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长途客运中心位于南四环,距通州北关(运河起点)约40公里骑行距离。骑行将沿三环辅路至通惠河,再沿通惠河北路至通州北关。
4日中午12:30 到达北京新发地,受到在京工作的学生黄世冲的热情接待。小酌怡情,师生共鸣,执手相送,互道珍重。下午两点整理好自行车,告别世冲,我和同事秦老师沿石安路向北进入南三环、东三环辅路,在四惠桥附近到达通惠河。沿河岸东行,过高碑店,八里桥,17:00至通州北关闸。此程著名景点为八里桥、北关闸、大光楼、燃灯塔等。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八里桥碑文记载,通惠河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是进入北京城的最后一段,属北运河水系,亦名通济河。始建于元代,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通惠河。明代以后又称大通河、御河、玉河、里河。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昆明湖)至西直门水关、德胜门水关,经积水潭、万宁桥、东不压桥,自文明门(崇文门)外向东,过大通桥、庆丰闸、平津闸(高碑店),在普济闸东即朝阳区杨闸村转向东南,至通州高丽庄(张家湾)入潞河(北运河),全长82公里。
八里桥又名永通桥,始建于明正统千一年(1446年),因其距通州城西八里、故俗称八里桥。该桥为三孔石桥,中孔奇高,是专为方便漕船通行而设置。这里还是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所建京通四十里石道起始处,被称为“国东门孔道”,成为控制京通粮道的标识性建筑。八里桥地处京城东部门户,与京西卢沟桥、京北朝宗桥并称京城三大古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八里桥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成为近代中国抗击外族侵略的宝贵见证,而石桥两侧栏杆上的望柱狮子和抱鼓石蹲兽目睹了发生在这里的一切。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1860年9月21日,清军统帅僧格林沁率约3万骑兵在通州八里桥阻击英法联军,使用冷兵器和少量火器对抗8000余名装备先进枪炮的敌军。因战术落后、装备悬殊,清军伤亡过万惨败,联军仅伤亡51人。此役导致北京门户洞开,咸丰帝北逃热河,联军随后焚毁圆明园,迫使清zf签订了《北京条约》。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北关闸,又名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这里古有二水汇流,今有五河交汇。历史上北运河以潮白河为重要水源补给河道。明代,潮白河与温榆河在通州城北关附近汇聚,形成著名的通州八景之一“二水汇流”。道光年间,潮白河受地质构造影响不断向东摆动,至公元1939年大水,潮白河弃北运河而东行,河水不再注入北运河。经过历史的变迁,“二水汇流”的区域逐渐形成了由温榆河、小中河、通惠河、运潮减河、北运河汇集而成的“五河交汇”的广阔水域。此处的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起点。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大光楼在北关闸西侧,始建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清两朝时,朝廷户部坐粮厅官员在此验收漕粮,因此也称验粮楼。“大光楼”之名源于《周易·益卦》“自上下下,其道大光”,意在告诫为官要清正廉洁、国家前途才能宽广。大光楼是北京大运河文化重要节点,古时南方来的大船满载建材、粮食等汇集于此,坐粮厅官员在此查验调度,把南方沿运河运到石坝码头的漕粮装袋,沿葫芦湖转小船运往京城。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庚子之乱”八国联军烧毁大光楼,随着漕粮改由陆路运输,漕运逐渐荒废,石坝码头废弃,大光楼也不复存在。
2008年,北京市水务局建成新北关分洪枢纽工程。在工程设计阶段,考虑到深入挖掘和保护运河文化遗产精粹,让“流动的文化”融入到现代水利工程中,将北关新拦河闸生产管理用房仿建成明嘉靖时期大光楼的样式,再现运河源头的历史风貌。目前,大光楼为北关拦河闸的生产管理用房,用来操控调度北关拦河闸,其中设有液压设备、闸门控制、视频监控、信息采集传输等系统。
重建的大光楼不仅是京杭大运河北起点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对运河文化的一个展现和传承。远远望去,拱形的拦河闸、秀美的大光楼,与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燃灯塔浑然一体,宛若一幅精美的画卷,使古老的运河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燃灯塔,全称"通州访圣教燃灯古佛舍利塔",矗立于通州城北大运河西岸。塔高48米,周长44米,采用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木结构,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完整的辽金时期佛塔之一。此塔为辽代建筑,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毁于地震,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于三十七年(1698年),通州燃灯塔塔身重建完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通州期间,燃灯塔遭到严重破坏;文艺复兴时期,塔身的佛像、兽雕被破坏;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影响,塔身严重受损。1985年,燃灯塔开始进行修缮;1987年重修塔顶;近年又再次修缮一新,疫情期间方才重新开放。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通州燃灯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实心密檐塔,平面呈八角形。塔基基座由大城砖砌筑而成,其上是双层须弥座。平座位于须弥座之上,下有仿木斗拱承托。平座之上用三层硕大的仰蓬莲瓣簇拥塔身。塔刹是两层八角形须弥座承托仰莲。砖木结构实心,415尊精美浮雕佛像,八角十三层,两千多铜铃,精美壮观。现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与临清舍利宝塔、杭州六合塔、扬州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一枝塔影认通州”,千百年来,指引着来来往往的船只,守护着运河两岸的百姓。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通惠河是沟通北京城区与通州北运河的重要河道。沿河道骑行,体验着邢台人郭守敬的智慧,感受着700多年历史的沧桑,驻立拦河闸桥,不禁浮想联翩,正是:碧波摇碎元时月,古闸犹闻漕运声。柳线垂绦牵落日,虹桥卧浪接云屏。骑行廿里穿金缕,风过千荷散玉筝。暮入通州灯火处,一城星斗绕塔擎。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