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徒步进藏·川藏中线篇

DAY241


起点:白嘎乡

终点:尼木乡

距离:35KM

步数:49169


日期:2021.05.09

白嘎乡竟然有青海人开的拉面馆,作为半个北方人这样的好事自然是不能错过的,昨晚就着满满一盘炒拉面充实睡去,为了今天出发前吃顿好的,收拾完毕我又屁颠屁颠地来到了这家店的门口。这是个一家人开的小店,八点刚到,只有母亲起了床,刚刚开门打扫便看到我鼠着眼往她家瞅,于是被客气地请了进来。两个孩子和丈夫都没起床,母亲不会拉面,只能提供些端茶倒水的客套。


店面很小,只有五张桌子,昨天进来时感觉我一个背包就把门面撑满了,是老板的热情把我庞大的占地无形中压缩,让整个人全身心地埋进面的味道里。此时母亲正在擦桌子,认认真真地,唯一能打扰到她的,唯有时不时地想着为我的杯里添热水。并没有让母亲催促孩子们快些起床,不着急赶路,利用这段时间正好为手机充电。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谈话间母亲说道曾在青藏线上看到过一对推车直播的情侣,她很是为他们感动,我却对这类人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不以为然,于是这牵扯出了一个至少对我来说涉及到本质的问题:进藏路上,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徒步者?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解决起来非常简单,无非几个层面。首先,最简单的,既然是徒步者,就不可能推车,或者翻着花样用其他方式吸引眼球,背着大包双手持杖才是徒步者的正确打开方式,简单明了;再来,徒步者作为各种旅行方式中物资携带最轻的,讲究的是对物质欲望的克制,因此那些推着车上路按照平时生活习惯来驮负行装的,显然与这种精神背道而驰;

其次,徒步者追求的除了“身在地狱,心在天堂”的极致风景,剩下的就是精神层面的享受了,这类人是绝不可能在这样的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去直播的,这会浪费掉大好沉浸孤独、探索内心的机会,得不偿失,这不是真正的徒步者会做的事;




再来,徒步者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是规避风险,这就要求他们在上路之前对整条路线要有最起码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路线难度、补给情况、当地气候等的了解,尤其是补给点信息,由于这关系到负重,所以是徒步的关键,因此徒步者在上路前会根据具体路线匹配补给。上路后遇到善良的自驾者,接受些小恩小惠在所难免,但如不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在无人区、戈壁穿行遇到水、粮皆断的情况,否则真正的徒步者是绝不可能主动求助的,因为有时候一瓶水的重量都能成为压断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那些推车直播时拼命要求刷礼物的、那些在城市中摆地摊装可怜要钱的,对这些人我只能给予深深地鄙视。

最后要说到搭车的问题,很明显既然是纯徒就不可能搭车,除非碰到意外,比如我第一次进藏因为低血糖倒在路边就搭了三十公里速降海拔缓解症状,毕竟一个人出门在外应当切记“安全第一”。至今徒过约一万公里的里程,如硬要因为其中搭过一百多公里的路途而否认我是个纯徒者,我也认,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绝对不搭车的牛人一定有。


综上所述,我眼里真正的徒步者就应当坚守“不直播、不推车、不卖惨、不乞讨、不搭车”的原则,破例的那些人不过都只是以徒步之名变相卖苦力的弱者罢了。



面终于吃完,没了继续坐下去的理由,告别老板一家欣然出发。出乡约十公里,路上偶遇了一个鹫群,十来只庞然大物停在路边立马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只希望它们不是在等我,同时又期盼着最后的最后是它们引领我离开,因为有两种死法是我觉得最美的,第一是飞身上高空然后炸成烟火,另一种就是在冈仁波齐轻松一跃随后被这些自由的生灵带走。


西藏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透过一角蓝天晒着太阳,起身时身后却传来一声惊雷,还没走出几步,冰雹就密集地砸来。中午的山体已经被气温褪去寒意,可这短短的几分钟,眼前墨绿色的山体就又摇身成一态黄白的龙钟之感。黄昏时分终于抵达尼木乡,一直在打探路况,据说前方除了有熊不说,即将翻越的垭口也近五千米,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徒步进藏·川藏中线篇

