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谒祖行 - 江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江西
 2017年12月30日,江西上饶市广丰区、上饶县的黄氏宗亲一行60来人从上饶出发,一路风尘仆仆,历经8个小时于当天下午16时30分到达泉州


第一站  泉州开元寺   

      到达开元寺,我们得到了泉州市五安谱编委会和泉州市区宗亲会等宗亲的热情接待。市区宗亲会还派出当地宗亲义工忙前忙后,协调、引导、讲解、拍照、订食宿⋯⋯。让我们倍受感动,谢谢你们了,泉州的宗亲们!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大雄宝殿,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成,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东西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


      原泉州市文物所的黄真真宗亲给我们系统、专业、科学的讲解,使我们更加了解我们先祖黄守恭舍桑园宅建开元寺的历史。


  黄守恭(629~712年),字国材,号一翁,唐贞观三年(629年)生。黄守恭少习诗书,博通经史,声蜚士林,时称"郡儒"。初事货殖,后务农桑,辟桑园周围七里,田叁佰陆拾庄,成为名闻遐迩的庄园主。平时扶贫济困,一生乐善好施。       当时有高僧匡护,俗姓王,来西洞州一带传播佛教,屡次登门求公献地建寺,黄守恭拨地建尊胜院供匡护讲经说法。

      垂拱二年(686年) 高僧匡护朝谒暮访殷勤,日久守恭公曰:"欲吾金也帛也",僧曰:"非也"。公曰:"欲吾庄田",僧曰:"非也"。公曰:"然则何为?"僧曰:"愿求长者一袈裟地耳。"公即许之,僧即以袈裟竖於竿上末,其阳影尽橕於此地,无佘尺寸也。公愕然曰:"汝果拟尽欲吾此地耶?"僧曰:"然,"公曰:"吾宅後桑园汝能管开白莲花者,吾尽将此地与汝。"僧曰:"请长者一观何如。"公依其到桑园,僧曰:"请长者赐一杯清水。"公即取水予之。僧将水喷於园中桑树,顷刻之间,尽开白莲花,公不乐而回宅。僧即云游四方去也。


      一天公呼其子,曰:"僧非常人也,吾子无福居於此地,当舍之。"令书押此地,寻僧之所,榜一贴出,忽然紫云一朵,僧即在榜下,僧入见长者曰:"长者诚有是心哉。"公曰:"然。非特舍地,当有田叁佰陆拾庄,尽舍之。但吾有五子,欲安置何地?"僧曰:"莫愁。长子肇经居南安之吕洋,次子肇纪居惠安之黄田,三子肇纲居安溪之参陶,四子肇纶居同安之金柄,五子肇纬居诏安之南诏。付袈裟一领交长子收执为一派子孙,紫跋四地,日後子孙後世祭祀,明节相逢,符合之一脉。"公曰:"後世子孙倘有稍衰,愿圣僧明言训之。"僧曰:"豺狼尚知报本,而况人乎?长者舍宅为佛寺,舍田为佛资,其德非小,其泽非轻耳,後世儿孙绵绵富贵,与静玺同休,何衰之?"又曰:"长者舍宅建寺,功德无量,贫僧无可报,後将东园建祠为长者檀樾祠,长者贵躬百安,每年春秋明节切须著儿孙等概奉祀,後世儿孙一脉同知水源,春秋本木之义也。


檀越祠為典型閩南建築,紅磚畫彩,飛檐雕棟;寺內兩顆檜柏蒼勁古拙,據說有600年樹齡;有重修開元寺記事碑一塊,是明萬曆年的遺物;大廳供有黃守恭靈位牌;前後三進,兩個天井,十分精緻。

      黄守恭獻宅建寺,歷代傳為佳話。守恭子孫,都以開元寺中的檀越祠為祖廟,"紫雲"為堂號。黄守恭遣子分派"五安"時,作了一首"示兒詩":"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隨處立綱常。汝居外境猶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朝夕勿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蒼天有眼長垂祐,俾我兒孫總熾昌。"


      黄守恭生有五子。长子黄经居县北吕洋(属南安县),次子黄纪居县东黄田(后属惠安县),三子黄纲居县西葛磐(后属安溪县),四子黄纶居县南金柄(后属同安县),五子黄纬居漳浦绥安(今漳州市诏安县)。至今海内"五安"黄氏族人生息繁衍,蔚为当地望族。黄守恭被奉为江夏紫云派始祖。


  黄守恭舍园建寺,因有桑开白莲花之瑞,初名白莲应瑞道场,后改称莲花寺。寺中有一殿宇曰:"桑莲法界"。又有紫云盖地之祥,改称紫云寺。寺的山门对面有座"紫云屏"照墙。开元年间改名"开元寺"。在"桑莲法界"主殿的西北角,有一株树龄达1300多年的古桑。这就是传说开出白莲花的桑树。在解放初的一次雷击中,古桑被一劈为三。然而,古桑不但不死,却长出同根的三株古桑,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至今依然绿荫盖地,长势旺盛。

