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首邑,星城长沙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2025年3月21日至23日,到 长沙 进行了2天半的旅游。这也是我第一次到 湖南 。之所以选择 长沙 ,主要还是在于 长沙 在秦汉到现代基本上一直是 湖南 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富有文化底蕴。无论古今, 长沙 在 湖南 省内都有 中国 大部分省会、首府很少有的首位度和长时期的中心地位,经济文化在 湖南 具有影响力。而且 长沙 可以说是一座低调的城市,这里的旅游景点绝不仅仅是岳麓山、橘 子洲 、 湖南 博物院那么简单。实地接触, 长沙 人大部分也是比较热情和友善的。不会像老家 合肥 那样虽然不排外,但过于重视个人利益,人偏冷漠。(这次到 长沙 ,我接触到的直到最后都极度瞧不起 合肥 的人,都不是 长沙 当地人,爆粗口的都是北方和 武汉 口音的。)游记配乐是开国领袖毛爷爷所作诗词《沁园春 长沙 》,毛爷爷作词,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里的音乐。如果我这篇游记写完后没有被限制展示,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毛爷爷作词的这首歌。
湖南历史上的中心和第一大城并非只有长沙
历史长河中 长沙在湖南首位度很高,但并非想当然的一直是省内第一从秦汉以来,长沙几乎一直是湖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所有省会直辖市中最稳定的两个之一(长沙和广州,按照时间长度,接下来依次是南昌、西安、成都)但仍然有例外的时期。距今6500-4500年前的湖南常德澧县城头山遗址是目前湖南境内发现最早的古城遗址。商周时期湖南长沙宁乡县炭河里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湖南地区最大的商周时期遗址。在春秋时期,湖南省唯一有文字历史记载的诸侯国罗国都城曾迁到岳阳市平江县。在五代十国末期的951-963年,周氏武平政权的行政中心位于湖南朗州(常德),元代大多数时期和明朝长沙在湖南虽然是第一大城,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但属于湖北武昌为治所的湖广省管辖。明朝万历年间以后,长沙的湘江航运停靠不如湘潭方便,明清时期只是长沙府下辖县城的湘潭,在晚明直到民国时期的商业地位和航运一度超过长沙。清代湘潭县是湖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商品集散地,赋税曾长期居湖南首位,超过湖南省会所在的长沙县、善化县。湘潭城市人口也几次超过长沙。长沙在清末1907年城市人口11万多人,而史书记载湘潭商业高峰期湘潭有商店5400多家,常驻湘潭经商的人有5万多人,而容闳《西学东渐记》记载常年往来湘潭和广州商路贸易的商人常年在10万人以上。1951年日本《最新XX经济》曾记载长沙的城市人口为25万人,而湘潭城市人口为30万人。同时在做国内比较时也可以发现,虽然长沙在历史长河中基本上一直是湖南的第一大城,但在秦汉到唐朝中期(中晚唐以前)的时间段内,长沙 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对比中显得相当不足。
明清时期中国部分主要城市城内空间和附郭县
美国 学者章生道测出的1890年代中国城市城墙内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出处:章生道著,马德程译《明清时期中国城市的形态》又名 《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 汉字为府名(北京和南京除外),北京为洪武、建文年间的北平府,永乐以后的顺天府,南京为明朝应天府和清朝江宁府。括号内为府治所在附郭县名北京(大兴、宛平) 60.0(实际上外城南部基本上不是建成区)南京(江宁、上元) 41.9 (实际上城市北部和东部建成区较少)苏州(吴县、长洲、元和) 14.2 (实际上明晚期到1860年代城外山塘街、枫桥一带为商业街,实际建成区大大超出城墙,太平天国以后大为缩小)开封(祥符)13.6 (城市四角方位较空旷)杭州(钱塘、仁和)12.6成都(成都、华阳) 12.6西安(长安、咸宁) 11.8 (建成区实际上在城东略扩出城外1.8平方公里)太原(阳曲)8.40绍兴(会稽、山阴) 8.30 (城墙内三分之一面积较空旷)济南(历城)7.54(明府城3.06,外城7.54,城市空间在城西和城南扩出明府城之外)湖州(乌程、归安) 6.60 ( 沿城墙内圈空地很多)武昌 (江夏)6.35 (仅武昌,不包括当时属于汉阳府的汉口、汉阳,武昌西城墙外长江岸边建成区多)正定(正定)6.30(城四角方空地很多)庐州(合肥) 5.60 (城内西北杏花公园和东北逍遥津非建成区,而城外南面今芜湖路大钟楼、稻香楼和城东外坝上街、大小东门对岸、大西门外侧为建成区)广州(番禺、南海)5.20 (实际上18世纪城市就大大扩出城外,1840年城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淮安(山阳) 5.20 (城区外河下古镇也是建成区,约7平方公里,但人口密度低)常州(武进、阳湖)5.10福州(闽县、侯官)5.05扬州(江都、甘泉)4.80 (城市在清朝中期大大扩出城北,太平天国以后缩小)宁夏(宁夏、宁朔)4.80 (城内较空旷)(今银川)荆州(江陵)4.50长沙(长沙、善化) 4.15南昌(南昌、新建)3.95宁波(鄞县)3.75重庆(巴县) 3.50保定(清苑) 3.25云南府 (昆明县)3.20兰州(皋兰)2.70安庆(怀宁) 2.60 (南城墙外侧建成区较多,略扩出城外,西门外也有建成区)(1260年建城,南宋以前安庆地区行政中心在今潜山市)桂林(临桂)2.35贵阳(贵筑) 2.25襄阳(襄阳县) 2.24(未包括樊城)河南府(洛阳县) 2.20 (实际上建成区城墙外南侧略扩出城外)大同(大同县) 2.10上海(松江府管辖下普通县城)2.0(松江府治华亭县今松江区,上海元代建县,晚明和清代前期已达到府治规模,1843年后发展很快,19世纪末已是中国最大城市)奉天(承德、兴仁)1.69(今沈阳,清代以来东北最大城市。当时沈阳城墙外有圈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外关墙,建成区约4平方公里)天津(天津县)1.6(当时天津建成区大大超出城墙空间,外国租界区面积是老城厢近10倍)徽州(歙县) 1.7(建成区主要在城西徽州府城,城东部歙县县城较空旷)芜湖(太平府普通县城)0.5(太平府治当涂县,芜湖在明晚期以后开始成为安徽手工业重镇,清朝雍正年间,城市人口1.7万,达到无为,和县,寿县(春秋到唐代以前安徽第一大城市)滁州、六安等州城人口规模。1876年开埠以后发展很快,城外十里长街周边十分繁华,建成区大大扩出城外)
长沙简介
长沙 市简称长,别称星城。地处 湖南 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浏盆地西缘,为 湖南 省省会,是 湖南 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商贸中心。 长沙 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有2400多年建城史,战国时期始建城,属楚国。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 长沙 又称“楚汉名城”,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蕴,明清时期 长沙 文教发达,如同古代儒家文化中心,被称为“潇湘洙泗”,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为 湖南 文化教育的象征。
正文
3月21日请了1天假,接上22日和23日的周末,到 长沙 旅游,(因为今年清明节假期内要在单位银行内值班,所以临时改变了到 长沙 旅游的日期)。21日早上8点多坐 上高 铁,中午12点多到达 长沙 南站。出站以后先到毛家饭店吃小碗菜。
毛家饭店(长沙南站出站口店)
毛家饭店
毛家饭店在 长沙 南站就有三家,出发厅安检口外,到达厅出站口,和二楼候车室各有一家。选择这里主要是因为出站口外的饭店要么是卖面条的,要么是不健康的洋快餐,或者是 湖南 当地点湘菜的饭店,还有毛润公打广告的缘故。让我感到意外的喜悦是毛家饭店供应小碗菜,并且味道不辣 ,口味适合外省不能吃辣的人。总之点了毛公爱吃的毛氏红烧肉、花菜和海带排骨汤,味道可以。这餐消费了68元,价格相比 合肥 本土快餐的老乡鸡和蒸小皖贵很多,至于口味,毛家饭店的小碗菜应该和老乡鸡和蒸小皖是同一水平。
长沙县境内寻访古迹
因为计划了2天半的时间,而 长沙市内的古建筑较少(文夕大火的原因),岳麓山、橘子洲和湖南博物院共游览2天就绰绰有余。所以到达长沙南站以后,我没有直奔酒店,而是出长沙城,先游览了长沙县境内的三处古迹,陶公庙、黄兴故居和左宗棠墓。之所以我到一个地方旅游喜欢到这个城市的乡村去,是因为老家合肥和常住工作地黄山的旅游景点主要都在乡村,所以养成的习惯。长沙的乡村景点虽然不如合肥多,而且都不大,但是数量在省会城市里还是很多的,尤其是近现代名人故居比较多。我知道的长沙乡村古迹除了当天下午到的这三处长沙县的古迹以外,主要还有花明楼刘少奇故居、胡yao邦故居、徐特立故居、杨开慧故居、谭嗣同故居、何叔衡故居、许光达故居、李富春故居、王震故居、谢觉哉故居、田汉故居、程潜公馆、肖劲光故居、寻淮洲故居、雷锋故居、李志民故居、宋任穷故居、王首道故居、柳直荀故居、缪伯英故居、陈昌故居、浏阳文庙、红一方面军活动旧址群。从这些丰富的乡村古迹遗存可以看出长沙历史上很有文化底蕴,名人辈出(这些主要体现在近现代)。关于一般的乡村古迹这些,你和一些来自文化底蕴差、历史短的城市的那些没文化素质的游客说,他们是懂不了的。
