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穿行-----我的乌孙古道穿越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追求内心的丰盈,拓展生命的宽度,用喜欢的方式愉悦自己!


乌孙古道的美,在于每一天的风景都截然不同,我们的经历也算曲折。由于网上什么介绍材料、游记都有,我就简单一点!


如果没有地狱般的煎熬,那么天堂的美也就变得毫无价值。天堂和地狱之间,在乌孙古道可以无缝对接,随时转换------。


8月27日至31日,在四位强悍战友的协同下,真正完成个人第一次重装、全程无补给、高海拔、无向导的乌孙古道穿越,经历了高负重、连续作战尤其是反复上升、下降带来的疲劳,风雨交加带来的失温挑战,最终以5天时间完成穿越。收获满满,无论年龄,我们一直在成长!



由于安排的紧凑、加上航班的晚点,大部队到达特克斯时已是深夜24点,马不停蹄赶往琼库什台,应该凌晨三点左右。尽管疲劳,也省去了不少麻烦。遗憾就是路上的风景看不到了,据介绍山间公路白天也是非常优美,黑漆漆什么也看不见。进去景区,溯琼库什台河而上,找到这个标志,拍照留念。然后继续溯河而上,往里走2公里就会离开景区的马路进入树林段,找到平坦的地方,沿着河扎营。正好凌晨四点,赶紧扎营休息。

第一天


河谷营地---小木屋---琼达板下临时营地,从海拔2051到3045,距离19公里左右。


新疆天亮的晚,7:30天才亮。河水一直哗哗的流着,成了最好的催眠曲。也没有什么鸟叫声,短暂的休息,缓解了每个人疲劳。


这是队长海洋的登山包,一看就是训练有素,超级讲究。(我的包放的乱七八糟的,学习人家认真和专业、甚至执着)


这是四大天王,老妖、溪山、海洋和枫香树。都是户外经验丰富、体能强悍、负重能力强的老驴友,一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给了我学习和实践的宝贵机会。



这是琼库什台河,水流不大,对我们无比的友好,主要是不用反复过河,只需要沿着左边一直上。


走完树林段出来就会来到一片很开阔的草坪,这一段走起来也相对于轻松,偶尔会有点爬坡,但是难度都不算很大。一路的高山草甸,牛羊马成群,典型的高山草原;偶尔的一只旱獭在附近出没,直立着,胖胖的,憨憨的看着我们,并不怕人;天上偶尔有鹰盘旋着。风景好,大家也兴致也高,一路拍照、开玩笑。第一天,体能都好,下午四点钟就赶到原计划的营地小木屋。这时候出现90度的转弯。临时决定继续往前走。路逐渐变得窄、而且爬升明显加大。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爬升,尽量靠近琼达板,接近最后的水源地扎营,为第二天的爬升减低难度。


这一天从海拔2051到3045,距离19公里左右。


可能是植被好,氧气充足,这一天没有高反,后边几天也一直没有,负重20公斤,遇上剧烈爬升时会大口喘气,没有其它他不适感。当晚在河边打水时,由于长时间按住水袋的嘴在河里,站起来时很不适,就像夏天蹲着然后突然站起来的那种眩晕感。


生活,就看你怎么选择。人家骑马穿越乌孙古道,除了互相祝福,还有点羡慕甚至鄙视!你的选择不同,人生的体验肯定也大相径庭!


这是路边的人工牧场,超级棒!已经开始机器割草。

第二天


海拔3045米营地—琼达坂—库诺萨依河--科克苏河边营地 徒步20公里,爬升923米,下降1400米。


沿着河谷,开始逐渐爬升。可以看到前方的连片山峰,猜测那个山峰口通过。约两公里左右,来到一片沼泽地,好在8月底不是丰水期,水没不了鞋子,谨慎走过。左前方可以看到明显的道路。休息,补水,补充食物,准备挑战第一个达板,3721的琼达板,就是包扎墩达阪。直接爬升应该在400米左右。一段极速的爬升,然后一段开阔地,我右转走错了一段。他们在后边喊,远远地看到路在左边。累的气喘吁吁,没办法,左转。下降后又开始急促的爬山。马道很清楚,但是感觉绕来绕去,所有的人按自己的理解,绕大石头、爬碎石,截弯取直,能省则省。


