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 万盏灯火东西市,谁人不知长安城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鼓楼兴建后,明正统五年(1440年)和 清康 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乾隆四年(1740年)曾先后几次重修。鼓楼上南北两面分别悬挂有两块匾额,其中北面的匾额题写“声闻于天”,南面的匾额题写“文武盛地”,据说是明万历年间 陕西 巡抚都御史赵可怀书写。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鼓楼后,据说当时的 陕西 巡抚张楷模仿乾隆皇帝“御笔”为鼓楼再次题写了“文武盛地”匾额, 咸宁 县“名儒”李允宽题写了“声闻于天”匾额。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洪武三年(1370年)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开始重建 西安 府城,八年后的洪武十一年(1378年)重建的 西安 城竣工。一年后为了给全城的百姓报时,在 长兴 侯耿炳文和 西安 知府王宗周的倡导和主持下开 始兴 建鼓楼,这就是 西安 鼓楼兴建的历史背景。
西安鼓楼
荐福寺小雁塔
西安鼓楼
在明清至今六百多年的时间里,鼓楼和钟楼一直都是古老 西安 的标志性建筑,也是 西安 古老历史的象征。一般钟鼓楼都是形影不离, 西安 的钟楼和鼓楼也一样,现在的鼓楼距离老城中心的钟楼大约三百米,按照晨钟暮鼓的礼制,钟楼位于东侧,鼓楼位于西侧。
一般来说钟鼓楼都是同时兴建,但是 西安 的钟鼓楼并非同年所建。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钟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鼓楼的历史要比钟楼早了四年。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
鼓楼的总高度是36米,和钟楼的高度几乎一致。
在明清时期,钟鼓楼是 西安 城内两座最高的建筑,站在钟楼和鼓楼之上可以俯瞰 西安 城的全貌,即使在建设了很多高楼大厦的今天,鼓楼仍然是俯瞰 西安 老城的最佳之处。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
从钟楼沿着西大街向西步行大约300多米是一座广大的钟鼓楼广场,广场的 东北 角就是 西安 鼓楼。
这座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的宏伟建筑下面是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8米的 高台 砖基,下边的台基是砖石结构,上面的三层楼阁建筑是木结构建筑,重檐歇山顶的楼阁看起来蔚为壮观,宛如一座巨大的皇宫宫殿。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
北有台阶可以登楼,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楼内已重新敷绘,绚丽多彩,梁架结构复杂,看的比较眼花缭乱。
这里已成为娱乐场所,吹拉弹唱定时表演,另外还时不时的搞书法、绘画、篆刻和秦砖汉瓦什么的展览,这样能让游人感觉充实点,门票也可以有上涨的理由 。
西安钟楼
西安鼓楼
西安钟楼
钟楼的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型基座,基座4面有十字相交的拱券门洞,在过去也是过街门楼。
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从地面到楼顶总高36米,巍然大观。
三滴水屋檐,绿色琉璃瓦覆盖,戗脊上均有仙人走兽的脊饰,屋顶为方形攒尖式。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
迁建后的钟楼,除修筑楼基外,建筑形式依据原制而无改创。据传移建初时,曾徙悬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所铸重一万两千斤的景龙观铜钟,但扣之不鸣,仍返其迎祥观故所(现移 西安 碑林博物馆)。后钟楼 西北 角所悬的大铁钟,为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所铸,重达一万三千六百斤。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
西安鼓楼
西安钟楼
钟楼在鼓楼北面并相隔有一百多米,它原是元代 万宁 寺的中心亭。
西安 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万历年间的关中大地震,此物坚忍不拔。一御史听术士所言,说地震后要降魔,于是将钟楼折腾搬家,向东移了1公里,等于是原来在鼓楼的西边,现在搬到鼓楼的东面了。这个体态丰满的庞然大物,拆卸、复原的工程绝对是浩大的。
西安钟楼
西安鼓楼
西安钟楼
中国 各地保留至今的古代鼓楼有很多, 比如 北京 鼓楼、 南京 鼓楼等,而像 山东 聊城 的光岳楼、 河南 浚县 的文治阁等虽然名字并不叫鼓楼,但是同样具有鼓楼的功能,也是保留比较完整的古代鼓楼建筑。在 中国 现有的鼓楼建筑中, 西安 鼓楼则是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这座历史悠久的钟鼓楼处在 西安 市中心,东、西、北、南大街的交汇处。建筑是由木头建造的,有两个深绿色的琉璃瓦,三个和四个屋檐,每个屋檐都有不同的重量,这座建筑被走廊环绕,可以俯瞰这座古城的全景。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