长沙县陶公庙
出了 长沙南站,带着行李第一站去陶公庙。当时还没有到黄兴故居和左宗棠墓的计划。其实逛这三个地方从长沙南站到长沙市区,合理的路线安排应该是先去最南面的左宗棠墓,再去黄兴镇的黄兴故居,最后参馆榔梨镇的陶公庙。陶公庙,又名昭显灵应宫,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梨街道,濒临浏阳河,枕靠临湘山,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年),有“六朝遗庙,千年名山”之称,主祀晋名道陶淡与其侄陶烜 ,为中国道教全真道龙门派宫观。陶淡和陶烜是叔侄,两人弃家修道,结庐修炼于榔梨临湘山,后羽化成仙,成为体恤民生、有求必应的肉身菩萨。陶公庙由山门、古戏楼、石级、正殿和偏殿等建筑构成,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当代1988年和1994年两次重修。总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52平方米,是长沙县较大的道教建筑群和道教文化传播中心。1996年1月,陶公庙被湖南省公布为第六批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晋书》,陶淡,字处静,与侄专心修养,结庐临湘山,相传在这里“羽化升仙”。后人在此“建立祠宇”,并“洁布仙躯”,即供奉他们的“肉身”(木乃伊)于此。清同治《长沙县志》载:“陶公二真人庙,在明道都六甲榔梨市……相传庙建自梁天监中,迄今千余年矣。清乾隆中众姓捐资重修……亢旱水灾,祈祷辄应。咸丰二年以保护危城,真人叔侄与同县李公真人俱膺封号。十一年三月礼部议奏,准予列入祀典。”
陶公庙
陶公庙山门为五间七柱 三门 三开砖砌牌楼,正脊置琉璃幡龙宝顶,两侧列琉璃八仙,两档鳌鱼收尾,檐下层层堆塑,中门门额悬有汉 白玉 阴刻贴金竖书“ 临湘 山”一匾,侧门联云:“山中宰相,陆地神仙”,分别指南朝的陶弘景和晋代刘宋的陶渊明。左右分别横嵌“紫府”、“丹邱”门额,并嵌有“立德不朽,有仙则名”和“六朝遗庙,千年名山”楹联;两侧成直角延伸成围墙,左侧门署“康衢”,署联鸦林滴翠,狮岭流丹,右侧门署“道岸”,署联竹林春霭;朗水波深。
陶公庙
陶公庙门外有好几个帮人算命的人,从他们其中一位用二胡演奏的曲子(《天仙配》和疑似过去 凤阳要饭的歌曲)来看,精明到连我来自哪个省都看得出来,不过安徽的散装就表现在我这里(不信你对听庐剧和巢湖民歌的人或者听徽剧和徽州民歌的人奏黄梅戏和凤阳花鼓拉近距离试试),安徽人不像湖南人那样较为团结。湖南人脾气火爆,怕被人拒绝,这里的算命的,不会像安徽 境内的算命的那样主动招揽游客。
陶公庙
陶公庙正殿,正殿分为前后两殿,前殿供奉陶公真人,后殿为观音殿。据 长沙 古代地方志记载庙中原先一直保存有晋代名道陶淡与其侄陶烜二位真人的肉身,据说二人肉身在1958年被毁。大殿梁架雕刻龙凤、狮滚绣球、人物故事图案。大殿外檐正中的“ 德化 无疆”匾,为朱熹于宋乾道五年(1169)题写。左侧“御菑捍患”匾,是民国十一年(1922)时任 湖南 省长的赵恒惕所题献;右侧“仙骨佛心”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 湖南 布政使万贡珍题写。大殿内檐正中悬“钦颁祀典”大匾,上面记载着同治十一年十月由礼部钦颁敕封陶公叔侄封号“昭显”“灵应”的圣旨。前殿有两列匾额,前列正中是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御书“民赖恩福”,右侧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 湖南 巡抚吴大澂题写的“三湘霖雨”;左侧是同年 湖南 布政使何枢题写的“慰满三农”。这些联匾,均毁于1967年。1994年启动大规模修复工程,联匾均按历史资料予以补书。
陶公庙
