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山的灵鹫宫 上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总第216文

巫宝走天涯  第179文

巫宝讲故事

巫宝在学习

巫宝和伙伴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我爱天空中那颗闪耀的恒星
它的名字,叫做黑夜
我和黑夜有个契约
当黑夜褪去幽暗
炽热白昼会将心脏点燃
于是我循着深邃的光
妄图寻遍天下灵药让封印消亡
我脚步烈烈,从不停歇但绝之又绝,望穿荒芜旷野跨越亿万宇宙奔赴而来的星光啊璀璨的火焰是绽放还是覆灭我听不见,谁在悲伤,谁在喜悦你看,我和世界

  楔  子   

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中提到过一座灵鹫宫。

书中所写的灵鹫宫是天山童姥所建立的天山派总部所在地(灵鹫宫大都是被负心汉所欺的可怜的女子,所以宫中的人全恨男人)。

《天龙八部》里的灵鹫宫到底在哪,现实中有争议。

但灵鹫宫的初始归属,基本上没争议,跟太乙真人一样,来自《封神演义》。

元始天尊的弟子,除了太乙真人,还有个叫 燃灯道人。

他帮姜子牙破十绝阵,收了李靖当弟子。

他是阐教副教主,大罗金仙,阐教十二金仙亦称其为老师。

太乙真人住的洞府在乾元山金光洞,燃灯住的地方在灵鹫山元觉洞。

走天涯145 | 吾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之 金光洞,提到太乙真人的传说,既然太乙真人的洞府是真的有,那燃灯道人的洞府肯定也有。

燃点道人的原型,来自佛教的燃灯佛。

灵鹫山是燃灯佛的道场。

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燃灯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所以,在燃灯佛道场,都用供灯的方式对燃灯佛施以供养和纪念。

凡间的一切光明之火有三个源头,以后的各种火都是这先天的三处火源演化而来。

灵鹫宫就是凡间三处火源之一(另外两处分别在玉虚宫和玄都洞八景宫)。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站在灵鹫山主峰,时夜现灯光千百盏。

这句话说的是哪里呢?

有这么一个地方吗?

有!

今天,我就要去趟灵鹫山,探一探燃灯道场!

  楔  子   

网图

网图

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张图,

这是个什么崖壁?山顶还有一座寺庙哎!

再一看,哈,这不就是燃灯的灵鹫山灵鹫宫吗?!

必须要去看看!



灵鹫山的灵鹫宫

踏上灵鹫山的征程

一路进入林区,阳光好,天气好,景色宜人。

灵鹫山古名“灵山”,经隋统一后,灵山称为卢山,芦山县即以此山得名,带草字头的芦山则始于明洪武六年。

灵鹫山离峨眉山不远,相传燃灯曾闭关修行于山上的圆觉洞,道成后踏“佛图神灯”迁往峨眉。

释迦是燃灯的弟子,峨眉供奉佛为释迦,论资排辈,自然是在燃灯之后。故世有先有灵鹫,后有峨眉之说。

宋代,古人就在灵鹫山建寺,即为燃灯证果胜地。

进山后,会路过一片闲置的警官训练基地。

这里本来是川西监狱的地盘,后来全部移交给芦山县了,现在当地政府准备大力宣传灵鹫山的风景,开始修路。

所以,这条路,目前,很烂很难走,非越野车请谨慎前往,最好等路修好了再说。

灵鹫山主峰海拔1568米,平坦开阔呈椭圆形。

西望,远眺贡嘎

刚才说了,宋代就在山上建寺,自明代起叫灵鹫峰寺,香火旺盛,到民国时期,寺房达108间,殿宇辉煌,灵鹫山终年香火缭绕,钟鼓悠鸣,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路很烂,特别是头晚还下雨了,还好偏僻,没啥人来,不然一堵车,脚都没法下地,路很不好走。

前面有辆拉着铺路石子儿的大货车,这山路烂都不说了,关键是很陡,坡度大,生怕它一个刹不住,把我埋了。

超又没法超,只好停在后面,等它开远点再追上去,然后又停又等。

那卡车开过一个山头,而我还在这边的山头远望它的距离。

只见司机摇下窗户,冲我大声喊:你过来呀你过来呀!

他是跟我说话吧?我前后左右望望,没别人,这是怕我迷路,看我走得小心翼翼的样子?

行,为了让司机一直看到我,我还得紧随其后。

在古时候,从芦山县城到灵鹫山这段距离,各类庙子非常多,比如有什么前姜公庙、后姜公庙、金宝山庙、静智寺、苗溪山姜公庙、三关庙、红庙子等。

而灵鹫宫,堪称芦山第一刹。

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它慢慢衰败了。

新中国成立后只留有一点点建筑了,1958年苗溪茶场将其改建为医院。

近些年,茶场迁走,茶园淘汰,山民种树种草,昔日植被逐渐恢复,当年山林景象初现端睨。

如今上山,沿途林深草茂。

卡车走到这里,把石子儿卸了一地,卸完他就走。

我赶忙大声喊:“哎,师傅,你倒是叫个铲车来两铲子啊!挡道了!”