DAY242


起点:尼木乡

终点:玉湖村

距离:44KM

步数:63587


日期:2021.05.10

快进尼木乡时有个检查站,当时武警小哥跟我说注意熊时,我以为只是善意地随口提醒或者只是单纯想吓唬我,没太当真,因为这一路上同样的话听过太多次,已经麻木了,虽然对于野兽这种事绝不能抱着侥幸心态,毕竟因为自己过于谨慎,至今未发生过任何意外。


走进乡里,先是买补给,随后走进一家四川邛崃人开的川菜馆。老板是一对小夫妻,那卿卿我我讨论买哪款皮肤的语气颇带给人一种文君相如的想象。我照例,只点了一碗青椒肉丝面,并怕吃不饱觍着脸问老板娘能不能多放点面,老板娘很是不以为然地用四川话答道“可以”后转身藏进厨房。



不一会儿面端了上来,好家伙,这是我徒步以来第二回看到堆得如此满的面山(第一次是在羊卓雍措白地乡的一家重庆人开的饭店),好心的男老板看我无从下筷,索性换了个更大的不锈钢碗。我是饱含感激地慢慢吃完这碗面的,最后扫码付钱时,老板娘当着其他客人的面一把夺过我的手机,说什么也不打算让我付钱,男老板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不说话。


就是从他们口中我得知这一带经常有熊出没的消息,最近的一次就在昨晚,一只饥饿的大熊敲响了他们邻居的窗户(他们家是做面粉生意的),这着实把我给吓到了。在夫妻店里待了好一会儿,天色渐晚,才开始破例在乡里找旅馆住宿,刚开始往乡尾走想找藏民开的便宜点的旅馆,不但无果,天空有意要给我难堪似地狠狠的雨点把我往刚路过却不敢进的乡里唯一一家有霓虹招牌的旅店赶,果然不出我所料,砍价后七十的房间状况连县城里的一半都达不到,旁边的厕所更是只能用令人作呕来形容,唯一的优点是有电热毯,仅此而已。



雨一直下着,一滴水滴在了头顶,另一滴滴在了手机屏幕上,还有一滴正中下怀地往杯里去了,无奈。还未入夜,不久前欺负过我的狗群就欢脱地嚷了起来,入夜后,那此起彼伏的声音久久没停,不知道是因为它们真的发现了想悄悄潜入人家的狗熊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总之前半夜不得安宁。我毕竟是累的,后半夜它们是否还闹出了动静不得而知。


今天七点闹钟一响,难得地准时起床,因为即将打一场硬仗。离开尼木乡人迹就少了起来,路上虽有村子,却死气沉沉不见人影,一口气徒了十二公里,才在令人意外竟然有小卖部的叶嘎村见到了扎堆聊天的村民。虫草季已经开始,青壮年都在山上,乡村的冷清在意料之中。在村里稍事休息,一罐功能饮料下肚,立马出发。



玉湖村的存在是一个意外,因为不知道名字前电子地图上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我是靠一路上的嘴遁才渐渐摸清了它的底细,才终于在地图上找到了它,因为据说是翻山前的最后一个村庄,所以在此停留一夜为第二天的里程养精蓄锐是最妥帖的办法,但问题是它距离尼木乡有四十四公里,对于这数字我还是有些畏惧的。


然而今天无论如何都必须走到这里,出叶嘎村后真如地图上看到的那样,完全不见人影,唯有在沙丁乡入口附近有一座突兀的公共厕所和不远处的两户人家。按照平时走到哪算哪的调性,本可随处扎营,但是我真的怕熊,只能拼了老命往有人的地方赶。



随着功能饮料效果的消失,速度放缓的同时脚板又疼了起来,只能靠着两支登山杖苦苦支撑,能感觉到身体被掏空的感觉,整个人有气无力地,元神处在游离的边缘。“妈的”,我骂了句,冤枉的七十块钱至少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让随身小音箱充满了电,因为只能放三个小时,平时在路上我是不舍得听的,可是今天为了给自己打气,我把音量开到了最大,整个峡谷都是回音。


一瘸一拐地走到玉湖村时,远远地又传来狗吠,这是好事,说明这里一直有常驻人口,喜出望外的是这里竟然也有小卖部,真后悔在尼木乡背了太多补给。买饮料时随口问了老板娘一句是否有住宿,她一指旁边房间“二十”,对此刻的我来说,能遮风避雨且有WIFI的便宜住处就是徒完四十四公里的奖品。