旧时每逢两个陶公 菩萨 生日——农历正月十三和八月十七日,善男信女们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以庆陶公 菩萨 的寿诞。庙会期间,商贾云集,买卖和交换物资的生意十分红火。一时间,香火鞭炮不绝,香客、戏客人涌如潮,热闹非凡。这自然促进了陶公庙四周的经济繁荣。人们因为庙会的需要,结庐成市,首先形成了“三仙街”,接着逐渐形成了榔梨镇。旧时庙会抬 菩萨 出巡,都由官府迎送。1688年(康熙二十六年), 湖南 大旱, 湖南 巡抚赵申乔亲赴榔梨陶公庙迎接陶公真人的真身进城求雨,仪式过后,果真“天忽大雨,水盈尺”。因此,陶公庙从建庙起,就一直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和保护。清 咸丰 二年(1852)清廷初封陶淡为孚佑真人,陶烜为福佑真人。同治十一年(1872)又分别加封“昭显”和“灵应”真人之称,并下旨将陶公庙祀列入礼部春秋祭祀名单。
陶公庙
陶公庙戏楼高14.6米,为歇山顶出檐式建筑,陶公庙古戏台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现有资料来看现存建筑为1932年重建遗物。但其形态沿袭古制,黄瓦朱漆(传统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颜色配置),并悬有晚清名臣翁同龢手书“古楼”的匾额。屋顶翼角高翘,翼角下飞龙舞风塞角,颈下悬风铃,屋顶采用歇山与硬山结合手法,与两侧的“弹弓墙”及外墙的“山字墙”相互呼应,戏楼正脊中为五色葫芦宝项,两端正吻为丹书铁剑,正脊堆塑北向为“蟠龙”,南向为“狮戏球”,北向为黄色琉璃瓦,南向为小青瓦,檐下如意斗拱层层交叠;拱端饰以龙凤,相间排列,整个戏楼共雕戏文58出,中央隔扇上刻有“ 临湘 山八景”。 临湘 山八景为:鹅湖夕照、梨江双渡、茆港孤舟、撑云石笋、夹岸桃花、古寺疏钟、东冈晚眺。藻井上绘有戏文图。
陶公庙
长沙 陶公庙地址: 湖南 省 长沙 市 长沙县 榔梨街道街中心近 浏阳 河开放:每天9:00-17:00开放,门票5元。
黄兴故居
从陶公庙出来打车去黄兴故居黄兴故居,位于 长沙 城东约15公里 长沙县 杨托乡(今黄兴镇)凉塘。为一所泥砖青瓦平房的民居建筑。建于清同治初年,1874年10月25日,伟大的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生于此,并在此生活二十二年。1903年后,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黄兴先后将故居连田产卖掉,随后几易其主。解放后,故居房屋经过土地改革被分配给7户农民居住。1980年,成立黄兴故居纪念馆。1981年,迁出农户,并对居住部分房屋进行了修复。同年,故居被 湖南 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兴故居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有房屋共12间,包括上堂屋左右正房和下堂屋左右正房及厢房、横屋过堂。砖木结构,坐西朝东。正门有廖承志题书"黄兴故居"门额。门额上端彩绘文房四宝、梅兰竹菊吉祥图案,两端有楹联一副:"蒙庆受福, 长乐 永康 。"上下堂屋之间辟有天井,正厅前有六扇方格木门为屏,后有退屋,双坡屋顶,前栋屋脊正中塑福禄寿三星像。故居前临水塘,后接田垅,左右为邻居,院内多植橘树。经专家严密论证,故居内进行了全面的复原陈列,真实反映了黄兴的家庭概貌和他成长的环境,展示了晚清民俗。在故居东厢房内开辟了黄兴生平事迹陈列馆,介绍黄兴一生的主要功绩。
黄兴故居纪念馆
我来到黄兴故居的时候,在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读书的100多位准尉军衔的学员也来到黄兴故居参观,这张照片是我找了一位准尉拍的。我估计国防科技大学 长沙 主校区会定期组织学员到近代著名革命将领和开国将帅故居参观,作为培养军官储备人才的一种教育研学的方式。我来到黄兴故居时发现这里被 共和 国保护和管理得很好。不过即使是 中国 第一军事院校中准备授予准尉军衔的学员中,也有人看到我就称为叫花子。这位准尉现在要是负责情报工作,只怕是要拖累三军。当军人很需要不怕死的精神,而无论对手如何强大都瞧不起对手的军官性格上适合率领孤军掩护大军撤退,或者坚守很难防守的阵地。
黄兴故居纪念馆
黄兴生平。他1916年就早早去世了,不然肯定是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军事统帅,如果他活的岁数超过孙 中山 ,孙 中山 去世以后,他作为国民党二号人物肯定是国民政府的继任首脑,后来的一切历史都要改变。
黄兴故居纪念馆
黄兴故居的客厅,上面悬挂的匾额有无我和笃实。这是黄兴留给他后人的家训,这也是黄兴生前性格的写照。黄兴重视实干,强调实事求是,反对空想,知行合一。并且他是把人生献给革命事业,舍弃小我的。他不在乎财产,一生之中,为了革命,曾两次变卖家产。黄兴也不在乎官职。辛亥“十次革命”,黄兴“无役不从”,义勇盖天下。他多次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 成功 ,不求当大官。黄兴有一句名言:“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这句话,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无我”。
