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这处丹霞地貌一柱擎天,康熙赐名,山间古刹供奉“男女双身”佛像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景区的后山,我向东望去,可以远远看到一个大石头棒子,直插云霄,这个山当地人俗称棒槌山。

我想着既然在避暑山庄已经看过了棒槌山,而且避暑山庄门票已经这么贵了,那干脆把棒槌山门票也省了吧。

就在我远眺棒槌山之际,我无意间听到旁边一个导游说,棒槌山下有个普乐寺,里面有罕见的欢喜佛……(此处省略几十个字)

我听完,略微惊讶,心想:“什么?有这等事?”

为了满足我那好奇心,这棒槌山的门票钱,看样子省不下来了。

于是,离开避暑山庄后,我徒步前往棒槌山。

普乐寺、棒槌山、安远庙三个景点联票50元,有效期两天,联票比单买便宜15元。

爬山之前会先路过普乐寺。

我先去了普乐寺,里面确实暗藏玄机,后面再讲,先来看看这个造型奇特的天然大棒槌。

棒槌山

棒槌山是它的俗名,官方名称是“磬锤峰”,古称“石挺”,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犹柱擎天,它上粗下细,峰体上部直径约15米,下部直径约10米,高约38米。

据说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以该峰状似磬锤(磬锤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将此山赐名为“磬锤峰”。

此处属于丹霞地貌,该地貌形成于远古海洋时期,因地壳抬升与风化作用,砂砾层被差异化侵蚀,形成上粗下细的独特造型。

棒槌山从不同角度看,远近高低各不同。你觉得像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这样一个天然奇物,当地也有很多传说。比如说,有这样一个版本:在上古时期,承德地区遭受了水灾。大禹率领子民们共同抗击水患。他们发现,每当夜幕降临,水灾便神奇地消退了。经探查,大禹发现,这一切都是蛤蟆精在作祟,它每到夜晚便将水吸入腹中,待到次日清晨再吐出。一日,大禹看到一妇女在河边用棒槌敲打衣物,便借来棒槌与蛤蟆精展开了激战,最终将其打败。为了防止蛤蟆精再次兴风作浪,大禹将棒槌插在了山巅镇压。

所以在承德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语:“棒槌山倒,蛤蟆石跑。”

与这个传说相对应的,则是山上的蛤蟆石,也是惟妙惟肖。

关于棒槌和蛤蟆石的故事,还有很多其他版本,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我这次走的南门往返,其实在景区北门还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精灵擎天一柱齐日月,亿年神针定海万顷转乾坤。这个对联与棒槌山的传说密切相关。

这个棒槌山虽然看起来不高,海拔只有596米,但是起起伏伏,累计爬升比预想的要高一些。

普乐寺

下面来说普乐寺。

普乐寺,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很有含金量),据说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安抚归附的西北民族(哈萨克族、布鲁特族等)而建,寺名彰显“天下统一,普天同乐”的理念。

普乐寺我觉得有三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它的布局。

普乐寺坐东朝西,设前后两座山门,西门面向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另外几座一起共同体现“众星拱月”的寓意;东门正对磬锤峰(乾隆视为神物),这种布局在中国寺庙中极为罕见,布局呼应皇权至上、神权天授。

第二个亮点是它后面的“金色版天坛”  。

普乐寺内部采用前汉后藏的布局。

前半部为汉族伽蓝七堂式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宗印殿(正殿)。

后半部采用藏式“阇城”(坛城)结构,为三层正方形石台。顶层矗立旭光阁,形似北京天坛祈年殿(区别是采用了金色琉璃瓦),重檐圆攒尖顶,为藏传佛教密宗修行场所。

坛城四周共八座琉璃喇嘛塔,四角的塔是黄色,四边的塔分别是黑、青、紫、白色。

在坛城上,可以远眺承德市区。

第三个亮点是旭光阁内的佛像和藻井。

旭光阁屋顶有巨大且精美的藻井。

中央须弥座上,放置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制曼陀罗,由37块木构件拼成,象征佛教三十七种学问。其上供奉铜质男女双身佛像,俗称“欢喜佛”,代表藏密最高修炼形式。男像象征“智慧”,女像象征“禅定”。

不过由于四周围挡,须弥座上的欢喜佛看不全面。

阁内还陈列了一些小型欢喜佛雕像,不同佛像姿势不尽相同。大家通过这些雕像可以体会,“欢喜佛”到底因何而欢喜。

可能有人会想歪了,但这次想歪了反而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没想到吧,有朝一日,我们还可以从佛像身上cosplay姿势……这是颠覆很多人正常认知的。

在我们常规印象里,出家人讲究六根清净、无欲无求。但和汉传佛教所不同的是,藏传佛教就显得十分尊崇大自然的号召。

安远庙

联票里剩下的安远庙留到了第二天。

安远庙也在棒槌山脚下。

安远庙门口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远眺小布达拉宫。

安远庙也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为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安远庙由于其形制上仿造新疆伊犁河畔的固尔扎庙,故又称“伊犁庙”。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达什达瓦部先后分两批到达承德,乾隆皇帝甚为关切,考虑到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原伊犁固尔扎庙毁于战火,遂下令在达什达瓦部驻地附近武烈河东岸的山岗上,仿伊犁固尔扎庙建造安远庙。

普渡殿是安远庙的主要建筑,外观四层,实际三层。该殿通高27米,一、二层为单檐,三层为重檐歇山黑琉璃瓦顶。据说因为在五色中黑代表五行中的水,为使安远庙避免固尔扎庙毁于战火的厄运,乃用黑瓦覆顶,以水克火,防止毁于火灾。

这里十分清净,游客不多。所以这里的工作人员,看起来也很清闲,他们唯一的工作似乎就是告诉你不要在殿内拍照——而我觉得,这恰恰是最不需要做的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山西文旅这两年比较火爆,他们已经解除了在古建内部拍照的限制。因为对着壁画拍照,只要不用闪光灯,对文物没有任何危害。而且拍照有助于文化宣传,为当地旅游业创收。

希望河北文旅能够学习山西的经验。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