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漓江,水墨桂林——叠彩山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叠彩山旧名桂山,地处漓江西岸,在伏波山北1公里左右,与伏波山和城中的独秀峰鼎足而立。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于越山、四望山、仙鹤峰和明月峰组成, “山以石纹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又因山腰有奇特的风洞,也被称为风洞山。      桂林的山水美景闻名遐迩,相比象鼻山的热闹,叠彩山可以说是没啥人,比较小众的一个景点了,但同样也是属于两江四湖这个5A景区的一员。前文:烟雨漓江,水墨桂林——伏波山  中已经说了在伏波山买了叠彩山联票,赠送山顶滑道下山票。我们直接驱车到叠彩山主入口南大门,这个大门也太不显眼了,车子进去后就一条数十米长的通道,车子就停在路侧,停好车后再出门口找个小店吃碗桂林米粉。      简单吃碗午餐后便进入公园登山,过检票口后上行几步路就是很漂亮的叠彩亭,手机当时没拍。前文也已说过此次春节桂林行,我相机拍摄的照片全部格式化误删了,所以只能分享手机里拍的少少照片。      叠彩亭东侧有个很小的山头,走个几十步就上去了,这就是于越山,顶上有个于越亭,遗憾的是当时也是拿相机拍照的,东北面就是叠彩山主峰明月峰,这里是看明月峰横断的崖壁,若“彩翠相间”的锦缎,是拍摄“叠彩”的最佳角度。      仙鹤峰在西北角,山上有仙鹤洞,等下也去看看,西南四望山也不高,没啥风景可观。
      先上明月峰,从这个叠彩门进去,里面有几栋历史文化建筑以及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风洞、康有为讲学处、马相伯夫子像等景点。
      风洞是明月峰山腰一奇洞,南北对穿,中间狭小,仅通一人,形成前后两个洞,南北开敞,呈葫芦状,全长20米,最宽9.2米,最高5米。随着季节变换,这里来风有清、和、暖、冷之别,人们感受也不同。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忘返,留下摩崖石刻178件。洞内还有摩崖造像24龛98尊,多为宋代的作品。洞口上方是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写的“叠彩山”三个大字。      穿过风洞,从后面步道上明月峰顶,明月峰海拔223米,相对高度约73米。母亲的腿爬山不方便,和父亲就在山下看看了,我和丫头两个人几分钟就爬上去了。南望伏波山全貌。
      伏波山与独秀峰。      明月峰顶侧边石壁有朱德题字石刻,还有个解放桂林打响第一枪的地方遗址。峰顶有一座拿云亭,“拿云”形容亭子高可及云,每逢雨天,云雾四漫,置身亭中,不但可以拿云,甚至可以卧云。在此观景,极目远山,俯看江流,可将全城美景尽收眼底,正应了宋代著名诗人刘克庄那句描写桂林风光的千古绝句:“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西面的就是仙鹤峰。      山北侧这个湖是木龙湖,湖边正在打造一个仿古小镇,还没建好。
      从明月峰坐滑梯下山,也就一两分钟的事,下来后就往前上仙鹤峰。仙鹤峰位于明月峰的西北,海拔253.6米,相对高度101米,是叠彩诸峰中最高的。山腹有仙鹤洞,高约14米,底宽8.6米,长60米,面积516平方米。呈三角形,相传古时有二仙鹤栖息山峰上好事者携二鹤于洞口,供人瞻仰,因名"瞻鹤洞”。到了明代,明宗室第3代靖江王朱佐敬之曾孙朱镇山,在瞻鹤洞硕面壁修道;自号瞻鹤道人,据为别业,改名仙鹤洞。      仙鹤洞这两年已成为网红打卡处,一边是古朴的洞刻石碑,一边是城市的车水马龙,而这个山洞就像时空隧道,通过它,可以窥到另一个世界。
      爬上仙鹤峰顶,面积不大,东望明月峰。      木龙湖畔的木龙塔,注意这不是明月峰东侧的那座有历史的木龙石塔。
驴行户外,一直在路上!户外纯属兴趣爱好,希望有一天能走遍神州大地。有空时我会慢慢记下现在以及过往的驴行历程同大家分享,也许偶尔会发发牢骚。喜欢的点下面名片关注,驴行路上有你更精彩!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