黄兴故居纪念馆
堂屋东边是黄兴父母的卧室
黄兴故居纪念馆
堂屋另一侧是黄兴的卧室。黄兴少年时,兄长早亡,两位姐姐出嫁,少年黄兴是家中的独子,家里有两个没有出嫁的姐姐。他的两个姐姐的卧室在厢房中,这是因为晚清男尊女卑,儿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远高于女儿的缘故。晚清时期的汉族,女儿和父母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是现代 中国也常见姐姐经济上援助弟弟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的事,至少比哥哥给弟弟、妹妹钱的情况要多。一般情况下,女性总是为家庭付出更多。黄兴出生在长沙县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晚清秀才。他是北宋文豪黄庭坚的后代,一生中有两位妻子,育有5子3女。黄兴故居旁还有黄兴的纪念馆,里面展示黄兴和参加辛亥革命的几位湖南名人的生平介绍。黄兴故居地址:长沙市长沙县黄兴镇凉塘开放:周二至周日09:00-17:00免费开放
左宗棠墓
随后打车去 湖南博物院,和司机师傅说好,到左宗棠墓停留等待一下。左宗棠墓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 占地面积1.8 亩左右,是清代民族英雄左宗棠的墓园。1885年9月5日,身在抗法前线的左宗棠病逝于福州,享年73岁。一个多月后,其灵柩被护送回湘。1885年12月10日,左宗棠葬于善化八都杨梅河柏竹村,即今日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墓碑刻“皇清太傅大学士恪靖侯左文襄公墓”。1958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该墓曾多次遭到破坏,其中,1975年修建的战备公路除将墓地一分为二外,并且征用了墓地的部分石料。1977年当地为修建石桥,又将墓地中的石像生,包括左宗棠的雕像,尽行拆毁。一些盗墓者甚至打开了左宗棠棺木,左宗棠遗体也遭到扰动;守墓人黄志清重新收敛、安葬。1985年,左宗棠逝世一百周年之际,长沙 市拨款重修了左宗棠墓,并于11月举行落成和百周年纪念仪式。墓碑字样则改为“清太傅大学士恪靖侯左文襄公之墓”。
左宗棠墓
左宗棠墓解放前有左宗棠像、石像生和享堂,只可惜经历20世纪中期多次破坏,目前留下的遗迹有限。以前的石像生还剩下一只缺腿的石羊。
左宗棠墓
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于 湖南省湘阴县(今属岳阳市湘阴县)。5岁,随父亲来到长沙读书。16岁,参加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1832年(20岁),左宗棠入赘湘潭周家。同年他捐银钱为监生,在乡试落榜。但由于道光帝要求仔细评阅“遗卷”,因此幸运补中举人。此后6年里,他三次参加会试,全都不中,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他在醴陵渌江书院讲学。1837年(25岁),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省亲,他书写了一副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看后,将他视为奇才,两人成为忘年交,并结为儿女亲家。左宗棠渐渐在官场上有了影响力。1850年(39岁),林则徐返乡时,途径长沙,慕名约见左宗棠。两人舟中相见,彻夜长谈古今形势,尤其是西北新疆等问题。谁也想不到,几十年后,这次谈话,竟影响了六分之一的中国。虽然在社会名流中,颇有名望,但年近四十的左宗棠,仍然没有一官半职。他自诩是当世诸葛亮,可建功立业的理想仍遥不可及。如果不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战火,也许左宗棠一生的命运都无法改变。1852年(41岁),太平天国起义军从广西北上,进入湖南,围攻长沙。在湖南巡抚的一再邀请下,左宗棠正式出山。他“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加强城墙基防,迫使围城三个月的太平军撤军北去。