徒步进藏·川藏中线篇

DAY243


起点:玉湖村

终点:塘嘎

距离:34KM

步数:45607


日期:2021.05.11

没有了犬吠,这一夜睡得无比踏实。早上推开门,一夜的雪让细长的溪谷银白一片。老板娘没有起床,隔壁大厅上着锁,没有喝到热水,就着冰冷的饮料草草吃了些干粮,九点不到就出发了,今天的距离虽然比昨日少得多,但摆在眼前的又是一座五千米级的大山,不敢轻易怠慢。


昨天问到前方山脚还有一个村庄,本想至此吃早饭休整为翻山储存体力,可是我想多了,这里并没有小卖部,只能挑个稍干净的石头坐下,翻出压缩饼干垫底。连续几日的高强度徒步让我的体能处在几乎亏空的状态,为了应对接下来的盘山路只能把几乎所有备用食物都挪到前包方便随时取食。



山为什么总是那么高,刚开始爬长坡就有些受不了了,疲惫和脚掌的疼痛像两只东西奔跑的巨兽,拉扯着对我处以极刑,身体不由自主地左右摇摆着,闭起眼睛定了定神,忍耐是在玩徒步之前就已学会的东西,我独自享用着这种甘之如饴的苦涩。


我一个弯道一个弯道地数着,每隔两三个就必须停下来休息、吃干粮,否则我怕亏空的身体随时会眼睛一黑轰然倒下。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断然不可能走野路的,只为节省时间的巨大消耗在现在的状态下得不偿失。


我走着、挪着,无心看风景,全凭肌肉记忆麻木地向上、向前。偶尔有司机停车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水是接了两瓶,但搭车是不可能的,看着行车远去的烟尘,内心会有一丝酸楚,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的选择感动,好男儿就必须说到做到,那种一味步人后尘人人都能完成的靠着汽油进藏的旅程再去做,有什么意思。



磨蹭到下午三点半,好歹是上来了,海拔4998米的嘎德拉山垭口终于伫立眼前,我没有丝毫兴奋,只想找个地方好好坐下,好好休息,我想躺下,想睡觉,困。然而老天爷没给我这个机会,刚把一个土洼边的石头坐热,早就隐隐欲发的天空突降冰雹,把我直往山下赶。


吃完最后一包辣条我便开始没命地下撤,老天爷逼得更紧了,风越来越大的同时,高空还传来激雳的雷声,看着眼皮底下细如鸡肠的山道,却怕死不敢也没力气抄,现在能给予自己的唯有每隔两公里可以喝一口饮料。六点半,终于在冰雪中抵达露营点,累到虚脱,已经无话可说。





徒步进藏·川藏中线篇

DAY244


起点:塘嘎

终点:边坝县

距离:28KM

步数:37846


日期:2021.05.12

迅速搭好帐篷,躲进避风港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吃饭、写日记,之后再也扛不住疲劳,重重地倒了下去,本以为这会是个良好睡眠的开始,可是事与愿违,我几乎在无尽的翻转与睁眼苦熬中等来了天亮。


那是看不到夕阳的黄昏时分,还有孩童在帐篷周围嗤笑打闹,藏民们骑着轰轰作响的摩托往家赶,不时有牛群的铃声清脆地从耳旁划过,不远处有户人家似乎在装修,敲打声一直未断,让我纳闷的是虫草季节已经开始,一路走来看到很多村民都在各个进山口搭起了帐篷,为何这个村里还有这么多村民驻守。鸟鸣声也是有的,断断续续、游移不定,与人发出的声音相比随意得多、自由得多。


随着夜的深入,各类声音慢慢消停了,我终于听到不远处山谷底传来孱弱的涓流声,它是如此渺小不值领会,却又在万籁寂静时以洪荒般的亘古之力敲击耳膜。这时竟然还有一辆车远道而来,听这动静体积应当不小,司机努力踩着刹车,听方向应当是往边坝去的。不知过了多久,又有一辆车经过,它小得多,驶过的速度也快得多,这是此夜马路上最后的动静,之后便是长的、越来越长的沉默。