师傅顿了一秒,转头跟个铲车交代了一下,铲车倒也利索,跑过来,几下就给弄平了。

好,我可以继续前行啦。

这是一个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边走。

路口有个小屋入口,里面堆满了木材,猜测是林业工人的小屋。

我想法很简单,进去看看。

小白哧溜就进去了。

进去就傻了,里面的坝子坐了好多人,我特别尴尬,属实没想到是这么个情况。

但所有人都在看手机,毕竟大山里也没啥可娱乐的。

我实在有点尬,连问几句话的想法都没有了,默默倒车,出去。

从进来到出去,全程没人关注我,进了个寂寞。

就是这个小屋

继续往前走

一直走到前方有小车开不动了,堵在路口。

我问:前面是上灵鹫山吗?

他们回到我是的,都是去上香的。

得,那我也停在这吧。

他们看了我一眼,说:你可以上去。

既然这么给面子,那必须得轰一脚油门呀!

后面大约还有一公里多的路,全是碎石路,坡度大,石头大,不费人,费车。容易磕底盘。

下一次,还是停路边,走上来靠谱点。

我到的时候,已经有一辆车干上来了,路非常狭窄,两辆车都没法调头,还是那句话,走上来合适点。

停车的地方有个台阶,顺着台阶往上走就能到灵鹫宫。

走入台阶,跟刚才一路的颠簸感受完全截然不同,这里树木参天,郁郁葱葱,就像两个世界。

阳光从林间挥洒下来,我喜欢这种光影效果。

终于到灵鹫宫山门了

我第一个感觉是:好朴素的山门

接着我马上就会感叹:好朴素的寺庙。

灵鹫山其貌早已今不如昔了,很多以前神奇的传说景象都看不见了。

比如:

进山门就有燃灯高两米的古佛塑像,正殿两边塑十八罗汉。现在没了。

还有传说寺内有一尊明代铁铸神龙(民国版《芦山县志》),由来是灵鹫寺地势就像条长龙,而龙背刚好在寺内。

寺内有两个小天井,天井四角分别放着个木制大桶。灵鹫峰上本无水,用水全靠木桶接雨水。

如果天旱无雨,敲击龙背,则会乌云密布,大雨如注,装满木桶。

在寺内昆罗殿上方有山泉流入一小凼中,凼小而常年不枯,当地人称三背水。《芦山县志》记载:抱病者饮之即俞”。

灵鹫寺山门前有一四人合抱那么粗的银杏树,上分两枝,看似两颗,实为一颗,树干长满木萝。

寺内有个文星楼,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的。站在文星楼,东观可以看到飞仙神禹漏阁,南俯看县城的佛图山寺,西望天全、贡嘎雪山,北遥望宝兴灵关等地。

还有还有,传说原寺庙周围有一片很大的杉木林,很有年头,个个粗壮得不得了。神奇的是,所有杉木树的树尖都是干枯的,但树却是冬夏常青。

为什么会这么神奇?不知道,只有一个传说,说以前啊当地有人盗伐寺庙的树木,却苦无证据。燃灯当着众人的面说:“我把寺庙的每根杉树尖都掐一下作记号,如以后谁再盗伐,定罚不饶”。从此,一大片杉木林都枯尖而不死,也没有人再敢偷砍寺树。

以前这里还有座天生桥。说以前啊,灵鹫宫不在现在的位置。有天晚上,神灵给和尚托梦:“这里要沉下去了,你把我背到三背水去”。

第二天,和尚按托梦所说,把铁甲龙神从山腰背到山顶上去。

他走着走着,被一条深沟拦住去路,但是天色很晚了,和尚对铁甲龙神跪拜说:“龙神菩萨,今天我把你背不过去了,你老人家暂住这崖边,等我砍树搭好桥,再背你到三背水”。

第二天,和尚扛着搭桥的树来到深沟这边时,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卡在深沟的两岸之间,天堑变通途,人称天生桥。

如果站在灵鹫宫,往西南望,可以看见一座马鞍山,其山形如骏马披鞍而名,是芦山盛景。

这些都是灵鹫山的胜景,在三百多年前就记入县志。

但真不真,现在的人已经无法知晓了,全靠想像。

寺庙的延伸

如果灵鹫山是头,山脉的尾部,叫佛陀山。

佛陀是对燃灯的尊称,佛陀山本无名,是因佛得山名。

据说燃灯先在佛陀山修行,再到灵鹫山修成正果。

这里为啥叫灵鹫,是因为山形若神鹫振翅欲飞而名。

我就奇怪了,古人是从哪站在比灵鹫山还高的位置,能看到山形是只鸟呢?

一看就是个老物件石像

灵鹫山现存寺庙是90年代后重修的,以中轴线对称布局。

在遗址上兴建五座建筑物,山门、前殿、大殿、厢房。

山门是仿清牌楼式木结构建筑。

前殿是悬山式木结构建筑。

大殿是悬山式穿斗木构建筑。

左右厢房对称,是悬山式穿斗建筑。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