左宗棠初露峥嵘,抵挡住了攻城的太平军,时人称赞他“天下不可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宗棠出了名,咸丰帝专门派人请他做官,任兵部郎中。1862年(51岁),经曾国藩举荐,任浙江巡抚。他在洋枪队的配合下,进攻太平天国,先后攻陷金华、绍兴、杭州等地。他被封为一等恪靖伯,消灭了太平军残部。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办船厂,也就是后来的福建船政局,培养海军人才。这时,陕甘回乱自1862年起,愈演愈烈,常有数万人的杀戮。左宗棠临危受命,接任陕甘总督。他认为“进兵陕西,必先清关外之贼;进兵甘肃,必先清陕西之贼;驻兵兰州,必先清各路之贼”。左宗棠首先进攻捻军,1868年平定捻军后,再进攻陕西的回军。不断推进,到1873年,先后攻占了兰州、西宁、肃州(今酒泉)等地,彻底平定了回乱。由于受回乱的影响,西北的新疆也陷入了混乱。1867年,来自中亚的阿古柏在新疆建立“洪福汗国”,脱离了清朝的管辖。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1874年,由于日本入侵台湾,清政府出现了“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发展海军;左宗棠则主张收复新疆。最终,慈禧太后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1875年,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他精打细算,估算出全部军费开支,共需白银八百万两,申报一千万两。慈禧批准,国库拨出五百万,另外五百万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向国外筹借。1876年,经过精心准备,八万大军兵分两路出发。9月,两军会合,攻下迪化、克玛纳斯城,荡平了北路。第二年,左宗棠不听李鸿章停战的建议,坚持集结兵力转攻南路,先后收复达板城、托克逊城、吐鲁番等地。阿古柏一看大势已去,服毒自杀。左宗棠一举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0年,左宗棠亲自领兵坐镇,三路大军挺近伊犁,并将棺材运到哈密,以支持与俄国的谈判。最终,《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签定,收回了伊犁。1884年,在左宗棠的建议下,新疆省正式建立,1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重回中国。西北刚刚平定,中法战争又爆发了。70多岁的左宗棠自告奋勇,前往福州,组织海防,督师御敌。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抱病而终,留下遗言:“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左宗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为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梁启超这样评价他:“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个人觉得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国藩气度最宽、识人的眼光和用人之能最好,李鸿章治理地方的经济才能最突出,对中国近代化发挥的作用最大,张之洞文才最高,以为官廉洁出名,左宗棠则是其中最有胆略、最有智谋,军事才能最高的。左宗棠一生最大的贡献是收复新疆,为中国保全了西北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带我来的路上,网约车司机师傅对我说:“如果不是左宗棠,现在中国人去新疆都要办护照了。”
左宗棠墓
墓道口有一座铁门,登数十级石阶,“清太傅大学士恪靖侯左文襄公之墓”跃入眼帘。墓前有石砌平台,配以石桌、石鼓、石香炉。两侧华表刻联语:“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左宗棠墓很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感觉今后长沙市在现有基础上,为左宗棠建仿古墓园应该比较合适。最后发两处合肥的名人墓葬(合肥市区最有名的两座)https://www.mafengwo.cn/i/6372674.html包公园(包括包公墓)https://www.mafengwo.cn/i/24481474.html瑶海区大兴镇和包河区淝河镇游记(包括李鸿章享堂,李鸿章的墓地)左宗棠墓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石门乡柏竹村开放时间:周一 - 周日:上午9:00-下午5:00;免费开放
