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骑行大运河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高中教师的五一假期是独具特色的。5月7-9日高中学考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假期不得不瞻后顾前,形成了独特的少数人的4日-9日的一周假期(大多数教师有学考监考任务)。作为临近退休之人,受到照顾,自然成为少数人之一。于是骑行京杭运河的念想便愈聚愈大,这次机会愈发不能放过了。
      京杭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我们家乡在北段。根据我们所能控制的骑行时间,决定这次骑行从起点北京通州开始往南,经天津沧州德州,止于山东临清。以后有机会再从临清出发,走完全程。
       3日下午学生离校,假期开始。必要的骑行准备之后,和发往北京的班车取得联系:4日早晨7:00发车,票价120元(平时100元,火车票才54元),可以带自行车。图个方便,还是从了吧!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楼主继续发吧

      新发地长途客运中心位于南四环,距通州北关(运河起点)约40公里骑行距离。骑行将沿三环辅路至通惠河,再沿通惠河北路至通州北关。   
       4日中午12:30 到达北京新发地,受到在京工作的学生黄世冲的热情接待。小酌怡情,师生共鸣,执手相送,互道珍重。下午两点整理好自行车,告别世冲,我和同事秦老师沿石安路向北进入南三环、东三环辅路,在四惠桥附近到达通惠河。沿河岸东行,过高碑店,八里桥,17:00至通州北关闸。此程著名景点为八里桥、北关闸、大光楼、燃灯塔等。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八里桥碑文记载,通惠河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是进入北京城的最后一段,属北运河水系,亦名通济河。始建于元代,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通惠河。明代以后又称大通河、御河、玉河、里河。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昆明湖)至西直门水关、德胜门水关,经积水潭、万宁桥、东不压桥,自文明门(崇文门)外向东,过大通桥、庆丰闸、平津闸(高碑店),在普济闸东即朝阳区杨闸村转向东南,至通州高丽庄(张家湾)入潞河(北运河),全长82公里。  
       八里桥又名永通桥,始建于明正统千一年(1446年),因其距通州城西八里、故俗称八里桥。该桥为三孔石桥,中孔奇高,是专为方便漕船通行而设置。这里还是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所建京通四十里石道起始处,被称为“国东门孔道”,成为控制京通粮道的标识性建筑。八里桥地处京城东部门户,与京西卢沟桥、京北朝宗桥并称京城三大古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八里桥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成为近代中国抗击外族侵略的宝贵见证,而石桥两侧栏杆上的望柱狮子和抱鼓石蹲兽目睹了发生在这里的一切。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1860年9月21日,清军统帅僧格林沁率约3万骑兵在通州八里桥阻击英法联军,使用冷兵器和少量火器对抗8000余名装备先进枪炮的敌军。因战术落后、装备悬殊,清军伤亡过万惨败,联军仅伤亡51人。此役导致北京门户洞开,咸丰帝北逃热河,联军随后焚毁圆明园,迫使清zf签订了《北京条约》。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北关闸,又名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这里古有二水汇流,今有五河交汇。历史上北运河以潮白河为重要水源补给河道。明代,潮白河与温榆河在通州城北关附近汇聚,形成著名的通州八景之一“二水汇流”。道光年间,潮白河受地质构造影响不断向东摆动,至公元1939年大水,潮白河弃北运河而东行,河水不再注入北运河。经过历史的变迁,“二水汇流”的区域逐渐形成了由温榆河、小中河、通惠河、运潮减河、北运河汇集而成的“五河交汇”的广阔水域。此处的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起点。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大光楼在北关闸西侧,始建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清两朝时,朝廷户部坐粮厅官员在此验收漕粮,因此也称验粮楼。“大光楼”之名源于《周易·益卦》“自上下下,其道大光”,意在告诫为官要清正廉洁、国家前途才能宽广。大光楼是北京大运河文化重要节点,古时南方来的大船满载建材、粮食等汇集于此,坐粮厅官员在此查验调度,把南方沿运河运到石坝码头的漕粮装袋,沿葫芦湖转小船运往京城。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庚子之乱”八国联军烧毁大光楼,随着漕粮改由陆路运输,漕运逐渐荒废,石坝码头废弃,大光楼也不复存在。
       2008年,北京市水务局建成新北关分洪枢纽工程。在工程设计阶段,考虑到深入挖掘和保护运河文化遗产精粹,让“流动的文化”融入到现代水利工程中,将北关新拦河闸生产管理用房仿建成明嘉靖时期大光楼的样式,再现运河源头的历史风貌。目前,大光楼为北关拦河闸的生产管理用房,用来操控调度北关拦河闸,其中设有液压设备、闸门控制、视频监控、信息采集传输等系统。
       重建的大光楼不仅是京杭大运河北起点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对运河文化的一个展现和传承。远远望去,拱形的拦河闸、秀美的大光楼,与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燃灯塔浑然一体,宛若一幅精美的画卷,使古老的运河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燃灯塔,全称"通州访圣教燃灯古佛舍利塔",矗立于通州城北大运河西岸。塔高48米,周长44米,采用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木结构,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完整的辽金时期佛塔之一。此塔为辽代建筑,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毁于地震,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于三十七年(1698年),通州燃灯塔塔身重建完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通州期间,燃灯塔遭到严重破坏;文艺复兴时期,塔身的佛像、兽雕被破坏;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影响,塔身严重受损。