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自驾”游古村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在我
驴友的圈子中,还有未去过城子古村的同仁,估计也就只剩下本人了……
当无意间瞅到的帖子,一番仔细“打量”推敲后才恍然醒悟,一直以来把城子古村与另一座村落混淆成了同一处。相似而不相干的两个古村落,就这样为错误的认知付出了尴尬的代价。
对城子古村的忽略而未即时亲临,最终成了迟往的错过!过份自信的误读,往往都是信息茧房的结果。牛头不对马嘴的错觉,必会成为自己忽悠自己最大的帮凶。
无须踩定徒步鞋出行,也用不到登山杖助力,此次泸西城子的古村行,一众38人集体乘著大巴而去,便名符其实了“大巴自驾游”。
因地方不是很大,游览起来难度也较容易。在时间较充裕的情况下,便得以掺入另一个不错的去处~黄草洲湿地公园。
旧时,夏秋之际,泸川之水流至尾闾知府塘处,浪渣堵塞泄漏“海眼”,水流积滞,“涨以旦夕,消以岁月”,形成“周遭三十余里”的天然湿地,因而才有了泸西旧八景的“翠屏秋水”“五峰水月”等景观。
翠屏秋水:泸西县城南面,恰似一座天然屏障。山上草木丰茂,四季苍翠故称翠屏山。每当秋水泛涨,水漫城湮,而翠屏山若浮于水上。五峰水月:翠屏山再往南约十公里,南望群峰如掌,五个峰巅恰如五指便为五峰。山前一湾小湖,名知府塘。湖水倒映五峰,每当月明星稀之夜,山高月小,月映水中,不免使人顿生镜花水月之叹。
明清广西府知府,兴修了永惠坝和永利坝,坐镇泸川尾闾,现场办公,掘塘打捞浪渣,以防堵塞“海眼”,并开挖众多落洞,疏导水流,才有了“知府塘”之称。
“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这一片区域,正是旧时“矣邦池”所在地。《广西府志》记载:府城南为矣邦池,当秋水泛涨,一碧万顷。湖面石山,星罗棋布,各有形状。若置亭榭于其上,以备游览,不亚于“圆壶”“方峤”的神仙境界。
浩浩泸川,退落为黄草洲村前的一池湖水,还多少有点“矣邦池”的影子。水落山显,旧时的山光水景,都随着“漏江”、随着“泸川”,永远的消逝了,只留下几座断水残山和数十首明清以来文人墨客的精美诗文,让后人遥想观瞻,梦里探寻。
静水如镜,倒影双映,风忘了来去;绿植婆娑,几只秋鸥掠过,屋舍岸浮,呈一幅水墨丹青。忽又细雨涟渏,俨然置身梦幻之中;泛了黛青山色旑旎,孤屿螺洲,借此久久不舍别去……
午餐时入到泸西城中就餐,小镇小城的风情一揽无遗。都是大同小异的随意民俗,均是朴素憨厚的传统……
对城子古村的此行,俨然已是末班车晚来的“差别”面貌。那曾经的烟火气息,早已让位给了人去楼空的搬迁移户。那些曾经夺人眼球的晾晒胜景,也只剩下触景生情的追忆,以及为之今非昔比的唏嘘。
整个古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飞凤坡上,面积55.59公顷,东临龙盘山,西接玉屏、笔架山,北对芙蓉山(又名木荣山),后枕金鼎山,小江河蜿蜒流过。
相传彝族白勺部的先民们选中这里,曾用一棵树的枝叶搭建了二十四间土掌房,住了二十四家人,于是便长久地居住下来,生生不息。
明朝成化年间土知府“昂贵”,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衙门,改白勺(城子村旧名)为“永安府”。使这里的土掌房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形成府城格局,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土掌房体量庞大,保存完整,特色鲜明,所有建筑宛如一座城池,“城子”村一名便由此而来。村内巷道交错,宛如迷宫,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1000多间彝族土掌房,形成一级级台阶,层层相衔、左右毗连,将数百户人家连为一体,上下相通,左右连贯,构成了一幅“你之屋顶 我之庭院”的绝美画卷。
可惜原有的居民,均已搬迁去了对面的山坡,预想见识的农作物晾晒,家与家、户与户平台顶层上的劳作,都已是遥远的传说。眼中另样的“风景征候”,也只好归在过去式中惋惜顿足……
这何不有着昆明区域“一颗印”的建筑味道。民族的居所建筑,或多或少都有相通之处。生存的欲望和种群的繁衍,就必然生出自然的法则。
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冬暖夏凉,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
外墙为大多为石基泥土夯制的屋墙,顶部横搭木料为梁,密铺木棍、茅草及泥土,洒水夯实,形成平台房顶,即可为自家作物的晒场。“你之屋顶 我之庭院”,这些土掌房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堪称民居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有些年头的“昂土司府”、“李将军第”、“姐妹墙”、“江西街”等历史遗迹,皆成了泛黄剥蚀严重的过去。要不了多久,可能就将掩没在杂草丛生、墙坏顶塌的自然氧化里……
一份多么值得维护保留的历史遗产,却又主动弃之而任其淹没于荒漠之中。一个大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少数民族建筑群,却只是做些毫无禆益之举动……
虽然还有少数人家还未搬迁,(其中的缘由也无处可寻),但荒漠的趋势必是不可逆转的结果……
为何就不能新迁之地与老居之处,村民皆可随心所欲的居住?让原址上的历史文物的建筑,得以完整的传承与延续,就必须得有居于其中的维护与利用;没有了烟火气的从中加持,又如何引观光客与研究者的慕名而至?
行走于青石筑就的街巷,强烈阳光的照射实在不是时候。但又因整个独特建筑氛围的感染,又促使着不得不忍受高辐射的肆虐。
陡然又想起之前,黄草洲湿地飞起的细雨。若于此时有小雨轻拂,那于老街旧巷里的穿行,那该会是番多么惬意的赏情。生出凉爽舒适的搅胜氛围,那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身临其境?
随之愈发地肯定了,酷夏的尾巴依旧还在绵绵延续。那些省外行的打算,看来还得蛰伏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