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比夫妇行走轶事·Cambodia丨一眼千年,行走在古老的高棉 下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走出女王宫,遇见一群吹吹打打的地雷受害者乐团,柬埔寨曾经在战争时期埋入了数以万计的地雷,战争结束后,很多地雷的位置已经完全被遗忘,导致无辜民众时常不小心踩到地雷而被炸得血肉横飞。
直到如今,仍有不少地雷没有被挖出来,所以如果在大圈上的寺庙参观时,司机通常都会提醒游客不要到处乱跑,以免酿成惨剧。

【崩密列】
英文名:Beng Mealea
地理位置: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
建造者:苏利耶跋摩二世
建造时间: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
特殊意义:供奉湿婆神的寺庙
特点:破败的美,四面坍塌且隐藏在树林中,富有神秘感。

崩密列是我们此次吴哥窟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我们一天之内逗留最久的地方。本来逛那么久的最初原因是因为这里很凉快,却在游览的过程中被它深深吸引,完全忘记了时间。吴哥窟景区的每一个寺庙几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但崩密列一直保持着它被发现时的模样。
又见蛇神Naga,这些天见了无数的蛇神雕像,三头五头七头九头的,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对于蛇神的好奇也变成了习以为常。
也许是崩密列隐于深林之间的原因,这里又见到了大白牛,悠悠闲闲地吃着草。
破败、荒凉、坍塌的石块与密布的青苔组成了我对崩密列的第一印象,从入口进来,看到的全是零散的石块,感觉孤独又悲哀。

琳琳发现了一只倒在一边的Naga,这角度简直呆萌极了,见惯了表情凶残的蛇神雕像,这样萌萌哒的还是第一次见。
参天大树在这里很常见,几百年来这些树木毫无阻碍地生长,早已长成遮天的模样。







这块门楣上雕刻的是猴王巴林与须羯哩婆抢夺王位的故事,须羯哩婆在与巴林决斗的过程中,右侧的罗摩偷袭巴林并将它射死。
墙角处雕刻的是怪兽摩伽罗(Makara),它在印度神话中是海里面的神兽,也是恒河女神的坐骑。


蓝天白云下的女王宫,其朱红的色彩非常吸引人,如果是在午后来参观,甚至能够从这红色的宫殿中感受到一股股火一样的热气。
穿过外殿,经过两个小池塘,就是女王宫的内殿了。内殿是女王宫的精华所在,雕有各种守卫的中心塔庙就在内殿之中。

这块门楣上雕的是湿婆神的另一位妻子:雪山神女,两只大象正在为雪山神女喷洒圣水。雪山神女凌于鸟神Garuda之上,东南亚地区对于鸟神的信仰较为普遍,印尼航空的logo即是Garuda的形象。
走进内殿,中心塔庙被围栏给围了起来,只能远远地观赏。每一座塔庙前都有两个镇守的侍卫,有的是狮面人身的那罗辛哈,有的是鸟面人身的Garuda,有的则是猴面人身的猴王巴林


【班迭萨雷(班提色玛寺)】
英文名:Banteay Samre
地理位置:女王宫的邻居,离女王宫不远
建造者:苏利耶跋摩二世
建造时间:12世纪
特点:与人山人海的女王宫相比,班迭萨雷安静又小巧,有一种与世隔绝的风情

因为班迭萨雷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又埋藏在丛林的深处,一般的旅行团是不会到这里来的,这也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来参观。与那些声名在外的寺庙相比,班迭萨雷的相关记载真是少之又少,鲜为人知的好处就是整个寺庙保存得相当完好。

寺庙里的雕刻都是十分精致的模样,越往上层走的石雕越不容易受到破坏,在早晨的光线里,整个寺庙的色彩显得异常柔和与美好。
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有猫咪的寺庙,之前的寺庙都只看到低头吃草的牛和成了精的猴子。
也许是因为太安静了鲜有人知,寺庙里的猫咪也懒懒的晒着太阳,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壳壳是高富帅的身体猫奴的心,一见到猫就被萌到根本停不下来,撩猫高手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与猫咪亲近的机会。
外层第一回廊的柱子很新,应该是修复过的。曾经的回廊是有顶棚的,经过百年的变迁,顶棚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只剩下柱子还孤零零地立在这里。
三个快乐的逗比以各种姿势在寺庙里撒欢儿,班迭萨雷不允许使用三脚架,所以我又一次地失去了入镜的机会。


这绝不是我在黑大风哥,只是想让大家看一下他平时的状态是怎样的,相信我,我一定是亲老婆,这一定是我的亲老公!