就是这个琼达坂,只是我们这时没有雪。


脚底下碎石哗哗响,所有人拉开距离,避免伤害后边的队友。每个人累的懒得说话,只顾看着自己的前方,腿变得沉重,包也越来越重。坡太陡,并不能看得很远,感觉是爬一会上来了又是一段坡。对面竟然有骑马的过来,赶紧靠边、让路,也让自己歇一下;看着人家呼啸而去,真是羡慕、嫉妒。再大的困难,选择了,没有退路,只能咬咬牙,顶一顶,坚持再坚持。


都是老驴友了,又背着20多公斤东西,高海拔,都选择了放慢速度,慢慢往上晃悠。累是累了点,感觉没有想象的难。爬上这么折磨人的达板,必须来一张。显摆显摆。可是,照片总是压缩景深,根本看不出我们走过的曲折。也许以后无人机才是标配!


也许是觉得我们休息的不够,紧急下降两公里后,来到一个小山包,左边是下的路,平缓而很清晰。右边下一个大陡坡,也是下山的路,还有马蹄印。在此产生分歧。队友又返回去问放牛人,语言又不通,还是认定左边的路。但马队明显是下右边的大坡了。商量半天后,不敢贸然行动。先吃饭,看看有没有马帮过来。然而并没有,饭后决定左边下,还是相信轨迹。所有人在忐忑中,一边找路一边下。经过达板的折磨,大家已经没有胆量试错了。随着河流水越来越大,大家的信心回来了,顺河走总是没错的。高度的降低,两边的草却越来越茂密,应该是越走越往天山深处的缘故。下午的阳光倾泻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有的地方已转黄色,有的地方还是绿色,中间夹杂着黄色、大部分是紫的野花,不知道名字。山高谷深,草地并不是水平面,而成很大的倾斜,滑向右手的峡谷,成很大的线条感。就像喀拉峻那种极致的雄伟、秀丽感。右手不远就是河谷,水并不大,隐约能听见流水声。河对面的坡更有七八十度,生长着松树,笔直、成队状排列。脚下的路就在河的左边蜿蜒。很多地方不敢往河谷看,甚至有的是在山边劈出来的路,战战兢兢通过;居然还有铁丝网,稀稀的、细细的,应该是挡牛羊的,看着更让人胆寒,一有滑坠就彻底玩完了。



也许是贪恋美景,也许是太大意,下到第一个河谷(常规的营地),迟疑了一下。因为右边河里有一条明显的道路,左边的也有一条上山的路,但明显窄一些,也没有马队走过的痕迹。然而,又爬了50多米的大坡,然后在队友呼喊中,无奈返回。再也不敢在前边瞎走了。


返回库诺萨依河谷后,是一个营地。我们选择继续前行,开始了没完没了的过河,水能没过鞋子。过了七八次河后,又开始爬坡,就顺着河边,应该五六公里。每个人都很累,好不容易到科克苏河边,河水成奶白色。实在累瘫了,领队又说不在这扎营,又右转往前走了近一公里,终于到了第二营地,海拔2050米。

从河谷营地—过溜索—林管站—天堂湖,爬升1100米,距离21公里。


第三天


营地旁边,就是科克苏河,河水奶白色,但是河流不太急。要到300米外的支流上打水,不是喝这种水。据西游记记载,喝这水会怀孕的。



像头一天晚上一样,睡觉的时候又下起了雨。伴着大风,雨打在帐篷上像下雪一样,很密的刷刷声。第二天起来帐篷还是湿的。前一天也是这样,半夜又是雨又是风的。由于是露营后下雨,没有那么大的伤害,但也给了我们警告。


第三天早晨出发后,就是顺着河谷走,离帐篷不远,发现居然有狼的痕迹,好大的狼爪。


选择走河边,就是穿树林或者沿着河边碎石走,走起来不难,如果河水位高的时候可能要涉水才能过去。然后来到比较宽广的机耕路,这一段走起来特别轻松。四公里后来到过河索道,也是重要的打卡地。旁边有挖掘机在清理河道,据说9月份就要架桥了,哎,又一个消失的景点!每人200块钱,现金,不叨叨,其实没什么值得纪念的,可能比较独特,很简易那种铁笼子,电动的。


