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文殊道场 朝五台圣山--五一重装大朝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澡浴池,全称为万圣澡浴池寺,地处海拔2766米的中北台要冲。澡浴池古谓涌泉,喷银吐玉,莹澈亮丽,相传为文殊 菩萨 的澡掌之所。
该寺始建于隋文帝时期,因其寺中留有传说中大智文殊 菩萨 沐浴显圣之传说而闻名。清乾隆帝也曾来此礼谒,曾赋诗:“文殊相好本无垢,安得灵泉盥掌曾。”


两步路统计的第三天技术数据,大南庄到澡浴池全程22公里,耗时8.5小时,累计爬升1200米,下降357米。虽然爬升和里程都比昨天多,但感觉比昨天轻松好多,一是因为路好,二是因为集中爬升并不是太高。


到达澡浴池,回望演教寺。
今天计划营地在澡浴池,大南庄出发时预想今天行程23公里,以为会比前两日的难度大,谁知全程都是砂土公路,爬升也不太多,比预想中容易好多。这时才下午3点,继续到北台应该也没问题,但想到明天早早出山也没啥事,还是按计划行事吧。


沿着寺院东侧山坡重新切回轨迹。演教寺与澡浴池相距离2.5公里,中间隔着山坳相望。风很大很大,特别是在两峰之间的山坳里,若不用登山杖背对风支撑住身体,那风最猛时真会将人吹跑。以前只知道武功山的风厉害,如今见识五 台山 的风才知道风外有风,据说遇上极端天气会比这个更大。

万圣澡浴池寺

总算见识过五 台山 风的厉害,这澡浴池的小风啊,真是要吹死人的节奏。


望着漫游三人匆匆消失的背影,我和燕燕顾不上进寺喝粥细看,在寺外草草逛上一圈,瞅准人少时拍下几张演教寺的照片,便带着燕燕从寺前广场跳下高高的乱石堡坎,抄捷径向三人追去。

跳下乱石堡坎没走出多远,两步路就传来超出轨迹100米的提示,掏出手机一看果然偏离轨迹。正确的路线应该是穿寺而过,从寺院后面的山坡往下,而我们却从寺前下到通往吉祥寺的公路上。
赶紧电话联系漫游,他们也发现走错了方向,正在寺院东侧的山坡上往北面横切呢。


五 台山 中台,又名翠岩峰,海拔2895米。海拔高度在五 台中 仅次于北台,台顶面积广阔,是五大台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又被称为“平顶山”。宽阔的台顶巨石堆积,石面杂生苔藓,在阳光照射下碧翠生辉,因而得名“翠岩峰”。
演教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明正德七年梵僧杂而只坚奉命于中台顶建寺,明武宗赐额“演教”。演教,为演释佛教仪理之意,取意于文殊 菩萨 在此演教说法。寺内供奉“儒童文殊 菩萨 ”。


踏着泥泞的道路,穿过演教寺长长的红色围墙,猛然望见前方漫游三人正在躲避铲雪的装载机。卧槽,他们不是掉在后面么,肿么突然神奇地出现在演教寺!
偷懒啦,当然是偷懒没上西台径直到这里啦。他们刚刚从寺里出来,已经在里面休息好久,喝了寺里三四碗布施的稀饭,正准备出发赶往澡浴池呢。

西 台山 门到中台顶,大约3公里,250米爬升。
这段路原本可以一直沿着去中台的砂土公路,但路上堆积的积雪正在融化,早已被汽车辗压的泥泞不堪。沿着山坡草地向上,不但路面干净而且还能省些里程,当然坡度也陡很多。

中台翠岩峰

燕燕今天的状态如同打鸡血般神奇复活,或许是背负重量减轻的缘故,一改前两日的低迷,从大南庄出发便如影随行地紧紧跟在身后,每次回头举起手机总能在镜头中发现她的身影。
初次完全重装的妹子,这下应该找到了自己的上限吧,以后出门就照着这个重量准备就好。


