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老驴告诉你如何让新年第一次户外徒步之行收获满满?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马上就要25年,如何让新年第一次户外徒步之行收获满满?作为一个老驴和大家分享下我作为爬山佬的一些小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值友,不足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够补充。或者有更好的线路也可以参与进来,到评论区中讨论。

首先还是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快大过年的安全最重要。


出去户外徒步需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起码的了解,这两天杭州高山上开始下雪了,然后又是百万大军开始进攻各类著名的观雪圣地:例如龙王山,太子尖等等,作为杭州户外的爱好者大家可以自己刷一下平时在玩的社交网站,看看美景是否有去玩的冲动?同时也可以翻翻看多少摔跤和救援的视频?前两天看到太子尖居然有人用消防人员给救援下来了,真的太开天眼了。

下图是我上周爬山的数据,累计爬升1050米,强度适中,走完后第二天腿脚不酸不痛。最起码当天再跑5公里还不会感觉到很累。我感觉要想户外走的欢快,起码体能要有我这样的,就是单日徒步爬升1000米以上,腿脚不酸不痛的,这样走一般难度的线路问题不大,浙江的山区里面冬季看雾凇什么的也不是大问题。

有徒步需求可以选择COROS 高驰VERTIX 2S和COROS 高驰APEX 2 Pro/APEX 2有徒步登山选项。我自己的运动能力就是按照高驰的训练需求在训练的,高驰最大优势就是操控简单,续航长,售后还不错,具体操作和使用大家可以看别的大神的分享。目前我自己就是使用VERTIX 2和APEX 2 Pro,3年下来体能的提升肉眼可见的,按照2-3年前我走1000米以上的爬升还是会有点脚酸或者痛的情况出现的,现在基本可以无视。

还有带了运动手表可以有轨迹记录,可以通过心率、速度、爬升等数据来分析自己的运动能力,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奔溃的记录,可以在遇到相同的环境的时候做出适当调整,如果有轨迹导入的循迹的话,就更佳能够合理的分配自己的体能,只要看看手表接下去还有多少爬升,做到心里有数,像我这样的连续爬升个500米应该如何走,连续爬升700米超过30度的坡应该如何走,在高海拔地区平缓路段如何走这些多在平时有过积累经验,然后到了陌生的地方只要有相应的数据提前了解的话,就不会把自己走奔溃。

相信大家肯定听到过绝望坡,武功山的绝望坡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绝望坡,还有我去年走过的太子尖到百丈岭的那个绝望坡。其实绝望坡的最大的压力就是心理压力,坡虽然很陡峭,但是走还是可以走的,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走过一个坡还有一个陡峭的坡在等自己,这个时候感觉会有点奔溃,其实手表一看后面的爬升就很清楚了,心理毫无负担,累了调整下,饿了吃点东西就可以继续前行了。还可以根据前半段的难度体验来调整后半段的速度,做到有的放矢,详细的内容如果大家想知道我会做一个小视频和大家分析,有需求的可以留言。

COROS 高驰PACE 3和COROS PACE Pro铁三旗舰表虽然不是专业使用在登山徒步类型的,但是作为基础运动手表的功能还是可以的,训练体能的需求还是够的,唯一的缺点就是长续航能力没有上面两款手表好。

如果大家用别的运动手表和运动手环的话,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手表公司的训练课表给自己好好训练。出去玩得爽,必须自身要硬。

如果没有专业的运动表,简单的去跑跑10公里和5公里,能轻松跑下5公里区户外爬山也大差不差了,基本上跟的住队伍了。

江浙沪低海拔地区的简单雾凇观看的线路和经验分享


杭州雾凇最佳的观赏地点子在临安的天目山地区:

太子尖有大雾凇,还有不错的云海。200米左右的爬升,路况不是太友好,有可能会走错路变得更难走,夜爬时候注意分辨路况。记得带头灯和冰爪,多带点衣服在山顶风很大 ,不需要什么别的专业户外衣服,那件出片就穿那件,关键是保暖保暖再保暖。目前太子尖人很多,停车不友好,海拔高,道路结冰和封路风险需要提前了解。可以关注自己的社交软件看看有没有封路,自驾的最好有雪地和冰面自驾的经验,带好防滑链。

