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solo迪亚米尔岩壁高清线路图及登顶照片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8264会员专享,转载须获得本人许可,违者必究



迪亚米尔岩壁说明
Nanga Parbat在乌尔都语中是“裸体之山”的意思,这是因为它附近没有能与它比拟的
高山存在。此外nanga(नग्न)一词在梵文中同样也表示“裸体”的意思。
南方的鲁泊尔岩壁标高差为世界最大,达4,800米;此外西边的迪亚米尔岩壁同样著名的难以攀爬,此山因为发生了许多次惨重的山难而被称之为“悲剧之山”、“恶魔之山”。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25-8-14 14:22 编辑
补一个攀登过程简介:
在无氧攀登珠穆朗玛峰仅几个月后,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又开始了更大胆的挑战:独自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封面是莱因霍尔德-梅斯纳于1978年8月9日登上南迦帕尔巴特峰顶。附录介绍了尝试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和成功登顶的历史。书中有51页彩色照片、6页黑白照片、51张与文字并排的黑白照片、30张关于南迦帕尔巴特山顶的小幅黑白照片、5张地图和6张山峰图。
梅斯纳前往迪米尔大本营,一直在等待合适的天气窗口。与他同行的只有负责探险队医疗方面的乌苏拉-格雷特和联络官特里。"我知道这次攀登非常危险,会把我的能力推向极限。梅斯纳于8月6日中午离开大本营,在迪亚米尔面山脚下宿营。第二天,他用6个小时攀登了1600米,并在6400米处宿营。"在所有这些平静中,我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孤独不再是一场灾难!" 8 月 8 日上午发生了地震。"在我脚下,一场大雪崩如潮水般涌向山下。它是由我昨天爬过的冰组成的。雪崩正好席卷了我昨天这个时候宿营的地方"。他爬到了海拔7400米的地方做第三个宿营地,并在8月9日稍晚的时候出发登顶。"我在比手掌宽不了多少的狭窄山谷中保持平衡,在积雪筑成的沟壑中艰难前行"。
1978年8月9日,梅斯纳终于登上了南迦帕尔巴特山顶。"我转了一圈又一圈,反复看着眼前的景色,似乎很难相信自己真的来到了这里。... ......山顶显得如此宁静,下山显得如此多余。仿佛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仿佛我已经从孤独的海洋中爬出,来到了安全的宇宙中。... 寂静促使我温柔地对待山顶。我和山顶是一体的,但我们又是不同的...... 他下山后再次在海拔 7400 米处露营。8 月 10 日下起了暴风雪,他不得不留在宿营地。第二天天气好转,他决定 "我必须在一个巨大的阶段内到达大本营"。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24-10-29 22:23 编辑
老马分析得实在太精彩了,梅斯纳尔的确是单人完成了无数团队即使是竭尽全力也无法达成的目标,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复杂环境,他应该是每一件事都做好了,每一步路都走对了,才会有这种好的结果,他应该是那种极有远见和洞察力的高手,能在如此复杂和艰难的山野中一眼就找出那条最有可能成功的路径,而一般的爱好者可能连登这种高海拔大岩壁混合技术攀登中该穿什么鞋、该戴什么冰抓、该拿什么冰镐都不了解,当然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强大如米克福勒团队也会犯戴错冰抓的错误而导致强卡邦峰刃脊结组滑坠的事故,我觉得梅斯纳尔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在山上从来没出过错,哪怕是最微小的错误, 在应对山峰的攀登上他每一件事都做对了,我们现在有机会聆听老马站在梅斯纳尔的视角去分析一个高手该如何成功攀登这种最顶级的高海拔大岩壁,实在是太幸运了
与原书比对老马分析得几乎丝毫不差,除了食物问题,他还遇到了地震,所以不能从原来的路线下撤
1978年7月20日在Diamir山谷建立了大本营,目标是首次独自通过新路线攀登8000米级山峰Nanga Parbat的西壁(3500米处)。
8月6日,在西壁底部(B1)露营,次日携带约30公斤行李(睡袋、泡沫床垫、冰爪、斧头、绳索、一个岩钉、一个螺丝和十天食物),穿越雪崩多发的下部区域,六小时内上升1600米,在冰悬垂下(B2)露营。
8月8日,沿岩石顶峰锥左斜向上攀登(B3),经过艰苦的开路和陡峭岩壁攀爬,于8月9日下午四点到达顶峰。天黑前返回Western Basin的帐篷(B4)。
8月10日遭遇暴风雪,实行食物配给并等待。因地震导致原定下降路线无法通行,8月11日选择更危险的直接路线下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