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记——莆田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莆田已经是我此次长途奔袭到的第八个城市,是我以前没有来过的新城。作为闽中的地级市,古称“兴化府”,古属扬州、闽国、会稽等,南朝陈光大二年,设莆田县,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在此建太平军,后更名为兴化军,明初改为兴化府,这个名字一直持续到民国才成为莆田,解放后,莆田为泉州督察区的一个县,1971年成立莆田专区,1983年设立地级莆田市。
莆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里的孩子特别爱读书,出过十几个宰相、二十几个状元和两千多个进士,后来还热爱学医,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为国家级文化名城。现在莆田市在福建省的GDP排名比较靠后,除制鞋业外,工农业上没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由于我的此行只有在城区逛的时间,所以相对较远的南山广化寺和更远的湄州岛是去不到了。

列车进入莆田站,天黑了,公交车进城,客栈订在古谯楼旁边,这个楼看着和天安门城楼一模一样,只是缩小很多,谯楼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时为兴化府子城城门楼,谯楼上下三层,长50米,高25米,底层基台石砌,二层为木质重檐歇山顶阁楼,三层有回廊,原为莆田博物馆所在地,现打造成为莆田书房,是兴化府的象征,也是莆田市的地标性古建筑。

我拍了点照片,开始找吃的,兴化府的老街上小吃很多,我在街口找了一家馆子,点了个双人套餐,有蒜蓉大虾、麻婆豆腐、炒生菜和一大盒椰奶,不到100块钱,服务员阿姨非常客气,啥啥都来问一下,蒜蓉虾仁味道好,麻婆豆腐虽然不如成都的,也很下饭,酒足饭饱,回到酒店好好睡一觉。

次日醒来,有些疲惫,但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算我执拗也好,是我装逼也罢,以前去到新的城市不知道去哪玩,就只会去博物馆,哪怕是在门口拍个照都行,后来游走的城市多了,各地的博物馆也越来越像样子,看馆就成了我的标准动作,再后来,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城市规划馆也都成了我的打卡点。

莆田的博物馆在城市北边的荔城北大道,有点远,公交到可以直达,下车后得顶着阳光走一段路才能到。博物馆外观犹如一柄如意,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于2017年建成开放,馆设莆田历史文化、莆田民俗文化、妈祖文化三大基本陈列,还有两个专题陈列和三个临时展厅,馆藏文物1.4万件,是莆田展示其历史文化与妈祖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个馆很大,一共四层,但看下来也只有两层半开放,一个是莆田历史陈列,一个是民俗文化陈列、展文物精品的厅很小,算半个吧,妈祖文化那个陈列我想看的,但是没开,木雕展厅我居然没有找到,罢了罢了。博物馆的B馆应该是个书画馆,也没开,好羡慕福建的这些单位,就是那么随性。

莆田图书馆、科技馆和青少年宫更远,在城市的最东边,我还是咬牙坚持坐公交去了。这是一片叫玉湖新城的开发区,周边有些新建的小区,但街上几乎看不见人,三馆中心位于玉湖公园的南岸,少年宫没什么可看的,我先走进了科技馆。

莆田科技馆是一栋天蓝色的建筑,板板正正,远看有点像水立方,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于2018年建成开馆。馆设序厅、智慧小城、生命史话、科学探趣、安全实训、壶兰之光、宜居港城、科技时代、海天一色等九大特色展厅及球幕影院,共有展品展项430余件,是莆田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

这个馆布展是很好的,系统且有序,除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点外,还专门用了“壶兰之光”的展厅来介绍莆田本地的自然科学、古代科技和科技名人,展示当地著名的桥梁、建筑、制造业的模型。只是馆内没有游客,我从进到出,只遇到一对母女,还是周边小区没事来溜娃的居民,如果不加上保安,每层有两个工作人员,极无聊地在玩手机,每每经过他们,我都放轻脚步,生怕打扰了人家。

旁边的莆田图书馆让我大吃了一惊,好漂亮的一座大馆啊,纯黄色的建筑在蓝天下熠熠生辉,图书馆成立于2000年,新馆于2018年建成对外开放,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馆设少儿区、报刊区、借阅区、藏阅区、电子阅览区、妈祖文化区等区域,馆藏图书135万册,阅览座位1200个,年接待读者170万人次,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图书馆上下四层,有巨大的中厅空间,每一层都是开放的藏书库和阅读区,特别是二层一个非常大的平台设置为自习区,桌椅洁净、设施齐全,我从旁边的书架上抽了本书,装模作样地坐了五分钟,感受了一下这个漂亮书馆的氛围,如果小时候在这里做作业,一定很快就能做完。

离开图书馆,顶着炽烈的阳光苦等公交车,这个区域人太少了,公交车来得也不勤,半小时一趟的样子,而且没有绿荫可躲,就这样干晒着。

在主城区有个规模相对较大的寺庙叫梅峰寺,宋神宗时代兴建的(1085年),马上要有1000年了,占地5.3万平方米,古寺坐西向东,有山门、天王殿、瞻拜亭、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大悲殿等建筑,拜亭悬宋徽宗钦赐手书“梅林佛国”匾额,因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规模宏大而成为莆田四大丛林之一。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