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肥80公里的寿县古城里,有安徽省最大的孔庙,静静地守护寿县文脉千年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孔庙,即孔子庙,又称文庙,或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圣庙、宣尼庙、宣圣庙、文宣王庙、圣庙、圣堂等等,是历代王朝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为历代儒家学子朝圣之地。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封建主义文化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孔庙也便被历代帝王所器重。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建筑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传统的大小城市中几乎都有孔庙的踪迹,不过以文庙之名较为普遍。据统计,我国国内有孔庙1600多座,国外有华人的国家有400多座。国内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孔庙有21座,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离合肥80公里的寿县古城里,就有安徽省最大的孔庙,静静地守护寿县文脉千年。
寿县孔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前分享寿县古城时也有提及,但只是一带而过,此次陪师姐过来,便又拍了一些照片,详细地同大家分享一下吧。
寿县孔庙位于寿县西大街,始建于唐代,原先位于古城东南角,后在元泰定年间(1324-1327年),移建于西街今址,而后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历经四十余次的维修与扩建,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建筑群。
寿县孔庙现有建筑为明清时期遗物,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遗憾的是有部分建筑在上世纪的特殊时期遭到了拆除。整体布局是坐北朝南,共有五进院落,下面是布局图。(此布局图和我所介绍的院落排序不同,该图是从泮池算起的,大家知悉就行,不必深究)

第一进院落前有泮宫、快睹、仰高三坊,不过如今被西大街分割两边了,目前所看到的应该也是翻修的。




三坊后为棂星、金声、玉振三门,和曲阜孔庙布局一样,棂星门是新修的,较简单,金声、玉振二门以前拆除后没重建。
二进院落中心处为泮池,池北中轴线上为戟门,两侧各有小门,东称礼门,西称义路,其耳房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这样的布局自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便已开始,同各地的孔庙布局没啥区别。
泮池上的桥为状元桥,曾经无数赴考的学子从桥上走过,如今泮池和桥的栏杆上也系满了学子们的祈福丝带。





戟门进来后便是第三进院落,中间是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轩昂宏丽,面阔五间,深三间,以灰筒瓦覆盖屋顶,歇山式古建风格。殿始建年不详,碑文记载最早的是明天启年间重修,后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扩建。院落中有两棵国家一级古树,750多年的古银杏,依旧枝繁叶茂,只是西边那棵树有一年被雷劈了,但是依然长势旺盛。

看到一只灰喜鹊正蹲在嫩绿色的银杏枝丫上叽叽喳喳。
西边这棵银杏被雷劈断了树梢,主干也电死了部分,但依旧生机勃勃,主干旁边也发出了新株。真的是任它风吹雨打,电闪雷轰,笑看数百年人间风云,世事沧桑。

大成殿东侧小门进去,便是第四进院落,敷教坊居中。敷教坊是宫廷文化与地方信仰的交融之地,也是新修的。

太和元气坊曾是孔庙的重要门坊,位于大成殿前,但遭到毁坏,残余匾额被镶嵌在大成殿的后墙上,历经风雨洗礼,依然默默地诉说着太和元气坊的辉煌历史。


明伦堂为第五进院落,现为寿县老年乐团所在,去时看到一帮老年人在里面吹拉弹唱,也就没进去,估计里面也没东西,也只剩下这个匾额了。



院落四周还有碑廊,一些书法石刻。

出来泮池处,到东院看看魁星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