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进藏·川藏中线篇
DAY241
起点:白嘎乡
终点:尼木乡
距离:35KM
步数:49169
日期:2021.05.09
白嘎乡竟然有青海人开的拉面馆,作为半个北方人这样的好事自然是不能错过的,昨晚就着满满一盘炒拉面充实睡去,为了今天出发前吃顿好的,收拾完毕我又屁颠屁颠地来到了这家店的门口。这是个一家人开的小店,八点刚到,只有母亲起了床,刚刚开门打扫便看到我鼠着眼往她家瞅,于是被客气地请了进来。两个孩子和丈夫都没起床,母亲不会拉面,只能提供些端茶倒水的客套。
店面很小,只有五张桌子,昨天进来时感觉我一个背包就把门面撑满了,是老板的热情把我庞大的占地无形中压缩,让整个人全身心地埋进面的味道里。此时母亲正在擦桌子,认认真真地,唯一能打扰到她的,唯有时不时地想着为我的杯里添热水。并没有让母亲催促孩子们快些起床,不着急赶路,利用这段时间正好为手机充电。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谈话间母亲说道曾在青藏线上看到过一对推车直播的情侣,她很是为他们感动,我却对这类人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不以为然,于是这牵扯出了一个至少对我来说涉及到本质的问题:进藏路上,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徒步者?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解决起来非常简单,无非几个层面。首先,最简单的,既然是徒步者,就不可能推车,或者翻着花样用其他方式吸引眼球,背着大包双手持杖才是徒步者的正确打开方式,简单明了;再来,徒步者作为各种旅行方式中物资携带最轻的,讲究的是对物质欲望的克制,因此那些推着车上路按照平时生活习惯来驮负行装的,显然与这种精神背道而驰;
其次,徒步者追求的除了“身在地狱,心在天堂”的极致风景,剩下的就是精神层面的享受了,这类人是绝不可能在这样的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去直播的,这会浪费掉大好沉浸孤独、探索内心的机会,得不偿失,这不是真正的徒步者会做的事;

再来,徒步者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是规避风险,这就要求他们在上路之前对整条路线要有最起码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路线难度、补给情况、当地气候等的了解,尤其是补给点信息,由于这关系到负重,所以是徒步的关键,因此徒步者在上路前会根据具体路线匹配补给。上路后遇到善良的自驾者,接受些小恩小惠在所难免,但如不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在无人区、戈壁穿行遇到水、粮皆断的情况,否则真正的徒步者是绝不可能主动求助的,因为有时候一瓶水的重量都能成为压断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那些推车直播时拼命要求刷礼物的、那些在城市中摆地摊装可怜要钱的,对这些人我只能给予深深地鄙视。
最后要说到搭车的问题,很明显既然是纯徒就不可能搭车,除非碰到意外,比如我第一次进藏因为低血糖倒在路边就搭了三十公里速降海拔缓解症状,毕竟一个人出门在外应当切记“安全第一”。至今徒过约一万公里的里程,如硬要因为其中搭过一百多公里的路途而否认我是个纯徒者,我也认,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绝对不搭车的牛人一定有。
综上所述,我眼里真正的徒步者就应当坚守“不直播、不推车、不卖惨、不乞讨、不搭车”的原则,破例的那些人不过都只是以徒步之名变相卖苦力的弱者罢了。
面终于吃完,没了继续坐下去的理由,告别老板一家欣然出发。出乡约十公里,路上偶遇了一个鹫群,十来只庞然大物停在路边立马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只希望它们不是在等我,同时又期盼着最后的最后是它们引领我离开,因为有两种死法是我觉得最美的,第一是飞身上高空然后炸成烟火,另一种就是在冈仁波齐轻松一跃随后被这些自由的生灵带走。
西藏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透过一角蓝天晒着太阳,起身时身后却传来一声惊雷,还没走出几步,冰雹就密集地砸来。中午的山体已经被气温褪去寒意,可这短短的几分钟,眼前墨绿色的山体就又摇身成一态黄白的龙钟之感。黄昏时分终于抵达尼木乡,一直在打探路况,据说前方除了有熊不说,即将翻越的垭口也近五千米,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