过了河就就开始涉水,一开始还有倒地的树木等可以依靠,后边就开始过水。换上溯溪鞋和防水袜。河道并不宽,三四米的样子,但是水的流速很大,而且冰冷刺骨,袜子也不管用。登山杖往前挪动,都被冲的往下走。不敢大意,一步一步踏实落,保证三只脚着地。紧接着第二次过河,腿冻的开始麻木了,要是六月份就更难了。第七次过河后,终于停下休息、吃路餐。随后的几次过河,就在桥上走或者踏石而过。而后又是逐渐爬升。沿途又是高山草原,只是已经审美疲劳了。只记得有的羊群跑到山陡壁上吃草,像云朵一样,很是惊人。


后边的树,都是这种,抱着石头生长。应该是山里土层薄,只有抱着石头的没有被风刮倒,活了下来。不抱石头的,都被风刮倒、死掉了。常规的营地是第一草原营地。到了牧民房子这,开始下起小雨,应该16时左右。淅淅沥沥的,赶紧找个树底下躲一躲,心想一会就过去了。我看了一下表,高度正好2888米。大山里的雨跟平地不同,看上去云层不厚,不像有大雨的样子,也许一会就停了。选择继续前行后,又是左转上坡,而且雨逐渐变大,风也大起来,地下变得泥泞。赶紧拿出雨衣,浑身已经湿透,手也冷的不听使唤。站在泥泞的雨里,放不下包,也穿不好雨衣。等了一下路上捡的天津小孩,在他的帮助下好容易穿好雨衣。雨水已顺着帽沿留下来。


赶紧追前边的队伍,他们下坡后绕过那边了,好在路径清晰。在上坡处追上他们,也都在换雨衣。每个人都显得很疲惫,但在荒野的雨中,根本没法停下休息,没地方躲雨,到处是水和泥。只能坚持着前进。好容易上到3022米的达坂,人员聚拢起来。水和食物都在包里,穿着雨衣拿不出来,也没地方扎营,只能选择继续前行。这时候,我的手开始哆嗦,轻度失温的感觉。但是,谁也没法帮助别人,也不能祈求别人帮你。好在天堂湖就在前方,应该是两公里左右。也没注意什么时候,雨停了,但风更大了。


每个人都狼狈不堪。终于到了天堂湖,本来是梦寐以求的地方,这时候都懒得看一眼,一点兴致也没有。找了石头后边背风处,把早湿透的上衣脱掉,换上羽绒服和冲锋衣。然后忍着疲劳和阴冷,赶紧扎帐篷。钻进帐篷后,找点东西吃,暖合一下。依然阴冷,登山包、鞋子、随身的衣物,全是湿的。这时候想,当年墨脱每天可以烤火,是多大的幸福。换上软壳裤子,干净的袜子,在袜子外套上塑料袋,再穿上湿鞋子,冷的轻了一些。去旁边的帐篷要点热水或烤烤火,可是这些轻装的人在侃大山,什么也没有。还是老幺强悍,已经开始烧水,钻进他的帐篷,边烧水边喝,五杯水下肚,手不抖了,才暖和过来。每人一包方便面,还有肠等,简单用餐后,回帐篷休息、睡觉。而旁边选择吃羊的人,居然还没煮上,尽管他们早就到了。连喝点汤都是妄想,白给了他们半瓶伊力特。


半夜起来方便,很是犹豫,外边太冷了。干脆穿上袜子和溯溪鞋出来。一层薄雾笼罩着营地,月光朦朦胧胧,天堂湖在下方,显得没有一点生机。太冷了,赶紧钻回帐篷。


第四天


从天堂湖—阿克布拉克达版---临时营地,全程17公里,爬升高度790米,下降1060米左右。


早晨,在驴友的惊呼声中惊醒。赶紧起床。太阳升起来了,阳光照在远方雪山上,可能位置原因,没有想象中的日照金山。是银色,雪山显得更加冷峻、硬朗。湖水呈碧绿色,像一面镜子,看不出有多深,平静而又温顺,只在有山的阴影地方呈浅黑色。三面高山环绕,只在我们扎帐篷的地方留了个缺口。


昨天的长途跋涉,每个人都很累。随身行李湿透了,更显沉重。我的肩膀不知什么时候磨破了,背上背包后更显沉重,肩膀好痛。好在终于迎来阳光普照,天堂湖就在身边,大家的兴致都很高,简单餐后开始出发。


我的移动房屋,600元两个平方。

天堂湖的风景,还是上照片吧!有这美景,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换一个角度,湖水变暗了!

