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ly陈 于 2024-4-12 09:02 编辑
徒步第二天(3月8号,多云转小雨):咸田湾M036—昂坪营地M082 全程约23公里。累计上升约1500米。
大浪坳--赤径--北潭凹--牛耳石山--嶂上--雷打石--鸡公山--企岭下(水浪窝)--马鞍山--昂平营地
难度:✰✰✰+✰✰✰
清晨五点四十分醒来,天空雾气弥漫,还飘洒着毛毛细雨,海边看日出的愿望就此破灭了。七点左右,大家开始收拾行装,你一言我一语地调侃着昨晚野猪夜袭的趣闻,这才得知昆仑哥的帐篷被野猪咬了两个洞,其他人倒是一场虚惊,这般经历也算是徒步麦理浩径的一大亮点了。


吃完简单的早餐后,一群老顽童背起行囊,尾随着旗手高远,在海滩上煞有其事地列队行走了一圈,激情四射的演绎“生命之诗”——生活遂化为一场纯粹的体验之旅,一轮又一轮的体验,仿若海浪的波涛,冲刷着我们的生命之岸。



过了木头搭建的简易小桥,穿过大浪村,便是一大段上坡路。在林荫的遮蔽下,路况良好,并不觉得太过疲累。走到 M038 标距柱时,因今日是国际妇女节,故我们三位女同胞蹭个热度留念打卡。忽而,我心中涌起一股酸楚,想起了情同姐妹的冷月。她是高海拔户外的元老,也是户外重装行走经典路线的倡导者之一,每一次重装长线,她几乎都不曾错过。短暂的两年相处,我们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既然这是“数字冒险之旅”,那么标距柱上的 number对于每个人来说,自然有着不同的意义,比如生日、结婚纪念日、年龄、值得纪念的日子,亦或是祝福等等。我选择了 M052 打卡,送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除了我和阿里海崖是 70 后,其他人皆是 60 后。当他们与自己年龄相符的标距柱合影时,我不由自主地慨叹:“倘若我过了 60 岁,还能背着重装包行走于山川大河之间,也就知足了。”

抵达北潭凹补给点 M048(此处有厕所、自动售卖机、直饮水,还有公交站以便下撤),众人各自忙碌,补充所需(推荐宝矿力电解质水,口感极佳,能迅速补充体能,是我们一路上的必备神器)。

天空开始放晴,又晒又热。麦理浩径第三段,由北潭凹M049至企岭下M068(水浪窝),长度约为10.2公里。由于第三段强度颇大且无补给,于是我准备了3L 饮用水和1 瓶饮料。这一路的风景,美得如同一曲悠扬的乐章,在岁月的琴弦上轻轻弹奏。需翻越四座约莫海拔四百米高的山峰,有牛耳石山的巍然屹立,画眉山的婉约多姿,雷打石的沧桑坚韧,鸡公山的独树一帜。沿途,旧日的梯田于丛林中若隐若现,宛如一首古老的诗篇,吟唱着岁月的悠悠。待登顶之时,吐露港的波光粼粼,大埔的宁静祥和,马鞍山的雄伟壮观,尽收眼底,恰似一幅绝美的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展。诚然,观览风景之际,我们亦化作他人眼中的景致。当地行山之人、越野跑者以及旅行者,瞧着一把年纪的我们于炎炎烈日之下负重前行,诧异之余,更多的乃是钦佩,皆纷纷请求合影以作留念。





