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尔 | 阿富汗缩影的吉光片羽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撰文、
摄影/张祺林温馨提示 正文约21000字,
图片共350幅图文皆原创,侵权者必究
1
Torkham口岸,
秩序在这里是一种奢侈
阿富汗的签证在国内很难获取,几乎所有游客都只能在第三国办理,由于前一天阿富汗驻白沙瓦领事馆的网络系统瘫痪,导致无法导出先前填写的签证申请表,先后前往两次都没有恢复,我只能先去参观被誉为“犍陀罗故乡”的白沙瓦博物馆和
巴基斯坦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白沙瓦大学,又在白沙瓦为数不多能接待中国人的SS Club酒店滞留一晚。次日一早打车前往领事馆,由于领事馆位于政府办公区安保极其严格,在内部找不到出租车,司机只能在外等待我们并且收取费用。进入领事馆前需要检查护照并且上交一切电子产品,进入后当然还要再检查一遍,领事馆内部花香鸟语,绿草如茵,先去东南角的签证处提交材料并缴纳一百美元,然后在院子里等待大概半个小时才拿到贴纸签,当地人只能在领事馆外拥挤的棚子下等待。
▲白沙瓦博物馆藏犍陀罗造像拿到签证后决定马上离开巴基斯坦这一是非之地——至少在今年配此“殊荣”,从白沙瓦到Torkham口岸车程不到两小时,全程警察分段护送,不仅前有警车开道,还有持枪的警察坐在我们的车上,他们平时持枪姿态比较随意,枪口随着汽车的节奏左右摇晃,我赶紧把它拨开以免正对着我,黑色的枪管理应在阳光下发烫但摸起来却无比冰凉。
▲去往Torkham口岸的N5公路
▲军警
▲白沙瓦西郊的清真寺
▲白沙瓦西大门
路上会经过以Shahgai Fort为首的几座古堡和Sopha Stupa,还会翻越赫赫有名的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古代世界进入印度半岛的唯一通道,中亚与南亚次大陆间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每当中亚地区野心勃勃的统治者完成一次短暂的统一,他们就会沿着阿富汗南部的赫尔曼德河(Hirmand River)挥师南下,浩浩荡荡地穿过开伯尔山口,直奔印度河与恒河平原而去,印欧人的迁徙第一次踏开了古印度的门户,随后便是两千三百年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铁蹄,随后阿拉伯、伽色尼、帖木儿、莫卧儿等等政权纷纷由此入侵印度,开伯尔山口也有着“印度的阿喀琉斯之踵”之称。
▲Shahgai Fort
▲Shahgai Fort
▲Sopha Stupa
▲Sopha Stupa
▲翻越开伯尔山口
▲翻越开伯尔山口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开伯尔山口
▲兰迪科塔尔,NHK《丝绸之路》摄制组曾到过此地
▲兰迪科塔尔的清真寺
▲兰迪科塔尔街头
▲兰迪科塔尔街头
Torkham口岸由于处在伊斯兰堡与喀布尔的连线上,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间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口岸,每天将有价值四亿卢比的货物通过Torkham口岸出口到阿富汗,两国边境时不时会发生小规模冲突,能不能顺利过关全靠运气。鉴于奎达与坎大哈之间的荒漠无比危险,人质劫持事件时有发生,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是从这里进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未到口岸便已开始堵车,运送集装箱的货车排成长龙等待检查,他们通常要在这里耗费一天一夜,司机从货车的夹缝之间灵活驶过,抵达口岸停车场时灰头土脸,已不知吸了多少尾气。下车后立马会有当地小孩围过来要钱,赶走后他们只是在远处跟着,时不时又会靠过来拉扯我的背包,直到边境方才散去。
▲远眺Torkham口岸
▲等待过关的车队
▲口岸停车场
▲卡车司机