外面的世界终于陷入了一片漆黑,而我脑中却展开无尽的白色,软白的沙滩、牧白的云朵、袖白的江雪、冷白的肤色、狂白的罡风、迷白的烟雾……我就在各种白色中捣凫、奋困,明明感觉很累,但脑中的幻境却迟迟不褪,愈演愈烈地轮转上演,我想下坠,它们却坚实地托着我往上、往前,而那里什么都没有,白色、白色、白色,还是死亡般的白色。


我时不时地翻转着,以缓解单一姿势造成的麻木,向右时那小涛更明目张胆地浪来,溪流无尽,我的瞠目亦无尽,于是我翻身向左,那是心房的位置,扑通扑通地,当血液流回心室,我想起了徐志摩,真希望他在耳旁低语我一声,告诉我面对无眠时应该如何百事不扰、百毒不侵。


我尝试让自己什么都不想,但这已是一种想法,突然想到坐禅之人是否知道自己在坐禅,那些熟记于心的经文在此时是否只是一种狡辩,我今见闻当不得见,我今坐禅当不得禅,于是乎,善男子今欲睡当不得睡,安眠心不可得,即使转身三千,亦不可得,复转身三千,亦亦不可得,是名业障,是名如常。


如常无常,需学会接受,当第一缕晨光按时出现在帐外,它显然不是好事,至少不是我所期待的好事,这一夜我被如常熬干了,即使没有镜子,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眼神的呆滞,不知那些长于熬夜的人是否有我的苦恼,还好失眠的痛苦不是时常发生,否则我只能日日想日日,罢了,罢了。



为了减轻负重,我把所有的干粮都吃光了,水也仅留下小半瓶,想着到前方十公里的马秀乡补给些到边坝的即可,然而这里是个bug,它小到只如前天玉湖村般大小,而且仅有的一家茶馆还没开门,不见人影,又往前走了一公里,小学旁的公共卫生间没关门,于是接了半瓶自来水才敢重新上路。


如果今天从比如方向前往边坝,会在路旁看到一位行为怪异的男子,他带着墨镜,耷拉着口罩,眼神尽管呆滞却目不转睛地看着手里的半瓶水,他慢慢地把水瓶倾斜,深怕过大的动作会扰动瓶底恶魔般的细沙,他小心地打开盖子等待着时机,就在水面与瓶口齐平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含住一口,慢慢下咽。


马秀乡到边坝县的十八公里没有任何补给,如不怕掉头发的话,倒是有几股侧流的溪水可解燃眉之急,而我则每走三四公里就要上演如上的把戏,最后当终免不了要与恶魔交合时,我选择直接把水倒光,仅靠着残存的意志来到县城,接下来的两天终于可以不问晴雨好好休息。





徒步进藏·川藏中线篇

DAY245-247


起点:边坝县

终点:G349K390

距离:35KM

步数:51072


日期:2021.05.13-2021.05.15

吃饱了睡,睡醒了吃,顺便再抽空洗澡、上药,休整的无聊时光除了刷新一季的《十三邀》、重看《化城再来人》、翻越高墙去听逼哥的歌和万青的新专辑外,最令人兴奋的就是种树了,对的,种树,在行走了近万公里,跨越了几年的时光后,我终于在蚂蚁森林里种下了第一颗树——云杉。


不得不吐槽蚂蚁森林能量分配的不合理,一天不管怎么走,最多也就攒298克能量,这大大增加了种树的时间成本,我本是冲着胡杨去的,一想到死后如能把自己的骨灰作为它的养分让它继续替自己仰望几千年的星空就很浪漫,然而即使每天勤奋地偷好友能量(有些无良分子开了能量保护罩根本偷不着),一天最多也就收500克,于是几年的光景里只能眼瞅着一批批的胡杨被别人无情认领。



前些日子,森林里突然新加入了新树种——云杉,因为名字里也带个“杉”字,胡杨是没盼头了,于是退而求其次。刚上新时,距离凑够种它的能量仅剩几千克,于是除了每天艰苦地行走外,还不得不把七点的闹钟调到最大音量,因为这是收和偷能量的最佳时机。在历经了十多个这样的早晨后,终于等到了点亮证书的一刻,欣慰。