第二站  黄守恭陵园

      黄守恭陵园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北峰街道招丰社区。始建于唐泰极元年(712年),墓座东向西偏北,历代有重修,现存陵园为明崇祯(1632年)重修。上刻有"四安始祖之墓,大明崇祯壬申季冬裔孙梦松立"。



陵园前面为一座五开间的紫云牌坊,上面绘有黄守恭与开元寺的故事等浮雕。黄守恭为"紫云黄氏"开基祖,一生乐善好施,人称"黄长者"。



第三站 安溪黄纲陵园

  31日来到安溪。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人口108万,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普通话与闽南语。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安溪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勤劳勇敢、聪明睿智的安溪劳动人民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品质优异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安溪茶文化。安溪县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也成为福建省一张亮丽名片。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安溪县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号称中国茶都。

      黄纲陵园位于安溪县东门外,当地人称其所在地为"后塘岭脚"。黄纲墓坐北向南,明代曾重修为灰石结构墓。该墓系黄纲与夫人王氏、吴氏合葬墓,穴号"猛虎渡江"。清同治年间,裔孙、探花黄贻楫等竖墓道碑于辕门外崙圣泉路边,以示不朽。1995年,黄纲墓被确定为县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前还有不少墓柱联,如"凤翔钟吉地,虎踞奠佳城"、"三峰朝福地,一水绕明堂"等。左右各有一方近代立的重修碑记,右手侧还有一块据说是清代重修时所立的督修碑,上面仅阴刻三个名字,却个个如雷贯耳:黄宗汉、黄谋烈、黄尔沤。黄宗汉是清代吏部右侍郎,黄尔沤是清代刑部主事,而黄谋烈则是清代礼部主客司郎中,此三人皆为黄纲之裔孙。在墓的外前方立有两根望柱,上面各踞一头威武的狮子。墓下还有一层建筑,是黄纲墓园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大门柱联书写着"江夏流芳千派远,紫云献瑞五安兴",门楣上还有"葛磐肇基"四字,点明安溪黄氏源流出处。


      黄纲(665-737年),又名黄克纲,字善感,号幽轩,泉州长者黄守恭第三子,紫云安溪房黄氏始祖。唐垂拱元年(685年),因军功封车骑大将军之职,旋辞退。唐垂拱二年(686年),黄纲遵父命出泉州西门,由祖宅(今泉州市区开元寺址)徙居南安郡属小溪场,即今安溪县参岭葛磐头,安家拓业,奋励图强而富甲一方。安溪县志内有《黄纲传》,县博物馆也有黄纲铜像,用来纪念这位安溪大地上的早期开发者之一。


黄纲克家力学,尤精文韬武略,建家立业,栉风沐雨,推惠好施,有乃父风。时有像赞:"筑坛建节开太之于三门,授钺专征作长城之万里,不愧元戎之称,允协丈人之义。"

第四站  黄氏家庙"绍復堂"

      始建于明初,由于历史演变,家庙几度废损,清光绪壬午年曾重修。文革期间被参内供销社无偿占用,在海内外宗亲们共同努力下,黄氏家庙于2011年获批重建,并于2015年秋季竣工。重建后的黄氏家庙"绍復堂"总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总造价500多万元。


      黄孟仁是安溪黄氏参山派始祖,宋祥兴年间(1278年1279年)安溪水灾,其由安溪县城迁往参内繁衍生息。

      "绍復堂"周边参岭叠翠,群峰环拱,岚岫紫光,构成云绮。内部美轮美奂,紫阁云甍,刻石雕楹。正中大门柱刻着"兴起紫云新雨露,徘徊参岭旧山川"这一古遗名句,厅堂内则悬挂着"五世同堂"的对联。此外,"绍復堂"满屋子楹联和书法大多出自国家级名家手笔,更有二十多幅祠匾,成列高擎。


第五站  福泉祖祠


      福泉祖祠位于安溪县尚卿乡中山村九福,狮母山山坡,古时称后山。迁始祖为科洋荣美祖祠金彦公后裔。



      据家谱记载,江西上饶市广丰区横山黄氏迁始祖于三百多年前从九福迁出的。一早我们的大巴从安溪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以后到达尚卿,由于近段时间去尚卿一九福的路正在混泥土路面施工,大巴不能通行,于是九福的宗亲们开来十来部小车接送,太为难你们了!



