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束 语
目前建筑学界对中国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相对统一的说法是:有三座确定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分别是南禅寺、佛光寺、广仁王庙。
全靠梁林二人坚信中国一定保留着唐代建筑,靠着他们的不懈努力,大佛光寺东大殿的发现,打碎了日本人的妄言。
而南禅寺大殿,比佛光寺还要早75年,是唐武宗灭法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佛教大殿。
---这里是分界线---
对比一下佛光寺东大殿和南禅寺大殿,主要差别在体量上。
佛光寺东大殿,规模体量大、雄伟气派,保存得十分完好。
南禅寺,占地面积只有3000多平方米,不足隔壁佛光寺的1/10(东大殿长34米、宽17.66米),南禅寺大佛殿长11.75米、宽10米,比佛光寺东大殿小了近1/3。
南禅寺大殿面宽三间
佛光寺东大殿面宽七间(仅次于面宽九间的皇家建筑)。
另外:
南禅寺大殿是唐代遗迹,其他是明、清建筑。
佛光寺东大殿是唐代遗迹,其他是金、明、清建筑。
虽然被队友光环掩盖,南禅寺没有大佛光寺名气大、体量大,知道的人不多,我在南禅寺晃荡了半天,只来了两个人。
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去五台山礼佛是唐代很热门的民间活动,但南禅寺并不在敬拜五台山的常规主路线上。
但是,即便在如今现代交通便利的条件下,我都觉得南禅寺和佛光寺非常偏僻,在古代,南禅寺肯定比现在还位置偏僻、山高路远、交通不便。
五代时期,佛教寺庙残的残,破的破,败的败,而南禅寺却幸免遇难。“藏在深山无人问”是不便,也是大幸。
当年,在全部走主干线的基础上,梁思成一行人骑着毛驴进五台山足足走了整整两天。
今天,能专门去南禅寺的人,除了专业人士,还有就是我这样热衷古建筑的发烧友,跋涉两千公里,为了一座建筑,来到一座深山,就为能看它一眼。
也没什么关系吧,经历了千年风雨的南禅寺应该不会在意这些浮云吧,它只管风轻云淡,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建筑瑰宝。
我们若想了解古人的设计智慧,那就去看古建吧。当我们风尘仆仆,不远千里,专门到这人迹罕至处,真真实实看到这样遗世独立的国宝,何其幸哉。
下一期,我们去看看第三座唐朝木建,广仁王庙,建于公元831年,年代仅次于南禅寺,早于佛光寺。也是现存于世的唐代木构建筑中,唯一一座道教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