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第四站: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0-20 09:46 编辑

         雨崩是我国境内一条史诗级徒步线路,被誉为“徒步者的天堂”,“神山圣水下的世外之地”,“上有天堂,下有雨崩”等等,无不说明这里的景色美丽又充满神奇,行走其中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充满旷世桃源之感。如果你想徒步,想安静,想感受美丽的大自然,那么世外桃源般的雨崩村,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如果说人间有天堂,那么雨崩算一个;如果说人间有地狱,那么雨崩是一个。爱一个人要带TA去雨崩 ,恨一个人要带TA去雨崩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去不了天堂,那就去雨崩吧!        雨崩村是梅里雪山神女峰脚下的一个藏族村寨,分上雨崩(海拔3150米)、下雨崩(海拔3050米)两村,二者距离约一公里,上雨崩可以通往冰湖和笑农大本营,下雨崩则通往神瀑和神湖。此外,也是梅里雪山转山朝圣的必经之地,在滇藏川青等地的藏族人意识里,不朝拜梅里雪山,死后就没有好归宿。所以朝圣转经者络绎不绝,虔诚尤甚者则匍匐而行。由于地处大山深处,又不通公路,雨崩好似一处世外桃源,在驴友间流传一句话: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雨崩,一个只听名字,就可以牵动灵魂前往的地方知道雨崩,还是十几年前,在8264驴友论坛上看到驴友写的徒步雨崩的贴子。那时就对雨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向往有一天也能走进雪山深处,领略一下这个神秘的世外桃源感受一下她神奇和壮美今天,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我终于走进了这个中外驴友心驰神往的地方。           西当村,徒步雨崩登山起点,我和海南驴友们的合影。               西当徒步登山到雨崩的导览图(小路)。
      下图是我的徒步轨迹和一些徒步数据。徒步起点西当村海拔2600米、最高点南争垭口海拔有3700米、徒步终点雨崩上村海拔在3100米,累计拔高1100多米,累计下降600多米,全程实际徒步近10公里,移动加中间休息用时近9个小时。           雨山徒步转山三天顺利结束后,我得到的“朝觐梅里,徒步雨崩纪念牌。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0-15 20:20 编辑

       早上8点钟,我们告别了飞来寺梅里雪山观景台,坐车前往雪山脚下的西当村。         我们沿着S214潜藏公路继续前行,俗话说“看山累死马”,看似很近,从飞来寺观景台到西当还有38公里的路程。从白马雪山下山的路很陡,有许多急转弯,也可能昨夜没有休息好,有驴友发生高反不适,中途停车休息。         车到澜沧江雨崩景区卡瓦格博大桥检票口停车,我们等待买票检票通行。         检票口几棵云杉枝繁叶叶茂,挺挺玉立,直拔天空。         澜沧江大峡谷是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不仅以谷深及长闻名,且以江流湍急而著称。深邃的谷地,高耸的雪山,汹涌澎湃的水流和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是本段澜沧江大峡谷的特色,而被藏族同胞视为神山的梅里雪山在一旁的衬托更是增加了大峡谷的神秘感。澜沧江流经青、藏、滇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后,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        过澜沧江卡瓦格博大桥,我们便来到了西当村,在此下车准备登山。地导牧野为大家分发关由和登山杖,并为大家讲解登山杖的使用方法和高原登山徒步的注意事项。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0-15 22:00 编辑

         西当村的标示牌,到雨崩景区的路程19.5公里,这是指走简易的盘山公路的里程,我们走野线近道穿越到雨崩的路程其实并没有这么远,只是路更险峻难走罢了。         10:00,我们在领队海南美女幽兰谷的带领下,走上前往雨崩的山路。         我们队伍中,还有几位来自海南的没有大人跟着的十几岁的小驴,他们登山徒步的耐力丝毫不输我们这些老驴。         我们脱掉城市中光鲜亮丽的衣裳,裹上冲锋衣、拿上登山杖,用脚步一起去丈量这片土地,将身体放在地狱,将眼睛搁在天堂。          在路旁,有许多这样的玛尼堆。玛尼堆藏民用大小不等石块、石板和卵石垒成的“祭坛”,也被称为“神堆”。当地藏胞在山顶上、路旁垒起石块,矗立杆子,扯起绳索,绳索上数以百计、色彩纷呈的丝绸哈达在劲风中招扬着挚诚挚真的祈祷和祝福。据说这种独特的祭祀方式叫“尼玛堆”,如同蒙古族的“敖包”。虔诚的佛教信徒和前来河源的游人你往我来系上五颜六色的彩绸,寄托自己的祈祷、祝福和希望。彩绸的色彩分别象征不同地意义:蓝色象征天空、白色象征祥云、红色象征火焰、黄色象征大地、绿色象征水。         路遇一个放牛的藏民小伙,主动把牛牵到路旁,给我们让路,我们无不赞叹这里多么纯朴厚实的民风。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0-17 20:04 编辑