      到九福福泉祖祠敬香后,我们与当地的宗亲攀聊起来,似多年失散亲人的团聚。看到九福宗亲为我们准备的地道闽南午餐,我们真的幸福满满。



  这是我们在安溪下榻的宾馆,科洋黄氏宗亲会在这里举行了欢迎晚宴,江西上饶宗亲、浙江苍南宗亲代表、福建政和宗亲代表与科洋宗亲一起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阳历年。

第六站  荣美祖祠 

      荣美祖祠地处安溪尚卿乡科洋村,其源来自泉州市开元紫云黄的第十五世孙、黄伯宅有代公之四子到此定居。



      荣美祖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年代久远,多次修葺,修旧如旧,已有数百年历史。迨20世纪60年代,部分建筑物及匾额等被毁。现存最珍贵的"会元状元"大匾额,仍挂于祖祠厅堂上。祖祠坐未丑兼坤艮,属坐西南向东北。山龙脉从巽巳发祥而来,转为未坤成为钟灵吉地。宅进深五间,属十三架大厝占建筑,分上下厅及两边走廊,中有埕,竖柱上下厅有28根,柱有明朝的柱础4粒,清代柱础4粒。整个祖祠建筑面积为729平方米。



祖祠屋脊双翘,其中厅有神龛一个,有一旧古堂案桌。屋内有一埕,长为二丈许,属于"贪狼出贵子"之五步埕。大门两边有两小门,下落厅两边有古花砖砌的大圆窗和木雕窗两种,门外大埕,左右两边安放一对石雕旗杆。旗杆柱础底座,"文革"被毁,后来仿古增补卜去。古旗杆两夹石向外,雕有八骏马和狮子戏球的浮雕塑。 



      古时大厅挂满匾额,有"文魁"、"兄弟翰林"、"进士"、"会元状元"等匾。"会元状元"每字高38厘米,金光耀眼,笔力矫健,此乃清光绪庚辰科钦点武状元黄培松亲书墨宝。



      黄培松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生于清咸丰五年,祖籍安溪县兴二里科名乡,先祖移居南安仁宅乡,随乃父黄嘉淑赴榕经商。适清光绪二年武试、乡试第二名,六年京试获第一名,殿试中一甲一名、钦点武状元、授花翎头品侍卫,出任广东参将游击,旋任琼州镇总兵记名提督,以军功赏"卓勇巴图鲁",衣锦荣归。民国2年黄培松又出任福建护军使驻节福州,后移驻厦门,在厦门倡建厦门黄氏"江夏堂"。民国5年任福建清乡会办。民国11年黄培松为保安团总司令,国民政府赠以"威武将军"称号。



  科名与科洋都是从开元分衍至安溪葛盘,后至兴二里黄柏林(即现黄岭村),又从黄岭分至科名、科洋的,黄培松是从此地分衍到南安仁宅的,这两祖宇都有竖旗挂匾。



      大厅中有数十对对联,其中有: "祠镇科名名山名水环祖宇,时当阳复复炽复昌长孙支。""雾峰耸秀登云路,参岭留传胜地家。""荣名科甲第,美誉冠人群。"



      科洋移居台湾的宗亲,现任台北市安溪同乡会总干事、台湾"陆军少将"、知名人士黄英杰先生回乡谒祖,亲自撰联: "荣登科第扬祖德,美焕洋山映宗功。"此联雕刻在大门石槛上。其子黄奕明是世界闻名的音乐指挥家,1995年2月16日参加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一届现代音乐国际指挥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荣美祖祠,从明初至今已有三十世,子孙繁衍数十万人,分布到浙江、江西、广东、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福建的永春、德化、漳州、华安、厦门、福州,在本县的有安溪的九福、田头、山头、湖头、白濑、灶坑等地。分布海外的有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



      今天是2018年元旦,上饶县茶亭下裴黄氏宗亲、广丰区横山黄氏宗亲如约来到科洋,参加2017年度荣美祖祠冬祭,本次由江西宗亲主祭,祭祀采用旧时隆重程序,场面壮观。



第七站  黄伯宅祖祠

      黄伯宅祖祠位于尚卿乡黄岭村,距乡政府驻地北8公里处,宽垵山山坡。黄岭原属科名,1961年8月析出。村委会设在黄伯宅,辖6个自然村。




      紫云黄氏三房始祖黄纲肇基安溪葛磐,后因水患徏居参山; 参山派四房第五世裔孙有代(字觉才)辗转徏居位于五阆山南麓的黄伯宅,建家立业,繁衍后代,成为今科名地区黄氏始祖。





      有代公膝下有四子一一金童、金章、金意、金彦,金童公居上科名(上宅),金章公后裔徏居南安仁宅,金意公往永春南幢化佛,金彦公居下科名(荣美)。 





      黄伯宅祖祠于2011年开工重建,历经六年多,现已全部完工。







      元月2日,安溪参山四房黄伯宅祖祠举行重光庆典。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省内、江西省、浙江省、厦门江夏堂等宗亲。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