这回在县城住的是从比如方向路过的第一家旅馆,床大不说,老板人也很好,而且巧的是旅馆对面就是一家鹰潭老乡开的超市,本来想泪汪汪地,但老板说整个西藏所有县城大点的超市基本都是鹰潭人开的(的确,去年在索县的巧遇也说明了这点),瞬间又把眼泪收了回去。舒舒服服地躺了两天,今天再上路是有些不舍的,因为徒步路上难得有机会窝在如此柔软的被子里。



离开县城,公路一直沿着旁边那条有些混浊的麦曲前行,几公里之内溪谷还是如前几日的一样狭窄闭塞,直到G558终于走到尽头迎来G349国道,视野才逐渐开阔,只需稍稍抬头就能平视眼前连绵的雪山,边坝县到边坝镇一路景色皆如此,唯独有些遗憾的是这一带村庄颇多,但无一例外没发现小卖部。


徒了今日约一半里程想中途休息时,意外发生了。我选择休息的地方一般都会在路牌或其他水泥墩子上,如没有,公路旁边的排水沟上也是不错的选择,正当我选定一段干净的排水沟水泥挡准备坐上去时,因为没注意到脚下的一块石头,脚底打滑的同时身子踉跄向前,眼瞅着小腿就要磕到水泥棱角时,情急之下一手把登山杖挡在身前硬撑,腿倒是没受伤,登山杖却被水泥锋利的边缘折成两段。



中线的行程才刚刚走完五分之一,这一带荒远偏僻物流不便,没了登山杖保护膝盖,剩下的路该如何是好,我在为难中休息了一刻钟才起身向前。为了保持身体均衡发力,我只能两只手轮流掌控剩下的单杖,徒步速度减缓的同时身体也感觉到越来越吃力,看来找木棍替代才是此时的当务之急。


运气不错,因为这一带海拔不如那曲,树还是很容易存活的,地方政府组织村民沿着公路植树绿化环境,那些存活的树自然是不能碰,但许多死去的却被人们绕上铁丝做成了保护它们的栅栏,才吃力地走了不一会儿,眼前长长一排如十八般兵器般列阵的围栏便呈现眼前,我立马眼花缭乱地挑了起来,太粗的不能拿,死沉;太细的不能用,容易断;木质疏松的不能久杵,会开裂;粗细均匀的不上手,太滑……“祝融”都能上火星,还有什么事能难倒我,一番精挑细选后终于在一个略微偏僻的角落寻到一支下粗上细的称心货色,这才重拾信心,继续上路。







徒步进藏·川藏中线篇

DAY248


起点:K390

终点:K358.8弃房

距离:31KM

步数:45804


日期:2021.05.16

在路边一块长满青草的空地搭帐篷时,对面山头不知所起地聚起一团雨云,于是马不停蹄地打地钉、立帐然后迅速地躲了进去,可是等了一会儿劈头盖脸的大雨并没有落下,反而在零星的雨点后重新等来了太阳,再次体验到大自然虚晃一招的调皮。


搭帐篷的地点海拔并不高,只有三千八百多,但是一入夜如衣服没穿够还是能感觉到深入骨髓的寒冷,早起更不用说,外账内外都结上了薄薄的一层白霜,我一边哈气一边用快冻僵的手收拾着帐篷,就在这时住在旁边的大叔过来了。


起初以为他在跟我打招呼,我木木地挥了挥手,他又走进了一点,同时似乎在对我嚷嚷着什么,因为隔得远再加上又是藏语根本听不懂他在说啥,他下了路基离我更近了,这时才模糊地看到他脸上有些责备和气愤的表情,他指指旁边一小块绿地点点头,又指指身后乱石下巴掌大的空地点点头,唯独指着我的帐篷摇头,我这才恍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他家的田地。



不一会儿大叔走到我跟前指指地上的“野草”再指着自己的嘴巴生硬地蹦出两句汉语“吃的、吃的”,这下终于认定自己闯祸了,错把他家刚刚冒出头的菜苗当作无人看管的野草了,但已经睡了一夜“生米煮成熟饭”此时我唯有惭愧地朝大叔合十拜拜并示意马上离开,大叔确认我已经知错,并没有进一步责备,只是点点头转身离去。