湖南博物院
打车来到 湖南博物院湖南博物院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建馆于1956年,院舍总面积112469平方米,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2017年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现有院藏文物54万余件(套),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目前湖南博物院有“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2个基本陈列和4个专题展馆来展示人类优秀文化遗珍。首先参观了“湖南 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湖南博物院
铜象尊年代:商材质:青铜1975年醴陵狮形山出土高22.8厘米,长26.5厘米尊为酒器,作象形,象鼻与腹相通,可作流口,背上有椭圆形口,酒可以从此注入,是一件既具艺术,又具实用有铜器。象尊发现多件,目前出土地点的仅此一件,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象尊虽然都说是出土于湖南 ,但准确的出土地点并不清楚。象尊看上去栩栩如生,但仔细观察,却可以看出象尊的躯体比自然界中的象躯体要短,艺人们在制作此件器物时有意把象的躯体缩短,却使人看上去仍是一件形象逼真的绝佳艺术品,可见其处理手法的巧妙。器上装饰有龙、凤、虎、兽面等纹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鼻上的凤鸟和虎纹,既保持了象鼻的特点,又塑造出了一只凤鸟和虎,其装饰艺术确实是匠心独具。
湖南博物院
皿方罍[léi]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出土器盖高28.9cm;器身高63.6cm 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呈庑殿顶形;器身则铸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铭文。罍身全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共装饰八条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其造型、装饰风格来源于商代宫殿和宗庙建筑。 该皿方罍器型硕大,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堪称“方罍之王”,是中华灿烂文明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绝佳见证。是湖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
湖南博物院
人面纹方鼎(大禾方鼎)材质:青铜年代:商尺寸:高38.5,长29.3,宽23.7厘米来源:1959 年宁乡县黄材寨子山出土 全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商代晚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 商、周青铜器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较为常见,人面纹饰较为稀有珍贵,此鼎以四个相同的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更加奇特。有的专家认为这组人面纹有爪而无身,属于传说中“有首无身”、贪吃人的凶兽饕餮一类怪神。究竟为何采用如此写实的人面纹作主题装饰,仍是个谜。 从艺术形式上看,此器运用反复、对称的装饰手法,布局严密,写实与抽象纹饰结合。四组相同的纹饰集于一身,不仅强化了装饰主题,而且给人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达到特定的装饰效果,反映出商代晚期青铜制作者已具备了较强的写实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
湖南博物院
人面纹铜方鼎也是湘博的镇馆之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