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崖陡梯南太行,勤能补缺行路忙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我去年11月份游览过4天南太行,到过十字岭、王莽岭、鸡冠梯、龙水梯、西连老梯、碾平梯、锡崖沟挂壁公路、红豆杉大峡谷、十八缸、抱犊村、马武寨、双底村等地,南太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说清明节时连翘满山,景色更美,假行僧前三季南太行活动都安排在了清明节,于是一直期待着黑白领队清明节发南太行第四季活动。
第四季活动一出来,强度可是不小,我快速把A队三天的轨迹和自己去年四天的轨迹加载到地图上,发现重合部分不足10%,很是欣喜。

当海峰师傅因去过两次南太行改报新线后,我仔细研究黑白领队和糯米领队之前发过的南太行线路和相关游记,结合自己走过的线路和体力情况,规划了线路更适合、内容较丰富的三天轨迹和备用轨迹。
规划完轨迹,接下来就是拉人陪走了。拉了不止一个人,最靠谱的就是图在我心了,我俩速度合适,多次一起走过,二月份刚在三峰期末考和阳台山一枝花活动中疯跑过。
考虑到第二天备用轨迹的强度太大了(按第一天出现特殊情况如火车晚点、天气不好等情况无法完成七星潭拉抽屉考虑的),里程达到了46.85公里,已经超出了A队44.28公里的里程,虽然C队七星潭后转A队的连接线有7.61公里公路,转A队后有不少八里沟景区道路,也切掉了将军梯小环5.9公里里程和至少800米爬升,实际强度可能比A队小,但问题是我们比A队大神儿们的速度慢不少啊,虽然清明节前一周刚完成的库布齐沙漠56.97公里穿越让我有走不崩的底气,图在我心跑步和爬山都比较强(全马430左右,三峰四个多小时),但即便早上5:30就出发,我们也会走到天黑才能完成第二天备用线路几乎是确定的,于是我把三天共5条轨迹和备用轨迹发给了黑白领队报备,希望他能允许我们第二天晚点儿到达。黑白领队就说了一句“超过40公里的不能走”,我说“好,那我们争取第一天到七星潭拉抽屉,这样就没有40公里以上的了。”
感谢黑白领队对我自己规划线路的包容,队员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和指点。
下面是我做的三天轨迹和备用轨迹,G是拐的意思。


在黑白领队的活动区域内、两个人走的线路都是要下一番功夫的。让我们来看看黑白领队的轨迹草稿吧,所做的工作可是几何量级的,有条轨迹保存时间是半夜1:54分。这还只是轨迹部分,下功夫查资料、安排四十多人的吃住行、解答各种问题、现场把控各队人员、管理大小群和公众号......,想想都头疼,感谢黑白领队的辛勤付出和十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

不知道读者是否感动了,反正我是把封面我下崖的照片换成了队伍合影。话说这合影以后队伍能站得更有层次嘛。
由于小长假到新乡的火车票难买,队友有躺着去新乡的,有坐着去的,有自驾去的,有提前去的,有买不到票不去的,有被天气预报吓跑的。
我一直是个幸运的人,虽然没买到4月2日晚上的卧铺,4月2日下午却坐了两个座位(相邻的乘客没来,附近也没人站着),从下午就开始补觉,晚上也比坐夜车的队友休息得更好,保证了第二天的体力。

对于传说中的雨雪天气,我是很淡定的,老天爷的事儿谁管得了,做好相应的准备就好了,我就不信三天都是雨雪天气。

实际的天气是第一天阴雨不断,第二天阳光灿烂,第三天密云遮天,是我认为比较理想的天气组合,体验丰富点儿很好啊,虽然备用的薄羽绒衣裤和薄抓绒都没用上,虽然第一天过后有五六个队友下撤了。
我一直都是幸运的人,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比如说我相信自己有驱雨神功,看看,应验了吧。

此行三天我都圆满完成了计划线路,不,超额完成了计划线路(比计划多走了里沟梯和抱犊梯,第一天备用线路中的凤凰大峡谷也在第二天走了),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手台、充电宝、时间分配、运动后拉伸等问题,文末进行了总结。以前从来没出现的问题扎堆儿出现,也是有点儿邪门啊,难道是驱雨神功消耗了智力和体力?(哈哈,鬼才相信)
第一天 狂风骤雨窟窿山,马不停蹄七星潭
4月3日早上6:00,队伍在新乡火车站前集合,一辆中巴和两辆小面把我们拉到进山口韩口村,大约8点合影完出发。

刚出发就不太好走,背包重得像是在重装徒步,很久没背过这么重的背包了(近期以越野背包为主),也后悔没带登山杖了,是我自己说的南太行除了走一马平川的大平路就是四爪儿爬梯,不用带登山杖,结果好像并没坑到队友,倒把自己坑了,上次南太行的经验几乎被此次推翻殆尽。


上二亩梯时,我发现旁边的小帅哥小小超体力不错,就和他说了快点儿走完D线可以到七星潭拉抽屉的想法,他立马同意了。就是嘛,参加一次京外活动不容易,有时间、有体力的情况下,谁不愿意看更多的风景呢。我就是一个幸运的人呀,大帅哥图在我心买的是夜里的坐票且感冒了,昨晚8点多决定不去赶火车了,临时拉到的小帅哥小小超长得可是更帅呢。两年多以前从徒步第一天就认识的老帅哥大蒋私下和群里都说要跟我走D队,被我无情地嫌弃了,他平时佛系爬山已经被我反超了,又想飞无人机又想用手持机拍摄,还是留在大部队给大家留下更多美好回忆吧。
9:12分,经过长长的二亩梯到达土梯村,沿途看到了不少连翘花,微雨中更显清新美丽,一上山的能见度也还可以,云雾缭绕中南太行的山峰似在仙境中。






9:45开始,画风突变,进入湿滑的山石路段,开始走窟窿梯了,风也开始越刮越猛。我手台里提醒后队,最好提前加衣服,但因风大还下着小雨,估计很少有队友加衣服了,以至于不少人反馈到达窟窿洞时失温的感觉很明显。
窟窿梯分两大截,中间由一小段山腰平路连接。这半小时走得有点儿梦幻,爬了不少湿滑的大石头,风大得把雨衣从身后吹到脸前,到达窟窿洞时狂风携带着细碎冰粒打在脸上,又疼又冷,狂风大得几乎能把人吹跑(我的体重还算安全)。我和勇三等手台里吐槽,这窟窿梯应该让A队来走啊,这不是坑最弱的D队嘛。



出了窟窿洞路就比较好走了,我们前队4人有点被风吹懵了,顺着路走去,偏离30米报警后发现走上了C队。

走C队就走C队吧,距离只比D队增加一公里,看轨迹上有个里沟梯可以走一下,这样的天气到七星潭拉抽屉是没啥希望了,多加个梯也挺好,锡崖洞那里还能回到D队轨迹上来的,不影响后面的九仙山景区行程。我带着小小超开始加速,可是因为改线了手机不再偏离报警,我和小小超经过了去往王莽岭的垭口才发现走过了,返回到C队轨迹时大蒋和大炜已经在我们前面了。


并未见到有明显台阶的里沟梯,下坡小路在平时还算好走,只是雨天有些湿滑。

经过一个小窟窿洞时可以避雨,我决定花几分钟把雨裤穿上,已经觉得膝盖有点儿受凉了。雨裤真是个好装备,轻薄防雨保暖(迪卡侬有售,79元一条)。

小路上没走多远,经过一小段碎石后,就下到了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