时左右,

如果从去子梅村的公路过去,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

由于湖底是淤泥而且经常有牦牛来泡澡,

河池布的水很浑浊,不经过滤不能饮用,

但这里却是最容易到达的拍摄贡嘎倒影的地方,

而且六月份的时候会有很多小杜鹃开满山坡。


(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来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来自贡嘎山东侧海螺沟境内的二层山。

它位于海螺景区内,

却是在海螺沟冰川之上,

可俯视整个海螺沟的冰川。

与贡嘎主峰遥相呼应,

直线距离仅12.5公里,

是拍摄贡嘎主峰、云海等景观的绝佳胜地。

不同于西坡观景点的是,

东坡的位置处于太阳初升的方向,

所以拍摄和观察应在早晨。

而到傍晚,

太阳的逆光会使得雪山发灰,

不便于观察和拍摄。




川粤八狼,祝大家各自安好,

在后边的生活工作中,一切安好。

有缘再次相聚,

也许以后的以后,

还能带上狼崽子呢。

除开上述标注出处的照片以外,其余均为原创。

转载请标注出处。


一生那么短,
愿生活永远都是蓝天白云。
必竟每一个喜欢大山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顶一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内容写的很详细。辛苦了。有机会先去四姑娘

值得一去,挺不错的。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