1985年,燃灯塔开始进行修缮;1987年重修塔顶;近年又再次修缮一新,疫情期间方才重新开放。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通州燃灯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实心密檐塔,平面呈八角形。塔基基座由大城砖砌筑而成,其上是双层须弥座。平座位于须弥座之上,下有仿木斗拱承托。平座之上用三层硕大的仰蓬莲瓣簇拥塔身。塔刹是两层八角形须弥座承托仰莲。砖木结构实心,415尊精美浮雕佛像,八角十三层,两千多铜铃,精美壮观。现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与临清舍利宝塔、杭州六合塔、扬州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一枝塔影认通州”,千百年来,指引着来来往往的船只,守护着运河两岸的百姓。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通惠河是沟通北京城区与通州北运河的重要河道。沿河道骑行,体验着邢台人郭守敬的智慧,感受着700多年历史的沧桑,驻立拦河闸桥,不禁浮想联翩,正是:碧波摇碎元时月,古闸犹闻漕运声。柳线垂绦牵落日,虹桥卧浪接云屏。骑行廿里穿金缕,风过千荷散玉筝。暮入通州灯火处,一城星斗绕塔擎。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5日清晨,从住宿点(北京工业大学通州校区附近的七天酒店)出发,沿河东岸骑行绿道南行50公里后,改道G103,至武清区南蔡村再上运河大堤路。至武清六孔闸桥,再改道G103。在武清区杨村午餐后,于下午3点到达天津之眼。打卡后在海河狮子林桥附近宜必思酒店下榻。共骑行124公里。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骑行绿道从五河交汇处开始,骑行体验极佳。沿线分布着众多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景点,如漕运码头、燃灯塔、大光楼等,大量的休息区、观景台,造型各异的跨河大桥可供我们随时休息、拍照打卡。绿岛两旁植被丰富、有大片的杨柳、银杏、枫树等。一边是波光荡漾的河水,一边是绿意盎然的森林,犹如进入天然氧吧。骑行其间,不仅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感受昔日漕运的繁荣与辉煌,而且在健身运动的同时,欣赏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岸边钓鱼人悠闲的身影,水面上不时飞起的水鸟,更增添了喜爱垂钓的我对运河生活的向往。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再美的风景也有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在接近运河牡丹园的一座桥上,我们离开运河河堤路,改行G103(京津公路)。这样考虑既是为了避开河道向东过香河的大拐弯,也可以走近路早些到达天津,可以多出游玩天津的时间。
       在京津公路骑行35公里后,运河的诱惑让我们在武清区南蔡村再一次踏上运河堤顶路。这一段河水渐少,在南辛庄附近出现了清理河道的繁忙景象。时已中午,在六孔闸桥我们又一次改道京津公路,到武清区午餐休息。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简单午餐后,继续沿京津线进入天津市区。在导航的指引下,与下午3时顺利到达天津市标志性景观——天津之眼。天津之眼全程天津永乐桥摩天轮,桥轮合一,规模宏大,跨海河连接河北区与红桥区。直径110米,顶点高度120米,成为游客来天津必打卡网红景点之一。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一通拍照打卡之后,我们顺利入住预定的宜必思酒店,前台美女的热情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简单洗漱之后,换下骑行服,我们一身清爽地开始了海河两岸风景徒步游。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风貌。天津的历史可追溯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北运河交汇处(现在的金刚桥三岔河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之后不断发展,成为历朝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朝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从这里渡河南下,发动靖难之役。称帝后在此设天津卫,并赐名“天津”,意为“天子的渡口”。经明、清进一步发展,成为畿辅首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大量外国人进驻。海河沿岸数国租界林立,带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成为后来无数名人雅士的居住地,每一座不起眼的房子都可能是某个历史人物的故居。这些地方成为现在天津旅游的打卡地。
       我们沿海河依次游览了狮子林桥、望海楼教堂、意大利风情街、马可波罗广场、世纪钟、天津站、解放桥、五大道等独具特色之地。现代大城市的风貌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各具特色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仿佛到了香港维多利亚港。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津门故里,也叫天津古文化街,也是必须要游览的地方。我们住宿的酒店就在街区旁边,可以利用晚上和早晨时间,从容不迫地参观。这时少了游客的拥挤,却可以更清晰地欣赏古街两侧的建筑与布局。如通庆里、天后宫、严复铜像、玉皇阁、鼓楼等。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图片描述日志图片
       古文化街区食品多为麻花之类,好不容易在一个小区看到兰州拉面,这时却下起大雨。多亏宜必思酒店的服务带伞提示,在回酒店途中没有成为落汤鸡,但积水还是把鞋子湿透了。回酒店一顿操作,估计明早应该可以穿的。
      睡梦中,运河风光与海河故事交替在脑海出现。这正是:
      漕运古道碾晨韵,百里轮痕印春光。
      塔影燃云惊鹭起,摩天瞰海挽斜阳。
      雕栏漫说津门史,骑迹长萦运河章。
      最是夜雨湿履处,犹闻运河橹声长。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不出照片咋回事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你的游记是在其他平台发好的么 可以把链接发我 我给你搬过来

在QQ空间。不知怎么链接呢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把你QQ号告诉我 我进你空间里看吧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