       我们时而走大路,时而穿小路,跟着领队一直向上攀登。         走大路虽然省点力,但车子过来尘土飞扬,但抄小路也不轻松,有的地方是密林穿行,有的地方是窄窄松软的土路,乱石堆集,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滑落滚下山底。         好在我们领队幽兰谷,是个老驴,多次带队走过雨崩对路线很熟,一路上不断地提醒驴友们注意安全,遇到叉路和危险路段,等前队人员都到和过后再前行,还不时与后面收队的两个地导相互联系人员状况。         一路上大家都佩服这两个小美女,几乎都走在第一梯队的前面,丝毫没有累的感觉。         10:50左右,我们前队到达第一个休息亭,大家在这里聚齐休息。        亭中透过树丛望去,蓝天、白云下青山巍巍,景色宜人。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0-16 11:30 编辑

         稍事休息,我们又出发了。          前面的路几乎没有树荫,7月的高原太阳很毒,紫外线晒得我们大汗淋淋,而这一段路犹如走进了时光隧道,路也不是很陡,走起来很轻松。          说轻松,11:30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轻松茶馆。         在这家藏人开的轻松茶馆,可能买到各种饮料和小食品,还可以喝到纯真地道的青稞牛奶茶、酥油茶及吃到青稞饼。         茶馆外有一片开着鲜花的草地,几头牛儿正在悠然地吃草。友情提醒:西当徒步雨崩途中,只有这里有唯一的一个卫生间,就是山上面那个木房子,给登山的女士带来了方便。         从这里回头可以看远方磅礴逶迤、群峰连绵的白马雪山。           又可以遥望气势磅礴、巍峨矗立的梅里雪山群峰。          景随步移,再往上走,回头可以远远看到昨天观赏梅里雪山,晚上住宿的飞来寺小镇。         拉近相机镜头,只见山势峥嵘的白马雪山下飞来寺小镇错落有致的楼宇,真如飞来一般。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0-18 01:07 编辑

         中午12:30,我们爬到半山腰的观景台。           走上观景台,眺望梅里雪山群峰,真是“云遮雪踊千螺翠,雾绕峰遥万壑秋”          在这里怎能不留个影?!          登高望远,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继续向上攀登。          路两边的原始森林之中植被茂盛在一些阔叶林的树梢上除了枝叶还挂满了类似柳条一样的绒毛垂条         我发现海拔低的山脚下的树多是阔叶林,后到高海拔后都是冷杉树等针叶林。回来查资料得知:海拔高会导致气温低、大气稀薄、风力强劲。从而导致高海拔地区不太适宜阔叶林生长!          路边这棵根系发达,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的古树,经幡环绕,玛尼石堆放藏民一定奉其为”神树“。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神灵的敬仰又让此树平添不少神秘色彩。        经过半个小时,13:00我们又到达第二个休息亭。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0-18 01:32 编辑

        离开简易的盘山公路,我们又拐向山间小路。         山路崎岖蜿蜒,布满杂木、乱石和湿滑的青苔,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爬。        14:00,我们到达八一茶馆,这里也是一个登山补给站,同样提供各种饮料和食品。        大家在此休息,吃随身带的食品。         遥望梅里雪山,高低有致,起伏连绵,在飘渺的云海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休息好,补充完能量后,我们又艰难地向上攀登。         随着海拔的上升,阔叶植物越来越少,到这里已经大多是高大的冷杉类针叶林了。         冷杉是一种高寒植物,属国家二类保护植物。这里古木参天,树干通直,疏密相间。疏林中,光斑遍地,彩蝶飞舞,景象多变;密林中,枝干相抱,浓荫蔽日,寂静神秘。          我还真能招蜂引蝶,一只飘亮的蝴蝶落在我手臂上的魔术头巾上,久久不愿离去。又或是山神看到我对雪山虞诚的敬畏,特派使者前来保佑我转山平安。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0-17 02:08 编辑

