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雪寻峰:一场从崩溃到豁然的珠峰东坡重装反穿之旅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缘起

五一假期刚过,水哥便向我极力安利了一条珠峰东北坡路线。这条路线瞬间击中了我——既有足以挑战自我的难度,又藏着震撼人心的极致风景,还带着恰到好处的未知风险,堪称户外爱好者的理想之选。

随后,暗香将这条路线的开发者金牛大哥推荐给我。面对我的种种疑问,金牛大哥始终知无不答,用专业且细致的技术支持,为我注入了踏上征程的底气。

信心既定,组建队伍的进程意外顺利。仅用半天时间,核心队员便全部集结完毕,甚至还有不少户外同好排队等候“鸽位”。为确保行程安全,我随即启动了长达半年的系统拉练计划,要求每位队员每月按时提交拉练作业,以最佳状态迎接这场珠峰之约。
  初始计划如下

计划终究抵不过山野的随性,我的珠峰东北坡之旅,从进山首日的午后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天气骤变按下了改写键。高原的气候本就这般脾性,每到下午便会肆意发作,阴晴、风雨全凭心意,毫无征兆可言。
可我从未想过,第二天抵达措学仁码时,这场“小脾气”竟演变成了一整天的连绵阴雨,淅淅沥沥的雨丝不仅打湿了行囊,更浇透了满心的期待,只能在帐篷里望着雨幕感叹一句“造孽”。好在第三天清晨,或许是我们整夜巴巴的祈求被上天听见,阴沉的天空终于裂开一道缝隙,放晴了短暂的一小会儿。小队成员立刻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顶着微凉的风撒欢奔跑,将雪山、湖泊与晨光定格在相机镜头里,生怕这片刻的晴朗转瞬即逝。

然而好景不长,午后的天气再次急转直下,乌云卷土重来,将刚刚燃起的兴致又压了下去。等到第四天,恶劣的天气达到了顶峰,铅灰色的天空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心情也跟着跌落谷底。翻看天气预报,得知三号将有暴雪降临,当队伍抵达白当时,我毅然做出了下撤的决定——去年郭喀拉垭口因天气恶劣仍执意前行,最终险些失温的经历犹在眼前,如今的我早已收起了当年的“头铁”,学会了对山野心存敬畏,天气不佳时及时撤退,才是对自己与队友最大的负责。

那时的我还想着,大不了调整路线,走一趟珠峰东坡反穿,也算不虚此行。怎料后续的雪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前行的路被积雪掩埋,无奈之下,我们只能调转方向,再次从措学仁码翻山回撤。想来也是奇妙,这片土地上的垭口,竟以这样反复穿越的方式,成了我此行最特别的记忆注脚。

简介

珠峰东坡,这片被时光眷顾的秘境,由兰花谷、嘎玛沟与穷卓谷三条山谷交织而成,其中尤以嘎玛沟的风光最为壮阔奇绝。它静卧于朋曲河下游支流嘎玛藏布流域,西接珠峰东坡的穷卓冰川,东抵陈塘镇,8公里的南北跨度间,海拔从2100米攀升至5000多米,如同大地陡然铺展的垂直画卷。这里孕育着珠峰地区最完整的原始森林,苍劲林木与巍峨雪山相映成趣,经典徒步路线穿梭其间,也正因这份极致的自然之美,嘎玛沟被西方探险家盛赞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谷”。

而珠峰东坡的魅力,远不止于幽谷深林。在这里,无需远眺,便能近距离、多角度与世界级高峰对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庄严、第四高峰洛子峰的险峻、第五高峰马卡鲁峰的雄浑,皆可尽收眼底。若行至措学仁玛营地,更能邂逅一场视觉盛宴:几座雪山的雄姿倒映在澄澈湖水之中,山与影交融,现实与幻境重叠,成就了藏地高原上最动人心魄的画面。

攻略

建议飞拉萨,然后火车/拼车抵达日喀则,珠峰东坡路线非常成熟,大部分包车都是从日喀则开始,贡嘎机场直接拼车到日喀则是150/人,也可以包车,价格一致。
珠峰东坡路线非常成熟,他们都是一窝的,问谁都是这个价格

下山后,如果是从措学仁玛出去,山脚很多拼车的,300/人,如果反穿从晓乌措出去,不是团队能包车的,基本没啥人拼,比较难拼。
关于信号,反穿路线来说,措学仁玛是有信号的,措学仁玛到俄嘎只有前半程有信号,汤湘营地的信号是飘过来的,时有时无。

小队英雄谱


1. 左1·咔咔:《车尾灯看不到,对讲也呼不到》,全能大佬。背负50斤重装如闲庭信步,工作日跑步,周末扎进市外重装线。不仅实力超群,更以“拱路”为乐,做轨迹攻略时细致入微,靠谱值直接拉满五颗星,是我筹备这条路线时,第一个想要拉进队伍的核心力量。

2. 左2·继云:《这个天气不行,我要扎营不走了》,38斤负重对他而言不在话下。平日里跑步、市区拉练双线并行,妥妥的大佬级选手。可惜此次行程紧凑,抵达西藏后未及适应便匆匆进山,最终因高反遗憾下撤,成了此行最大的小插曲。
3. 左3·小花朵:《不行了,没有植被的地方我不行了》,45斤负重,工作日、周末双越野的超强履历,实力毋庸置疑。虽因个体差异遭遇严重高反,却凭借超棒的心态笑对困境,性格直爽又格外合拍,是队伍里的“快乐源泉”担当。