口岸巴基斯坦一侧的警察先把所有中国人召集在一起检查护照,然后带领我们统一过关,门外鲜榨芒果汁只要人民币三元一杯,趁此赶紧花掉手头的卢比。此时口岸午休刚刚结束,安检处外聚集了大量等候过关巴基斯坦人,若没有警察带领我们要想穿过人群并非易事,或许过去之后包里的现金都会不翼而飞。秩序,在这里是一种奢侈。Torkham口岸过关一共分为四步,先在巴基斯坦一边无比混乱的窗口排队盖章,再强制喝下消毒剂味的药水,据说能测出是否患有小儿麻痹症,此时巴基斯坦警察与我们告别,然后在两国国门之间的广场等候片刻,护照再次被收走检查。
▲排队盖章
▲排队盖章
▲排队盖章
▲排队盖章
▲排队盖章
有不少偷渡的小孩藏在货车的底盘下或者跟着车快步行走,趁两辆车错车时的视野盲区跑到对面,被士兵抓到免不了一顿毒打,若是偷渡成功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最后走很长一段的铁丝网通道通过界河上的大桥,江湖俗称“狗笼”,当地有钱人可以坐着小孩推的手推车来往。入境阿富汗后没有任何检查,简单填写入境单后直接盖章。出口岸走了很远才到停车场,我们一行九人挤入一辆小面包去往喀布尔,路上时不时有载着士兵的皮卡呼啸而过,两侧还有不少坦克的残骸遗存。最近听说Hairatan口岸开放了,下次可以从泰尔梅兹和杜尚别短暂入境,补全马扎里沙里夫的清真寺、巴尔赫的蓝氏城遗址及九顶清真寺、纳曼干的石窟和古尔的贾姆宣礼塔。
▲通过界河
▲进入阿富汗的第一张照片
▲去往喀布尔
阿富汗由于连年战争导致基建较为落后,全国只有连接重要城市之间的道路时有翻修,主要为马扎里沙里夫-喀布尔-坎大哈-赫拉特一线,此外去往旅游胜地巴米扬山谷和各个口岸之间的道路最为宽敞平坦。车窗外的山野寸草不生,来到喀布尔河(Kabul River)畔后一片令人惊叹的旷野出现在眼前,河流于此形成面积广阔的辫状水系,河中沙洲长满了灌木与芦苇,牛羊成群徜徉其间,夕阳下的光影将一切染成金色,枯萎的芦苇一片萧瑟,安静的喀布尔河静静流淌,水面浮光跃金,波光粼粼,远近相宜美不胜收,恍若身在大青山下的西拉木伦河畔——蒙古大军的铁蹄确实都踏足过这两个地方。
▲喀布尔河畔的小孩
▲喀布尔河畔的小孩
经过阿富汗第五大城市贾拉拉巴德(Jalalabad)后夕阳渐收,夜幕将至,到喀布尔之前需要历经一段长距离的爬升,从印度河平原到阿富汗高原(喀布尔海拔1800米),夜色中的峡谷只闻汹涌澎湃的水声时远时近,时而洪大时而细切,两侧岩石山体的巨大阴影森然可怖,把峡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仿佛随时要将峡谷吞并一般。在潘杰希尔河(Panjshir River)与喀布尔河交汇形成的水库旁修整片刻后继续上路,Chaparo Ghar脚下Band-i Mahipar大坝附近的山路最为险峻,前方车辆的尾灯在漆黑的夜色中勾勒出“之”字形的轮廓,蜿蜒起伏,连绵入云,远处的灯光与夜幕中的星光交相辉映,《老山界》中描写的景象一时间变得具象化,“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潘杰希尔河与喀布尔河交汇处
在信德语中“喀布尔(Kabul)”意为“贸易中枢”,古往今来的西域商旅和西方探险队都会经过这里,而半个世纪以来这里却陷入了“帝国坟场”的尴尬境地,让这座城市荣光不再,褪去了历史遗留下的灿烂光环。英国、苏联、美国都先后在阿富汗折戟沉沙,深陷泥潭,似乎多么强大的外力都制服不了这个蕞尔小邦,此外山川形便导致的部落主义的政治传统至今仍然占据一席之地,各方力量的权力拉锯持续不断,最终在混乱的内战中的确产生了一个“胜利者”——塔利班。时至今日很多人还以为阿富汗仍是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残垣上的铁丝和布满弹洞的墙壁,但若无身临其境你又怎么知道?即便身临其境,作为匆匆过客在短短几天内也只能雾里看花,但至少比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略胜一筹。
▲塔利班经典形象(图源网络)
▲喀布尔???? ????广场
▲喀布尔???? ??? ????广场
▲喀布尔街头
▲喀布尔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