百丈岭稍微难度大点,有昌北古道上下,古道上下比较友好,爬升400米到林场,再爬升300米左右到冰湖海拔更好,景观更佳震撼。简单来说就是走120层楼到林场,再走100层楼到冰湖。需要一定体能,冬季白天时间较短,需要抓紧时间上下山,太慢的话山上会冻死人的,百丈岭林场这里有民宿,如果能提前预订到那可以晚上还好的欣赏美景。往牛粪尖方向人少,景色也会漂亮,不过道路会难走很多。

龙王山,上下难度稍许大点,爬升800米左右,2个大的急上坡,对于没有爬升经验的人不够友好,容易直接走崩溃,适当的降低速度会好很多,适时调整速度和呼吸。隔壁的药王峰也是很不错的观赏点,一个山脊线往左边一个往右边走,药王峰有几块大石头需要攀爬下要稍许注意,我的第一次雪景就是药王峰看的,当时震撼到我了。还有龙王山人太多,目前周末是堵车又堵人,对野山上堵人很严重。

有能力还是上清凉峰看会有更好的景色,不过累计爬升1600米的难度和最简单的18公里北环线线路的长度是有点难度的,需要体能不错的驴友才能去。能上去的风景肯定是值得一去的,不过冬季上面比较高,危险情况的话下撤难度也大,需要注意安全,天气恶劣的时候能走出熬太的感觉出来。大家去清凉峰千万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浙西天池也是很不错的雪景雾凇观赏点,这个线路道路属于户外入门难度,走到天池还算友好,要走到乐立峰会比较难走,隔壁的癞痢峰风景应该会更好。下山比较滑,需要穿好冰爪。自驾的朋友需要注意好时间,天晚路上的暗冰多,尽可能慢开。

人民币玩家其实有个更优解的方案,像浙江地区可以直接到安徽黄山看雾凇,黄山雾凇是非常有名的,还能缆车上下,景区路面相对安全,山顶还有住宿,而且冬季票价也便宜。

防滑雪爪必备,要不然摔得爹妈也不认识。龙王山有雪的情况下面,没有冰爪那两个陡坡是走不上去的,必须有雪爪才可以上去,我第一次没穿雪爪走一步滑两步下来,后来老实了,穿上雪爪跨跨的上去了,而且走起来相当轻松。前两年我还带了一个老哥去我们哪里的深山里看雪,他穿了个篮球鞋去的,走到村口就已经不行了没法走了,在山脚我给他套上了一个头巾在鞋子上面,然后勉强能走,到了山里直接穿了雪爪后整个人就变了个人一样轻轻松松就上去了。真的没有雪爪的时候或者雪爪破掉了,就用布条或者头巾把鞋子包起来,这样会好走点,真不行直接把袜子套鞋子外面走,冻死和摔死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项。这两天太子尖的担架已经不够用了,摔断腿和崴脚的很多很多,屁股开花的估计更多,龙王山练屁降的位置估计多快没有了。

自驾车必备,太子尖早几年我去过,我们是上马晓走过来到太子尖的,下山时候是叫当地的村民来接的,当地的车防滑链是必备的,而且也很熟悉当地道路那几个点有暗冰,对于新手自驾出行的一定要注意东西高山区的暗冰。这个不是开玩笑的,今年的太子尖救援大队估计要排队救援了,肯定有很多新手车子翻沟里去的,没有防滑链又或者没有驾驶经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自己会选择跟商业队伍去,让当地车接驳,上面停车超级难,而且很堵。就一个小山头会有好几千人在夜爬,相当恐怖的一个事情,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老户外基本是不去太子尖的,就一群想体验户外的人会去。

装备篇


羽绒保暖是必须的:就静态等待时候150G以上的羽绒会比较友好,200G充绒的羽绒就更好了,你可以看着别人瑟瑟发抖你可以微笑面对,如果300G的话,你甚至可以抱着边上抖到站不稳的人默默的伸出你那火热的手,还能分享你的手套给他。400G的话就很变态了。别人可能需要躲在帐篷里面,你可以随意溜达,这个事情我在川西的子梅垭口干过,4700的海拔我穿了件400G的羽绒服,然后手套什么的全借给别人了,有人穿了200G的羽绒还抖得要死,我是站了2个多小时一点没感觉。

下面推介的相对而言是性价比和产品力比较不错的,大家也可以根据下文的参数选择自己喜欢的牌子。各品牌的差异就是细节裁剪和标上面,要是能够接受不同的品牌的话,有些牌子还是极具性价比的。RAB目前是我主要采购的品牌。