从班迭萨雷出来,已是接近中午,正午的阳光下,寺庙呈现出耀眼的红色。安静的气氛和精美的雕刻使它成为我们心中难以忘记的一座寺庙,如果你计划参观女王宫,一定不要忘记它旁边的班迭萨雷,绝对会给你完全不同的感受。

【女王宫】
英文名:Banteay Srei
地理位置:班迭萨雷寺旁
建造者:罗真陀罗跋摩
建造时间:10世纪
建筑材料:红色砂岩
特殊意义:罗贞陀罗跋摩赐予国师静修的寺庙
特点:1)吴哥艺术的钻石,极致精美的雕刻与鲜艳的色彩令人难忘;2)寺庙里主要供奉湿婆神。

如果说小吴哥是吴哥窟的奇迹,那么女王宫就是整个吴哥窟的瑰宝。女王宫的名字是Banteay Srei,翻译过来就是女人的城堡,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过去法国人发现这个寺庙时,被墙上精美的浮雕和寺庙里美丽的Apsara女神雕像惊呆了,误以为这里是给妃子居住的,其实这是罗贞陀罗跋摩赐予自己国师晚年静修的地方。
旅行团的人一般会在上午10-11点半游览女王宫,所以与大部队错开时间,能够让你更细致地去发现女王宫的美。如果单就规模而言,这个寺庙并不大,但小巧玲珑的女王宫里浓缩了数不胜数的雕刻,每一处都是精华。
三角门楣上的雕刻是最为精巧与细腻的,两边的巨蛇是之前每天都有在其他寺庙见到的蛇神Naga。柬埔寨的神话传说中,扶南国还处于混氏王朝时,皇帝迎娶蛇神之女那吉·索玛,依靠蛇神的力量帮助建立了整个国家。因此不管是在哪里,都能见到蛇神Naga的身影。
女王宫的这些门就像一个个的画框,站在门前仿佛是画里的人一样,之前很少拍人物照的我们也忍不住来几张人像照。
走出神牛寺,有一个小摊贩售卖他自己雕刻的牛皮画,前两天大风哥一直没有同意我买一幅违和的东南亚风哥壁画带回家,在我的强烈抗议下,他终于给我买了一幅小小的牛皮菩提树雕画。
巴孔寺是整个罗洛寺群中我们最后一个参观的寺庙,这座以湿婆神的化身---林伽为原型来修建的寺庙,是罗洛寺群中最高的寺庙。



古代的高棉人对于湿婆神的信仰非常虔诚,而湿婆神的形态则是用原始的阳具林伽来表示的,寺庙中的祭司绕着林伽跳舞祈福,以求一年风调雨顺。



巴孔寺的背后还有几座小小的砖塔,因为巴孔寺的建筑材料是砂岩而不是红石,整个寺庙的颜色看起来比罗雷寺和神牛寺要浅。
神牛寺的雕像虽不如第一天的小圈和第二天的大圈中的那些寺庙精致,却也富有自己的特色,据说女王宫的建筑风格就是在神牛寺的基础上发展的。



也许是太早到达这里,没有看到团队游客的身影,这也给了我们机会慢慢绕着神牛寺转一圈,细细欣赏它的美。



砖塔的门楣上雕刻的是象神Ganesha和鸟神Garuda,象神是天空之神因陀罗的坐骑,鸟神是毗湿奴的坐骑。
柬埔寨海鲜酸汤刚端上桌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泰式冬阴功,后面尝尝味道还是有区别的,汤里既有海鲜也有肉片,虽然这样搭配挺奇怪的,但因为香料的味道很浓郁,所以感觉也不违和。
这家店的柬式烤肉和火锅是结合在一起的,锅中间凸起的部位会放一块黄油用来烤肉,四周凹下去的地方倒了高汤用来煮菜。个人感觉这火候非常不好控制,火稍微大一些汤就干了,火小一点肉又半天烤不熟,所以这种烹饪工具一点儿也不科学。
不过好在烤肉的蘸料很好吃,有一种看起来一点儿都不辣的青椒酱,吃到嘴里可以让你辣到飞起来。不过作为成都妹子,人家可是就好这一口辣,所以这一顿吃得很撑很满足!
酒饱饭足,在街头找一个看起来不错的Spa店做个舒舒服服的马杀鸡,回酒店倒头就睡,疲惫而又充实的一天就这样结束。