的确是老驴出行,想的好周到啊,佩服

今天到营地时间好早,15点45分太阳还老高老高就已经扎下营,充裕的时间让一切都可以慢悠悠。以往走线总是太匆匆,每每到达营地都感觉累的半死,象这样轻闲这样早到达营地印象中还是第一次,以后走线都还是尽可能慢些。 外面虽然阳光正好但风却很大,龟缩进帐篷放松身体躺下,品着山泉水泡的茶,欣赏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偶尔和漫游扯上几句闲龙门阵,尽情享受别样旅途中的轻闲。
漫游哥哥的帐篷正好搭在路边,川流不息的人群出松林第一眼就会看见。走惯轻装的驴友都会被眼前景象所惊慕,纷纷到漫游帐篷前留影交谈。特别是习惯小红书的妹子们,莫不是一声惊呼后怀着无比向往的神情来到漫游哥哥帐前。难怪他要把帐门向着路边,原来是早有预谋,这老6。
好奇的妹子询问最多还是晚上会不会很冷,漫游哥哥总是不厌共烦地解释,帐篷挡风、睡袋保暖,不会冷,如果这都抵不住,那就找个伴混帐吧,毕竟抱团可以取暖。

刚刚6点过,太阳都还高高挂在天边,妹子们就已经急急忙忙弄好晚餐,也不怕这么早吃了晚上睡觉会饿。我却也还不着急,仍然躺在帐篷里喝着茶,漫游却仍然忙着迎来送往好奇的过路妹子。



几开香茶下肚,养足精神才开始伺弄晚餐。单兵伙食的好处不过如此,没有丝毫顾虑,完全可以凭着自己心情来。
漫游哥哥的晚餐是卤猪脚饭+小米辣糟海椒,我仍然是腊猪脚汤锅+山西白面馒头,不同的是今天换成超市的52度汾酒。早上在护银沟将泸州百年老窖和52度汾酒做了交换,虽说因为意外不能在营地对饮,但好歹可以换着感受对方心意。

是夜几乎风平浪静,全然没有白天狂风的肆虐,但气温却出奇低,次日清晨帐篷上居然结上薄薄一层冰。我穿着速干保暖衣裤,将头严严实实裹进睡袋,Z400的零度睡袋成功经历住考验。
虽然晚上的星空和银河都很美,或许是经常户外露营见的太多,已经提不起兴趣冒着寒冷出去拍摄星空银河,盗用两张同车上山的赵老师拍的是夜星空图片。

过西台、窜中台,澡浴池那吹死人的小风
好讨厌五台山的太阳,才5点过就早早在东方泛白。6点过天色已经大亮,想睡个自然醒的懒觉都不成,只好早早起床早餐、拔营、打包、出发。
7点半,迎着初升的朝阳上路,开启大朝台第三天行程。
过河上坡就是大南庄。这是一处坐落在五台山西面山坳的小山村,正好在南台通往西台路上,得益于良好的位置村里开起好多客栈,南来北往的轻装朝台者很多都选择在此落脚。据说好多游人都是冲着吃住便宜特意选择的这里。
这不,阳光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各个客栈鱼灌而出,在村后山坡上汇聚成转山朝台的人流,可见昨夜寄宿大南庄的游人之多。
坐落在大南庄村后山坡上的金阁寺,也是朝台者喜欢挂单落脚的地方。除五座台顶的寺庙外,金阁寺所处的地势最高,海拔1900米。
金阁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与中国密宗创始人之一的不空法师有极密切的关系。据《资治通鉴·唐纪》载,唐大历五年(770年),代宗李豫诏印度来华的高僧三藏法师不空,赴五台山建寺修功德,铸铜为瓦,涂金瓦上,饰佛阁为金阁,故名金阁寺。寺院落成后,不空奉诏为金阁寺开山祖师。
不空(Amoghavajra)(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音译为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又名不空三藏法师,不空大师,或称不空智,唐玄宗赐号“大唐智藏”,封特进试鸿胪卿。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佛学家、翻译家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14岁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随金刚智来唐。寂灭后,被赠肃国公、司空,成为“冠绝千古,首出僧伦”的一代戒师、密教二祖,密宗祖师。

