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柳巷旧街.浑源千年古城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福建
本帖最后由 云随风飘308 于 2022-8-5 14:14 编辑

太原柳巷旧街.浑源千年古城

太原柳巷美食街,是太原的“王府井”、“铜锣湾”式的商业步行街,也是太原市一条历史悠久比较繁华的商业老街,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作为太原的市中心,柳巷是太原的时尚前沿,更是太原人吃喝玩乐的好去处,逛街累了,随意走进一家馆子或者选一种街头小吃,就可以满足太原人因被美食娇惯而过于刁钻的胃。特色小吃推荐:章鱼烧、牛王庙麻哥辣妹串串、澳门蛋挞、山西刀削面、五谷渔粉。柳巷美食街不仅是太原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也是太原最受欢迎的美食街之一,是“中国四大夜市”之一、“中国十大商业街”之一,号称太原的“王府井”,集餐饮、娱乐、观光于一体。柳巷美食街地处太原的市中心地带,南起钟楼街,北至府东街,全长500余米,是很多太原本地人都会常来的一条美食街,美食的种类非常多,从早餐到宵夜,从正餐到小吃,应有尽有。街边小吃更是花样繁多,有老北京的卤煮火烧、长沙的臭豆腐、西安的葫芦头、铁板鱿鱼、糖炒栗子、上帝炸鸡等等。这条承载着老太原人美食回忆的“舌尖上的地标”正在重现活力。食品街修建于1985年,前身是“帽儿巷”,宋代起便是太原市的商业中心。

浑源千年古城

浑源最早的城池创建于西汉时期,在今县城西面二十里山左边的麻庄,南对恒山,右背崞山,处在三山夹峙中间,所以新莽时称为崞张县,即汉时的崞县治所,由于汉朝不断抗击外族袭扰和平定叛乱,原雁北地区战乱频繁,浑源自当不免,匈奴对汉掠夺性袭扰自不用说,单是公元33至33两年,汉光武帝刘秀就曾与占据雁北地区的芦芳在崞县、繁畤(县治,在今浑源城北二十里,但笔者认为在今浑源县城西西坊城一带,笔者曾有文专门考证,此文不赘言,其城池规模已不可考)交战数次,其对城池的破坏可想知了。
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在雁北屡加争战。到了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浑源属畿内地,由于发展和环境有所安定,城池得到巩固,但随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六镇之乱”浑源城又成为一座边城,重新沦于战火。由于旧城是一座土城,地势低洼,东西有水,从山两面的腋下流出,每遇淫雨,山洪泛涨,声若雷霆,城多水患频发。且这一带土地潮湿,多含盐碱,不适于人们居住。
到了后唐时期,应州人李嗣源即唐明宗即位(公元926一933年)相对来说政治比较清明,生产得到发展,经济趋向繁荣,财力较为雄厚,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决定浑源旧城(汉崞县治)迁址。经过多方测,最后选中了今县城这块地方。
“浑源夏商时属冀州。西周时以恒山镇属并州。春秋时属代国。秦始皇始置县,称为崞县,属雁门郡。不久改称平舒,属代郡。西汉时,平舒县废,复置崞县,属恒山郡。王莽新朝期间,改为崞张县,仍属常山(即恒山)郡。东汉恢复崞县名,三国沿袭之。北魏时迁都平城(即今大同),为京城内地,改名石城县,属神武郡。天兴元年,改称崞山县。东魏时,改为廊州。北齐时,又改为北显州。隋初,北显州改称平寇县,后又改回崞县。唐时始称浑源,为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五代晋县随州入辽仍为浑源县。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这个建造在永安西大街上的古城,最早的建造时期可以追溯到金代,不过由于古时候战乱较多的原因,最初的古城也是遭到了很大的损毁,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古城,则是属于明朝太祖洪武七年州判张溥主持打造的,不过就算是处于“二次建造”,该古城到现在也是有了将近650左右的历史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百年古城。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