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经验技术,是衡量户外实力的软指标,经验来自实践总结,获取的途径有与其TA山友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自己实际徒步应用技巧后总结啦,一些徒步博主的经验分享啦,社交平台上山友的分享啦。如今网络信息太多,对于网上的信息,各位要懂得自我判断,适合别人的经验操作,未必适合你,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经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后才接纳。而我更推荐面对面和山友交流经验,别人实际的讲解,适用的场景,都是宝贵的经验,户外人也乐于分享。在前几年,户外徒步还没有现在这么火,所以经验分享主要还是靠老带新,初期我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跟过的领队,和集体伙食时大家的聊天分享。你所收集到的信息,都要再经过你的实际徒步中操作,才能转为你的东西。
一般我们会认为走了很多路线,走过有难度路线的人会比较厉害,一般这么认为也没错,毕竟体能确实是可以的,但是和经验技术就没有必然正相关关系了。一个团队里,能够锻炼到户外能力的,一般是领队、分队领队、负责收尾的(真正给安排收尾的人一般是团队里实力前三的人)、可以协助领队帮助其TA队友的人。而只会跟着别人走,甚至要靠别人协助的,并不能收获太多经验,能完成路线,更多的是靠团队的力量,这一类人,我直觉觉得其徒步生涯不会长,一个其不是真热爱,二是没有其TA人带走不下去,或者体验感会很差。能有收获的,多是有心人,细心观察其TA队友在遇到问题时,是怎样操作的,一些做法中,就蕴含着别人的经验,遇上难点时,也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团队中发挥一定作用。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特别在AA团队里,有人负责找路带路开路,有人负责做攻略,有人负责集体伙食,有人负责收尾,有人负责拍照,有人负责写游记,有人负责无人机拍摄等。
而最能锻炼户外能力的无疑是单兵重装,行程前要靠自己做攻略,收集信息,规划行程,准备物资,行进中要独自面对各种未知,自己判断,自理生活,忍受孤独,提高胆量,时刻在思考。不过风险相对也是高,出事了没人救援甚至没人知道,埋骨于某个无人知晓之地,所以,选择单兵,需得慎之又慎,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但是,面对危机最好的方法就是强大自身,个人能力的提升才是安全最大保障!即使有团队,若团队不齐心,遇到危险,该遇难还是要遇难,那这样,就强大自身,让危险不会出现吧。
当然这些比较偏野路子的,有条件的,可以参加一些户外讲座,或者参加天登协会之类开办的培训,比较规范化的知识传授。
以下是想到的一些需掌握的重装徒步经验技术,有些我会写一下,有些可以在网上找到一大把来学习。
3.2.1 收集路线信息,规划行程做攻略的能力,下面会有一节专门说我做攻略的方法。
3.2.2 装备装包技巧,背包背负系统调节方法。比如帐篷的装包,可以一体式收纳放一个位置,也可以把帐杆、内外帐分开放不同位置,避免背包重量不平衡。更多技巧,请自己找视频教程观看...
3.2.3 营地的选择及帐篷搭建、收帐技巧,营地要避风,避开落石,避开低洼地,避免太近河边,最好是开阔,平坦,风景好,水源近。熟练掌握自己帐篷的搭建方法,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第一次徒步露营前,在家里先熟悉一下,不要在山上再研究怎么搭建。要研究自己帐篷怎么在雨中搭建,思路顺序是先搭外帐再搭内帐,避免先上内帐给淋湿,自立帐用地布和帐杆就可以先撑起来外帐,再人到里面把内帐套上。看营地的主风向,帐篷竖着的那面对着主风向,不要横着那面对着主风向,避免被吹破吹倒。非自立帐就要研究一下怎么先搭好外帐,对搭帐篷能力有一定要求。还有打地钉,拉风绳,一般情况下这没啥要求,但是在大风大雨下雪等恶劣环境就特别重要了,很多时候帐篷被弄坏,是搭建得不好,小部分是帐篷质量原因。拉风绳最好掌握一些相关的绳结,比如营钉结、称人节、活结,用地钉尖拉紧风绳后再45度插入土里,就是紧绷的状态,不用后面调整风绳的长度。高海拔由于有冻土,拔地钉前用一点点热水浇一下,就很容易拔出来了。潮湿环境注意拉风绳把内外帐分离,避免凝露渗进内帐,通风窗一定要开。新手收帐篷比较喜欢按帐篷刚买回来那样整齐折好,再放进背包,没必要这样,直接揉成一团,一点一点塞进袋子就好(睡袋也是这样塞,对于比较大的睡袋,塞进去后没有力气把里面的空气挤出来,教你一个做法,坐在睡袋上面,继续干其它事情,一会就可以用体重把空气挤出来,再拉紧带子就行,不然高海拔说不定收睡袋收出高反来),塞的顺序注意按照后面搭帐篷用到的顺序,比如没下雨时一般先是帐杆和地布先撑起来,再到内帐,到外帐,塞的时候把外帐塞最里面,再到内帐,到地布,方便下次搭帐。