事物皆具两面性,领略到西贡山水交融的美妙风光,美景的魅惑,令西风哥忘却了徒步的守则——“走路勿观景,观景勿走路”。当溪流姐、乐哥与我正沿着鸡公山下坡路前行时,几位当地的越野跑爱好者奔至跟前道:“你们有一位队友受伤了。”我们急切询问:“在何处?” 他们答曰:“大约距此一小时的路程吧。”我们担忧地追问:“伤势怎样?”他们微笑着说:“没什么大碍,我们已为他进行了消毒与包扎,他的下巴、胳膊与腿部皆有擦伤,只是右手大拇指似乎骨折了,不过他仍可行走。”听闻此言,我们方才松了口气,三人决定迅速赶赴第三段终点,准备放下重装稍作休憩后再折返援助西风哥。方才抵达不久,高远哥也到了,赶忙补充水分与路餐,而后乐哥与高远哥二人折返去接西风哥,半小时左右他们便归来了,原来在距此一公里处,就遇见了昆仑哥、阿里海崖与西风哥。经过领队昆仑哥与队友们的商议,决定让溪流姐、高远哥与我依原计划先前往昂平营地,其余人则等待组织者另行制定最终方案。


17:20 分,我们三人朝昂平营地进发,沿着企岭下烧烤场 (M68) 的小径,来到平坦开阔的公路,缓慢爬升后我们来到第三个岔口,终于又能行走在土路上了,天公却开始不作美,随着爬升雾气升腾,大风夹杂着雨水令我们顿感湿冷,在这湿气弥漫的环境中,继续爬升大约 3 公里,夜幕已然降临,我们借着头灯的光束摸索前行,三人的体能开始下降,一路疾行并未停歇简单补充块巧克力,到了 M80 这被称为最佳香港夜景的昂平观景台,雨雾烟云令夜景大为失色,又冷又饿又渴的我们也无心留恋。


正匆忙赶路,忽然背后有人呼喊,我们停下脚步,一位小伙子手持电筒跑来用英语说道:“天黑路难行又下着雨,前面的大石板路甚是湿滑,我来为你们引路吧。”一股暖流登时涌入心头,与他边走边聊,“原来他是缅甸人,家人已在香港居住 5 年了,他是个学生,趁着周末独自上山赏景放松,帐篷就搭建在位于观景台左侧,见到我们的头灯闪烁,背着重装前行,知晓是外地人,担心我们迷路便赶忙过来引路。”当我们行至土路时,少年开心地笑着说:“我不能再往前走了,你们自己一路多加留意啊,再见!”“好好享受夜景,多谢了!”我们感动地回应道。

19:53 分抵达昂平营地,正巧遇见一群当地的学生准备下山,他们见到我们热心询问:“是否需要矿泉水和食物,还有篝火供你们取暖。”我毫不客气地答道:“要,都需要。”这一路层层叠加的爱心,为行走的美好赋予了更深邃的意义。我们三个人围着篝火风卷残云般地享受着好心同胞留给我们的食物。昂平营地既无水源也无信号,无法与后方的队友取得联系,于是我们将送的 6 瓶矿泉水留给他们,为了让后面的友友们取暖,捡拾了足够的木柴。


一直等到 22:40 分,仍未见到他们的身影,我们才各自钻进帐篷睡去,一夜的风雨伴随焦急的等待,忐忑入梦。
徒步第三天(3月9号 小雨转阴):昂坪营地-——城门水塘全程约22公里,累计上升约1400米。
昂坪--茅坪--水牛山--大老山--沙田坳道--沙田坳(狮子亭)--鸡胸山--狮子山--笔架山--鹰巢山--大埔道---九龙水塘--金山--城门水塘
难度:先锋队✰✰✰+休闲队✰
清晨六点,醒来时帐外依然落雨纷纷,遂继续躺平,静候雨停。“回南天”这小性子,时好时坏,任性得很,或大或小,全凭心情。为了早点和他们取得联系,趁着雨小的间隙,赶紧拔营收拾,怎奈收拾到一半,雨势又大了起来,诶,这下负重又添了三四斤。