著名的老虎嘴,是在悬崖边挖出的路,成为最重要的打卡地!其实,旁边的洞也不错,可惜我错过了。还是功课做得不好!

这路可以,尽管不叫挂壁公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沿着右边路走过天堂湖,居然地下的冰还没化。这时候也能看到前方上山的路,这段爬坡有1.5公里,难度按说不算大,但是连续的攀登,毕竟是疲惫之师,每一个人开始经受真正的考验。爬升两百米后,来到了二湖。也很有特点,湖水乳白色,应该是矿物质太多,有一种野性的美。只可惜靠着天堂湖太近,风景被盖住了。太累了,就没有靠近去拍照。


近处二湖,远处天堂湖


然后就开始这条线上最难的爬升段,又是连续700多米。哎!太阳已经变火辣辣地打在身上,在其他季节都是雪覆盖的。


真的叫骆驼,名副其实!


这一段都是在碎石头上行走,坡度最大能达到50度左右,越接近顶部倾斜度越大。走到令人崩溃!每个人按自己的节奏和习惯,慢慢往上!好在路况还凑合,到达最高点,就是3920米的阿克布拉克达板,已经到了北疆和南疆的分界线,也是这个季节的雪线,旁边就有残雪。短暂的休息,就开始沿着山体慢慢下坡,从这时候开始正式进入南疆,这段下坡路走起来轻松很多。



雪线,3900米

从垭口往下大概走6公里左右就会开始涉水过河。随着高度的降低,雪水变少,两边的草开始变得稀疏,跟北疆天壤之别。我的简易溯溪鞋走起山路分外硌脚,只能一蹦一跳的跟在队伍后边。

第五天


临时营地---博奥孜克里克河谷--- 到黑英山山口,全程9.5小时,4.3万步,三十多公里。



这是最后一天的路,漫长而无聊


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我直接穿上登山鞋涉水,一是最后一天了,出去后就好办了,鞋子坏了也没事。二是要不速度太慢了,一天出不去。一开始还有草地,也有牧民在放牧。随着高度的降低,草木越来越稀疏。空气变得干热,太阳火辣辣,睁不开眼。而且一次次的过河,好在水温还行,没有以前的冰凉刺骨,还能给身体降降温。水深的到大腿,大部分到膝盖,稍加注意就能过,就是费时间和体力。应该过了20多次河。


也许是前几天体验太独特,值得大吹特吹,这一天纯粹就是折磨人,增加点磨难。沿着机耕道走,偶尔也有拖拉机和施工人员通过。到处长着这种牛羊都不吃的毒草,我们连碰都不敢碰。既不见其他的草,也很少有树。我的高帮、厚底登山鞋,特别沉,走起路来更费劲。这样的路,这样的气候、这样的环境,除了发牢骚甚至诅咒,并不敢慢下来! 好在希望就在前边!


这是河谷

终于到了,所以叫做终点!


17时45分,终于到达这里。是正穿乌孙古道的终点,整个穿越结束。


整个过程由于少用了一天,每天要多走五公里,使难度增加不少。根本休息不好、吃不好,连续的重装,这些大概户外都差不多。五天瘦了五斤,减肥看来也不难。


但整个过程相当完美,风景绝佳,也很折磨人!并没有什么危险,也许是季节原因,过水没有传说的可怕,高反也几乎没有!


整个过程没有手机信号,不知应该是遗憾还是幸运,你可以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完全放空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大千世界,看起来纷繁复杂,其实每个人需要的并不多,绝大多数也与你无关!弱水三千,只一瓢饮!


当吃着烤羊或者大盘鸡的时候,或住在温暖的房间里,幸福感无比爆棚!哪怕是一个苹果,一杯热水,都觉得生活美美的!人间值得,乌孙古道也值得。经历乌孙古道后的生活,更加值得!


你带上钱,我带上你,乌孙古道,可以再来一次!记的多带点钱,否则,我要去狼塔或别的地方了,毕竟,还地方多着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