DAY 3.惊艳外圈,难忘每一瞬的相遇。
外圈上的所有寺庙都离暹粒市区很远,像女王宫这样大受团队游客欢迎的地方要想清清静静地参观一定要趁早出发,所以建议和司机沟通8点之前就碰头。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不想在最后一天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把女王宫和崩密列这样特别的地方留到最后,而先从吴哥前文明的遗址---罗洛寺群开始。
【罗洛寺群】
英文名:Roluos Temple
地理位置:分为三处遗迹,罗雷寺(Lolai)、神牛寺/普利哥寺(Preah Ko)、巴孔寺(Bakong)
建造者:因陀罗跋摩一世
建造时间:9世纪末
特殊意义:真腊王国迁都吴哥之前的首都所在
特点:1)罗雷寺靠近当地的村庄和学校,可以近距离感受当地人的生活;2)神牛寺是罗洛寺群修建的第一座寺庙,主要用于供奉湿婆神;3)巴孔寺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替代红砖修建的寺庙。

罗雷寺是罗洛寺群里我们第一个参观的寺庙,由于年久失修,寺庙的外部已塌陷,当地人将寺庙用脚手架围起来便于修复,所以我们并没有机会看到罗雷寺的全貌,只能从露出来的雕塑与红砖来想象它本来的样子。虽然没有进入罗雷寺去参观算是一点小遗憾,可绕着寺庙走一圈却让我遇到了这次高棉之旅最为感动与震撼的事情。

当我们转到罗雷寺的背面时,忽然看见一个小女孩正坐在一块石凳上看书。
暹粒的这几天,我们见惯了每个寺庙前缠着你要糖要钱的小女孩,你买了她就夸你漂亮,你不买她就骂你穷和丑。司机Heng告诉我们,柬埔寨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不太重视,很多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只能每日受父母的指示去向游客乞讨或者售卖纪念品。
本来出发来到暹粒之前,我带了很多糖果在身上,想着能够散给当地的孩子吃。可听到这些,我便丝毫不想把糖给她们,不想让她们养成伸手就要的习惯,也不想通过这种方式助长她们不上学的行为。
估计是看到我们对这个读书的女孩很好奇,一个英文比较流利的年轻男子向我们走了过来。
原来罗雷寺旁有一所学校,虽然看起来完全不像学校,我甚至怀疑这是马棚牛棚。而这位年轻男子就是志愿来这个学校教书的老师。
他带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小的学校,告诉我们这所学校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孤儿,柬埔寨也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所以很多女孩子没有机会读书,更不要说女性的孤儿。而他愿意来这个学校教书的目的,就是希望给更多的女孩子提供读书的机会,让她们学习英文和中文,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而不是一味地懒惰与不思进取。
我答应这位老师将他们的故事写进我的游记里,比起资金,老师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书本。所以正在读我的游记的小伙伴,如果你也正好要去暹粒,正好要参观罗雷寺,你可以带一些书本送给他们,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离开的时候,老师请求我给他和他的学生拍一张合照,也许是很少被人关注,孩子们面对镜头很害羞,可当我逗她们说1,2,3 cheese的时候,纯真的笑容还是绽放在她们每一个的脸上。这一刻我感觉非常温暖,即便在吴哥窟的前两天遇见各种各样的套路,形形色色的人,但此刻我想这个贫穷的国家还有希望,还有最柔软与纯净的地方。
神牛寺是我们参观罗洛寺群的第二站,它本来的名称是普利哥寺,神牛寺的名称得源于庙塔前的三座神牛雕像。印度教文化中,神牛楠迪是湿婆神的坐骑,所以神牛寺也是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庙宇。
神牛寺前后共6座砖塔,面朝东背朝西。中间的砖塔内供奉的是湿婆神,两侧的砖塔则供奉的因陀罗跋摩一世的祖先们。因陀罗跋摩一世也是一个孝顺的国王,在建都于当时罗洛寺群所在地时,强调要先修建供奉湿婆与祖先的宗庙---神牛寺,再修建当时的国寺,所以神牛寺也是整个罗洛寺群中第一座建立的寺庙。

回廊夹角处的巨树树根,像一只巨龙的爪子抓住回廊的顶部,这是整个塔布隆寺最精彩的景观,不少游客即便冒着雨也一定要来拍拍照。据说以前这个地方是没有修建护栏的,游客可以与树根近距离接触,后来管不住手的游客越来越多,有人在树根上刻字破坏,景区的工作人员只能修建护栏。
这既像回廊撑起了大树,又像大树的根将回廊紧紧地吸住,总之游览塔布隆寺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神奇,神奇的不仅仅是寺庙本身与自然的相互抗衡,还有这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你拆除了寺庙,那么大树也必将死亡,如果你移除了大树,寺庙也会因此坍塌。树赋予了被遗忘千年的寺庙新的生命力,而寺庙也给了树依靠。


结束了一天的暴走,我们的脚已经沉重得不是脚,Heng将我们送到酒吧一条街吃晚餐,“爬”进餐厅坐下的一瞬间我竟有一种泪流满面的冲动,实在是太饿太累了,我绝对可以吞下一头牛。