收拾完毕出发经过他家时,大叔正忙着盖房子,他看着我时,并没有显露出凶神恶煞地表情,而是把我当作普通经过的徒步者,站在楼顶朝我轻轻地挥了挥手,我则再次欠了欠身,双手合十表达歉意。昨晚还想着早上能上他家讨壶热水,此时唯有灰溜溜地逃走。



类似尴尬的经历还有一次,那时在读初中,学校操场一隅也有块空地,稀稀疏疏地长满了人高的杂草,再加上空地的边缘有条脏臭的水沟,一看就是荒地,但这样的设定对于孩子来说却激发了探险的野趣,于是两个小伙伴拿着木棍就进去扫荡了,我则跟在他们身后。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往前进,经过一丛杂草后眼前出现了一小块菜畦,我们下意识地以为它应当没人认领,于是小伙伴照样挥着木棍在前开路,我则把被他们打烂的菜叶轻松踩在脚下。突然“你们是怎么读书的”的声音恶狠狠地在身后炸响,不用说,准坏事了,菜地主人来了,我吓得回头一看,这主人正好是与爷爷关系甚好的一位老师,当时尴尬与惭愧的心情像藤蔓般死死把我按在原地,久久不敢抬头看主人的眼睛。时隔多年,今天的遭遇却如出一辙。



露营地往前走了两百米就是前往三色湖的入口,我在桥边傻站了半个小时想搭车进去逛逛,但因为是大清早,我毫无进展地逗留在原地,估计大叔边干活边纳闷着我的这波费解的操作,唉,事与愿违啊,于是我又错过了一个景点。


到达拉孜乡已经是中午,幸好这里有北方人开的餐馆,我终于美美地吃上了一碗地道的油泼面,巴适地给手机充满电才重新上路。地图上显示拉孜乡是前往洛隆路上最后一个乡,而这里距离县城尚有一百一十五公里,按照虫草季路上即使有村庄但十有八九小卖部不开门的逻辑,我必须背三天的补给上路,除了沉还是沉,本来就疲倦的脚步变得越发沉重了,因此今天并没有走到预定的地点,而是在路旁看到有敞亮的弃房就如释重负地瘫倒了。





徒步进藏·川藏中线篇

DAY249


起点:G349K358.9弃房

终点:G349K324

距离:35KM

步数:42909


日期:2021.05.17

睡惯了空空荡荡的弃房,因此这夜在如此干净的房子里扎营,并不会引发我关于魑魅魍魉的任何遐想,然而这晚我还是做梦了,具体的梦境在睁开眼那会儿就已经忘得差不多,我现在唯一记得的是在梦里填了一阙词。


话说回来我已经许久没有写出诗了,每天奔波的行程把我折磨得疲惫不堪,休息时涂鸦的日记已经耗尽了精气神,这一放大半年就过去了。


写诗到底是应该集中精力苦思冥想,还是应当随其自然捕捉来去无踪扑朔迷离的灵感,我一直没有答案,于是在今早睁开眼的电光火石间,我瞬间就把梦里的锦绣词句忘得一干二净,任凭我如何回想,脑中始终一片空白,我该遗憾吗,还是庆幸躲过一词。



被我错过的何止一词,还有过查村的住宿点,我本该昨天到达这里,可是过多的负重导致我步伐无限放缓,早知道这个村子有小卖部和住宿昨天在拉孜乡就不该背那么多干粮,肠子都悔青了。


到这里时正赶上村民们组团上山挖虫草,一位小哥乐呵呵地问我去不去,我知道即使不是客套,仅凭现在的体力也绝跟不上他们的步伐,唯有在火塘旁环握一碗温暖的泡面目送他们好运。


今天翻的山名为“巴里拉山”,这一带山峦海拔相对落差不高,大面积的红色土壤给我一种重回新藏线红土达坂的错觉,虽然它的海拔有4810米,但因为路况良好,一直缓上,仅在快到垭口时才有卡子弯,于是不知不觉间就干到了山顶,比预计用时缩短了不少,而且难得的是在垭口停留的时间里一直太阳当头,在股股或凉或暖的风中乜斜一脉雪山,舒舒服服地大饱眼福。



