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随意游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游罢黄山来徽州,深渡顺水泛轻舟。

两江一湖看不厌,夜伴西子宿杭州。”

宛然是依着诗的描述而至杭州,又为了方便返程,而寄宿于杭州火车南站附近的旅馆。

《双调蟾宫曲·咏西湖》里曾如此描述过杭州: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样的景致,如何不教人心生向往。

选择杭州作为此次皖南行的最后一站,是出于杭州有直达家乡火车班次的考虑。

虽然城市游,于自己早已是过去式,高楼大厦看多了就犹如白开水一般,再怎么冠冕堂皇还是形同嚼蜡。

但亲临其间却有另一种切身的感受,一线城市终究有一线城市的风范。那种无处不在的体量,无须刻意修饰的气息,都会在街道与建筑的风格上得以体现。

随之而来的便联想到,自己家乡与之相比的差距。那种一直抹不掉的小家子气,在相比之下愈发显得突出。

没有随大流去赏西湖的江南风景,是觉得西湖过于温软和小资情调了。

却是受着江河的吸引,看了奔腾不息的大运河,以及大运河上的拱宸桥。

“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

拱宸桥,从它落成之始,便始终为繁华之地。虽在百年历史中几经浮沉,但它深厚的历史内涵,承载的人文底蕴,若不亲临感受其韵,就实为真正的憾事。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见识过大运河的风采,自然也得看看被誉为“天下第一潮”的钱塘江。

虽然季节不符,未能一睹大潮的惊涛骇浪,但此时江面的安静,何不又是另一番江河的形象。

这一生的经历,仿佛总是与江河紧密相系。盘龙江畔成长着人生,西江上悠悠不尽的养育之恩,奔流不息间多少情怀。

游别钱塘江后,折身穿街过巷走去地铁站间,在复兴路处偶遇一古桥~洋泮桥。

其桥始建年代不详,但于南宋时已存,据《乾道临安志》载,南宋临安玉津园在“嘉会门外南四里洋泮桥侧”。

其桥为单孔石拱桥,长18.3米,宽4.6-5.6米,两端宽,中间窄。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矢高3.75米,跨径7.75米。

拱腹有荷叶、莲花图案和题刻,但多漫漶不清。拱顶石上雕有龙形戏水兽。金刚墙用块石错缝砌筑,施两根长系石,下设明柱。桥面铺石板踏跺,两侧施栏板、方形望柱和抱鼓石。

洋泮桥西北堍,有座宽敞的重檐四角攒顶方亭,匾额为“盼月亭”。

亭联上书:

“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每个城市,都有与别的城市不一样的风景;

但能使人印象深刻的,最是那些人文历史底蕴的厚重。

围观欣赏美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