3.2.4 登山杖使用技巧,新手重装一定要用登山杖,减轻脚的负担,减轻膝盖的压力,延长徒步生命,保持平衡。除了一般认为在下坡时有用,其实在上坡时,懂得方法,也可以借助上肢的力量辅助上坡(你可以看成模仿四脚触地的动物),手臂有力的山友更要发挥这个优势。现在看一些视频号,公众号可以学到基本的使用方法(PS:也有一些示范是错的,看多几个教程,注意辨识学习),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多用,多思考,多去体会,怎么协调手、杖、脚、身,轻装徒步时就要练习使用了。
3.2.5 重装行进技巧,重装由于要背负重装包,行进方式和轻装有所区别,介绍一下我知道的,各自在实际中体会吧,重在实践。感觉网上介绍重装行进的视频教程不多,各位可以找找。
刚开始徒步时,可以放慢速度,让身体各部分逐渐预热,10分钟后再加快步伐。行进中最重要是稳,找稳定的踩点,每一步都要判断后才下脚。而无论上坡、下坡、平路,都可以用登山杖辅助。上下坡时,每人之间至少间隔3米,有一定的缓冲距离,避免前面人滑倒滚落砸到后面的,或者被落石砸到,必要时,等前一个人走到安全位置,绝不会发生滚落情况,后面人才接着走,在这些位置,领队特别要提醒队友,并做出安全指示。
3.2.5.1 上坡:
1. 身体稍微前倾,但不要弯腰,保持重心在脚的中部,以增加上坡的稳定性。
2. 尽量使用全脚掌着地,这样可以减少疲劳,并稍微外八的脚步,可以运用到大腿侧面的肌肉帮助上坡。
3. 采用较小的步伐,能更好地控制重心,减少体力消耗。
4. 尽量保持匀速上坡,相匹配的均匀呼吸节奏,控制心率,避免突然加快速度,过度疲惫,大口喘气。
5. 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前进,不要盲目跟随他人,以免拉爆。
6. “之”字走法,把陡坡拆成缓坡走。
7. 在斜坡休息尽量不要卸包休息,短时站着休息,用登山杖撑着背包底部,把背包撑起来,舒缓肩部压力。
8. 主要用臀大肌发力上坡,股四头肌只是辅助。
3.2.5.2 平路:
1. 在平稳的路面上可以适当加快步伐,加大步幅,提高行进效率,但保持匀速。
2. 走休息步,双腿转换间,后腿蹬直或者把前腿甩直再触地,脚成一条直线,用骨头支撑身体重量,让肌肉在行进中稍微休息一下。这个有些说在上坡也这样,可我觉得平地好点,上坡还要用股四头肌把膝盖拉直。
3. 背部挺直,双肩放松,可以甩下腿,放松一下。
4. 长时间行走后,在平坦的地方休息,补充能量、水份,放松肌肉,恢复体力。
3.2.5.3 下坡:
1. 下坡时膝盖保持微弯,利用腿部肌肉来缓冲下坡时的冲击力,保护膝关节,同时压低重心,维持身体稳定。
2. 用大腿行走,可多施一些力在脚趾上,先下前脚掌,再到脚跟,而小腿只起支撑作用。
3. 下坡过快容易失去控制,应控制速度,步幅不要太大,以免失去平衡,脚步轻盈,避免重踩。
4. 下坡时身体稍微后倾,使重心落在脚跟上,增加稳定性,防止身体前倾过度造成滑倒。
5. 能靠自己的装备就不要抓树、抓绳,登山杖是你最熟悉也最可靠的装备,但树是不是枯了,绳子是不是腐烂了,你难以判断完全,一旦断了,就失去平衡滚下去了,还会砸到下面的人。上下坡都是如此,这应该要特别注意。
6. 跌倒和滑落大部分都是发生在下坡,应集中精神,专心下坡。
7. 下坡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地面的状况,如松散的石块、湿滑的泥地等,选择稳固的踩点落脚,借助登山杖,在前面形成一个稳固的支点,再落脚。做到眼明手快,判断准确。
8. 侧身下坡和正身下坡,根据路况灵活使用,侧身下坡适合下滑坡,但下坡节奏慢一点,正身下坡适合路况好一点的坡,提升下坡速度。
9. 下坡前,系紧鞋带,避免脚掌前移,脚趾顶住鞋头,可能导致脚趾淤血,疼痛,当有痛感就会影响你的下坡效率,甚至分心导致滑倒摔倒。
10. 重装徒步前把指甲剪了,避免指甲过长,下坡顶住导致淤血受伤,特别长陡坡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的徒步,可以考虑带上指甲钳。
以上给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