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solo迪亚米尔岩壁高清线路图及登顶照片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8264会员专享,转载须获得本人许可,违者必究



迪亚米尔岩壁说明

Nanga Parbat在乌尔都语中是“裸体之山”的意思,这是因为它附近没有能与它比拟的高山存在。此外nanga(नग्न)一词在梵文中同样也表示“裸体”的意思。
南方的鲁泊尔岩壁标高差为世界最大,达4,800米;此外西边的迪亚米尔岩壁同样著名的难以攀爬,此山因为发生了许多次惨重的山难而被称之为“悲剧之山”、“恶魔之山”。
补一个攀登过程简介:

在无氧攀登珠穆朗玛峰仅几个月后,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又开始了更大胆的挑战:独自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封面是莱因霍尔德-梅斯纳于1970年8月9日登上南迦帕尔巴特峰顶。附录介绍了尝试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和成功登顶的历史。书中有51页彩色照片、6页黑白照片、51张与文字并排的黑白照片、30张关于南迦帕尔巴特山顶的小幅黑白照片、5张地图和6张山峰图。

梅斯纳前往迪米尔大本营,一直在等待合适的天气窗口。与他同行的只有负责探险队医疗方面的乌苏拉-格雷特和联络官特里。"我知道这次攀登非常危险,会把我的能力推向极限。梅斯纳于8月6日中午离开大本营,在迪亚米尔面山脚下宿营。第二天,他用6个小时攀登了1600米,并在6400米处宿营。"在所有这些平静中,我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孤独不再是一场灾难!" 8 月 8 日上午发生了地震。"在我脚下,一场大雪崩如潮水般涌向山下。它是由我昨天爬过的冰组成的。雪崩正好席卷了我昨天这个时候宿营的地方"。他爬到了海拔7400米的地方做第三个宿营地,并在8月9日稍晚的时候出发登顶。"我在比手掌宽不了多少的狭窄山谷中保持平衡,在积雪筑成的沟壑中艰难前行"。

1978年8月9日,梅斯纳终于登上了南迦帕尔巴特山顶。"我转了一圈又一圈,反复看着眼前的景色,似乎很难相信自己真的来到了这里。... ......山顶显得如此宁静,下山显得如此多余。仿佛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仿佛我已经从孤独的海洋中爬出,来到了安全的宇宙中。... 寂静促使我温柔地对待山顶。我和山顶是一体的,但我们又是不同的...... 他下山后再次在海拔 7400 米处露营。8 月 10 日下起了暴风雪,他不得不留在宿营地。第二天天气好转,他决定 "我必须在一个巨大的阶段内到达大本营"。
本帖最后由 独行马 于 2024-10-30 10:47 编辑

崇幄 用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solo迪亚米尔山壁高清线路图 让我看看路线的危险程度或者哪些地方比较危险,因为梅斯纳尔几乎没有什么攀登细节发表出来。我试着通过路线图和简短的攀登过程分析补充一点细节。

攀登过程简介请看上一楼。

首先梅斯纳尔是单人solo,照片是相机放在地上拍的,本人身上没有安全带,身上的小绳是衣服上拉紧防风用的,不是安全绳。我很好奇遇到很陡的地方他如何下降,还是安全带和绳索在顶峰拍照的时候收进包里了。或者solo连这些装备都精简了。

他的营地在路线图中显示为B0(大本营未在路线图中)、B1(前进营地可能留有部分食品和燃料、登山鞋等,按文中推算在海拔4800米)、B2(在一处冰崩区的上方另一处冰裂区的下方,海拔6400米)、B3-B4(应为同一处海拔7400米)、

以下内容从B1算起,第一天仅用六小时上升了1600米,这一段对于梅斯纳尔来说不难风险也不大。冰崩区如果有冰崩也是落到岩壁上破碎后落到岩壁下方。他的路线实际距离冰崩区较远。B2在一个冰裂区下方,如有小型雪崩会被冰裂区吸收,反而没有危险。

但第二天上午发生了地震,这并不是常见的灾害,地震有可能导致冰崩,岩崩和雪崩,根据震级各种崩也会强弱不同。他遇上了但非常幸运,他看到之前宿营的地方(B2)被雪崩席卷过,但震级不算太严重所导致的各种崩也不算严重。这一天他上升了一千米在海拔7400米的B3宿营,文中没有写用了多少时间。不算遇上地震难度也还正常。

第三天似乎出发稍晚去登顶,上升800多米完成登顶后再找一条容易点的路线下撤,正常情况下会背着帐篷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就地宿营,有可能没遇到困难于是返回之前海拔7400米的营地建立B4,这样不用重新平整营地。

第四天由于暴风雪被迫滞留了一天。
第五天是重点,天气转晴,由于前一天是滞留而不是缩短行程比如到达B2位置,他的食品或者燃料出现短缺,这在梅斯纳尔这等高手来说所带物品是极精简的。所以他决定"我必须在一个巨大的阶段内到达大本营"。电脑翻译的这句话的实际的意思是“我必须当天回到大本营”,按路线图应该是回到存有物资的前进营地B1。那么这一天他有些冒险地抄了近路。请看画了黄圈的这张图,黄圈中间也是冰崩区,黄圈右手边的岩壁下方实际很危险,尤其在前一天有暴风雪的情况下,新雪有可能造成小型的雪崩把他带下去。而他这一天几乎是直下走了较危险的路段。从图上看他走原路返回会更加安全一些。当然他是下山,可以在这一段快速通过。也有很大可能他在上升的过程中尤其是接近B2的那一段观察过下降的那一段横切路线。感觉7000米左右那段台阶下的路线他也已经观察好了算是有准备的从那里下降。
前进营地B1到大本营B0之间对于他来说一般三至五小时,他要想回大本营当天哪怕摸黑也能回去。这里就不谈了。
一开始我看他选择抄近路有些危险,后来仔细看文中写有滞留了一天才算闭环。所以有了当天要返回大本营的说法。还有一点,当年没有难度分级系统,所谓难不难也分人,即使比较容易在海拔6000-8000米之间,每上升一千米难度也会上升一个层级。

梅斯纳尔是我最崇拜的登山家,第一个用阿尔卑斯方式完成十四座八千米山峰的壮举,其中好几座还是单人solo. 而且他通常不走传统路线,比如这一次就是阿尔卑斯方式单人solo直上的一条新路线。后面才出现十四座的各种跟风,也不管是阿尔卑斯还是极地方式了。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24-10-29 22:23 编辑

老马分析得实在太精彩了,梅斯纳尔的确是单人完成了无数团队即使是竭尽全力也无法达成的目标,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复杂环境,他应该是每一件事都做好了,每一步路都走对了,才会有这种好的结果,他应该是那种极有远见和洞察力的高手,能在如此复杂和艰难的山野中一眼就找出那条最有可能成功的路径,而一般的爱好者可能连登这种高海拔大岩壁混合技术攀登中该穿什么鞋、该戴什么冰抓、该拿什么冰镐都不了解,当然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强大如米克福勒团队也会犯戴错冰抓的错误而导致强卡邦峰刃脊结组滑坠的事故,我觉得梅斯纳尔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在山上从来没出过错,哪怕是最微小的错误, 在应对山峰的攀登上他每一件事都做对了,我们现在有机会聆听老马站在梅斯纳尔的视角去分析一个高手该如何成功攀登这种最顶级的高海拔大岩壁,实在是太幸运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