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雄镇正定古城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内壁东面绘东方净琉璃世界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西壁壁画是西方胜境,也就是阿弥陀佛所主持的西方极乐世界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东面抱厦的南墙正中绘制的“鬼子母天”是天尊中最美者,她头戴凤冠,身着宝衣,足踏云鞋。丰腴秀美,上身前倾,目光慈爱。左手持莲花,右手抚小儿头部,小儿则仰头上望,小手伸向“鬼子母”,表现出渴望投入母亲怀抱的急切心情。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在摩尼殿的殿后是泥塑彩绘的五彩悬山。正中是倒坐观音像。我们在《西游记》里看到的观世音 菩萨 ,都是神态雍容,身披白色天衣,举止端庄,端坐莲花或脚踏青云。而摩尼殿中这尊观音却与众不同。她坐南朝北,头戴宝冠,顶饰缨络,赤足盘膝,头微右侧,身稍前倾,柳叶眉下,凤目微睁,面带微笑,俯视众生,披巾自肩下垂,绕两臂向外飘起,左足踏莲,右足屈膝搭于左腿之上,右手绕膝,轻抚左手手腕。鲁迅看到这倒坐观音像后曾称她为东方美神。但是我觉得宋代人审美与现代差别也太大的。这观音长得有点像 山东 胶东地区很多男人的相貌,作为女人的相貌可一点也不好看。北宋初年的审美应该属于一种从唐朝以胖,圆脸宽下巴,小眼睛为美的审美像后世女子以局部丰满,身材苗条、瓜子脸,大眼睛为美的过渡期,这姿态可不如明清时代的观音 菩萨 优雅端庄雍容。这尊倒坐观音像是隆兴寺六个 中国 古建之最的第二最
在倒坐观音的两边是文殊普贤两位 菩萨 的坐骑青狮与白象,悬山两侧和顶上彩塑着一群罗汉,侍立观音周围。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在摩尼殿殿后是一座木牌楼,1933年梁思成来 正定 考察古建筑时曾拍下照片,并详细描述了它,说这个小建筑物是“形制甚为古劲”的很古老建筑,只可惜牌楼门在新 中国 成立前就被毁掉,现在的建筑是根据梁思成拍摄的照片和文字描述仿制重建的。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进入牌楼,北面是龙凤古槐,两棵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槐。

正定隆兴寺

龙凤古槐后是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戒坛。戒坛是一座四角攒尖顶亭台式建筑,面阔进深都是三间。戒坛的前身是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下诏在恒州龙藏寺建造的安放佛祖舍利的佛塔,元末明初佛塔倒塌,在基址上创建戒坛, 清康 熙年间再次重建。它是寺院用来举行受戒仪式的坛场。在古代,出家受戒的和尚头顶上都要烫戒疤。如今这种落后的风俗已基本瓦解。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在戒坛内供奉着明弘治六年1493年所造双面铜佛一尊,面南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的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寓意受戒者可以同时得到东西两方教主的认可:既受到阿弥陀佛接引修成正果,又要行药师佛之源救治众生,这尊佛像的绝妙之处在于,无论你站在佛像的前面还是后面。都不会看到他是一尊两面佛,如同一个人一般。它是隆兴寺九绝之一。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走下高高的戒坛,视觉空间豁然开朗。宏伟的大悲阁耸立在中轴线上,宽大的月台前两座精致的御碑亭分列左右前方,转轮藏阁和慈氏阁静静得守候在大悲阁前东西两侧, 玉树 琼楼,古柏参天。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中轴线上原有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小殿韦陀殿,1920年代倒塌,现仅存基址。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在中轴线东侧,坐东朝西的是慈氏阁,建于北宋,是一组平面近似正方形的二层楼阁,内部梁架结构采用了减柱造法。屋檐墙壁内的立柱为宋《营造法式》所记 永定 柱的唯一实物例证。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慈氏阁内有金代所立重修大龙兴寺功德碑记。

正定隆兴寺

慈氏阁正中供奉 弥勒 菩萨 ,慈氏二字就是梵语 弥勒 的意译。这尊 弥勒 菩萨 像是北宋所造,是用一整棵大木头雕刻的,保持这为众生说法的姿态。他头戴天冠,身着 菩萨 装,赤足站立在莲台上,身后有火焰背光以示佛光普照,现如今人们平时见到的大肚 弥勒 是明清以后的形象,而这天冠 弥勒 则反映了北宋时代的 弥勒 形象,国内罕见。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中轴线大路西侧坐西朝东的是转轮藏阁,也是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的二层楼阁,建于北宋。

正定隆兴寺

转轮藏阁采用了大弯梁和移柱造、叉柱造的做法被我国古建筑泰斗梁思成鱼尾“木构建筑之杰作”。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