其实就是自己衣柜里面那件最暖和的衣服带上,走个小线路不需要东买西买的。内穿速干和一件迪卡侬的薄抓绒,再加一件防风的衣服就可以了,在山脊上风大的时候穿上自己的厚实的衣服,带上帽子也是可以的,记得手套和围巾,如果想要入坑经常去户外倒是可以买一些上面的针对户外使用的羽绒服。

记得户外去一定要穿速干内衣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速干内衣速干内衣速干内衣。

外穿衣服透气度不行拉链稍许拉开点就可以了。一搬冬季防雨没必要考虑,除非你走的是野山路,这样最好穿个耐割面料的衣服,防止钻压倒的雾凇时候把衣服勾破。这个就是为什么冬季有人大晴天穿冲锋衣的原因,不是为了干嘛,就是当盔甲穿的。极其恶劣的环境时候起到防止割破衣服。

上面讲的在江浙沪的户外圈子来说是静态防护,动态按照我个人的标准是速干内衣,外加薄抓绒或者速干衬衫,外加一件软壳就足够保暖了,-5度以内完全没问题,到山顶得瑟的时候会穿上羽绒就基本没啥事情了。如果光带冲锋衣是不够的,站下来会发抖的,去1500米以上海拔的地区千万记得带羽绒。我们队伍里一个老哥出门夏天也带羽绒服的,就是为了担心突如其来的失温情况。

这个标准基本上第三级地区的多比较适用,北方地区把薄抓绒换成200g面料的即可,外穿羽绒换成200G以上充绒的就差不多了,遇到恶劣天气的外穿抗c点的冲锋衣衣服防冰冻,如果不理解大家可以去搜下冬季鳌太穿越的视频,看看就明白了,为什么需要冲锋衣。

衣服说完了,最要经也是必须携带的照明装备大家千万别不带。



超轻,三色可调节,400流明最高可以600流明,5流明的月光亮度可以坚持很久,雪天雨雾天气是绝佳的穿透力保证安全前行,要知道最危险的就是雨雾雪天气了,超级容易出事情,杭州太子尖今天有人救援了。

告诉大家1月份奈特科尔会出一个价格更便宜

穿上冰爪和带上头灯,安全系数大很多,那么冷的天气断了脚还要等待救援不失温真的是大运气。还好太子尖离公路近,远一点就麻烦了。

目前我最喜欢的手电,同类型的有3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这款手电的最大优点就是战术属性,能力快速一键点亮,探路和救援的时候就很好用,遇到坏人还是一键压制爆闪,15流明的低亮度可以确保长时间续航,在没亮光的情况下也是足够自保的,15流明的亮度是比手机照明的亮度还要大的,还有我每天把手电放床边,早期也不会打扰到家人,每天六点起床找衣服是最好用了。4档亮度可调节也很方便自己我使用需求的选择。其远射能力也能够弥补头灯照射距离不足的问题。

有人会问干嘛带手电头灯那么麻烦,冬季户外天黑的早,还有出去队伍的人的体能杂七杂八的,有个弱鸡和不听话的250你是丢了他自己走还是有团队意识一起进退,特别是看雾凇这样的情况,不是早起夜爬,就是市区出发到中午开始爬山,看到美景走不动脚了。然后人又菜瘾头还大,不听劝一路拍照,走到后来下撤的体能也没有只能挨到抹黑才才来。大家出去多了这类人就遇到多了,所以多备用一个照明的省的到时丢人了还要求你去找人。

高海拔地区的一些装备推荐

长线高续航需求的最佳选项,也是目前我佩戴起来最舒服的18650可更换电池的头灯,超高照明确保在高海拔地区的复杂路况下的安全前行。在起伏较大的地区,快速调节也能够尽快的调节头灯的松紧度,便于剧烈的运动佩戴需求,在平缓路面也可以适当放松一下头部。而且在佩戴帽子的寒冷情况下调节非常好用,也不会为了调节而把帽子也取了下来。前两天五台山一个人为了喝水拿掉面罩结果脸直接给冻伤了,这个寒冷情况下有些保护是真的不能轻易去除的,想来应该没问题,但实际上确是相当严重的。

这款头灯也是超长越野跑的最佳续航头灯,确保能够在48小时内完赛的照明需求。

操控简单,带手套操作也是相当便捷,在大风大雪中给调节头灯的亮度带来更便捷的操作。可聚光和超大光斑的照明区域也能够起到很好的照明需求。1000流明足够在昏暗的夜晚安全前行,350流明4个多小时的续航能力,130流明超过12小时的续航,足够安全走出整个夜晚。而且AAA电池更替方案也非常适合偏远地区的电池补充。