4. 左4·小刘:《手指冻得没有知觉》,30斤负重下,在一众大佬中虽属“车尾灯级别”,却藏着最坚韧的内核。心态乐观、意志力爆棚,爬坡虽慢却从不停歇,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更难得的是,她还是小队的“金牌摄影师”,总能捕捉到山野间的精彩瞬间。

5. 左5·胡杨:《在后面摸鱼收队》,42斤负重轻松驾驭,工作日健身、周末猪龙线,是队伍的领队。负重监督大家的拉练进度,收队,然后时时催着磨磨蹭蹭的队友。



6. 左6·小黑豆:《怎么办,雪好大,我的帐篷怎么办》,34斤负重 ,工作日跑步、周末兼顾跑步与爬山的扎实功底,妥妥的大佬,总能在山野间默默位列前队。

7. 左7·哈娜:《虽然吃得少,但是我样式多啊》,35斤负重,搭配日常跑步的体能储备,虽属跟车级别,却是队伍里的“美食安利官”。150克米能吃两顿,吃得精简却花样百出,更以超强的乐观心态感染着每一个人。

8. 左8·小菜:《甚至看不到车尾灯》,38斤负重,对刚完成3个月户外徒步的她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实力强到令人惊叹,却自带腼腆属性——被大家强行拉去拍照时,拘谨的模样与野外的飒爽判若两人,反差感十足。



9. 左9·大余:《磨磨蹭蹭却又像队伍里唯一男丁》,52斤负重冠绝全队,日常以赛代练的经历让他实力超群。收东西永远最慢,曾在拔营时用一句“good morning”让队友血压飙升,却也是最靠谱的“猛男”——主动探路、热心帮忙拉拢队友,男友力爆棚。


10. 左10·水哥:《装备最贵、拉练最卷、下撤最快》三最”选手,35斤负重,搭配跑步、爬山、划水的全能日常,堪称队内“卷王”,各种新装备应有尽有。可惜耐不住天气的考验,成了下撤最快的“逃兵”,被队友调侃“下次再收你,先把出山车费A了”。


11. 左11·柯总:《一边爬山一边工》的“秀儿”属性,40斤负重,工作日偶尔跑步、周末潜水的独特履历,让他拥有惊人肺活量。开局就一边处理工作一边爬山,后续节奏时快时慢,让人摸不透套路,却总能跟上队伍的步伐。

实走行程

9月29号:D1、轮珠林村-措学仁玛,距离12公里,累计爬升1247米
9月30号:D2、措学仁玛,下一整天雨,只能蹲倒影休整1天
10月1号:D3、措学仁玛-俄嘎营地,距离11.58公里,累计爬升568米
10月2号:D4、俄嘎营地-白当营地,距离3.78公里,累计爬升261米
10月3号:D5、轻装往返珠峰东坡BC,距离14.39公里累计爬升455米
10月4号:D6、白当营地-汤湘营地,距离9.57公里,累计爬升375米
10月5号:D7、汤湘营地,暴雪休整1天,刨雪找厕所等。
10月6号:D8、汤湘营地-轮珠林村,距离15.59公里,累计爬升909米

行前

日喀则碰头饭,个个都白白滴


一大早我们就包车前往优帕村住宿,想着趁着天气好,早点过去,风景甚好。路线非常成熟,包车司机给我们安排的明明白白,到了先把人都拉去买门票,让你没有一丝**的可能,然后再拉你去乡里面吃饭,热门饭店基本都被有向导的预订完了,(回程我们吃上了,那家确实好吃),建议提前预订,西藏没有预制菜,上回我们叫个蛋炒饭,老板都是先从煮饭开始的...吃完饭司机就拉你去住宿的地方了,在西藏被卖猪仔习惯了,国庆人多,原本预订的民宿被抢了,只能住一窝了,地方还算干净,都是旱厕来的哦。


一大早,我们便包好车向着优帕村出发,一心想趁着晴好天气,早些抵达欣赏沿途风光。这条路线的规划已十分成熟,包车司机把全程安排得妥妥当当。抵达后,第一站便是统一前往购票点,全程无缝衔接,彻底断了“**”的念头。

随后,司机将我们送往乡里用餐,只是热门餐馆大多被提前预约的向导团队占满,实在可惜没能拍下当时餐馆的联系方式(不过回程时总算补上了这一顿,味道确实名不虚传,建议大家务必提前预订)。值得一提的是,西藏的餐饮全无预制菜,上次点一份蛋炒饭,老板都要从生火煮饭的步骤开始忙活,处处透着原生态的实在。
用餐结束,便前往住宿地。或许是国庆旺季人潮汹涌,早已预订好的民宿临时被“抢订”,在西藏被卖猪仔习惯了的我们无奈只能住一窝。好在住处还算整洁,只是当地普遍使用旱厕,算是此行的一点小插曲。

住宿老板的小孩被我的奶龙捕获~还没有哪个小孩能从我的奶龙里面逃出手掌心~

爬上来住宿的地方看看雪山

第二天早上的早餐,住宿70/人,含早饭,他们一条龙服务的,司机第二天还会过来把你拉去起点。

第一天

轮珠林村-措学仁玛,距离12公里,累计爬升1247米
原计划里面,第一天和翻垭口的那一天最虐,第一天虐在开局还没适应海拔马上就搞1200的爬升。

坐在皮卡斗里开开心心的抵达起点

还可以蹦蹦跳跳,女子组这次很稳

远距离看看起点

开心的小花朵

队伍开局有条不紊的行进

此时小刘还是美滋滋的~

慢慢地,继云已开始走崩.....

柯总走崩....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