金阁寺后按路标指引往西台、中台方向。进山门后一直到北台都是砂土公路,其实除去东台到护银沟那段纯粹的山道外,大朝台其余均为油路或砂土公路。我想这样的道路即便是气候恶劣冬朝台,难度也不应该太大吧。

路旁正在大兴土木修建的莲花禅寺。莲花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近代完全毁坏,现存寺庙仅见残碑断柱,为中台顶的下院,因其寺布局状如莲花,世称莲花寺。
此行沿途见到最多的就是正在大兴土木修建寺庙的工地。太原来五台的车上与师傅闲聊,得知我们从四川来,师傅冒出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四川来五台山投资建寺庙的人最多。"请注意,师傅用的是“投资”二字,为什么不是捐建呢?待我到澡浴池挂过单后才省悟,果然“投资”建寺庙是门好生意。
不知道兴建寺庙需不需要繁琐的立项、报批手续,经营寺庙“挂单”业务需不需要卫生许可、从业资格、营业执照等,挂单业务收入要不要缴费纳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历史上四次有名的“灭佛”运动就不难理解。


9点20分,到达狮子窝。
狮子窝,又名大护国文殊寺,始建于明万历14年,位于中西二台要冲的竹林岭(又称狮子岭)上,是五台山著名的大道场之一。
相传文殊菩萨从相隔万里的印度佛国乘狮东来,行至五台山竹林岭上,仙狮驻足不前,且吼声不断,恰似雷鸣,文殊菩萨乃大智圣者,顿悟到,我佛弘法喻狮子吼,看来此处必是弘法之地。遂点一道场,念其仙狮缘起,起名“狮子窝。”
寺内琉璃塔建于明万历27年,在近年寺庙修复前,寺宇残坏,唯琉璃塔独存。宝塔历经400 年风吹雨淋和地震考验仍屹立不动,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炫人眼目,堪称琉璃瓦建筑中的精品。
狮子窝远眺山谷中的台怀镇。
台怀镇因五座台顶环抱而得名。历代以来,朝廷和佛教信徒纷纷于台怀镇及其附近修建寺庙,使这里形成佛寺鳞次栉比、宝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区。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怀镇。


过狮子窝后抄近路翻过狮子岭,远远能望见对面山脊上的西台和中台,盘山公路象条丝带沿着山坡缠绕而上,直达台顶。

位于中台南麓山腰的吉祥寺,相传始建于北魏,看上去是座喇嘛庙。由于这里海拔已经在2000米左右,四季气候清凉,寺外有清凉桥,遂以清凉著名。


过吉祥寺后,一直到西台山门是3公里多枯燥的盘山砂土公路。


11点40分,到达海拔2650米的西台山门。
原本打算在这里用餐休息,顺便等等后面的队友,可冷嗖嗖的狂风吹的人几乎喘不上气。受不住山门地摊上可乐的诱惑,掏出手机正好电信有信号,赶紧扫上一瓶猛灌两口,好舒服啊!
西台山门到台顶往返约两公里,海拔爬升100米左右,上去后还将返回这里再去中台。
带着紧紧跟随的燕燕,不到30分钟冲上西台顶。山顶的风更大,赶紧找个避风的地方休息用餐。
今天是五一节,家里二姐夫过生正在请亲朋好友吃饭。当我把这张相片发到家族群,姐姐们说不知道为了啥,在家喝酒吃肉多好,偏要去山里风餐露宿,吹冷风啃黄瓜。
我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五台山西台,又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以“月坠峰巅,俨若悬镜”而得名。
法雷寺,由隋文帝下诏于台顶而建。法是指佛教的教理教义,雷为自然界的雷声。“法雷”喻佛法如震雷,能使众生觉醒。法雷之名即是宣扬文殊菩萨法力无边之意,寺内主供狮子吼文殊菩萨,狮子本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表示威猛刚烈。在法雷寺里是作为文殊的化身出现的,用“狮子说法,声吼如雷”来直观地表现文殊说法的威力。
山顶的狂风实在太大,用毕午餐,虽然还没等着漫游三人上来,但再也不愿多呆,带着燕燕沿盘山公路一路狂奔而下回到西台山门。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