自营地出发,约莫走了三百米,手机终于有了信号,赶忙与依旧联系,一番交换信息后得知,大家已帮西风哥打的返回深圳治疗,其余队友则乘车前往第五段终点与我们会合。三人旋即放开步伐,在雨中疾驰赶路,泥泞的山路爬升极耗体力,历经三小时,终抵第四段终点。第五段伊始,又是硬化公路,行至一个分叉口,凭着直觉“走错路”(往返约一公里),回归正途后,便再不敢掉以轻心,每逢岔口,赶紧查对轨迹。如此,我们翻过一座山,走过一道梁,随山峦起伏,于这片雾气笼罩的山水之间,潮湿得令身体酸软,于我而言,仿若人生之困境,考验着我的毅力。




“你们到哪了?”依旧问。
“快了,大约二十来分钟吧!”我答道。
“那好,等你们到了,我给你们一个惊喜!”依旧在电话那头开心说道。
怀揣好奇,步伐愈疾,十七点时,我们下到大浦公路,对面传来阵阵欢呼声,乐哥跑上前来迎接我们,宛如我们是凯旋而归的士兵。

依旧将惊喜展现在我们面前:汉堡与蛋挞!!!哇塞,还有什么比美食更能慰藉这两日的辛劳!张开大嘴正要享用这份真情,蓦地,我的右脸被打了一下,手中的蛋挞亦被抢去一半,吓得我赶紧往前一跳,众人护我回头一看,一只猴子正在舔自己的爪子。这怪不得它,明明瞧见周遭有一群猴子上蹿下跳,我们却还这般违规操作,主要是队友间相互深深的关爱,让我们忽略了眼前的一切。

第六段乃全程最短的一段,仅有 4.5公里,仿佛闯入了猴子的领地,我们与它们互不干扰,各行其事,偶尔与野猪对视一下,便赶紧移开视线,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行路。

不到两个小时,便来到城门水塘(有公厕、饮用水、自来水、自动售卖机),此处通常不允许扎营,乃香港市民的烧烤点,然此时已临近十九点,趁着天黑前,我们需要迅速搭建好帐篷,正当我与溪流姐正忙于晾晒帐篷之际,阿里海涯走了过来,面上是一副如若无事的神情,递予我俩每人一个莲雾,轻声言道:“给,你们辛苦啦!”那一口咬下去,较琼浆更要甜上几分,溪流姐与我感动不已,连连道:“甜、甜,着实甜啊!”(那股甜入心肺难以言表的滋味,让我动容的不独是味觉上的一阵战栗,更是为队友暖暖的关怀所感动。他们为了照料受伤的队友,毅然决然地舍弃了后续的第四段、第五段行程。于整个麦理浩径中,包括第三段均是最贴近原生态的行走路段,而他们将这份缺失,只用三言两语轻淡地一笔带过,却对我们三人大加赞许,可实则他们六人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能够为大义而取舍,为全局而舍弃小我。依旧与大家都秉持着同一个信念,唯有能够安全地完成整个行程,方可称作真正地达成了此次的圆满。倘若安全都无从保证,那么一切的美好皆会有所缺憾,我为能成为这样的团队一员而深感骄傲和自豪。)今日的晚餐堪称幸福全席(水果+点心+茗茶+昨日的故事),在头灯的聚光下,一张张笑脸仿若夜晚璀璨的烟花,彼此照耀,彼此温暖。

昨日故事之收获:
1、倘若说组织者和领队的魅力乃是一种纯粹的认可,不管是向外拓展还是向内延伸,当他们蓄积了充足的能量,周身所悬浮的磁场便会孕育出魔力——令人折服的力量、信任感、安全感以及凝聚力。他们在磨砺自身的同时,亦会传授并感染团结这一核心理念,于行走中邂逅最为曼妙的风景固然关键,但心理素养与精神品格的双重擢升方为至要。
2、当队友遭逢已然有所预备且理解了的“突发状况”时,其承受力最为强大;而准备最为匮乏、无法预测的挫折,则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最为深重。突发事件指引我们去顺应全方位的现实,进而令我们重视无法避免这一事实,至少也能免除因情绪过激而承受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在愿望遭遇现实的顽固阻碍时,以最为柔和的方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