       爬过一段陡坡后,前面的路变得稍微平缓些了,而路两边飘着一些五颜六色的经幡,我们意识这里离山顶不远了。        再往前走,路旁有一标志牌“南争第一垭口,海拔3702米”,“南争”的意思是“满披美丽森林的山梁”。         望着南争第一垭口的标志牌,我们非常的兴奋,高山我们终于征服了你!         前面的路平坦多了,路边有不少的玛尼堆和五彩的经幡。          15:10,我们到了南争垭口,海拔3729米,这是我们今天攀登的最高点。南争拉,满披美丽森林的山坡。          山顶上玛尼堆成排,五彩的经幡在林间飞舞,是藏民的圣洁之地。          旁边有一个敬香台,也有一个煨桑炉。煨桑,"桑"译为"清洗、消除、驱除"等净化之意。煨桑,是藏族最盛行的一种宗教仪式。用松柏叶、坎巴花、糌粑以香料点燃祭山神。         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色序不能错乱,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民族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不只是祈求神的庇佑,还有着自身修行、利益众生的功德。当我们走过那漫天飞舞的经幡时,真的感觉,仿佛受到了诸天神佛的庇佑。         当我们走出茫茫林海时,视野豁然开朗,梅里雪山仿佛就在眼前。我们到达了山顶雨崩户外徒步营地。         我还没有来得及欣赏一下梅里雪山的风景,就被路边“南宗驿站”里传出的悠扬的乐曲吸引进去。          走进驿站,只见房子中间燃烧着一堆篝火,上面烧着热水和酥油茶,驿站的主人一位藏族大哥在悠然地拉着胡琴,乐曲肠回气荡余音袅袅
        我也赶快找了个位子坐下,感觉登山的疲惫在这轻松的氛围中渐渐地消去。        我们第一梯队的驴友,陆陆续续地赶到驿站休息。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0-17 23:04 编辑

