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峰 是什么来历?
孝文峰 是什么?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首特别有名的歌《人说山西好风光》,歌词有一句“”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表里山河的山西外有大河,内有高山,从春秋时的晋国开始,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几千年的文明积淀。
而孝文峰就是一座有历史的高山。
今年五一 火出圈的“天下大同”之中国大同,曾是北魏都城。北魏文化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影响深厚。
而孝文峰也是因北魏的又一位皇帝拓跋宏 而出名的。
据史料《山西通志》记载:北魏第七位皇帝 孝文帝拓跋宏 "曾避暑于此,"又曰:"居冯太后丧,避此山不食者三日,群臣固请还宫,帝泣,群臣皆泣,因以名山"。
史载:北魏时期,此山为拓跋氏封山消夏、牧马之处,明代为藩王牧马地,故又称官地山。后因山上有多处关帝庙,遂改称关帝山。孝文帝当年出巡此山(当时叫南阳山),见风光奇特秀美,紫气生辉,就地避暑3日,设供祭奠亡母,并立碑为记,这就是有名的孝文古碑。在此期间,孝文帝还潜心思虑朝中改革大计,下山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后人为纪念此事,又把南阳山称为孝文峰!
孝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也是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政绩斐然。而以帝王的称谓命名山名很少见。
现在,山顶上的"孝文古碑"、"孝文庙",虽然石碑已倾倒,碑文竟无一字可辨,但孝文帝的至孝至亲的故事、“仁义礼智信“的中华美德却源远流长,被一代一代传承。
绝美的孝文峰,在明万历《汾州府志》有这样的描述:"孝文山,顶无林薄,每雨山半云嶷,坚冰盛夏不解,千崖万壑,泉源胜瀑,诚奇观也。有魏孝文庙碑一通,长丈余,宽五尺,字迹剥落,不能辩"。
资料记载:孝文山,别名南阳山,古名关华山,位于山西吕梁境内,北纬3753′,东经11129′,也是关帝山的主峰。关帝山别名官地山、三层崖。山周长30公里,海拔2830.7米,走向东西,呈锯齿状山脊,南坡陡峭,北坡和缓,是北台期夷平面上的一座残山,山正南直线相距交城县横尖镇11公里,西北境与方山县为界,距吕梁市区大约70多公里。
孝文山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茂密,大树参天,绿草茵茵,百花争艳,草药遍地,牛马成群。这里植物多达870多种,主要树种有油松、辽东栎、山杨、白桦、华北落叶松、醋柳、侧柏、云杉等。
从海拔1300米的关帝山森林公园东大门至2830米的主峰,森林植被形成了由不同树种和其他植物构成的明显垂直景观带。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栖息繁衍着脊椎动物237种,其中以鸟类和兽类居多,如褐马鸡、金钱豹、原麝、金雕、鸳鸯、黑鹳、苍鹰、黄腹山雀等。此外还有无脊椎动物1100多种,称得上是动物的乐园。
我们一行12人就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踏着历史的足迹,负重前往这座神秘的历史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