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密云与平谷交界的城墙顶长城
这段长城目前只见到积雪庐主郭峰老师的文章《城墙顶及黍谷山长城考察》提到。

四、黍谷山(北)齐长城
这段长城在黍谷山南,暂不确定是否延伸到平谷境内。但也属于平谷周边的早期长城遗存。黍谷山明代属怀柔,清代至今属密云。
线索1:万历《怀柔县志》载:黍谷山,县东四十里,亦名燕谷山。刘向云: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黍谷。邹衍吹律以温其气。衍庙犹存。山南有齐长城。

线索2:康熙《怀柔县新志》与万历《怀柔县志》的记载大致相同。

线索3:参见前述积雪庐主郭峰老师的《城墙顶及黍谷山长城考察》一文。
积雪庐老师仅实地观察到一座墩台,没有找到墙体。网上相传的墙体,大概都很难分辨,或者仅仅是山险墙。
由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观点即是北齐长城,因此这段长城属于明前长城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还需要实地察看才能进一步判断。
这道长城存在的理由是很难理解的。其西侧是怀柔-密云之间辽阔平坦的潮白河冲积平原,无险可峙,无法构筑防线。无论哪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都没有太大意义。即使以士兵摆守,以农耕民族的步兵狙击游牧民族机动性很强的骑兵,无异以卵击石,除非是兵力极其悬殊的大兵团对小股骑兵的集中作战,农耕民族才有优势。积雪庐主在黍谷山所找到的烽火台,很可能只是用于监视潮河河谷的敌情,向京城传递烽火之用。
就这一点来说,其修建年代,仍不排除是明初期的墩台。因为北齐时候,北京不是政治经济中心,人口稀少,并无大型聚落,没有理由修建墩台向北京方向传递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