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广元 - 峭壁奇观,千佛崖的风与光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总第286文

巫宝走天涯 244文

巫宝讲故事 已发至15文

巫宝在学习 已发至20文

巫宝和伙伴 已发至07文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满目的苍凉将旷野包围

但有山,在远方连绵

山上生长着无边的荆棘还是无尽的繁花

我越过无数个夜晚和无数个季节

一遍又一遍,一山又一山,只为见到山上的月光

我席地而坐,对着星星高歌

无声处能否泛起回响,沉静中能否照见心境

我拨开堆砌的妄念,踏过虚无的迷茫

我带着挚诚且满腔激昂

待我站在山巅,星尘化为火焰,寸寸燃遍人间

我身是青山,便有天地

我心有方寸,即是桃源

看,我和世界!

———————————by Viki 2024




  楔  子   



广元市区内有个经典存在,艺术造诣相当高,但也是非常遗憾的一个存在。

那就是千佛崖摩崖造像群。

它是1961年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绵亘400多米,造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据清咸丰四年(1854 年)石刻题记,全崖佛像为数17,000余躯。

非常遗憾的是1935 年修川陕公路,直接从山体中间劈开,有一半全部炸毁了。

所以现在还存世的龛窟还有400多个,造像7000多尊。这些造像从山下往上足足13层,最高处有40多米。但见那龛窟重叠密布,蔚为壮观(崖壁设有铁梯步道,游客可到达高处的部分石窟就近观赏)。

趁着还能看,赶紧去看,这种石刻的艺术品,不知道啥时候就风化了。





千佛崖的风与光






从大门进入后,会先看到一个北川地址博物馆,这是个私人的博物馆,需要另外买票。

我没有在这个地方多逗留,直接前往下一个地点。

下一个地点最先到达的是大云寺。

大云寺初建于北魏晚期,寺庙不大,只有一个殿宇,里面算个小型对千佛崖的史料介绍馆。

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

《大云经》中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全国各州广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千佛崖的大云寺就是其中之一。

千佛崖的大云寺在入口处不远,该寺曾多次遭毁再建,目前的建筑是清代乾隆19年(1754年),广元县令张赓莫捐资修建,塑像也是同时期的。

大云寺殿内

殿门口的石狮子造型很特别。

离大云寺不远还有一个千佛岩的博物馆。

博物馆内

这个仿真模型是千佛崖的完整全貌。

而现在我们真实能看到的是1935年修川陕路炸毁一半的留存。

这是历史老照片,没修路时期千佛崖的全貌,现在只剩下左边的一半。

看这个断壁的整齐切面,就是当时修路炸山的遗迹。

持莲观音像

看完博物馆,我顺着栈道开始千佛崖摩崖造像的正式游览。

我顺着栈道走,右侧是摩崖造像,左侧是嘉陵江美景。

假期游客太多了,崖壁设有铁梯步道,按单向出入口到达高处的石窟就近观赏。

千佛崖造像荟萃了从南北朝、唐、宋到清代的石刻作品,雕刻精细,造型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大云洞为中心,分为南北两段。

南段著名的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洞、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窟(持莲观音窟)、如意轮观音等;

北段著名的有三世佛窟、无忧花树佛、弥勒佛窟、三身佛龛、菩提像窟、卢舍那佛龛和清代的藏佛洞等。

其最重要最值得看的洞窟有:大云古洞、莲花洞、大佛洞、千佛洞等。

大云古洞

大云古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开凿于初唐,是千佛崖规模最大的洞窟,共有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

据说该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

前面讲大云寺的时候提到了白马寺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武则天大喜,令各州营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

因武则天生于利州(广元),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

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大云古洞明代的明代碑记

北大佛洞

北大佛洞的佛祖容貌清秀,眼小唇薄,通肩的佛衣折褶直线阴刻,有软而薄的质感。胁侍突额高鼻,唇沟深陷,表情淡雅;头上两髯高耸,两耳各悬有一条飘带,帔肩搭交于腹前。从莲台、佛龛、蚊龙拱眉等造型特征来看,都与其他龛窟的风格不同,这是典型的南北朝时期作品。

睡佛龛

此洞的最大特点在于主佛像是镂空的,是唐代石刻造像的杰作,非常难得,但是由于是位于崖壁上的,没有梯道,只能靠镜头拉近,无法靠近拍摄。

睡佛龛中,释迦牟尼侧身而卧(可惜头部已经不见了),神态安详。

佛像身后的众弟子,有的捶胸,有的恸哭、抽泣,各具姿态、表情各异。

两端各站立一菩萨,背依婆罗双树,树干上各有一蟠龙。

窟龛的北壁浮雕有两组佛“自焚金棺”的故事。

韦抗窟

韦抗窟开凿于唐开元三年(715年),剑南道按察使宜都大都督府长史韦抗组织开凿。

此窟内有唐、宋、明、清题记20余则,是千佛崖保存题记最多的洞窟。

多宝佛窟(持莲观音窟)

多宝佛窟有两尊佛像,释迦与多宝两尊佛并排而坐,这是很罕见的,背后浮雕为天龙八部。

最吸引人的是右侧的持莲观音菩萨,该尊菩萨手持莲花跣脚立于莲台之上,其姿娉婷优雅。小腹略微突出,身材丰满。眉眼细长,鼻子小巧玲珑,嘴角微微上翘,生动传神,媚态极妍,是盛唐出现的重要题材。

持莲观音像是千佛崖的“形象大使”,被印刷在千佛崖宣传册的首页上,很多人称其为“东方美神”。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