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藏着这么多名人,有一位被誉为南海先生,也称为风流圣人 - 贵州 - 8264户外手机版

  贵州
佛山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三角腹地,是有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还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历史古城当然出过不少英雄豪杰。
康有为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我人在佛山南海西樵,决定去离得不远的“南海先生”康有为的故居观仰。
来到康有为故里苏村,青砖砌筑的百年祖居,碧瓦已有了一层斑驳的苔藓和雨渍,梁柱也有了时间抹不去的缩影。游人甚少,在雨后的下午,老屋显得格外寂静。
这是一个环境优美的村庄,依山傍水,屹立在银河边,严格说,应是银河苏村。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曾经过这里,留下"苏海银河秀,岭南第一村"的美誉,不知是杜撰还是强拉。
它也是南迁的一个集合地、形象地,特别是"靖康之变"后,大量的北方人南迁。所以,现在人称,银河苏村是珠玑巷南迁后裔第一乡,也是岭南后天文化的发源地,还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发源地。
康家在苏村还是很有名望的,自古就是诗礼人家,祖辈中出了好多博学之士,深受相邻之间的尊重。
康有为故居,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民居风格的青砖"镬耳屋",即锅耳屋。其外形就是屋顶的硬山式,两侧的风火墙高出正脊,形状像家里的锅两侧的锅耳,地位越高,墙上的锅耳越高,"蕴含着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
康有为从小聪明,五岁能背唐诗,六岁开始读《大学》《中庸》《论语》,在祖父的严格教育下,攻读经史,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时代,并开始撰写《大同书》。
1895年,康有为中进士后,故居门前曾竖立起一对旗杆,至今荷塘旁石旗杆夹还在,已成为历史文物。
佛山市政府对康有为故居及博物馆进行了建设和开发,并围绕博物馆和故居建设了“康园”,规划面积达400多亩。其间亭台楼榭,绿树红花,掩映成趣。
进入康园博物馆前,有一个以康有为为主题的雕塑“巨人的肩膀”。从万木草堂、公车上书到维新变法产生的中外影响来看,康有为在思想上可谓巨人。
但是到后面的保皇党,以及“衣带诏”之名圈钱之说,以及个人的生活作风传言等等,如属实,巨人则又成了行动上的矮子。或许这个雕塑没有站着似乎又说明了什么!
康有为从小接受了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但是在广东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接触了当时的一些进步思想,对世界局势有一定的了解。
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82年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归途经上海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引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逐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康有为纪念馆是一座两层小楼,里面陈列了康先生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及书法作品,从一楼静静看上去,对康先生的风云际会的一生便有了一个切实的了解。
他出生于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举人祖父的严格教育,接受的是封建教育;青年时期虽然曾到香港、上海,开阔了眼界,读了不少介绍西方的书籍,了解了西方社会,但他终生都是保皇尊孔。甚至在变法失败后游历了31国后还是如此,可见其思想之根深蒂固。
康有为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性格复杂,所言与所为,前后矛盾。康有为曾经主张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然而实际上,康有为妻妾成群,有6个老婆15个子女,且处处留情,被称为风流圣人。
在历史上康有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无论怎么说他对中国的历史演变的进程起到过巨大推动作用。
好帖子要顶一下
知识详实,介绍生动。好贴。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