        驿站的对面有一个高大的观景台,是观赏梅里雪山自然风光的最佳地点。        登上观景台,果然这里的位置绝佳,环视四周风光非常优美。         凭栏眺望,山势突然开阔,梅里雪山峭峻的山峰猝然伫立眼前。         眼前的山峰粗犷而冷峻,令人感到一种刚正不阿、力争上游的质朴美,似一幅凝重的画,如一首深邃的诗,若一个清新的故事。          观景台近距离观赏神女峰和五佛冠峰的最佳地点。最南边的最高山峰就是高度仅次于卡瓦格博峰的神女峰缅茨姆海拔6054米据说她是卡瓦格博的妻子。云雾缭绕之中仅露出玉色的裙边,秀长的身躯时隐时现,犹抱琵琶半遮面,云淡之时依稀可见她正翘首向西,凝望着远方的卡瓦格博。                                                                                    位于神女峰的右侧五佛冠峰(吉娃仁安峰),海拔5470米,又称五方佛峰、五冠峰,因紧靠缅茨姆峰而被神话为“太子妃(神女峰)”的贴身随从。吉娃仁安的山形颠覆了雪山在人心中的印象,四五个整体山岩并侧排列,好像整齐的五指迎风而立,又酷似佛教中的五佛冠。
        即到此,那必须要打卡留念。         欣赏完梅里雪山的圣景,我们便沿着左边的小路下山,奔向心目中的雨崩。         路边的草地上开着一些叫不出名(我用微信小程序“识花君”也汉有识别出这些高原花草)的奇花异草,千姿百态、群芳斗艳。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0-18 07:19 编辑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负重上山是要消耗一定的体力,但下山的危险性更大。下山的路有些地点崎岖不平,坡度较大,土路上还有一些被驴友的鞋磨圆了的小石子,稍不注意就可能脚下打滑落下山去。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拄着登山杖,向下一点点挪行。           路边有一“亚喇嘛飞升处”标示牌。亚喇嘛,意为山上修行的的喇嘛。传说南卡德青喇嘛带着两个弟子和一只狗在这座山上修炼,高僧修炼得道后,对面的多吉扎圣地大门为他们开启了,高僧于是带着他的徒弟和小狗飞到对面的岩峰,岩石上的脚印就是他们飞升时留下的。           下山途中又经过一个观景台,旁边有一玛尼堆。           登上观景台,从这里观看梅里雪山,景致又有不同。除了能更细致地观赏神女峰和五佛冠峰外,此处还能看到将军峰和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五佛冠峰的右边的山峰就是将军峰。          左边的将军峰(巴乌巴蒙峰,海拔6000米佛经上说巴乌巴蒙峰是卡瓦格博的卫士,他的身材虽然矮了一个头,山峰没有那么陡峻,却显得更加魁梧。雪色的身躯呈现三面锥形,雪坡之上多了一些曲线,那是突出的一块块巨大的黑色岩体,犹如勇士身上凸起的肌肉,张显着无穷的力量。                                                                                             仔细看在将军峰右边半隐在云中有一白色呈金字塔形的山峰就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是整个梅里雪山景区的核心。卡瓦格博,藏语是“白色雪山”,当地藏民称为“雪山之神”,是藏传佛教朝觐圣地。传说卡瓦格博原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师点化,皈依佛教,受居士戒,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的守护神,称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和藏、川、青、甘等地众生朝拜的圣地,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
        明天我们计划要徒步去的冰湖就在将军峰下,冰湖被前面的山峰挡住了,在这里看不到。         继续下行,下山的路是越来越窄,还是要格外小心,真是“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         从这里可以看到,后天我们计划要去的神女峰和五佛冠峰雪水融化形成的神瀑。         17:00,我们来到上雨崩乘车点。         上雨崩乘车点旁也有个二层的观景台,从观景台可以看到传说中世外桃园中的雨崩村。         登上观景台我们看到,在梅里雪山深处,神女峰和五佛冠峰山脚,群峰环抱之间,一座藏族古村寨,在蓝天白云下,像是一位上天下地的神仙,潇洒飘逸;又像是一位身栖桃源的隐士,风姿俊奇。这里,原本近乎与世隔绝了数百年,直到15年前,外界才渐渐听闻这处人间天堂的所在,并迅速名扬世界。随后,无数游客开始走进雨崩,走进最像陶渊明笔下所描写的"世外桃源"!这里是雨崩下村,下雨崩位于山脉峡谷中的洼地,相对平坦。雨崩,意为经书,其名称的由来,大概与离村不远的"石篆天书"胜境有关。                     走到二层观景台,可以看到雨崩上村依山势而建,犹如嵌在山腰之间。但由于特殊地形的原因,上下雨崩之间,看似仅有几百米的距离,却需要行走约40分钟的山路。 这里,远离红尘,交通闭塞。青山连绵起伏,如同翠嶂围屏;人家高低错落,仿佛写意花朵。阡陌之间,青稞满田;草地之上,牛羊混养。         走进雨崩村,所见之处是木质结构平房,最多三层的小楼,山石搭建的庭院围栏,石板或水泥铺就的道路相传,雨崩村在很久以前并不被外界所知。后来,梅里雪山后有一个老人常到澜沧江边的西当村借粮,西当村的人谁也不知道老人从哪来,便有人跟踪他,可总是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老人再来借粮时西当村的人说:“这次我们不借给你青稞,也不借麦子,借给你小米”。 他们在帮老人将口袋扛上肩时,乘机在口袋上扎了一个洞。小米一路流着,村民们紧跟在其身后,到一块巨石下,小米没有了。他们奇怪极了,众人掀开巨石,却发现大石头下面有条小路通往一个村子,雨崩这才被外界发现。
         据说过去雨崩村,人烟稀少,是个只有20余户的藏村。据说由于旧时西藏特殊的征收赋税或者支差以户来算的制度,过去是"一妻多夫"的风俗。雨崩"一妻多夫"的风俗,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随着雨崩与外部社会及文明的逐渐融合,这种风俗也正在日渐消退。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村内大家都将自己的房屋改建成为了民宿或饭店。村民开客栈和饭店大多是将地皮或者饭店和客栈出租由外地人接手经营每年光租金收入就不少。三天在雨崩客栈住宿,饭店吃饭,也确实是大多都是外地人在经营。

        17:40到达上雨崩我们预订的听风客栈。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