令人流连忘返的还不止于此,今天在藏地,我终于第一次见到一对野生的仙鹤,起先它们涉水而行,后来却被我的铃声惊动,霎时间只见它们飘飘然地天南地北起来,投下的骈影略过我也略过翅下河山。


这对双飞客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那位情僧,去去来来,他一定在遥远路途中见到过什么,否则不会丢下一句关于理塘的传说就悄然遁于湖光山色。


告别羁侣,我开始缓慢下山,今天的下山路也比较平缓,而且时不时有近道可以抄,这进一步减少了徒步距离,每当翻山必悬起的心中巨石终于可以安然放下。距离垭口约十五公里的地方路过一个名为“巴里”的村子,没想到这里竟然也有一家小卖部,腿不禁地又疼了一下。





徒步进藏·川藏中线篇

DAY250


起点:K324

终点:K294

距离:30KM

步数:43741


日期:2021.05.18

奔波的一天是从淅淅沥沥的雨中开始的。天刚亮嘀嗒的雨声就陆陆续续地在帐篷上敲响,那声音虽然微弱,却叫人再也睡不着,我睁着眼等到闹钟工作,终于爬起了身开始收拾。已经离开了边坝,但对熊的恐惧依然存在,昨夜因在一块荒地露营,直至深夜才在一片风声鹤唳中浅浅睡去。


晨雨的任务在把我轰醒后就完成了,刚出发一段路的风景因为植被和小溪的添彩,颇具在水一方的诗经风味,深得我心。小树抽着芽,牛犊舐着草,走近看,那泛着微光的绒绒野草上,因为太阳的出现霎时间变得炯炬起来,自然的春虹终于在这偏远的藏地出彩,风摇着嫩芽,人澡在风里,徒步的乐趣由此展开。


只见不远处有一块鲜红的东西晃动着,我看不清,还以为是只围着红项圈的藏獒而不敢靠近,刻意放慢了脚步,“朋友,休息一下嘛”,听见人声才放松了警惕,正好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于是放下包,利索地跃到小溪的对岸坐在那声音的旁边。



他是护林员,正面对小溪坐在树丛旁的一块绿地上,他的眼神犀利地密切关注着对岸来往的车辆,那晃眼的红色是他的红袖章,他的搭档,另一位护林员正侧卧在草地上,一只手放在眼前挡着阳光眯起眼睛打量我,我看不见他躲藏在阴影里的眼神,但凭借姿势推测他没有丝毫敌意唯有好奇,毕竟徒步川藏中线的是他们经历中的极少数。


藏地每到天干物燥的冬季,村里面就会安排人马死守山林,这一带树木本就稀缺,万一着火是不得了的事情,今年云南就着过几次,甚至有着大片森林覆盖的林芝也着了,因为一位巡林的新手没有掐灭烟头。不过今年的防火季到这个月底就该结束,雨季一来他们就轻松了。


才聊了一会儿天,默不作声的搭档就掩盖不住天性,在一旁唱起歌来,可惜不是藏腔,而是周华健的《朋友》,几句之后他忘了歌词,我则接着唱起了副歌。有时候人与人的相处就这么简单,一首歌的功夫,他终于从听众变成了主聊咖,原来他的普通话并不比旁边这位的差。在他们身边这么一坐,我到十一点才又重新出发。



接下来的路都是下坡,如预计的一样轻松,意外的惊喜是路上经过了两个补给点。今天本来打算走到三十六公里外的西湖村,但是在距离终点尚有一个小时脚程时,在一个地图上没有的村庄旁发现了一个开着门的公共卫生间,于是心潮澎湃地闪身进去探查,果然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电暖打开、大门关上,在藏地,还有什么比睡厕所更舒服的事吗?


就在刚才厕所管理员来了,鸡同鸭讲一番,她完全听不懂普通话,她两个调皮的孩子则在一旁嘻嘻哈哈地“火上浇油”,遂打电话找村委会求助,视频里是个面容娇好的美女,在用普通话互道“你好”之后我如救命稻草般地向她解释,看她了解了情况后我喜滋滋地把手机还给了管理员,谁知反手管理员就用仅会的普通话跟我说那位美女“听不懂、听不懂”,何必多此一举呢?不过结局是好的,不管她们听没听懂,我还是保证明天把管理间的卫生打扫干净后再离开。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