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跟着叶总寻野茶!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祁门红茶世界有名,而祁门大山深处的野茶制作出来的祁红,更属珍品,实在不可多得。

野茶分两种,一种是自然繁殖的野生茶树,这类资源少之又少,对于制茶无实际意义。另一种是计划经济时代,各村在大山深处开发的人工茶园。由于远离村庄,产量低,采摘不划算,分产到户之后,这类茶园渐渐荒芜,直到彻底无人管理。有些茶园山高路远,已经数十年无人采摘。叶总说,他找到一大片野生茶园基地,茶叶质量好得很,说马上开园采摘,问我有时间去看看嘛。
叶总,名新文,祁门北乡人,名牌大学毕业后,在外企工作多年。后来转行做茶叶贸易,再后来回祁门老家做茶,年届五十,做茶已十年。叶总的“花语祁红”一枝独秀,是个雅致的祁红茶人,当然不能不去看看叶总的野茶。
去了才知道,去叶总的野茶基地真不容易。

从黄古田村走到野茶基地,要走3公里崎岖山路。

黄古田是祁山镇最偏远的自然村,距离县城约20公里。其地理位置在祁山镇、古溪乡、大坦乡之黄金三角区域。

野茶地势极佳,两山夹一坞,中间溪水潺潺。

海拔4百多米。野茶基地有两片,位列溪水东西两侧。

该溪水发源于大洪岭西南坡,是阊江主要源头之一。

溪水出黄古田,流经平溪村,至沙湾村与发源于大坦乡燕窝村的阊江正源汇合,古称秀溪。

进山之路九曲十八弯,不仅跋山还要涉水,险象环生。

今年4月祁门雨水较多,溪水陡涨,不时要趟过没过脚踝的溪水。

村民进山采茶,都是穿深桶套靴过水。我们跟着叶总进山,没有套靴,只能带两双鞋子,一双过水,全湿;到野茶基地,再换上另一双干鞋。回程再套上湿鞋出山。

3公里山路,反反复复过水十多趟,所谓九曲十八弯,跋山又涉水不是乱说的。

当天组织村民20人进山采摘野茶,6点进山,午后2点出山,人均采摘野茶近20斤,产量还是不错滴。那阵容也十分壮观,好久没看到长长的采茶队伍了。

那野茶,走近都能闻着一股明显的香气,采摘下来放入丝网袋里,更是散发着浓浓的山野馨香。

我说这野茶真香,村民答这深山里的野茶怎么能不香。

我又问,这茶是七十年代学大寨的时候开的茶园。

村民说不是,这茶园早得很,是老一辈人留下来的。

具体时间已无法细究。

野茶好与坏,其实大多时候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先看周遭大环境,再看看茶树生长状况,最后采一片嫩叶闻一闻,野茶品质了然于胸。

不多说,请跟随叶总的脚步,去看看叶总的野茶基地,去看看上佳的野茶品质。

9:45  我们跟随叶总到达黄古田村村子二十多户人家
为汪氏聚居村落
村中廊桥:蓉溪桥廊桥内有块著名的“驱棚碑”刻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
蓉溪桥桥额曰:古田里现在村名称作:黄古田村子不大 山青水秀
如果你有空也来看一看
几场透雨春笋比人高叶总出镜
过水了好在当天气温高
溪水不很凉

山路绕溪水而上行

须反复过溪水 十多次

此处溪中大石头很多

超级滑

要低下头 爬过去

叶总搭档:胡帅哥背着柴刀很潇洒绿野仙踪胡帅哥来个正面照
山里环境真好拍到漂亮的八角莲一种草药:解蛇毒、治痈毒

溪边蜂斗菜

一味跌打药、蛇药

祁心也亮个相帮叶总背着木条去基地钉保护牌子这比祁心组织的户外活动苦多了
11:20  到达野茶基地野茶比人高许多采了满满一大袋
山里人男女老少都会采茶腰上栓着柴刀

遇到荆棘挡着茶棵

需要开路 以便于采茶

11:35  高高的野茶

叶总亲自采了一把茶

真的香

捧在掌心 仔细看爱不释手阳光之下茶芽熠熠生辉仿佛一件件璀璨之工艺品
每一片叶子都是山间精灵都在闪烁
都在舞动
胡帅哥 体验采野茶这么高 着实难采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