【Cambodian BBQ Restaurant】
地址:Pub Street
人均:15-20美元
特色菜:烤肉拼盘、柬埔寨式火锅、柬埔寨海鲜汤、柬式炸春卷
位于酒吧一条街的Cambodian BBQ Restaurant是经营柬埔寨式烤肉的餐厅,吃过了日式烤肉、中式烤肉、韩式烤肉,还从来没有吃过具有东南亚特色的柬埔寨烤肉。四个人点两个两人份的拼盘完全够了,再加一些诸如海鲜酸汤、炸春卷等小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就这样诞生了!
烤肉拼盘里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肉类,除了常见的牛肉、猪肉、羊肉、鸡肉,还有从来没有吃过的鳄鱼肉、袋鼠肉、鲨鱼肉等。每一种肉类都会有专门的标签标注好,其实如果没有这些标签,说不定我就傻乎乎地都吃了,正因为看到这些标签有各种不好的联想,好几种肉我都不敢尝试。


柬式炸春卷里包着类似于豆芽脆脆的蔬菜,还有胡萝卜和肉,口感很酥脆,蘸一些甜辣酱口感会更好。
【塔布隆寺】
英文名:Ta Prohm
认养国家:印度
地理位置:距离吴哥寺3.5公里处
建造者:(始建)者耶跋摩七世/(扩建)因陀罗跋摩二世
建造时间:12世纪
特殊意义:者耶跋摩七世为了自己母亲修建的佛教寺庙
特点:1)寺庙里有奇树壮观,巨树在空隙中生长;2)古墓丽影主要拍摄地,精美的雕刻技术。

很多人对塔布隆寺的了解来源于《古墓丽影》与《花样年华》两部电影,这里是劳拉追逐神秘小女孩的地方,这里是梁朝伟向树洞倾诉的地方,其实这里还是者耶跋摩七世为缅怀他的母亲而修建的地方。
塔布隆寺的城门上有一尊很大的四面佛,但因为年久失修,佛像的石砖已经完全裂开来,可以看到修复者们用绳子将佛头一圈一圈缠起来,避免石砖彻底崩塌。寺庙的认养国是印度,庙中有专门介绍修复前后的模样,可见平时在我心中极其不靠谱的印度人在修复古寺方面还是很认真负责的。

雨依然在下,我想如果是在晴天避开旅行团来参观塔布隆寺,应该会有更好的体验吧。所以对于想来塔布隆寺旅行的小伙伴,建议你们在看完小吴哥的日出后就赶到这里来,避开人山人海反而会发掘这座寺庙不一样的美。

中央的殿堂在雨天有不少游客躲雨,和之前那些寺庙一样,进入正殿前的引道两侧都有蛇神Naga的雕像。


这些粗壮的树根像一根根巨蟒将庙塔紧紧包裹,这种共生的奇观在寺庙修复过程中得到保护,还是得感谢认养塔布隆寺的印度吧。
【周萨神庙】
英文名:Chau Say
认养国家:中国
地理位置:托玛侬神庙以南170米
建造者:苏利耶跋摩二世
建造时间:12世纪
特殊意义:供奉周萨神的地方
特点:1)与托玛侬神庙完全对称,结构与布局一模一样,属于小吴哥建筑风格;2)中国援助修复的神庙。

周萨神庙是我们中国认养修复的寺庙,虽然对于我们乐于帮助他国保护文物的精神表示肯定,但有一点我必须得提出,那就是周萨神庙看起来特别的新。就其他的寺庙修复进展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尽量保持原风原貌,目的就在于不要破坏它本来的美。而周萨神庙即便是下雨天被淋得湿漉漉时,仍看得出它崭新的外貌,在我看来反而失去了它古朴的特色。
雨越下越大,周萨神庙与托玛侬神庙这样的小寺庙我们只能匆匆一瞥,也算是此次旅行中的又一遗憾吧。



【托玛侬神庙】
英文名:Thomas Lennon Parthenon
地理位置:周萨神庙以北170米
建造者:苏利耶跋摩二世
建造时间:12世纪
特殊意义:供奉湿婆与毗湿奴之地
特点:1)和周萨神庙布局与结构一模一样;2)寺庙内的Devata女神雕刻非常传神精美。

托玛侬神庙就在周萨神庙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周萨神庙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不管是整体结构还是建筑分布,都像一对孪生兄弟。
托玛侬神庙的墙壁上主要雕刻的是蒂娃妲女神,手握莲花的蒂娃妲华丽庄严,和小吴哥里能歌善舞的Apsara女神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托玛侬神庙看起来要比周萨神庙陈旧一些,也许这就是没有得到过度修复的原本模样吧。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