国产带稳压的高海拔分体炉头。在野外吃点热食很重要,我今天刚买了这款炉头,打算本周日出发去看雾凇时候使用,也为了去高原时候使用,我自己是有一体锅的,主要是太小了,1升,单人或者少数人可以,但是大部队就不行了,必须搭配一个大锅。

锅分享这些,其实户外经典的品牌国外就那几个,像反应堆,嘉宝,还有个瑞典什么的牌子,我也入手过,东西确实好用,不过你要是资深爱好者的话肯定明白我在说那几个,我自己就是用嘉宝的1升套锅的,不过价格比较贵,这几款简单用下还是可以的,真的跟商业队伍的话也有领队会做火夫的,去户外千万记得跟一个好火夫出门,在高原上徒步到营地有鸡汤喝的时候,又冷又饿又累的你感觉会上去亲两口领队的,那个鸡汤也别提多少美味了。特别是冷的要死的时候喝上2碗热鸡汤,真的是人生无憾。

高海拔营地休息的时候,谁穿羽绒裤谁知道幸福。

侧边开口的冲锋衣是应付高海拔地区剧烈天气变化的超强利器,晴空万里到暴雪降温,这时候快速穿上保暖的衣裤是非常重要的,而侧边拉链的设计可以最快速度的穿上裤子,起到最即时的保暖。

这类裤子我看到觅乐和RAB多有过,可惜网上现在没有售卖了,一直像入手一条去东北和冬五台这样的冬季高海拔线路时候使用。大家如果喜欢冬季高寒地区徒步千万记得备用一条可以快速更换的。

205G的超轻棉裤,属于觅乐的极限地区款式,超高工艺水平的产品,有高寒需求可以看看,毕竟是高寒地区的产品。单位克保暖度在高海拔地区,要老命的时候就知道,轻的保暖能力真的是渡劫时候有人帮你抗雷。

去高海拔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跟对人和跟对队伍


出发前最好是自己先和这群人或者这个社团的人走一下基础的线路,省的到高危险地区的时候出问题了。户外以前最早的是无兄弟不登山,不知心不知底的人是不会一起搭档爬山的,遇到250自己有时候也会搭进去的。所以出去长线的高海拔线路一定要和靠谱的人去,前往别瞎搞搞随便约人自己去,跟队伍也要跟大的正规的社团队伍出去。

去年我们过年去的就是这个,游侠客相对来说还好,我自己长线多是跟游侠客的,国内短线是自己找熟悉的搭子走的。

库拉岗日,有人 鱼提供

总结


户外千万条线路,安全回家第一条。

回到家才是最好的户外生活,安全第一。

第一:装备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刷下一些社区美照选择要去的地方,去前记得看好天气预报,别盲冲,根据天气需求准备装备,还有也必须要看看恶劣情况下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故,想想自己会不会也犯错,有时候知道犯错成本比想去看美照可能更好。最简单的保暖问题,像杭州的普通市区保暖衣服在太子尖看雾凇等日出的两个小时直接会把人吹傻掉的,这个时候看看人家的不足,总结自己的需求是户外人要了解的第一步,别走别人失败的老路。

第二:还是那句话安全,跟对人,找熟人一起最好,没有熟人找靠谱的社团出去,别想着随便网上约一个,这样遇到250你会头大的要死,跟队伍有领队兜底,就算自己250人走丢了也有领队来捞人的,像天目山上晚上走丢人的话是要冻死的,每年下雪天总归有几个这样的事情,户外别想的那么简单,百丈岭林场那个仓北古道多有人搞不清楚哪里上哪里下,就2方向还会走错。那年大雪不知道救援了多少人,搞到后来直接封山为止。

第三:装备入门了后再买贵的装备,贵肯定有贵的好处,记得第一件入手的装备永远是速干内衣,接下去是鞋子袜子,然后是防风衣服和抓绒保暖衣服,再接下去冲锋衣和高蓬松度的羽绒保暖衣服,,然后是背包,接下去是技术类型的装备和舒适类型的装备。别一下子上的太高。多出去走走先才是最重要的。

祝大家再新的一年活力慢慢出行开心。如大家有新的一年都想去哪徒步,或者有哪些问题可以留言给我大家一起交流装备和出行经验。


搞个集热锅是必须的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